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火的怒吼
日俄战争:一场中国土地上的权力游戏
目录
筹码的较量
筹码的较量
炮火的怒吼
炮火的怒吼
日俄战争:一场中国土地上的权力游戏
炮火的怒吼
个人的抉择
个人的抉择
个人的抉择
自然的抗争
上一页下一页
列强对俄国的看法无疑是失望的,一个如此庞大的帝国竟然被一个小小的岛国打败,大家随即重新调整了对俄国的评估。尤其是德国,经此一战看出了俄国的孱弱,这也给它增添了不少信心,以至后来敢冒着两线作战的风险投入第一次世界大战。
但日俄战争所产生的影响,远远不止俄国让出几个岛那么简单。
所以,所谓的“以夷制夷”,只能是在自己孱弱的情况下做出的无奈之举,最终结果必然是与虎谋皮。
还是那个观点:把自己搞强大,才是最正经的道理。
台面下各自啦啦队的基本实力相当,那么台面上的两个拳击手实力究竟如何呢?
这场会战也是整个日俄战争中最大的一场会战,日军集结25万人总攻困守在奉天的37万俄军。与之前一样,兵力占优势的俄军因为一系列的指挥错误,最终只能被迫撤出奉天。
于是,1904年2月8日,一场蓄谋已久的战争,终于由日本率先打响。
1.《1904年度事件:日俄战争》(腾讯历史“转型中国1864—1949”专题,责编谌旭彬)
1905年5月27日,在经历了整整7个多月的航行后,俄国这支风尘仆仆的第二太平洋舰队中途集结“第三舰队”,大大小小38艘舰艇终于赶到了朝鲜半岛和日本本州之间的对马海峡——离进入海参崴军港也就一步之遥了。
而从日本的角度来看,这场战争虽然胜利了,但他们拼上了全部的国力,是“举国之战”。在对马海战开战前,东乡平八郎曾对将士说:“皇国兴废在此一战,各员一层奋励努力!”这倒也不是一句纯粹激励的话,因为如果联合舰队失败,陆军再失利的话,等待日本的命运就是亡国。
第二太平洋舰队的主力战舰吨位都超过了1万吨,所以无法抄苏伊士运河的近道,只能沿着非洲海岸线南下,绕过好望角进入印度洋后再到亚洲的远东。当时的军舰还是以煤炭为主要燃料,但由于受中立法规影响,俄国舰队不能沿途靠港补给,没有海外基地的俄国只能从德国那里租借了70条煤船一路跟随,沿途补给。好在德国和法国还算是俄国背后的盟友,后来开放了一批海外殖民地港口给俄国舰队补给。
帮日本?日本对我们一直野心勃勃,它又不是在为我们打架,而是为了它自己的利益。如果日本胜利,也会因此激怒俄国,俄国在东北退却了,却骚扰中国的西北,漫长的边境线何时能够安宁?
但问题是,俄军在整个日俄战争中表现出了不可思议的保守:每次战斗往往要留50%以上的部队做预备队,有的战线甚至要留到70%以上。与之相反的是,日军在进攻中完全不留预备队,全军出击,这样反而在局部阵地上形成了兵力优势。

清末被列强瓜分的中国蛋糕
抛开立场等问题不看,日俄战争中的对马海战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足以成为世界海战史上的经典战例。

2

馒头说

应该说,如果以举国之力来衡量的话,日本当时绝不是俄国的对手。
第二,俄国军队的数量虽然庞大,但技术和指挥水平普遍落后。有线电报电话只配备到集团军和军,师以下部队还是靠骑马甚至徒步通信。在全世界已普遍进入火药时代时,俄军不少将领还是崇尚当年库图佐夫击败拿破仑远征军的刺刀白刃战战术。
4.《略论日俄战争对远东与世界国际关系的影响》[沈传旺,《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4年第16期]

日俄双方签订《朴次茅斯和约》
九九藏书网
俄国的背后也站着欧洲两强,那就是法国和德国。
日本军部原本想撤换乃木希典,但当时的明治天皇深知,一旦撤换,看重荣誉的乃木希典肯定会剖腹自杀,所以坚持不肯撤换。军部最终派去了一个深谙炮兵战术的儿玉源太郎任总参谋长,替代乃木希典指挥第四次总攻旅顺的战役。儿玉源太郎动用调配过的炮兵狂轰后发动总攻,只打了8天,就一举拿下了之前几个月都没拿下的203高地。
英国长期以来一直把俄国视为自己在中国的利益竞争对手,尤其担心侵占中国的东北以后,俄国会继续渗透到长江以南——那是英国的核心利益所在区域。再加上同为岛国的惺惺相惜感,英国于1902年1月30日与日本在伦敦签订了同盟条约,主要目的就是共同对付俄国。

