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焚江
十九、“马匪殿臣”投降了?
目录
序言
第一部 地陷
第一部 地陷
第一部 地陷
第一部 地陷
第二部 焚江
第二部 焚江
第二部 焚江
第二部 焚江
十九、“马匪殿臣”投降了?
第二部 焚江
第三部 踏雪
第三部 踏雪
第三部 踏雪
第三部 踏雪
第四部 清浊
第四部 清浊
第四部 清浊
第四部 清浊
代后记
上一页下一页
但是,“殿臣”的最后下落却有着不同的说法:
不过,更重要的是,“殿臣”的活动记载中,出现了一个后来在黑土地上响彻四方的名字——杨靖宇。
在日本上个世纪80年代出版的《一亿人的昭和史》中,有一部分谈及日军占领中国东北后,与抗日武装的交战情况。
第一种说法是1936年,由于抗日形势日益艰难,日军不断派人打入“殿臣”所部,并计划突袭其司令部,“殿臣”恐慌之下终于选择了接受日军“招抚”(一说诈降)。《东北抗日联军十四年苦斗简史》中提到,这支抗日队伍由于殿臣的投降而瓦解。而傅殿臣的命运也很悲惨,日军为防其反复而将其杀害,又加以厚葬掩人耳目。
根据记载,日军攻占东三省后,“老殿臣”也率军抗日,曾试图率部与“三江好”合兵策应冯占海攻打吉林和长春的战斗。他与宋国荣、毛作彬抗日军有合作关系。193
九-九-藏-书-网
2年9月联合军曾攻占过磐石、东丰、伊通等县城。1932年9月9日,殿臣部山林队配合义勇军包围磐石县城。9月10日拂晓,攻城战斗打响。义勇军宋国荣部官兵首先夺取东门,殿臣部随后冲进北门,其余各门随之一一被攻破。9月21日殿臣部和宋部联合攻克双阳县城,击毙伪公安局长刘振范。1932年11月初,殿臣部山林队又曾与宋国荣部、大刀会、“老二哥”等部会攻桦甸。这是一支十分活跃而且令日军十分头疼的抗日武装,日军多次清剿,都因为殿臣熟悉当地地理气候,又广有人脉而无法奏效。

土匪中抗日首领的典范——“老梯子”高振鹏
九_九_藏_书_网

土匪出身的义勇军中,包括高振鹏在内不乏在抗日作战里以身殉国的,这是在战斗中阵亡的义勇军指挥官“全胜”,其出身即为所谓“胡子”。
杨靖宇1932年11月作为满洲省委巡视员到磐石、海龙地区巡视工作,将磐石游击队改编为红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并代理政委。杨靖宇采取写信、发传单、派人主动联系等办法,对活动在磐石一带的地方抗日武装做团结争取工作,共同抗日。1933年7月下旬,在桦甸县八道河子附近,杨靖宇主持召开了南满反日军联合参谋部成立大会。到会的有七十多位反日武装领导人,一致选举杨靖宇为政委、
http://www•99lib•net
李红光为参谋长、“殿臣”首领傅殿臣为军需长。这可以算是中共最早实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实践之一了。
仔细算来,恐怕,前者正是后者的原型。因为,在东北沦陷期间,确曾有一支报号“殿臣”的土匪山林队武装,曾纵横吉林南部八县,给日军带来重大威胁。这支武装的领导人正是姓傅,人称“傅殿臣”。
究竟有几个“殿臣”不重要,重要的是“殿臣”所部转战的历程,让我们得知,东北的绿林好汉,也曾与日军拼死相搏,表现了比很多高官更多的血性。
如此扑朔迷离,究竟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呢?考虑到抗日战争中,拉队伍时为了增强号召力,经常有人会冒充比较有名的豪杰,真实的历史上也许存在两个“殿臣”——一个是牺牲于1932年12月的傅永祥,另一个则是被日军压迫投诚后杀死的傅学文,前者很明显是要借助后者的声望。在《一亿九九藏书人的昭和史》中出现的照片,应该是后者被杀前拍摄的。
傅殿臣,是一个颇为神秘的人物,一说他原名傅学文,吉林永吉县人,年轻时是一个地主家的伙计,因羡慕土匪吃喝自由,就与几个人结伙为匪。为了决定谁当头领,他们弄了几个粪箕子,上面放个凳子,谁坐上去不倒,谁就为头。他们弄好了,一个一个坐上去,都坐不住。轮到傅学文,他上去坐住了,还挺稳当,就说:“我这还挺沉,又稳当坐了殿,干脆就报号‘殿臣’吧。”在“九一八”事变之前,这支武装已经横行一时,报号“老殿臣”,有其为吉南八县总瓢把子的说法;另一说,他原名永祥,磐石县取柴河村人。小学教师出身。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毅然投身抗日,发动民众,联络山林队,组织一支五千余人的抗日队伍,活动在磐石、桦甸、永吉、双阳、东丰等县境内。
其中收录有一张照片,标题是“马匪殿臣头目来九九藏书降”。照片正中留有八字胡的,按照说明即应该是所谓的“殿臣头目”,日军称其为归顺的土匪头子。恰巧,在电视剧《关东大侠》中,也有一个大土匪傅殿臣,为关云天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所动,和关结下生死之交,毅然加入了抗日行列,联合游击队和大刀会共同抗击日军。这两个人有什么关系吗?
第二种说法是“殿臣”傅永祥在1932年12月4日,在磐石县烟筒山与日军作战失利被俘,押送至伪吉林省城后被害。这似乎是有充分证据的。但历史上的确也有1933年4月,“殿臣”率部进攻敦化县城的记载。
不经意间,“东北抗日联军”的前身,开始走上了历史的舞台。

日方报道——马匪殿臣投降了
更多内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