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屈就汉王
目录
七、屈就汉王
上一页下一页
画外音:
王立群:
这个时候就出现了比较早的贿赂事件,按我们今天来说,我们现在反腐倡廉一直讲反贿赂,其实古书中间记录的贿赂的事情多的很。比如这个时候就出现一个非常有名的贿赂事件,刘邦很感谢张良,所以在他封为汉王以后,他赏给张良两样东西,一个是“金百镒”第二个是“珠二斗”,光那个珠子赏给他两斗。然后张良就把拿到的这些奖品一转手全部送给了,张良该送给谁啊?项伯,项伯是他的好朋友,救过他的命,而且现在只有贿赂项伯可以得到好处,所以他一转手把他的“金百镒、珠二斗”全部给了项伯。刘邦为了感谢他这个亲家也给项伯送了重礼,项伯这一次收了两个人的礼,一个是张良的礼,一个是刘邦的礼,两个人都给项伯送了重礼,项伯是大丰收了,收了很多礼。然后项伯就受张良之请托向项羽要求,刘邦本来是关中王,你现在给他封到巴蜀,太偏了,能不能把巴蜀北边的汉中这一块也加封给他。这个说得多了,最后项羽算是答应了,把汉中郡加封给刘邦了,刘邦这样就得到了三个郡,巴郡、蜀郡、汉中郡。
王立群:
上一集我们讲到刘邦在鸿门脱险,鸿门宴以后,项羽做了他一生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大封天下的诸侯王。项羽这次分封呢,把整个关中之地一分为三,首先是在巨鹿之战封的那个章邯做庸王,管辖咸阳以西,就是包括陕西和甘肃这一片归章邯所管。第二个封的就是封的塞王司马欣,司马欣和项羽曾经有过一点交往,就是司马欣曾经在秦朝的时候救过项梁的命,他在那个时候做一个监狱的“狱掾”,救过项梁的命,所以他被封为塞王,管辖咸阳以东。以西是章邯,以东是司马欣,那么咸阳的北边,就是陕北封给了董翳,让他做翟王。这样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关中之地就一分为三,被三个秦军的降将分别统治。所以后来人们就把关中之地,一直到今天我们就称为三秦大地,这个三秦就是指的关中这块地,曾经被秦国的三个降将封为王,所以称为三秦。那么刘邦呢?刘邦原来按照“怀王之约”他是应当做关中王的,鸿门脱险以后,他的关中王根本不存在了。项羽怎么来封刘邦呢?这件事情上刘邦心里一直是在犯嘀咕,刘邦当然希望自己能够被封为关中王,但实际上的结果关中之地已经被一封为三,没有刘邦的份儿,刘邦被封在哪儿呢?封到秦岭以南去了。大家知道陕西这个地方,秦岭以北的地方就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关中,是个富庶之地。秦岭以南就是汉中,就是巴蜀,就是今天的四川。刘邦实际上只得到了巴、蜀两郡。所以刘邦听到这个消息以后史书记载是:“汉王怒,欲谋攻项羽”。刘邦十分恼火,因为把他的关中王给彻底破灭掉了以后,他心里非常恼火,他就想要跟项羽玩命了,要拼一下子。但是这个时候刘邦的兵力可是远不及项羽啊,那么这怎么办呢?手下的将领不能让他去送死啊,所以他手下的像周勃、像灌婴、像樊哙,这些大将都劝他不能打。阻止他打仗最用力的是萧何,萧何是坚决不主张打,萧何对刘邦说了一句非常重的话,这个话是这样说的:“虽王汉中之恶,不犹愈于死乎”这话的意思是什么呢?你在汉中称个王,那不比你去白白地送死要好得多吗?你现在你跟项羽去拼百战百败,你肯定是死路一条。刘邦不相信,还想跟这个项羽做最九-九-藏-书-网后的决斗。萧何劝他萧何引用了两句《周书》上的古语劝他,说:“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巴蜀之地既然封给你了,那就是老天给你,老天给你的东西,你要是赌气不要,那一定会受到惩罚,这个话实际上是借天意来告诫刘邦,你就认命吧,天给你的你就接受了吧。经过这么多人的劝说,特别是萧何的劝说以后,刘邦算是勉强答应了去做汉王,屈居于巴蜀,但是他心里还是不甘心。
