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美的使者
第二节 彩陶精蕴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东方世界的远古居民
第二章 艰难的历程
第二章 艰难的历程
第三章 生存与发展
第三章 生存与发展
第四章 美的使者
第二节 彩陶精蕴
第五章 崇拜与信仰
第五章 崇拜与信仰
第六章 文明的曙光
第六章 文明的曙光
附录二 中国史前文化及重要遗址简介
附录二 中国史前文化及重要遗址简介
上一页下一页
从整体上来说,彩陶纹饰通常采用的是变化多样的几何形图案,少见人形与动物形构图。许多研究者都认为,不少几何纹都是动物纹变形简化的结果,其本质表现的还是某些动物,仍当以动物纹看待,这说法有一定的道理。半坡发现的一些三角形彩陶纹饰,很显然就是由鱼纹演变而成的(图11)。
从彩陶图案流畅的线条和严谨的构图看,史前已发明了绘画用的毛笔,尽管目前还没有当时的毛笔实物出土。鲜艳的色彩取自不同的矿物颜料,如赤铁矿粉、高岭土等,宝鸡北首岭遗址出土过紫、红两色彩锭,据分析是彩陶颜色的原料。很多遗址还发现了研色用的石盘和调色用的陶碟,彩绘工艺当是掌握在一些专业人员手里。临潼姜寨的一座仰韶文化墓中,死者足部随葬有石砚、磨棒、水杯和赤铁矿石块,表明墓主人可能是一个彩陶工匠。
马家窑文化彩陶数量多,色彩富丽鲜明,红、黑、白几种色彩并用。图案也很丰富,出现比较复杂的图案组合形式,常见的母题有涡纹、同心圆、波纹、平行线、网格纹、折线、齿带纹等,线条流畅多变,具有较强的动感(图10)。

图13 仰韶文化的人面纹彩陶图案
九-九-藏-书-网
大汶口文化也有一定数量的彩陶,色彩有黑、白、红、赭诸色,纹饰有网格纹、花瓣纹、八角星纹、折线、涡纹,几乎全为几何形。
仰韶文化前期彩陶以红地黑彩为主,纹饰多见动物形及其变体,具有浓厚的写实风格,母题有鱼、鱼网、鹿、鸟、蛙、人面等,还有折线、三角、圆点等几何形纹饰,多以直线表现。后期除红地黑彩外,又出现了白衣黑彩,也有鸟、鱼、蛙等写实类母题,比例稍少,更多见到的是垂弧纹与花瓣纹,多以弧线表现(图9)。
绘有彩纹的陶器不仅能带给人们美好的享受,而且还是史前居民精神生活的一种形象寄托。人们不仅仅是为了美化生活而绘制彩陶,还要由此表达他们特定的心理和意识,甚至表现他们的宇宙观等等。所以选用什么纹饰,采用何种构图,都有既定的法则,根深蒂固的传统就这样形成了。例如仰韶和马家窑文化中常见的蛙纹、鸟纹及其变体,可能就表现了当时对蛙和鸟的崇拜心理。中国文明时代初期也是极崇拜蛙与鸟的,鸟为太阳神,蛙(蟾蜍)为月亮神,可见日月崇拜是植根于原始社会的,这样的崇拜在史前的情形,由彩陶纹饰的发现充九九藏书分展示到我们面前。我们也由此观察到,中国古代的日月崇拜,最早应是起源于黄河中上游地区,它是原始农耕文化的产物(图12)。

图11 仰韶文化彩陶鱼纹向几何纹的演变示意
彩陶纹饰尽管种类相当丰富,但也并不是史前陶工们随心所欲画成的,该描绘什么,本来是有一定之规的,因为常见纹饰都有一定的含义,受到原有文化传统的制约。
另外,也有许多彩陶纹饰的意义很神秘,并不能一目了然。例如仰韶人所绘的人面鱼纹,在关中和陕南地区都有发现,基本构图比较一致,对它的解释却众说纷纭,竟有20种之多,论者谁也说服不了谁。其中很可能已经包含了比较合理的论说,但要检验哪一种是正确的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图13)。

