第一章 后院起火
三、黎阳起兵
目录
第一章 后院起火
三、黎阳起兵
第二章 玄感败亡
第二章 玄感败亡
第三章 炀帝失策
第四章 三征高句丽
第四章 三征高句丽
第五章 李敏之死
第六章 雁门之围
第六章 雁门之围
第七章 三下江都
第八章 李密崛起
第八章 李密崛起
第九章 中原苦战
第十章 太原起兵
第十章 太原起兵
第十一章 关中易主
第十二章 禁军谋叛
第十三章 江都宫变
第十四章 隋亡唐兴
第十五章 殷鉴不远
上一页下一页
杨玄感对使者解释说:没办法,现在路上不太平,匪盗多啊。我怕这么一船一船地走遇上劫匪,所以想要多等几条船过来,把它们集结成一批,再武装押运过去。为了安全起见,为了减少损失,还是请陛下再等几天吧!这话说得入情入理,连隋炀帝都信以为真了。
杨玄感为什么这样做?很简单,这是希望把前线的士兵饿死,就算饿不死,至少也能动摇军心。而且,通过不断截留,杨玄感手里也聚集了大量的粮草,这是第一个准备。
其次,隋炀帝的远征军固然需要粮食,杨玄感起兵造反也需要粮食呀。有了这个美差,他造反的后勤保障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还能怎么办呢?杨玄感又开动脑筋了。他原来督运粮http://www.99lib.net草,手下虽然没有士兵,但是有船夫,这也都是壮劳力。干脆,直接转换身份,当兵吧。于是,几千漕运船夫和篙梢手也进入了战斗序列。这就是造反的军事基础了。
既然天时、地利、人和俱全,杨玄感一上任,就紧锣密鼓地开始准备造反了。
首先,粮食是军队的命脉,隋炀帝让他督运军粮,就等于把自己的脖子交到了他的手里。
所以,这个任命一下来,杨玄感心里直念佛,自己暗中准备了这么多年,不就是为了等到这个机会吗?“天予不取,反受其咎”,这样的好机会再不抓住,老天都要不容的。
杨玄感干的第一件事,就
九_九_藏_书_网
是把运往辽东的粮草截留了。隋炀帝让他督运粮草,本来期待他能够充分利用大运河的运力,把粮草一船一船地运到辽东前线去。没想到,这粮食左等不来,右等也不来,眼看前方的粮食都快断顿了,杨玄感的大船还是不见踪影。隋炀帝急得跳脚,赶紧派人催他。
杨玄感一听这个决定,真是大喜过望,这简直比让他领兵出征还好。为什么?
这封信一到,杨玄感马上公开宣读,紧接着就把黎阳城占领了,占领之后,关上城门,满街抓青壮年男丁。这样一来,黎阳城里可就乱套了,无论你刚才是在种地还是在做买卖,哪怕你只是在街上闲逛,总之从被抓之时起,你就是杨玄感手下的兵了。
光有九*九*藏*书*网兵也不行,还得有官,否则谁带着这些士兵攻城略地?打下了地盘,又让谁来镇守?兵都是抓来的,官从哪里来?杨玄感的官是骗来的。他假借运粮的名义,把周围郡县一些有才能、入他法眼的官员都召集到了黎阳郡,来了之后立马任命,原来是县尉、县主簿的,现在都能当州刺史,只要你能把那个州打下来,可以就地当官。若是有人不接受任命,那也好办,直接杀头了事。
可是,就这么扫地为兵,也还是不够,于是,杨玄感又以讨伐来护儿的名义给周围各郡写信,让他们把本郡的留守部队都集中起来,一律开到黎阳城。可是,各处留守人马本来就少,而且也不会都听他的安排,就算增加了一些力量,兵力也还是远远九*九*藏*书*网不够。隋炀帝那边有百万大军,要想造反,兵力相差太悬殊也不行。
最后,不光是督运军粮这个差事好,黎阳这个地方也好,它远在后方,跟隋炀帝隔山隔水,自成一体,隋炀帝无从监视,不管搞什么活动都很方便,远比带一支军队在隋炀帝眼皮子底下活动自由多了。
杨玄感干的第二件事,是集结官兵。要造反,光有粮食不行,还得有兵。可是,杨玄感只是一个运粮官,不是领兵官,手里并没有军队,怎么办呢?杨玄感使了一条贼喊捉贼的妙计。他先安排了一个仆人伪装成使者,假装从东边,也就是隋炀帝那边过来,交给杨玄感一封密信,信上说,水军将领来护儿因为未能如期攻打高句丽,害怕追究责任,起兵造反了,因此,皇九九藏书帝命令杨玄感集结队伍,准备镇压!
这段话可比打来护儿有号召力。隋炀帝两征高句丽,大肆征发兵役劳役,老百姓早就烦透了,一听杨玄感这么宣传,立刻欢呼起来。这样一来,杨玄感就算正式揭竿而起了。
就这样,经过几天紧锣密鼓的折腾,杨玄感终于官兵齐备了。到这时候,杨玄感再也不提什么来护儿造反之类的事情了,而是宰杀猪羊、祭天誓师。他说:“主上无道,不以百姓为念。天下骚扰,死辽东者以万计。今与君等起兵,以救兆民之弊,何如?”主上昏庸无道,都不管百姓的死活了,把我们的子弟儿郎都押送到了辽东战场,死者数以万计!现在我想和诸位一起起兵,解民于倒悬,你们觉得好不好?
更多内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