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关中易主
二、霍邑之战
目录
第一章 后院起火
第二章 玄感败亡
第二章 玄感败亡
第三章 炀帝失策
第四章 三征高句丽
第四章 三征高句丽
第五章 李敏之死
第六章 雁门之围
第六章 雁门之围
第七章 三下江都
第八章 李密崛起
第八章 李密崛起
第九章 中原苦战
第十章 太原起兵
第十章 太原起兵
第十一章 关中易主
二、霍邑之战
第十二章 禁军谋叛
第十三章 江都宫变
第十四章 隋亡唐兴
第十五章 殷鉴不远
上一页下一页
再来看代王杨侑。李渊不是声称要推尊杨侑吗?怎么杨侑也成了敌人呢?这其实一点儿都不难理解。别看杨侑当时还是一个十三岁的孩子,但是,残酷的政治环境催人成熟。他非常清楚,李渊的所谓推尊,只是一个掩人耳目的幌子罢了,一旦让李渊进入大兴城,无论是大隋王朝,还是他本人,也就任人宰割了。所以,一听到李渊太原起兵的消息,代王杨侑马上安排两员大将进行殊死抵抗。
这也罢了,就在这时候,有一条小道消息不知从何而起,说突厥人背信弃义,和刘武周一起攻打晋阳了!
好不容易赢得机会,李世民不由得慷慨陈词:“今兵以义动,进战则克,退还则散;众散于前,敌乘于后,死亡无日,何得不悲!”如今士兵是靠大义聚集起来的,如果一鼓作气往前走,就能够打败敌人。但如果往回退,气势先没有了,士兵心散了,人也就会散去。到那时候敌人再从后面追杀我们,我们必死无疑。想到这些,我怎么能不哭?
到底怎样“以轻骑挑之”?这时候,李渊先带着几百个骑兵到霍邑城东去迎接步兵,只有李建成和李世民带领几十个骑兵来到霍邑城下,他们拿着鞭子指来指去,好像在谋划将来怎么围城。
李渊一听,觉得也有道理,赶紧说:“军已发,奈何?”我已经让军队回撤了,怎么办呢?
裴寂说:“屈突通拥大众,凭坚城,吾舍之而去,若进攻长安不克,退为河东所踵,腹背受敌,此危道也。不若先克河东,然后西上。长安恃通为援,通败,长安必破矣。”我们必须先解决屈突通。否则,如果我们绕过他,进攻大兴,他就会从后面打我们,到时候我们不就腹背受敌了吗?所以,不如先集中全力解决他,只要把他打败,再破大兴就易如反掌了。这是主张按顺序来,先解决屈突通。
这时候,威望很高的裴寂先行表态:“宋老生、屈突通连兵据险,未易猝下。李密虽云连和,奸谋难测。突厥贪而无信,唯利是视。武周,事胡者也。太原一方都会,且义兵家属在焉,不如还救根本,更图后举。”我们前面是宋老生和屈突通的军队,这两人都挺有本事,而且据险死守,恐怕一时之间难以拿下。东都的李密也不是什么好人,虽然表面上说是和我们联合,但也很难相信,没准儿就会乘人之危,突然打过来。突厥更不可信,那是唯利是图之人,如果他们觉得跟刘武周打太原得到的好处比我们送给他的多,那他们一定会背信弃义。而刘武周就是一个靠突厥吃饭的打手。太原可是我们的大本营,将士家属也都在那边,这个地方绝对丢不得。此刻太原告急,我们得赶紧回去救援,其他的事都得往后靠!很明显,裴寂主张撤军。99lib•net
七月,北方的雨季到了。连日阴雨,道路湿滑,李渊的军队没法往前推进,只好就地驻扎下来。可是,没过几天,驻扎就变得困难起来,主要的原因是没粮食了。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三万人的军队没粮食吃,这不是等着哗变吗?
这两派意见谁的对?其实各有各的道理。那么,作为主帅的李渊怎么裁夺呢?李渊做了一个最妥当的裁决。他留下大儿子李建成,让他率领左路军,绕过河东郡,在河东郡西边的潼关驻扎下来,守着屈突通,不让他越过潼关救援大兴;同时,让二儿子李世民率领右路军全速前进,直取大兴!