图10 马家窑文化的彩陶

图9 仰韶文化的彩陶
九*九*藏*书*网
就甘肃青海地区出土的彩陶而论,不少几何形图案母题的祖型都是象生类母题,有的演变轨迹相当清楚。如直边三角形分别由鱼体、鱼尾或鱼鳍形状演变而成,涡纹则由鸟首图形变化而成,波折纹又是由蛙纹和蛙肢纹简略而成,所以三角形、涡纹、波折纹被分别认定是鱼、鸟、蛙体的标志图形。由这个发现看,不少几何图形确实是由象生图案递变而成,具有相同的象征意义。
史前彩陶的纹饰变化多样,有各种各样的母题。不同文化共同体所经常描绘的纹饰是有区别的,可以看出各自表现的主题不同,色彩的选用也各有特点,形成了各自的传统特色。
彩陶是史前先民审美情趣的集中体现,也是史前艺术成就的集中体现。
最精美的一件彩陶杰作,是1978年在河南汝州阎村发现的,时代属仰韶时期。在一个深腹平底大罐的一侧,绘有一幅大型彩画:一只站立的白色鹳鸟,嘴上衔着一条大鱼,它的对面绘有一柄石斧。这幅画被命名为“鹳鱼石斧图”,它不同于一般的图案装饰,表达了某种完整的意义,或者至少表达了人们的某种http://www.99lib.net愿望,到底说明了什么,学术界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恐怕还是一个待解之谜。

图12 仰韶文化绘有蟾蜍图形的彩陶
有些彩陶纹饰是某个文化中仅见的,也有些纹饰会引起某几个文化传统居民的共识,受到共同的喜爱,从这里可以看到文化交流的事实,也表明了某种意义上的文化融合。如仰韶文化彩陶中常见的花瓣纹图案,在大汶口、大溪等文化中都有较多的发现,分布面几乎遍及整个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而且年代也很接近,构图表现出惊人的相似。这似乎表明花瓣纹图案具有某种特定的意义,容易为不同传统的居民所接受。
史前艺匠通过彩陶纹饰传导出的意境,在我们今天虽然已是很难完全弄明白了,但他们创造的这宝贵精神财富确实是有价值的和不可多得的。
陶器自一发明开始,它的装饰就受到史前工匠们的重视,尽可能调动一切手段,包括打磨、刻画、压印方式的采用,特别是彩绘的应用,使得质地粗糙的陶器变得多姿多彩。最早对陶器进行彩绘装饰的是白家村人,后来的仰韶人大大发展了彩陶艺术,马家窑人
http://www.99lib.net
将这门艺术的发展推到顶峰。彩陶是人类智慧与创造力的集中体现,也是史前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有的研究者常常称之为“彩陶文化”。
中国史前彩陶分布范围广,时代跨度也很长。彩陶艺术起始于距今8000年前,一直延续到新石器时代末期,约有近4000年之久。彩陶的繁荣期大致是在距今6500—4500年前,也有2000多年之久。在这样一个时代跨度内,大部分新石器文化居民都有彩陶制作,但数量上有多有少,风格上有很大差异。彩陶工艺较为发达的有仰韶、大汶口、大溪、屈家岭、马家窑文化等,集中分布在黄河流域和长江中游地区,中心地区是在黄河中上游一带。华南和华北地区也有彩陶发现,数量很少,远不能同黄河流域相比。
大溪文化彩陶也有特色,在红陶绘黑彩,黑陶上绘红彩,纹饰洗练,常见平行线、波浪纹、人字纹、绳索纹和花瓣纹等。屈家岭文化有独具一格的朱绘黑陶、蛋壳彩陶、彩绘纺轮,颜色有橙黄、橙红和黑色几种,并采用一种晕染绘法,不同于一般常见的勾线设色的方法,纹饰主要有旋纹、弧线等几何形,构图大多也比较简练。
更多内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