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火的怒吼
1949年,炮轰“紫石英”
目录
筹码的较量
筹码的较量
炮火的怒吼
炮火的怒吼
炮火的怒吼
1949年,炮轰“紫石英”
个人的抉择
个人的抉择
个人的抉择
自然的抗争
上一页下一页
所以,国民党政府立刻批准了英国政府的这个请求,只是要求英国军舰每次进入长江之前必须进行细节通报。
不过,在炮兵6团榴弹炮的轮番轰击中,“伦敦”号和“黑天鹅”号也遭受重创,“伦敦”号舰长卡扎勒重伤,英国阵亡15人,受伤20人。没多久,“伦敦”号放弃了营救“紫石英”号的计划,带着“黑天鹅”号再次离开。
不过,与护卫舰“紫石英”号相比,“伴侣”号是驱逐舰,配备6门114毫米口径的舰炮,火力上比7连的75毫米口径野战炮要厉害很多。
此时,“紫石英”号舰长斯金勒做出了一个他后来应该后悔了的决定:将所有舰炮瞄准解放军的长江北岸阵地。
比起先前的护卫舰和驱逐舰,“伦敦”号重巡洋舰配备的主炮口径达到204毫米,火力非常凶猛。虽然英国人没有发现解放军隐蔽的炮兵阵地,但一阵乱射之后,却击中了江堤背后已经集结准备渡江的第23军202团阵地。
2.《追溯紫石英号军舰炮击事件》(上海纪实频道《往事》,爱奇艺)
那么,如今在三江营江面上出现的那艘大摇大摆的军舰,会是美国的吗?在这样一个敏感的时间,他们为什么要进入明显的军事戒严区?
在梅登看来,“紫石英”号的航行是经过国民政府同意的。
4月21日,英国远东舰队的旗舰、重型巡洋舰“伦敦”号带着“黑天鹅”号护卫舰出现在了江苏泰兴县附近的江面,试图救出“紫石英”号。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长江沿岸的空气中都弥漫着火药的味道,一触即发。
3.《揭秘中英长江炮战 百万雄师跨江前的一场恶战》(人民网,2015年7月20日)

1949年4月24日的《人民日报》
但这些都没引起英国远东舰队副总司令梅登的重视,在他的命令下,“紫石英”号按照原定计划,大摇大摆地向南京进发。

“伦敦”号重巡洋舰,排水量达到1万吨,主炮口径204毫米
由于解放军当时并没有夜间照明设备,无法辨识具体船只,“江陵解放”号被炮火击中,开始下沉。
7.《“紫石英”号事件前后》(宋凤英,《南方周末》,2004年1月8日)
双方再度陷入炮战。
尽管国民党尚未给出最终答复,但外界判断和预测,国民党拒绝签字的可能性非常大。
但是,梅登做出的回应,只是将本来应该去换岗的澳大利亚护卫舰“渔港”号换成英国自己的军舰。这艘军舰,就是当时停泊在香港的“紫石英”号。
1948年末,鉴于对中国人民解放军很快会打到长江流域的判断,在这块区域已经营多年的英国向国民党政府提出要求:英国皇家海军需要长江南京段到上海段的航行权,用以派遣军舰保护英国在中国的财产和公民安全。
此时的三江营沿岸,战云密布。
英国方面尽管已经获得国民党政府的许可(当时国民党政府确实是可以代表中国的合法政府),但在如此敏感的时刻闯入如此敏感的区域,尤其是一个国家的内河航道,无论如何是理亏的一方,而且自我感觉太好了。
双方的激烈交锋甚至细到每一个措辞上:英方形容这次行为是“过失”(fault),但中方坚持要用“罪行”(guilt);中方要求使用“侵入”(invade),英方拒绝,最多同意使用“贸然”(indiscreetly)或“不谨慎地”(imprudently),但中方认为上述只有副词没有动词,所以拒绝。

馒头说

在这件事情上,别看英方一开始态度很强硬,但其实后期藏书网也保持了克制。按照原本大英帝国的脾气,本国四艘军舰被重创,已经是可以“宣战”的理由了,再怎么样也要把这个面子给挣回来。但是,英国从头到尾连“抗议”也没有提过一次。
在英国正式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前大半年,这两个国家曾经有过一场“炮战”。按大英帝国老早的脾气,如果挨了那几炮,该向中国开战才对。
这艘英国军舰,是英国皇家海军的“紫石英”号护卫舰。
按照英国的宣传,“紫石英”号最终逃出生天,是一场堪比“敦刻尔克大撤退”的奇迹,所以舰上的官兵都受到了表彰。为了纪念这一“天佑我王”的光荣事件,英国在1956年特地为此拍摄了一部电影,叫《扬子江事件》。