3

当然,说是中立,但在整个日俄战争中,清政府还是暗中支持日本的,在炸药、情报甚至人力上都给日本很多帮助。为什么?因为两害相权取其轻,从总的格局看,俄国若胜,肯定侵吞整个东北,而日本若胜,最多把给俄国的几个岛和港口转交给它,再付一点酬劳而已。
这场旅顺攻防战,日军损失了6万人以上。
德国和俄国并没有盟约,但德国支持俄国在远东扩张。除了和日本的势力范围有冲突外,其实德国的主要目的是对抗法国。德国最希望的就是俄国在远东大干一场,甚至直接和英国爆发矛盾,因为这样的话俄国就会把西线的兵力调到东线,从而大大减轻德国的压力。
在开战之初,东乡平八郎率领的联合舰队行进在俄国舰队的前方,他忽然下令进行一个U形大转弯——这也是被后来日本人津津乐道的“敌前大回头”。这其实是个非常危险的动作,因为在转弯的过程中,日本舰队是无法开炮的,等于成了俄国舰队的活靶子。
长途远征的俄国海军在战斗中还是显露出了剽悍的战斗民族本色,不少舰艇在沉没过程中还不断炮击日舰并造成伤亡。但整场海战中,日本海军表现出了更高的战斗素养,水兵配合娴熟,炮击点位准确,经过改良的“下濑火药”也杀伤力巨大。
在甲午战争中,日军只花两个小时就拿下了旅顺要塞,考虑到俄军的战斗力比清军强悍,他们的预估时间是一周。但没想到这场残酷的争夺战从1904年的2月一直打到12月,一共打了10个月。日军前后投入了近10万兵力,而俄国的守军也超过了4万。
3.《日本为日俄战争付出的代价有多惨重?》(微信公众号“非常历史”,2018年2月21日)
事实上,俄国的舰队当时能够抵达战场,本身就是一种奇迹了。
其实这两个国家互相仇恨本来就是一件不可避免的事,因为它们对领土和利益的诉求高度重合——虽然领土和利益都是属于它们的邻居的。
所以,“中立”只能是最屈辱也最无奈的选择。
经典的“对马海战”即将拉开帷幕。
当然,日俄战争也大大影响了日本对自己实力的评估。
但即便如此,整个舰队的行进路线也已经非常吓人——全程超过3万公里。而且一路上为了减少补给,俄国军舰上都尽量多堆煤,从甲板到厨房甚至军官的卧室里都堆了煤,整个舰队上下又脏又乱,再加上天气炎热,人心思归,一路航行,士气一路跌落。

旅顺港是俄国1898年强行从清政府手里租来的,是他们在远东梦寐以求的“不冻港”,所以要拼尽全力死守。而这个港口的存在严重威胁日军的海上运输线,所以日军也不惜一切代价要拿下。
强大的俄国第二太平洋舰队38艘战舰,被击沉16艘,自沉6艘,被俘7艘,逃往中立国6艘,回港3艘,损失舰艇共27万吨,阵亡4830人,被俘6106人,堪称全军覆没。
但是当时海面上起了一层薄雾,双方都估远了彼此之间的距离:如果当时知道距离九九藏书网那么近,东乡平八郎不会下这道命令;而俄国舰队如果意识到距离如此之近,早就下令开炮了。

1

一个是老牌帝国主义,一个是新兴帝国主义,围绕着邻居家的那块好地,开始摩拳擦掌。
最后的结果证明,事实确实如此。

在对马海战中立下大功的日本联合舰队总司令东乡平八郎,在战后也被日本视为“军神”,并成了后来的日本军国主义者山本五十六的偶像
虽然国力和军力不如俄国,但日本当时也有三个优势。
这场海战历时两天,当中经过追击和迂回,直到5月29日清晨才宣告正式落幕,而结果让西方国家大吃一惊。
甲午一战之后,清政府除了向日本赔款2亿两白银之外,还答应了一系列附加条件:承认朝鲜归日本控制,并割让辽东半岛。
由于日本在甲午一战中也消耗了大量的国力,所以在清点了自己的筹码之后,只能再向清政府敲了3000万两白银的“赎辽费”,被迫归还了辽东半岛。
第一,日本对俄作战蓄谋已久。从中国清政府手里拿来的2.3亿两白银赔款,日本把相当一部分投入了军备。从国家开支看,日本在1893年到1894年的开支是8400万日元,而到了1897年就增加到了2.4亿日元,其中军费增长是最大头。
法国和俄国在1902年同样缔结了同盟。法国对俄国的主要诉求倒不是在华利益,而是希望俄国能够对德国施加一定的压力,让德国始终保持一种两线作战的状态。
而在那里等候他们的,是由东乡平八郎率领的、早已严阵以待的日本联合舰队全部主力。