王立群:
画外音:
王立群:
韩信怎么会在这个时候被发现呢?韩信这个时候是从项羽的军营中间转会转到刘邦这个俱乐部来的,他是转过来的,他原来不在刘邦那玩儿,他是在项羽那个地方的。韩信本来是淮阴人,他小的时候家里很穷,穷到什么程度呢?没有饭吃。他第一他不能去做吏,第二他又不会经商,他懂得兵法,兵法不当饭吃,所以《史记》中间我们看《淮阴侯列传》,记述韩信年轻的时候很不得志,穷愁潦倒到什么程度呢?韩信竟然跟人家蹭饭,就是不交钱跟人家混一顿饭吃叫蹭饭。他有一次在一连好多天在一个亭长家里蹭饭,蹭得这个亭长的妻子非常恼火,最后这个亭长的妻子干脆来个什么呢?来一个“晨炊蓐食”,什么叫做晨炊蓐食啊?一大早不等韩信来先把饭做好,然后在被窝里把饭吃了。被窝里吃完,躺到那儿就睡,等到韩信来吃饭的时候两口子都不起来,眼看到了开饭的点了,两口子都不起来。韩信知道人家讨厌自己了,所以韩信一怒之下和这个亭长绝交,走了。走了还是没饭吃啊,跑到淮阴城外去钓鱼,史书没有记载钓鱼干什么,我估计是充饥的,钓鱼钓鱼没有钓上来,遇见了一些老妈妈在那漂洗丝棉絮,史书记载了有一个老太太叫漂母,看见韩信很可怜,就把自己的饭匀出来给韩信吃。就这样一下持续了几十天,韩信非常受感动,韩信后来对漂母说:“吾必以重报母”,我将来一定要非常隆重地回报你,这个漂母最后就说了,她说大丈夫,作为一个大男人应该自己能够养活你自己,你现在连自己都养活不了,你还说报答我,根本不相信,韩信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度过了他的青年时期。等到陈胜、吴广起义的时候,韩信还是没有任何工作,按我们今天话说,失业,韩信是个失业青年。他没有办法,项梁起兵经过他们县的时候他就参军了,带了一把三尺长的剑,参军了。参军在项梁手下不受重用,项梁死以后转到项羽手下,屡次向项羽提建议,项羽没有发现他,也没有采用他的计谋。后来韩信是觉得在项羽这个俱乐部里边玩不下去了,才转会到刘邦那个俱乐部去,到那儿本来是想打主力的,结果更惨,结果到那儿主力没当上,到那儿以后就赶上了一个死刑罪,什么罪我们今天不知道,司马迁没有写,我们只知道韩信到那儿就被判处死刑。刚好该要杀到他了,来了一个人,这个人一来机会就来了。这个人是谁呢?这个人史书叫滕公,他的原名叫夏侯婴,是专门给刘邦开车的司机,领导的司机,当时的官名叫太仆。夏侯婴一来99lib•net,韩信一看机会来了,韩信就冲着夏侯婴喊了两句话:“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我们的主公不是想得天下吗?你想得天下为什么要杀像我们这样的壮士呢?说了两句话,这两句话一出口,夏侯婴听见了,夏侯婴一听这个死囚犯出言不俗,然后就挥一挥手,放了,底下的人马上把韩信放了。你看领导的司机还是很管用的嘛,一句话给韩信放了。放了韩信以后,韩信立即给滕公两个人交流了一次,这一交流滕公就发现,韩信是个了不得的人,立即向他的老板刘邦推荐韩信,当然他的司机推荐嘛,刘邦听了听也当回事了,也没当回事,就是没有太看重,说这样吧,给他升点级,由低级军官升成中级军官,他其实是管那个粮草的一个官,很不重要的一个官。所以韩信听完夏侯婴的推荐以后,自己也提了,但是觉得提的太低,不足以施展抱负啊,韩信就觉得夏侯婴在刘邦那儿说话不起作用,真正要做大事,还得找一个在刘邦面前说话管用的人。他仔细观察了很多天,最后发现在刘邦那儿说话最管用是谁呢?萧何,萧何和刘邦的关系有三个老,第一老乡,他们都是今天江苏丰县人。第二老同事,他们曾经在一个县里边工作过。第三老战友,也就是当刘邦沛县起兵的时候,萧何带领全族的人参军了。有了这么三老的关系,萧何一直深得刘邦信任,做他汉王的相国。所以他去找萧何,跟萧何一谈,萧何也觉得韩信是个大才,向刘邦推荐。