“伴侣”号驱逐舰,1946年建成,排水量2530吨,主炮为4座单管114毫米炮,舰员180名

2

1949年4月20日,上午9点30分,扬州三江营附近水域。
在这样的背景下,1949年3月22日,英国驱逐舰“伴侣”号开到了南京进行“驻防”。按照计划,一个月后,澳大利亚的护卫舰“渔港”号将来接班“站岗”。
负责驻防那段江面的第10兵团司令叶飞和第23军军长陶勇决定发射三发黄色信号弹表示最后警告。在看到信号弹后,信心不足的“伦敦”号和“黑天鹅”号开始拔锚起航。
“紫石英”号依旧孤零零地搁浅在那里。而围绕它的炮战,也没有结束。
遭到炮击的“紫石英”号,此时做出了一个不光彩的举动——它加速开到了“江陵解放”号客轮的南侧,与客轮保持同速前进。这也就意味着,“紫石英”号把“江陵解放”号当作了“人质”,挡住解放军的炮火。
所以,史蒂文森连发两封电报,要求当时的英国远东舰队副总司令梅登,暂时不要派任何军舰去替换“伙伴”号,以免引起任何不必要的麻烦。
外国军舰凭借大炮在中国内河航道上游弋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等待它的,是驻防在三江营附近的第三野战军炮兵3团3营7连的野战炮。
1949年7月30日,晚9点。

“伦敦”号同样弹痕累累
英国方面,时任首相艾德礼表示愤愤不平,理由是“紫石英”号的航行得到了国民党政府的认可,而前任首相丘吉尔再次展现了他好斗的本色,在下院发言时要求英国派航空母舰到远东实行“武力报复”。
短短几分钟内,“紫石英”号连中30多发炮弹,满目疮痍。虽然舰上的102毫米舰炮也开炮还击,但收效甚微。没多久,“紫石英”号开始方向失控,向国民党军队占据的南岸挣扎漂移,最终搁浅。
4月30日,针对艾德礼的“得到认可”说和丘吉尔的“航母报复”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言人、中央军委作战部部长李涛将军发表公开声明:“英国人跑进中国境内做出这样大的犯罪行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有理由要求英国政府承认错误,并执行道歉和赔偿。”
最后来说一下那艘“紫石英”号的最终命运吧。
与此同时,斯金勒下令“紫石英”号全速前进,试图冲出这块危险区域——按通行做法,应该立即停船表示自己没有敌意。
但无论如何,抛开“承认”这件事不说,“紫石英”号事件确实是向当时的国际社会传递了一个明确信号:
按照通行做法,如果你没有发起武装冲突的意图,应该将炮口归零,即上扬45度。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二野战军和第三野战军共计120万人,在长江北岸严阵以待99lib.net,准备发起“渡江战役”。


英国“紫石英”号护卫舰,排水量1475吨,航速20节,配备102毫米口径双联炮
榴弹炮的威力非野战炮能比,一阵炮战之后,“伴侣”号的两个炮塔被摧毁,舰桥也被击中。
要求一个主权国家出让内河通行权,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看来都是对对方的侮辱,但英国方面认为这并无过分之处:1858年签订的《天津条约》早已规定,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中国的长江上通行无阻。
按照第三野战军炮兵3团政委康矛召后来递交的报告,是位于三江营阵地的炮兵3团7连观察所先发现的,时间是4月20日上午9点30分左右。
这艘当初被认为是“好运”象征的军舰,最终在1957年被英国人自己拆分解体。
然而,意外还是发生了:“紫石英”号真的逃跑了。
本文主要参考来源:
一场台风刚过,江水大涨。
三轮炮战之后,英国人清楚地认识到了一个事实:凭武力解救“紫石英”号,是不可能了。接下来,就只能靠谈判了。
“紫石英”号逃跑后,一切关于它的谈判也就此中止。
但他可能忘记了一点:1947年2月1日,中共中央发表了一份《中共中央关于不承认蒋政府一切卖国协定的声明》,明确表示自1946年1月10日以后,所有由国民党政府单独签署的条约和协议,“本党现在和将来均不承认,并决不负担任何义务”。
关于英国为何要做出这个决策,当时国内外也有很多猜测和观点,有的也和“紫石英”号挂上了钩——中共方面在这件事上态度强硬,但又并非不可通融,让英国人感到“硬来”实在有百害而无一利。
对于援助蒋介石的美国可能会干涉渡江战役,当时的中共中央军委是有思想准备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北岸的解放军炮兵阵地停止了炮击,开始救人,而“紫石英”号趁乱闯过了这片江面。
当时的202团团部正好在一个小村子里开会制订渡江计划,一发炮弹打来,正中团指挥所,202团团长邓若波、参谋长王保哲当场阵亡,村中的百姓也多有伤亡。
当晚没有月光,长江上也没有照明设备,但“紫石英”号一移动,还是立刻被北岸的解放军哨位发现,位于镇江东南大港附近的解放军炮兵接到命令,立刻开炮。
所以,4月20日是一个非常敏感的日子。