出战前的日本联合舰队
失去203高地的庇护后,旅顺要塞内的俄军军心溃散,在1905年1月2日向日军投降。当时要塞内俄军还有3.2万人,火炮610门,炮弹20.3万发。

1921年,在美国华盛顿召开华盛顿会议,会议规定当时五大海军强国英、美、日、法、意建造的军舰吨位比例是5∶5∶3∶1.75∶1.75。可见日本当时超越法国和意大利传统两强,依旧位居世界第三海军强国

当时的日本满洲军总司令大山岩,他是日俄战争中日军的总指挥
经过这场战争,日本虽然也付出了惨重代价,但对自己实力的信心空前暴涨。如果之前击败大清帝国还只是让他们高兴的话,那么这次世界上第一次“黄种人打败白种人”的战争,给日本全民注入了一股谜之自信,自认大和民族确实受到天照大神的眷顾,不管敌人看上去有多强大,只要万众一心,肯定能够战而胜之。
第二场战役,是旅顺争夺战,这是整个日俄战争中最惨烈的一场战役。
日俄战争的开端,就是从日本联合舰队突袭旅顺港开始的——当时旅顺港内的俄国海军明明已经知道日俄谈判破裂,却还在庆祝司令史塔克夫人的命名日。
当时的俄国第一太平洋舰队被日本联合舰队打残,龟缩在海参崴港口里不敢出来,完全丢掉了制海权。沙皇震怒之下,决定九-九-藏-书-网将波罗的海舰队改名为“第二太平洋舰队”赶来增援。
第三,日本陆军中的很多军官留学德国,部队里也有很多德国教官,整体的战术思想和战斗素质要高于俄军。日本的军舰数量虽然不多,但质量精,舰队的高级军官都留学过英国,指挥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都很强。

八国联军侵华时的俄国军队。在侵占了中国东北之后,俄国还索要了最多的“庚子赔款”份额
眼看俄国就要实现它所谓的“黄俄国计划”,独占中国的东北全境,这回轮到日本坐不住了(清政府把消息透露给了日本)。日本拉着英国和美国开始干涉,要求俄国必须撤军。这回轮到俄国清点自己的筹码,算下来觉得和列强作对不值得,最终签署了《交收东三省条约》,被迫承诺在一年半之内全部撤兵。

5

虽然半岛是还了,但日本人的梁子却结下了——他们不恨中国人,恨俄国人。
然后就到了1900年,第二颗棋子又被埋下:“义和团”运动爆发了。
日军在进攻旅顺战役中的总指挥是日本著名的将领乃木希典,这位带着自己和儿子的三口棺材上战场的“军神”虽然毫不惧死(两个儿子先后在战场上阵亡)且意志坚定,却对近代化的攻防体系并无研究,还是一味信奉步兵成集团的敢死冲锋。结果,漫山遍野头缠白布的日本兵毅然决然地冲向俄军阵地,全部成了坚守在加固工事内的俄军机枪的活靶子。

乃木希典在旅顺的攻击方式后来被称为“肉弹”攻势,当时日本国内有不少母亲痛哭着去乃木家的房子外扔石头,要他为自己的儿子偿命。乃木希典在回国后的庆典上自己也痛哭流涕,希望能够剖腹谢罪。1912年明治天皇病逝后,乃木希典和夫人为了追随天皇,双双剖腹自杀。因为所谓的“忠诚”,在大正和昭和年间,乃木希典被奉为日本的“军神”
这是发生在20世纪初的一场战争,我国的历史教科书上涉及较少,因为交战国不是中国。但这场战争发生在中国的土地上,且是一个反映当时中国地位的绝好案例。
俄国当时的人口达到了1.4亿,拥有陆军常备军104万,后备役军人375万——这个数字别说日本,连欧洲列强看了,都心里发毛。在海军方面,俄国海军拥有200多艘战舰,日本海军主力舰还要向英国购买,而俄国的战列舰都已经实现自己建造(法国人设计)。
在这场发生在自己国家土地上的战争中,中国扮演的角色,是“中立”。
奉天会战之后,日本人虽然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在整个东北战场上已经奠定了绝对优势。而俄国沙皇政府还不甘心失败,继续向远东增兵。
但是否应该因此感谢日本人帮我们赶跑了俄国人,保住了东北?那也完全没必要。日本经此一战,接管了俄国在中国东北的权益,并借南满铁路和旅顺、大连的租借地,开始慢慢向中国东北渗透、生根、发芽,愈演愈烈,最终在1931年9月18日露出了等待已久的獠牙。