刘邦听了以后没有理,我们可以理解,因为刘邦先听了夏侯婴的推荐给他长了一级,现在又托萧何来,还想长级,你想想刘邦会怎么想,我这个集团别人都不长级了,专给你韩信一个人长,你长了一次又托人来还想再长,所以刘邦没有理这没有理萧何就没办法,向韩信回话了,萧何没办法回话,韩信就知道萧何说的话不管用,所以韩信觉得这儿这个俱乐部也不行,又得转会,所以韩信就开溜了,跑了。韩信一走,萧何发现了,萧何来不及向刘邦报告,立即去追韩信,史书记载就这么简单,后来在地方戏和京剧中间演绎出一个折子戏,非常有名,叫萧何月下追韩信。当然萧何这一追,萧何来不及向刘邦报告,所以刘邦手下的人就向刘邦报告,说萧何也逃了。萧何是刘邦最信任的人、最依靠的人,刘邦好像失去了左右胳膊一样,多少天都过不过来。
停了几天,萧何回来了,萧何一回来,刘邦一看见萧何是破口大骂,骂完了就问他,你为什么逃?萧何说我没逃,刘邦气就更足了,你没逃怎么不辞而别,几天都不在家?我追人了,你追谁了?我追韩信了。刘邦又是一顿臭骂,你谁都不追,跑了那么多将领你都不追,就这么一个韩信你去追,我不信。萧何说,其他的将领不值得追,因为其他将领好找,只有这个韩信是国士无双,国士是一国中间最优秀的人,无双是找不到第二个,整个你这个营中找不到第二个像韩信这样的人,所以我去追他。而且我可以告诉你汉王:“王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这话什么意思呢?如果你想争天下的话,离开韩信你没有第二个可以帮你商量事的人,只有韩信能帮你,你要是甘心只做一个汉王,你一辈子用不着韩信。你如果想夺得天下,只有韩信能帮你。刘邦听完,那我肯定不愿意在这个地方穷山恶水这个地方待一辈子。那萧何说,既然如此的话你得用他,你要不用他,他还得逃。刘邦被萧何说的没有办法,结果刘邦说了一句狠话:“吾99lib•net为公以为将”。我为了你任命他做个将军,就是我看在你的面子给他授一个将军衔。萧何说,你这样给他授个将军衔,他还要跑,这下刘邦傻了,他还要跑,我给他大将军。一说大将军萧何笑了,萧何说:“幸甚。”你要给他大将军,那是汉王之大幸。只能给大将军,大将军是轻易不给人的。刘邦说叫他来,马上封他,萧何说,这就是韩信要跑的原因,你封个大将军就像哄小孩一样,召他过来就给了,这不行,封大将军第一要选个黄道吉日,第二你要斋戒沐浴,第三你要筑坛拜将,第四你要有一番隆重的仪式,哪儿能随便把人叫过来洗着脚就封了?那不可能,那不就是儿戏吗?这一说,刘邦说行。这话就放出来了,赶快修高台要拜将,拜大将军。刘邦军营中间所有的将领都觉得自己这回有戏了,因为他们觉得他们跟着刘邦都是老部下了,有从丰县跟刘邦的,有从沛县跟刘邦的,有在西行途中跟刘邦的,有在关中跟刘邦的,都跟着刘邦打了多年仗了,刘邦这回要拜大将军,都觉得自己有希望。等到那一天一宣布是韩信,全傻了,大家感到很惊讶,怎么会是他呢?只有韩信在刘邦的军营中间是个新兵,才来没有多少天啊。
第二个重大挫折是张良归国,张良我们知道,刘邦西入秦关的途中,张良曾经两次帮过他,一个是轻取南阳,刘邦本来是越过南阳要走的,张良说你不行,你非得打,这个南阳如果不打,南阳在后,前面还有武关,两下夹击,你这个军队就完了。所以刘邦听了张良的话,最后采用和平解放的手段,把南阳郡给取下来了,另外在打峣关的时候也是张良给他出了谋,不能够硬拼,先贿赂,约降以后再偷袭,这张良两次帮了忙,张良立了很大的功,你看鸿门宴之前,得到消息的是张良,告诉他怎么破解的是张良,替他找来那个中间人的还是张良,鸿门宴之中把樊哙叫过来闯帐的是张良,但这时候张良要走,如果说他失去关中叫“失地”,那么张良走可以说叫“失人”,刘邦在取了汉王之位以后,他面临的第二个挫折是张良要走。这里就一个问题了,张良不是刘邦的部下吗?他为什么要离开刘邦呢?这里边我们没有讲,张良原来确实是反秦起义,一开始他就投奔了刘邦,投奔刘邦以后中间有一个变化,这个变化就是当项梁立楚怀王的孙子熊心做怀王的时候,项梁召开一个会议,然后立了楚怀王的孙子做怀王。