如今的三江营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源头,被江苏省建设成了国家级湿地公园
已经修复损伤,下锚停泊的“紫石英”号,一直在等这个机会。正当一艘从镇江方向开往上海的“江陵解放”号客轮驶来的时候,“紫石英”号的代理舰长克仁斯立刻下令全舰灯火管制,砍断锚链(起锚会发出巨大声响),迅速跟上“江陵解放”号,向长江下游驶去。
6.《“紫石英号事件”中谁先开炮》(白杰,《航海》,1995年第6期)
4月20日下午,1点30分,三江营附近江面。

弹痕累累的“紫石英”号
有优势火力压制对方,“伴侣”号准备用缆绳牵拉搁浅的“紫石英”号。
而就在此时,三江营的江面上,忽然出现了一艘军舰。

1

在渡江战役之前,美国在南京下关江面停泊着一艘驱逐舰,在上海的黄浦江上有一艘巡九*九*藏*书*网洋舰、两艘驱逐舰和若干配合舰只。
根据后来英国方面提供的“紫石英”号船员的回忆,第一轮由解放军阵地上射来的炮弹,不是太近掉到了水里,就是越过军舰掉进了远处的江面。
“紫石英”号在这样一个敏感时刻闯入长江水域,可以说有点“阴差阳错”,也可以说是“有意为之”。
搁浅后,“紫石英”号挂起了一面白旗。

7

而就在这个时候,英国人还在想着怎么“捞”回搁浅的“紫石英”号。
而接任“紫石英”号军舰舰长职位的英国驻南京大使馆武官克仁斯少校坚持的英方意见是,“紫石英”号可以遵从解放军要求,放弃移动,但英方没有过错,所以不认错,不道歉,不赔偿。
“紫石英”号引发的一系列事件,对于中英双方而言,都是有些震惊的。
中方在最初的强硬后,其实也保持了冷静。不仅提供生活用品和伤员救助,还允许“紫石英”号补给燃油——这其实就是允许它开走的一种暗示。在发扬人道主义精神的同时,也留下了一个可回旋的余地。据外交部解密档案,当时“紫石英”号上一名叫班纳斯特的受伤水兵,还曾给解放军方面写过一封感谢信。
虽然英国和中国正式建交要推迟到1971年,率先承认中国的背后也有香港问题、在华资产等多种原因,但是英国在“紫石英”号事件发生之后仅半年就做出这样的决定,还是出乎不少人意料的。
不过,就在渡江战役准备发动之前,解放军总前委发布公告称,禁止一切无关人员进入解放军渡江时的交战区域。
在谈判桌上虽然双方互不让步,但在谈判桌外,围绕那艘依旧孤零零搁浅的“紫石英”号,双方倒也没之前那样剑拔弩张了。中方为“紫石英”号上的伙食和生活用品补给、伤兵救治提供了各种便利,甚至同意“紫石英”号补充了燃油,这也显示出中方无意长期扣留“紫石英”号的态度,毕竟中方也判断出,英舰并非是有意闯入阻挠渡江战役的。
就在“紫石英”号抵达上海前后,史蒂文森和英国驻南京大使馆海军武官魏伦先后各发出一份电报,意思基本相同:国共和谈很有可能破裂,中共将毫不犹豫立刻发动“渡江作战”。
但此时的双方,经过前面两轮炮战,都开始比较谨慎了。
中方代表、炮兵3团政委康矛召坚持的中方立场是,英方必须就闯入解放军防区的行为认错并赔偿损失。
更重要的是,他认为共产党的军队,是不敢向英国军舰开炮的。