4

从俄国的角度来看,这场战争显然失败了,并且大大动摇了沙皇的威信和执政根基,为后来的国内革命埋下了引线。但对于疆域辽阔的俄罗斯帝国而言,发生在远东的这场战争只是“局部战争”,整个帝国的国力和筋骨还没有被伤到。
当时俄国的第二太平洋舰队在哪里呢?既然原来叫“波罗的海舰队”,自然在波罗的海港。波罗的海港在哪?在欧洲99lib•net。那怎么过来?绕半个地球过来。
这场战役,俄军伤亡2.7万人,日军伤亡1.4万人。
日俄战争在台面上是一场单挑,但在台面下,其实是一场群架。
2.《在日俄战争期间,为什么很多中国人支持日本获胜?》(搜狐历史,“鬼说天下”,2016年10月3日)
这一战,俄军损失12万人,而日军也付出了7万人的代价。
而英美也开始对日本的实力刮目相看。经过日俄战争,尤其是对马海战,日本海军一跃成为当时世界上仅次于英国和法国的第三强舰队,这也进一步让英美对日本有所忌惮,在亚洲采取与日本交好的政策——只要不涉及我的利益,随你怎么弄。这也为之后二战期间英美的远东绥靖政策埋下祸根。
辽阳会战是从1904年8月正式打响的。日军投入了13.5万人和近500门大炮,开始强攻俄军的重要据点辽阳。而守卫辽阳的俄军有16万人、近600门大炮(开战后俄国开始往远东疯狂运兵)。从双方兵力对比来说,俄军处于优势,且是防守方,物资也非常充足,所以俄国远东陆军总司令库罗帕特金下达的命令是“誓死守住辽阳”。
因为“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组成了近2万人的军队直扑天津和北京。有意思的是,其他国家的军队打着“解救本国大使馆和侨民”的旗号,好歹去的是直隶方向,而俄国却立刻发动15万军队大举进攻根本没有什么“义和团”的东北,随后占领东北全境。在其他国家军队都撤出北京之后,俄国没有一点要撤军的意思——就是准备赖着不走了。
对马海战摧毁了俄国人最后一丝信心,1905年9月5日,俄国被迫和日本签订合约,做出了一系列让步: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将辽东半岛、旅顺口、大连湾的租借特权都转让给日本;将长春至旅顺口的铁路及一切支线,以及附属的权利、财产和煤矿,都转让给日本;割让库页岛南部给日本。
当时日本的总人口大约为4400万,陆军大约37.5万人,战时可动员后备役为200万出头。海军是当时日本的骄傲,大约有作战舰只80艘,绝大多数都是在英国建造的新型军舰。
相比之下,日本虽然国力逊色,但备战比俄国要认真得多。
按理说,这是只涉及中日双方的事,俄国人急什么呢?那是因为俄国不仅觊觎辽东,还早就把中国的东北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甚至可以说准备将其纳入自己国家的版图,只是在等一个合适的时机而已。
如果要把日俄战争概括一下,最重要的其实就是三场陆战、一场海战。
以日本当时的情况,虽然经过“明治维新”后国家实力迅速膨胀,但要单挑堪称“巨无霸”的俄国,它心里也是没底的。好在,它的身后站着英国和美国。
第三场战役就是“奉天会战”,是日俄双方在陆地上的最后总决战。
1905年5月27日下午2点,两支舰队狭路相逢,对马海战正式拉开战幕。
第一场战役是辽阳会战,这是场颇有戏剧性的惨烈会战。
为此,俄国拉来了自己在欧洲的两个盟友德国和法国,要求日本把辽东半岛还给中国,这就是著名的“三国干涉还辽”。
本文主要参考来源:
但俄国当时也面临三个巨大的问题。
在整个日俄战争中,最痛苦的国家,可能就是中国。
但现在回过头去看,中国当时如果不保持中立,又能怎样?