这个时候呢张良看到是个机会,因为楚怀王立的是楚国国君的后裔,所以张良就抓住个机会劝项梁也立韩国国君的后裔,就给他推荐了一个韩国的公子成,韩国国君的儿子,劝他立,说你立了以后立的越多,秦国的对立面越多,所以项梁就封了韩国的公子成做了韩王。然后给了张良一千多名士兵,让张良作为司徒辅佐这个韩王成,去收复韩国的土地。张良打得并不顺,占了几座城,又被秦国的军队秦军给夺走了。张良在韩国驻扎的时候,刚好遇到刘邦,张良带着军队又投靠刘邦了。凭借着刘邦的力量算是把韩国之地的城池打下来十几个,这是借助于刘邦的力量打下来的,张良自己没弄成事,最后靠着刘邦替韩王成打下了一片天地。所以这个韩王成就很感激刘邦,就让张良替他去送刘邦西行入关。这个时候那么在项羽分封刘邦做汉王的时候,又封了韩王成做韩王,所以韩王成一封以后张良就需要归队了,他要回到他的国君的身边,他就向刘邦告别了。所以刘邦在大分封以后,他遇到的第二个挫折,就是他一个重要谋www•99lib.net士张良要离他而去。
刘邦在鸿门脱险之后,希望能依照“怀王之约”被封为关中王,然而项羽在大封天下诸侯王的时候,却把刘邦封到了偏远的巴蜀之地,这个决定让刘邦既恼火又无奈,屋漏偏逢连阴雨,在蜀中刘邦又连续遭受到了两次重大打击。就在刘邦为自己的事业前途深感忧虑的时候,他却遇到了一个奇人那么这个人是谁?他的到来会给刘邦的事业带来转机吗?
画外音:
汉中如果封给刘邦的话,那么刘邦再来还定三秦的时候就非常便利了,因为汉中和今天的关中,当然今天非常方便,今天我们从西安坐高速公路到汉中去,它中间有一条非常漂亮的高速公路叫西汉高速,这个高速公路从西安到汉中两个多小时就可以到了,但是在秦汉之交那个时候,这地方的路是非常难走的,所以把汉中封给刘邦,刘邦在翻越秦岭打三秦的时候就非常容易,刘邦当然是最后算是得了三个郡,虽然他心里很不高兴,但是他还是在他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争取到了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回去了。所以刘邦在鸿门宴之后,他的第一个重大的挫折,屈封汉王,就是被屈封汉中,被赶出了关中之地。
刘邦来到蜀中之后,过去跟随他的很多将士都离开了,此时的刘邦早已失去了当年西出秦关战无不胜的豪迈之情,情绪低落到了极点。而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张良又走了,只有萧何不离不弃地跟随着他,两人一起征战多年,刘邦对萧何非常信赖和倚重。那么有了这样一位重量级人物的举荐韩信,能引起刘邦的重视吗?
到了登坛拜将那一天,举行完隆重的典礼,刘邦把韩信请到上座坐下来,然后就问他,丞相说你有锦囊妙计,你能不能给我说说你说到底有什么妙计?韩信说这样吧,我问你两个问题:第一汉王你要争天下,你和谁争啊?你是不是和项羽争啊?刘邦说是啊。第二你估计一下,你的那个勇猛和项羽的勇猛相比,你觉得怎么样?这一问,刘邦愣了半天,最后说那我不如项羽。因为这个时候刘邦多大了呢?这时刘邦51岁,项羽这时候多大了?项羽这个时候27岁,而且项羽的武力那也不是刘邦能够比的。我们知道项羽从小就是力能扛鼎,刘邦没有这样子,他俩要是真是一对一的交手,我估计50多岁的老先生跟那27岁的小伙子,明着就不说了吧,肯定打不过他。所以韩信说了,我先问你这两个问题,但是我在项羽手下干过,我知道项羽有三大弱点,第一,匹夫之勇,这个人大吼一声,能够让上千的人吓得当场瘫倒在地,但是他不会用将,这叫匹夫之勇。第二,妇人之仁,他看见受伤的士兵,项羽就流泪,他甚至可以跟士兵分着吃饭,但是他舍不得给有功的人封赏,所以是妇人之仁。第三,失去民心,他为人残暴,他失去民心,所以他有三大弱点。那么你应当怎么做呢?我给你三条建议,第一,以仁义昭示天下,你用你的仁意来和项羽的残暴来做对比。以诚意封赏功臣,把城封给功臣。以老兵表率士兵,你从沛县来的老兵作为今天新兵的表率。