5

很快,沿岸的解放军部队发现,那不是美国的军舰,是一艘英国军舰。
“紫石英”号事件之后,国际舆论都猜测,英国和中共将会陷入长期冷战。
在那部电影中,“紫石英”号本色出演,成了道具舰。结果在拍摄爆炸场面时因为炸药安置过多,“紫石英”号在爆炸中整个舰体严重受损。
此时,炮兵3团1连的105毫米口径榴弹炮拉上来了。
而“伦敦”号发现无法传递“和平”信号,索性让官兵在甲板上跳起了爵士舞,希望用这种方式告诉解放军:我们也不想打。

4

但是,“渔港”号换岗的时间,恰恰在国民党要对《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做出最后答复的敏感时段内。出于对国民党的了解,时任英国驻南京大使史蒂文森做出判断:国民党很有可能拒绝签字。如果和谈破裂,就只有一个结局:打。
大家在等的,是国民党方面的最后答复。

6

第二轮炮战,解放军伤亡40余人,“伴侣”号上有10人死亡,12人受伤。
而负责那块江面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3军,他们已经发动渡江战役了。
4月20日晚,国民党方面果然不出所料,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4月21日,渡江战役全面发动,百万人民解放军开始在长江各段发动总攻,强渡长江。九九藏书
但让包括美国在内的大多数西方国家大跌眼镜的事,在“紫石英”号事件结束后不到半年就发生了:1950年1月6日,英国率先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西方国家中第一个表态的国家。
由于英国海军的旗语解放军无法看懂,于是就在岸上燃起了三堆大火——之前对国民党来投诚的军舰,就是采用这个方式,代表不会开火。
第三野战军的炮兵3团和6团,都留下了开炮记录。在记录中,第三野战军第26军炮兵团6连的连长赵成斋的回忆比较详细:“当英舰已进入我连有效射程(4000米左右)之内时,我马上命令测量员测定目标的方位、距离和航速,命令全连各就各位,准备战斗。但这时尚未接到团部的指令,战机稍纵即逝。我立即命令全连注意口令:‘榴弹瞬发信管距离3000米,方向250度,一号炮试炮!’随着我的命令,第一发炮弹呼啸着飞落在英舰的甲板上。英舰上的水兵立即乱作一团,有的爬上炮位,转动炮筒寻找目标,有的在甲板上乱跑乱窜。随即我又命令:‘原方向递减50米,全速齐射!’三发炮弹又同时向英舰飞去,其中一颗炮弹击中了驾驶舱。”
失去战斗能力的“伴侣”号丢下“紫石英”号,将航速开到29节,迅速逃离——据说这个航速创造了长江上舰船航行的最高速度纪录。
关于是谁先发现的“紫石英”号,有多种说法——在解放军沿江阵地上,多个地点同时观测到一艘军舰出现,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
虽然英方表明了一定的缓和态度,但双方接下来从5月24开始的多达11次的谈判却艰难异常——在双方没有建立外交关系的前提下,各自的诉求都无法得到满足。
解放军炮兵阵地上仅6人受伤。
1949年4月20日上午9点,“紫石英”号出现在了扬州东南方向的江面上。
1949年4月1日,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和国民党代表团在北平展开谈判,经过激烈的争辩和博弈,4月13日至15日,双方代表团终于拟定了《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而4月20日,是共产党方面给国民党的最后签字期限。
那么,在这样的敏感时刻,一艘英国军舰如果出现在共产党军队要大举渡江的攻击线路上,不是自寻死路吗?
当时炮兵6团1营3连2排炮长梁学成本来就已严阵以待,一听到巨响,以为英舰已经开炮,随即也下令开炮——梁学成后来得到个绰号叫“梁前委”,因为对英舰开炮必须得到解放军总前委的命令。
那块区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的预定渡江区域。

