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崇拜与信仰
第四节 大礼安魂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东方世界的远古居民
第二章 艰难的历程
第二章 艰难的历程
第三章 生存与发展
第三章 生存与发展
第四章 美的使者
第五章 崇拜与信仰
第五章 崇拜与信仰
第四节 大礼安魂
第六章 文明的曙光
第六章 文明的曙光
附录二 中国史前文化及重要遗址简介
附录二 中国史前文化及重要遗址简介
上一页下一页
更有甚者,在新石器时代末期出现了以人殉葬的现象,具有一定地位的男性死后要求妻妾殉死。大汶口、齐家、朱开沟文化都见到典型的以男子为中心的女性殉葬墓,男子葬式为仰身直肢,女子为侧身屈肢,还有二女同殉的例证。死时的殉葬是生时被奴役的写照,妇女失去了原先的平等地位,人压迫人的现象出现了(图18)。
随葬的陶器一般都是日常用具,后来有了专门烧制的明器,是专用的随葬品,形体较小,工艺也较差,没有实用价值。随葬的生产工具也都是一些实用的器具,有些地区男性一般用石斧、石铲、石锛等,而女性则用纺轮和磨盘等,与生前从事的生产活动相吻合,说明社会劳动分工已有明显的性别特征。
史前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人类智力有了很大开拓,人们开始思索生与死的问题,得出了灵魂是人体主宰的结论。人类不仅有了灵魂观念,并且还认为灵魂有不死的性质,以为在现实世界之外,还有一九九藏书网个鬼魂世界。于是就有了鬼魂崇拜,有了对死者的灵魂进行妥善安置的意识。安抚亡灵的最好方式,是举行隆重的葬仪,将尸体掩埋起来,寄托哀思,祈求灵魂早日得到新生。
死者安息时的姿势在史前也很有讲究,不同地区有不同的传统习惯。安葬死者的姿式主要有仰身直肢、俯身、屈肢、蹲踞等式。仰身直肢是最常见的葬式,死者仰身平置,手足自然垂直。俯身葬恰与仰身葬相反,死者俯身放置。马家浜文化居民盛行俯身葬,类似葬式在大溪和齐家文化中也有发现。屈肢葬是将肢体盘屈捆扎后掩埋的一种特殊葬式,见于马家窑和大溪等文化,这种葬式在青铜时代的关中地区仍很盛行。蹲踞葬与屈肢葬有类似之处,但头颅向上,取蹲踞姿势,主要见于南方的贝丘遗址。
就多数情况而言,对死者的埋葬都是一次性的,但也发现过不少二次葬墓。二次葬指在死亡后作一次临时埋葬,待尸体腐烂后再
99lib•net
拾骨重新安葬,埋入公共墓地。大汶口文化的山东兖州王因墓地、仰韶文化的陕西渭南史家墓地、华阴横阵村墓地,都发掘出大批的二次葬墓。有的甚至将数十人按顺序埋入同一座墓穴中,这种二次合葬的墓在东北、华中、华南都有发现。
墓葬是史前考古经常见到的最重要的遗迹之一,对它的研究历来受到重视,因为它是了解史前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那个年代久远的时代虽然早已逝去,可它的许多秘密却珍藏在那个时代的墓穴中。
为了安抚亡灵,还要给死者随葬一些生活必需品,以供他们在冥间使用。新石器时代的随葬品主要是陶器、生产工具、装饰品和食物,有时还用牲体或全牲。一般在早期使用的随葬品数量不多,各墓之间看不出明显差别,这一方面反映了一种平等状态,也说明社会生产力比较低下。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了一些规模较大的墓葬,随葬品明显多于其他墓葬,有的多达数九-九-藏-书-网百件,而小墓有的却一无所有,不仅显示了贫富分化的事实,也表明社会生长出了一个权贵阶层,以平等和平均为特征的史前社会开始崩溃。
氏族公共墓地的存在,是原始氏族制社会的一个显著特点。裴李岗、仰韶、大汶口、马家浜、崧泽、大溪、马家窑、齐家等文化遗址,都发现过大面积的公共墓地,数十座乃至数百座墓葬,比较整齐地排列在一起。年代稍晚的墓地,出现了分区埋葬的现象,可能是以家族为单位的聚葬。
还有一点要提到的是,史前先民对墓葬的方向十分讲究。大量统计研究表明,同一墓地乃至同一文化共同体的大多数墓葬都有一个大体统一的方向,死者的头颅都指向同一个方向。如裴李岗文化几处墓地都是南向略偏西,仰韶文化则是以西向和西北向为主,齐家文化亦以西向和西北向为墓葬的主要方向,马家浜文化为北向,北阴阳营和薛家岗文化为东北向,石峡文化为东向。
据研究,墓葬的方向可能表
九九藏书
示着灵魂的去向,即所谓“灵界”的方向,也即是传说中的氏族起源地的方向。人死后灵魂要回归故土,所以用墓向来指示回归的方向。由于分布在一定地域的某个文化共同体有共同的信仰和传统,所以埋葬方向有惊人的一致性,而且极不易发生大的改变。
对死者实行掩埋的习俗,始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山顶洞人将死者埋葬在自己居住的洞穴中,表示了生死同在的骨肉亲情。到了新石器时代,埋葬渐渐形成为一种严格的制度,在不同地区的不同文化共同体中,出现了互为区别的埋葬方式。
史前埋葬方式大致有平地土葬、土坑葬、瓮棺葬等,其他还有洞穴葬和石棺葬,数量稍少。平地土葬指在平地上直接堆土掩埋尸体,长江下游的新石器时代居民习用此法,马家浜、崧泽、薛家岗文化遗址都发现了很多这类墓葬。土坑葬为史前最为流行的一种葬法,墓坑有深有浅,以单人葬多见,也有合葬。土坑葬是裴李岗、仰韶、大汶口、龙山等文化墓九-九-藏-书-网葬的主要形式。瓮棺葬是指以大型陶器盛尸埋葬的形式,主要适用于掩埋夭折的儿童,在黄河中游地区比较流行。仰韶文化的半坡人有专门的瓮棺葬地,埋在村落以内,不与村外的成人墓相混杂。

图18 齐家文化的殉葬墓
牲畜作为随葬品,一般只将牲体的一部分埋入墓中,如蹄脚、头颅、牙齿等。中国史前墓葬中发掘到的牲畜遗骸以猪为多,西北地区有猪也有羊。常见以猪下颌骨随葬,甘肃永靖秦魏家一座齐家文化墓中就见到68块。也有用整猪埋葬的,江苏邳县大墩子的大汶口墓葬中就有发现。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文化的兴隆洼遗址中一座居室葬,就使用了两头整猪殉葬。大汶口墓地还有殉狗的习俗,邳县刘林有八座墓殉狗,大墩子九座墓殉狗达18只。
更多内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