俄国装甲巡洋舰“佩列斯韦特”号停泊于旅顺港。这艘军舰建造于1898年,其引擎能提供14500马力的动力,使它能轻易达到每小时18节的航速。军舰上装备有大炮70多门,多数为速射炮,并有6个鱼雷发射管。这些大炮的射程超过3英里(约4.82千米)。日俄战争期间,这艘军舰给日本海军带来了极大压力
99lib.net为了这场战争,日本花费了近20亿日元,还借了近10亿日元的外债(英美两国不断在给日本输血,没有它们的资助,日本半年也撑不了)。所以,在和谈中,日本向俄国另外开出了30亿日元的天价索赔款。但是俄国沙皇就回了一句话:一分钱不赔,不服的话就继续打。
这无疑是相当屈辱的。别人在你的家里面打得稀里哗啦,把你家的锅碗瓢盆砸得稀巴烂,但你还只能站在一边:打可以,注意时间,注意影响,别打到我们家卧室。
第二,日本在中国东北战场能一下子投入超过25万兵力,鉴于俄国糟糕的后勤运输能力,在俄国把主力部队运来之前,日本在东北战场能形成绝对优势。
第一,军队主力都部署在西线,在东线的远东地区只有10万左右的兵力,海军在远东也只有60多艘作战舰只。当时西伯利亚大铁路的贝加尔湖段并没有完全开通,从欧洲运兵到亚洲的远东,火车需要开6个星期的时间,每昼夜只能开两至三列军车。
在整个增援过程中,让沙皇抱最大希望的,是从欧洲赶来增援的俄国波罗的海舰队。
于是,东三省算是还了,但俄国人的梁子也结下了——他们也不恨中国人,恨日本人。
曾有很多人怎么也想不通:二战期间日本怎么会去招惹比自己强大得多的美国?那种自信与疯狂,相当一部分就源自日俄战争的胜利。
如果把日俄战争比作一局大棋的话,那么第一颗棋子的落下,要从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说起。
第三,俄国人非常轻视日本人,或者说轻视黄种人,称日本人为“猴子”。当时他们做出的判断是,一个俄国士兵能打三个日本士兵,在远东根本不需要打大仗,只需要做一次“餐后散步”,就可以“教训一下日本人”。
而换个角度来看,日俄战争也改变了西欧列强对俄国和日本的看法——它们本来就是这场战争背后的重要角色。
日本最终只能放弃赔款。它有什么办法吗?一点办法都没有,一是自己已经打不动了,二是即便打得动,如果俄国把西线的主力调过来,日本自恃打得过吗?
然后,俄国就拍桌子跳了起来。
增援的命令在1904年4月传达,但由于俄国政府程序复杂和官僚习气严重,经过长达半年的各种文件传达和准备,第二太平洋舰队大大小小数十艘军舰才从基地拔锚起航,准备远赴亚洲增援。
那两边都不帮,叫它们滚出中国?得了吧!如果能做这个选择,人家也不会在中国的土地上打起来了。
其实它们都知道,一场战争是不可避免了。之所以还不打,只是因为双方都要盘算一下自己背后的盟友和手上的筹码。
而日军仅仅损失了3艘鱼雷艇,不到300吨,亡117人,伤583人。
所以当时的情况是,双方都知道一场战争在所难免,而俄国希望能够拖得越晚越好,便于自己再做一些准备,而日本希望越快开战越好,在俄国尚未调集主力以及防御工事还没修好之前,一举歼敌。
帮俄国?俄国侵占了我们整个东北,我们帮了它,东北什么时候能还回来?而且就算胜利,因此激怒日本的话,今后日本人不在东北闹了,却来东南沿海一直骚扰怎么办?
而美国因为进入中国比较晚,利益基本都已被列强分光,在试图插足东北时,好几次都被俄国拒之门外,所以也希望借助日本来对抗俄国。
即便如此,俄军确实也进行了殊死抵抗,导致日军的进攻进展缓慢,死伤惨重。战斗打到9月3日清晨,日军其实已经撑不住了,计划在早晨将投入进攻的第一军撤回。但就在日军决定撤退前2小时,不了解敌情的俄军也撑不住了,决定先行撤退回奉天(今沈阳)。这也使得战场上出现了滑稽的场面:两方都要撤,守方先撤了,进攻方也无力前进——直到9月4日,日军才将信将疑地进占空无一人的辽阳。
在短短的黄金5分钟之后,日本舰队已经取得了有利的进攻位置,俄国舰队瞬间陷入猛烈的炮火攻击之中。

6

更多内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