这样一来,宋老生相当于腹背受敌,阵势就有点乱了。这时候,李世民挥舞两把大刀朝宋老生的军队砍了过去,一口气连杀了几十人,两把大刀都砍得卷了刃。古代人袖子宽,李世民又接连杀人,两只袖子里兜满了敌人的鲜血。只99lib.net见他把袖子提起来,把血往外一倒,又冲入敌阵之中。有他这么身先士卒,很快,李渊这边的局势稍稍扭转了一些。
不过,虽然李渊的个人英雄主义很有魅力,但宋老生的三万士兵还是具有相对优势,如果持续战斗下去,胜负未可预料。可是,就在这个时候,李渊这边也不知道谁喊了一句:已经抓住宋老生了!这样一来,军心大乱,宋老生的军队再也无心作战,只知道没命地往回跑。李渊是个久经沙场的老将,哪能让他们再跑回去,早领着骑兵先去把城门从外面关上了。
这样一来,李世民可着急了。想再去劝劝李渊,可是天色已晚,李渊睡下了,不见人。情急之下,李世民索性站在帐外,号啕大哭起来,哭得李渊都睡不着了,只好把他叫进来,问他哭什么。
这时候,李世民又给他吃了一颗定心丸。他说:“老生勇而无谋,以轻骑挑之,理无不出;脱其固守,则诬以贰于我。彼恐为左右所奏,安敢不出!”您放心,宋老生有勇无谋,我们用轻骑向他挑战,按理他不会不出战;假使他坚守不出,我们就诬陷他对朝廷有二心,所以才拖延不战,他害怕被左右的人奏报,怎敢不出战呢?
怎么办?这时候,李渊这边又发生争执了。争执的双方还是裴寂和李世民。
所以,这些担心是不必要的。既然如此,李世民打算怎么办呢?他说:“本兴大义,奋不顾身以救苍生,当先入咸阳,号令天下。今遇小敌,遽已班师,恐从义之徒一朝解体,还守太原一城之地为贼耳,何以自全!”我们是义军,打出的旗号是拯救天下苦难。如果我们真的怀揣理想,就应该一鼓作气,打到大兴去;如果我们说得挺好,结果遇到一点儿小挫折,就往回撤,天下人会怎么看待我们?追随我们的士兵,又会怎么看待我们?很可能他们就解体了。如果大军解体,那我们就算回到太原,守住太原,也不过是跟其他那些婴城自保的99lib•net盗贼一样,除了眼前的一点利益,什么都没有。到时候朝廷来围剿我们,我们恐怕连自保都难。所以我认为,绝对不能往回退,一定要一往无前。
再说李密。你说李密可能偷袭我们,我认为不能。李密正守着他那几个大粮仓,美美地当着富家翁,他可没有那么积极进取。让他抛弃那份家底来攻打我们,我认为他做不到。
军队里出现了两派意见,李渊到底听谁的?他是个老成持重之人,觉得还是裴寂的说法更稳妥些,所以不顾李世民反对,勒令军队回师。
这其实是一条一条地把裴寂的话给反驳回去了。
这两员大将,一个是虎牙郎将宋老生,率两万精兵,屯驻霍邑(今山西霍州);还有一个是屈突通,率几万骁果,屯驻在河东郡(今山西永济)。霍邑也好,河东郡也好,都在从太原进军大兴城的必经之路上,代王杨侑是希望依靠这两位将军,把李渊挡在潼关以西。李渊要想打进关中,必须先把这两处拿下才行。这样一来,李渊和两位将军必将狭路相逢。
李渊一听这个分析,不由得对这个儿子刮目相看。这条计策,够狠,也够毒!