你要能做到这三点,你就可以平定三秦之地。而且现在的老百姓都知道,你应该做关中王你最后没有做,这叫汉王失职,所以你杀回关中是很容易的。听了韩信这番话刘邦是十分高兴,因为刘邦在鸿门宴之后,受了一连串的挫折,在这个挫折之中,他遇到了这个时候的军事奇才韩信,非常高兴。韩信就建议他先杀回关中,再以关中为根据地夺取天下。可以说韩信和刘邦的这www.99lib.net番对话,我们把它做为汉中对策,这个汉中对策堪比诸葛亮的隆中对策,因为汉中对策有两点意义非常重大,第一它揭示了刘邦是由弱转强,项羽是由强转弱的这么一个发展前景,这是从战略高度来提的。再一个,提出来先夺关中再取天下这样一个总体的战略,这是中国古代战略思想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也是刘邦以此定三秦的一个总策略。所以说刘邦虽然是屈封为汉王了,但是在屈封为汉王期间,他最得意的一笔就是得到军事奇才韩信。那么得到军事奇才韩信以后,刘邦能不能杀回关中呢?请看下集,还定三秦,谢谢大家。
因为这次刘邦是从关中到汉中去,走的一条什么路呢?走的就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一条褒斜道,这个在《三国演义》中间诸葛亮就曾经走过叫褒斜道,褒斜道大概有多长呢?200多公里,也就是在当时差不多就是500里地,500华里。这个褒斜道的南端在汉中,它的北端是在陕西的眉县,这两个地方中间有一个大峡谷,就沿着大峡谷修了一条路,这个路非常难走,有些地段是走的栈道,所以非常险。张良告诉他的一个计谋就是,张良既然要离开刘邦了,临走之前还是给刘邦献了一计,怎么说的呢?说:“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你为什么不走过去以后就放一把火,把后边那个栈道给烧了。烧了以后第一是断绝了汉中跟关中的交往,第二也让项羽知道我刘邦绝不再回到关中来了,让项羽放心。你就是封到巴蜀,封到汉中,项羽还老惦记着你,你怎么能让项羽不惦记你呢?把栈道烧了。刘邦就听了张良的话,所以两个人在最后洒泪而别的时候,刘邦一把火把栈道给烧了。烧了以后,项羽果然非常放心,觉得栈道烧了,再修复栈道是极其不容易的,所以项羽放心地回他的彭城去了,就是今天江苏的徐州。刘邦就带着他的人回到汉中,当时叫南郑,到了南郑以后,其实刘邦的日子非常不好过。这个时候他遭遇到了第三次打击,将士逃亡,在去南郑的途中,他手下的人纷纷逃走,有当将军的逃的,有当士兵的逃的,这个好理解,因为刘邦的士兵基本队伍是哪里人呢?他是江苏沛县起兵的,他手下的兵是江苏兵,现在江苏兵你给他带到汉中,带到陕西的南部去了,没有人愿意去,要么是逃,要么唱着思乡曲,军心很不稳,可以说刘邦在这个时候几乎是四面楚歌了。但是也就是在他最困难的时候,这是刘邦一生中间最困难的一段日子,在他最困难的时候,也就是在一片唱衰的声中,刘邦得到一个喜讯,让刘邦非常振奋,什么喜讯呢?就是他在回到南郑以后,他发现了一个军事天才韩信。这是刘邦整个人生的一个转折点。
自从沛县起兵之日起,刘邦就明白一个道理,要想成就大业人才非常关键。但在蜀中刘邦不得不面对张良要走的残酷现实,就在刘邦为张良即将离开而不舍的时候,张良又一次给刘邦出谋划策献上了重要的一计,让刘邦看到了事业的转机,那么这会是一个什么样的计谋呢?
按照“怀王之约”的约定,谁先打下咸阳谁就是关中王,刘邦虽然没能如愿以偿在关中称王,但通过对项伯的贿赂,又得到了巴蜀北边的汉中郡,虽然仅仅是多了一个郡的地盘,可是这对刘邦来说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为他将来的东山再起创造了有利条件。那么刘邦为什么会对汉中这个地盘如此看重呢?
画外音:
更多内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