3

不过,这轮炮战,解放军因为集结阵地被炮火轰中,共伤亡252人。
晚上10点,“紫石英”号到达江阴要塞附近,随即关闭了轮机,静悄悄地顺流而下。江阴要塞当时刚刚宣布起义,再加上驻防官兵也缺乏必要照明设备,当发现“紫石英”号并开炮时,为时已晚。
根据后来解密的资料,毛泽东出于解放战争的大局和之后的中英关系角度考虑,其实一度有过“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紫石英”号自己溜走的想法,中央军委对长江前线指挥部也有过“如‘紫石英’号逃走,不做拦截”的指示。
但进入7月后,长江口的英国军舰活动日益频繁。中共中央的态度又恢复强硬:绝不能因为你的武力威胁而屈服,或者让你不打招呼擅自溜走。随后,中央军委下达命令:之前“不做拦截”的命令作废。
针对这一声明,英国驻南京大使史蒂文森立刻回应:英国政府将不会再向解放军控制的区域派遣任何军舰,并将立刻撤离停泊在上海的军舰。
就在第一轮炮战过去之后4个小时,江面上又出现了一艘英国军舰。这艘军舰,就是“紫石英”号原本去准备换岗的“伴侣”号驱逐舰。在接到“
九_九_藏_书_网
紫石英”号的求援电报后,“伴侣”号迅速从南京出发,准备营救自己的友军。
在这一轮炮火交锋中,7连吃了亏,被摧毁了两门野战炮,伤亡10余人。
4.《炮击“紫石英”》(艾米尼,《北京日报》,2019年8月13日)
而此时的“江陵解放”号船长也做了一个错误的选择:它没有立刻向岸边的解放军表明身份,或停止前进,反而关闭了灯光,试图进行躲避。
很快,解放军阵地上的大炮再次响起。这一次,不再是警告了。
中国方面,4月22日新华社发表了毛泽东亲自起草的社论《抗议英舰暴行》,4月24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专文,都指出英舰进入中国内河是“挑衅行为”。
晚上12点,驻防在长江南岸上海的第三野战军特种兵纵队炮兵部队接到拦截命令,严阵以待,但直到天亮都没在崇明岛以南的主航道发现“紫石英”号的踪迹——这艘军舰在撞翻撞沉多艘民船后,于凌晨由崇明岛北侧副航道驶出了长江口,与接应的英国皇家海军“和谐”号驱逐舰会合,逃出生天。
但就在这个时候,一个意外发生了:可能是由于“伦敦”号的铁锚起锚时碰到了船体,发出了一声巨大的声响。
此时,解放军阵地上的大炮响了。
不过,在整个事件中,双方其实也都有值得总结和吸取的教训。
“是不是美国人的军舰?”长江北岸的解放军阵地上,有人发出这样的疑问。
5.《“紫石英号”事件中的外交谈判》(吴化、张素林,《中共党史研究》,2009年第3期)
虽然在1943年的《中英新约》中,国民政府已经废除了英国在中国内河通航的权利,但到了1948年末,在辽沈战役中败局已定的国民党政府,迫切需要一切来自外部的支援——哪怕只是放几艘军舰做个样子。
70余年过去了,再回过头来看看“紫石英”号事件,还是颇值得玩味。
很显然,这是解放军在鸣炮警告。
一看解放军开炮,刚才还在甲板上跳爵士舞的“伦敦”号官兵立刻奔赴炮位,开炮还击。
公告一出,美国就从南京撤走了军舰。
三江营,因位于扬子江(长江从南京以下至入海口的下游河段的旧称)、小夹江和太平江这三江汇入长江口处而闻名,历来为江防重地。
事后,开炮的解放军阵地向上汇报,称“江陵解放”号是被“紫石英”号撞沉的,第三野战军就据此上报中央军委。后来调查“江陵解放”号上被救起的乘客,发现客轮是被解放军炮火误伤击沉的。但新华社已于8月1日宣布是“紫石英”号撞沉了“江陵解放”号。为此,周恩来严肃批评了第三野战军。
4月19日,“紫石英”号抵达上海。
但也有人持不同意见。4月21日发行的伦敦自由党《新时报》就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紫石英”号偏偏要在这个时间段在长江上航行呢?也有议员认为:如果有一艘亲纳粹的军舰在诺曼底登陆的那一天驶入英吉利海峡,我们难道不会把它打得粉碎吗?
这场“拉锯式”谈判一谈就是2个多月。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军队已经渡过长江,南京、上海等大城市也已陆续解放,各种事情千头万绪,“紫石英”号军舰的处理并不在中共工作的重点序列。
而解放军方面在主权问题上毫不让步,在一些细节方面也做到了不卑不亢,还反过来让西方感受了他们信奉的“真理在大炮射程之内”,都是值得称道的。不过有些环节还是值得吸取教训,比如和“伦敦”号那场造成最大伤亡的炮战其实是可以避免的,以及当初解放军曾派一个班登上“紫石英”号监视,但因为出于人道主义考虑,并没有将英国人俘虏并集中看管,连电台等通信工具都没有接管,最终“紫石英”号是将那个班的战士全缴械后逃跑的。
1.《炮击英舰“紫石英”号回忆》(赵成斋口述,臧护德、沈洪玲、罗光洲整理,《春秋》,2001年第1期)
这轮炮战后,“紫石英”号上阵亡19名英国官兵,伤27人,其中舰长斯金勒少校和副舰长均重伤(前者在几天后伤重而亡)。
更多内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