下一道防线就是屈突通把守的河东郡了。屈突通这个人前面提到过,是个厉害角色,大兴城里曾经有“宁食三斗葱,不逢屈突通”的歌谣。他可不比宋老生,他沉得住气,自从手下跟李渊打了一个败仗之后,他就再也不出城了,婴城固守。这对李渊一方相当不利。
宋老生的军队毕竟已经在城里养精蓄锐很久了,正处在以逸待劳的良好状态下;而李渊的军队则在外面风餐露宿了一个月,就连当天的早饭还都没吃,难免战斗力差一些。此刻李渊被宋老生的人马一冲击,不由得向后退去。这边李世民一看局面不好,当机立断,马上放弃南门,领兵就朝东门杀了过去。
他的话刚一说完,年少气盛的李世民马上反驳。他说:“今禾菽被野,何忧乏粮!老生轻躁,一战可擒。李密顾恋仓粟,未遑远略。武周与突厥外虽相附,内实相猜。武周虽远利太原,岂可近忘马邑!”九_九_藏_书_网
宋老生跑到城门边,一看门关着,进不去,慌不择路,一下子就跳进了城边的壕沟里。这不等于自寻死路吗?李渊手下的将军刘弘基走上去,一刀结果了宋老生。宋老生尚且死得如此凄惨,他手下的将士就更是可想而知了。按照《资治通鉴》中的说法,死者“伏尸数里”,惨不忍睹。就这样,到薄暮时分,经过将近一天的搏斗,霍邑终于被攻克了,代王杨侑设立的第一道防线也就此失灵。
先说缺粮的问题。我们现在暂时是没有粮食,可七月田野里到处都是即将成熟的豆子和各种谷子,我们就近收割,也能解决一部分吃粮问题,这不是真正的危险。
那么,刘武周和突厥呢?刘武周和突厥表面上是同盟,但其实也是各怀心事,互相猜忌。如果刘武周引得突厥人来打太原,他就不怕他刚刚占领的马邑也被突厥人顺手吃掉吗?
可是,李世民对此不以为然。他说:“兵贵神速,吾席累胜之威,抚归附之众,鼓行而西,长安之人望风震骇,智不及谋,勇不及断,取之若振槁叶耳。若淹留自弊于坚城之下,彼得成谋修备以待我,坐费日月,众心离沮,则大事去矣。且关中蜂起之将,未有所属,不可不早招怀也。屈突通自守虏耳,不足为虑。”兵贵神速。我们如果尽快打到大兴,那边就会来不及谋划,也来不及决断,在乱成一团的状态下,我们拿下它才容易。如果我们现在耽搁在河东郡,大兴城那边就会加强防守,再打就不容易了。而且,关中地区造反的英雄也不少,但都还不成气候,如果我们尽快招抚,以后就是我们的好帮手,如果我们不去,怕是容易被别人利用啊!依我看,屈突通不过是个胆小鬼罢了,就算是我们绕过他去打大兴,他也不敢出来九-九-藏-书-网
这条小道消息一传开,军队马上就慌了神。晋阳是李渊军队的大本营,粮食也罢,其他补给也罢,全靠晋阳供应。此时,李渊已经派人回晋阳去调集粮食去了,如果晋阳失守,这粮食恐怕就调不过来了!再说,不光是粮食问题,好多军人的家属都在晋阳,一旦晋阳失守,这些老弱妇孺可怎么办!
八月十二日,李渊大军经过一个月的耽搁,终于来到霍邑,与宋老生对峙。眼下宋老生是守,李渊是攻,守的人和攻的人,谁更着急?当然是进攻方着急。所以,李渊这时候又陷入了一个新的烦恼中,万一宋老生固守霍邑,不出战,怎么办?
宋老生的军队从东门出来的比较多,李渊和大儿子李建成在霍邑城的东门列阵;李世民则在霍邑城南门列阵,对付从南门出来的守军。
李世民说:“右军严而未发;左军虽去,计亦未远,请自追之。”我率领的右军整装而未发,大哥建成率领的左军虽然出发,但估计还没走远,请您下令,让我去追赶他们吧。就这样,连夜又把左军追回来了。
宋老生一看这些人如此嚣张,已经非常生气了,这时候,李世民他们又对着城头破口大骂起来,把宋老生骂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宋老生是个性情暴烈的人,早已忍无可忍,又看到李世民手下不过几十号人马,自然不放在眼里,领着三万士兵就从东门和南门杀了出来。这时候,李渊手下的步兵也到了,两军立刻陷入混战之中。
大业十三年(617)七月十四日,也就是起兵的第十天,李渊的军队已经打到了霍邑旁边。但是,就在这个地方,李渊遇到了第一次重大挫折。
再说敌人宋老生。宋老生是一个非常轻狂、暴躁的人,我敢保证,只要打一仗我就可以赢他,这个问题交给我,你也不用担心。
峰回路转。不仅士兵追回来了,李渊派回晋阳运粮食的人也回来了,当然,突厥人进攻的小道消息也不攻自破,军队随之安定下来。这时候已经进入八月,雨也停了,万事俱备,正好鼓行向前!
更多内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