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王安石变法
第三节 拜相变法
目录
第一章 商鞅变法
第二章 汉武帝改革
第二章 汉武帝改革
第三章 魏孝文帝改革
第三章 魏孝文帝改革
第四章 唐玄宗改革
第五章 王安石变法
第三节 拜相变法
第六章 忽必烈改革
第六章 忽必烈改革
第七章 张居正改革
第八章 戊戌变法
附录
上一页下一页
(3)农田水利法 又叫《农田利害条约》,熙宁二年十一月颁布。本法鼓励各地农民开垦废田,兴修水利,建立堤防,修补圩垾〔weihan围汗〕,工料由当地居民按户等分派。兴修大规模水利工程,财力不足,政府可以贷款,利息一分。一州一县不能胜任的,可联合起来兴建。此项法令施行七年之后,全国共修水利工程10700多处,灌溉民田面积36.1万多顷,官田面积1900万余顷。这对农业生产的发展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
(4)募役法 又称免役法,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十月制定。此项法令废除了宋代民户按照户等的高低轮流到州县政府充当差役(也称职役)的规定,改为地方政府出钱雇役。所需费用由原承差役之户按资产多少分等交免役钱,过去享有免役特权的官户及僧、道户等也要按法令交纳“助役钱”,数量一般为免役钱的一半。“害农之弊,无甚差役之法”。差役法的改革,“则农时不夺而民均矣”。这使轮班充役的农民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农业生产。
此外,还有保马法、军器监等法令。
王安石的学问、政绩、人品在当时社会上都是数一数二的,在封建士大夫中久负盛名。神宗九*九*藏*书*网为藩王时就素知王安石贤能,即位三个月后,便令他出任江宁知府。不久,召之为翰林学士兼侍讲。从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四月起,王安石开始入朝,商讨国家大政。一次,神宗问他:“要大治天下,应当先做什么?”王安石说:“选择治国之术为先。”神宗又问:“唐太宗怎么样?”王安石答道:“陛下应当效法尧舜,怎么能做唐太宗呢?尧、舜之道,至简而不烦,至要而不迂,至易而不难。但末世学者不能通知,以为高不可及。”神宗微笑着说:“卿可谓责难我呀,朕自视身体尚好,恐怕不会有负你此意。你可全心全意地辅佐朕,期望君臣共济此道。”
从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起,王安石制定和颁布了以下主要新法:
(5)市易法 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三月颁行。国家拨出180万贯,在京城开封设立提举市易司,设监官二人,提举官一人。后来,又在杭州、越州、扬州、成都、广州等19个较大都市设市易务。由国家出资金,平价收购市场一时积压的物品,待商品短缺时再投放市场,各行商贩可在市易务交纳抵押品,成批赊取某些货物,进行销售,半年或一年后按议定价格加利息一分或二分,向市易务99lib.net交还贷款。市易法的实行,起到了调节市场,稳定物价的作用,从而抑制了富商大贾对商品交易的垄断。国库的收入明显增多,仅二年中,利息钱就达96万缗。
从上述新法中可以看出,理财和整军是变法的主要内容,而中心环节是发展生产,创造更多的财富。王安石从熙宁二年主持变法起,直至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神宗病逝,新法施行了16年,“中外府库,无不充衍,小邑所积钱米,亦不减二十万”(《宋史·安焘传》)。王安石变法取得了富国强兵的显著成效,也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北宋“积贫积弱”的窘况。
(7)将兵法 也称“置将法”,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十二月发布。在全国各军事要冲共设置92将,每将领兵3000左右。选择武艺高超、作战经验丰富的人担任主要将领,进行修整甲器,训练军队,构筑城垒,加强边防力量。将兵法改变了过去那种“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的混乱状况,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治平四年(公元1067年)正月,年方20岁的赵顼登基,即宋神宗。他是一位发奋好学、勤于政务的青年皇帝。对于国家内忧外患的局势,他极为不满,已感到“天下弊事至多,不可不革”。他常对大臣说:“当今http://www.99lib.net理财最为急务,养兵备边,府库不可不丰。”那么,谁来当此重任呢?神宗急待物色辅国栋梁之材。
(6)方田均税法 又叫《方田均税条约》,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八月颁布。针对土地赋税不均的问题,为了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法令规定,每年九月,到次年三月,县派官吏清丈土地,以东西南北各1000步,即41顷66亩160步为一方。根据田土的肥沃贫瘠程度分成五等,定出收税的标准。由于该项法令触犯了隐占大量土地的豪强地主,遭到了他们的竭力阻挠,丈量工作进展缓慢,以后被迫中断。
(1)均输法 熙宁二年七月发布。北宋政府在江、浙、荆、淮六路设立发运使,负责征购调拨财物,运往京师,供应皇室和朝廷享用。以往发运使不管年景丰歉,产地远近,也不顾京城府库存储如何,每年照例办置,给国家造成严重浪费。因物价压得低,农民损失也很大,而富商大贾从中牟取暴利。均输法规定发运使不仅要掌握六路的生产情况,还要根据所需,通盘筹划。采取“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的方针,尽量在产地办购,价钱要便宜,力求“国用可足,民财不匮”。结果使政府节省了大量开支,同99lib.net时也打击了富商大贾。
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二月,神宗不顾元老勋臣的反对,下令将49岁的王安石从翰林学士破格提拔为参知政事,并经常同他商讨改革事宜。一次,神宗问王安石说:“卿打算先采取什么措施呢?”他说:“变风俗,立法度,这是方今的当务之急。”神宗认为有道理。随即在中央设立了研究和制定新法的机构,名叫“制置三司条例司”,命王安石与枢密院知事陈升之共同负责。王安石又推荐吕惠卿负责具体事务。次年十二月,又授王安石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在神宗的支持下,王安石变法也随着他官阶的升迁而迅速地展开了。
(8)保甲法 在实行“将兵法”整顿军队的同时,对农户加以编制:十家为一保,五保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选举地主中有才能的人担任保长、大保长、都保长。凡家中有两个男丁,出一人为保丁。农闲时,保丁集中练习武艺,夜间轮流巡逻,维护治安。保甲法的执行,加强了政府对地方的控制。
(2)青苗法 熙宁二年九月公布。州县政府每年按夏、秋两季借贷给主户钱粮,主要对象是自耕农、半自耕农。根据户等高低,给予不同数量的贷款,半年后归还,利息二分。因为此款在青黄99lib•net不接时发放,又名“青苗钱”。青苗法帮助农民度过饥荒,解决了生产中的困难,同时,也限制了豪强地主利用高利贷来盘剥农民。青苗法先在河北、京东、淮南三路施行,逐渐地推向其余各路。
王安石变法的目的就是要富国强兵,“修吾政刑,使将吏称职,财谷富,兵强而已”(《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二○)。王安石变法与范仲淹庆历新政的做法不同,他从“理财”和“整军”入手。王安石认为国家财政贫困的根源,不在于开支过多,而在于生财无道,生产的物资太少。生产少则民不富,民不富则国不强。农民贫穷,不能从事生产,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土地兼并造成的。加上农民身上徭役繁重,缺乏必要的生产物质,无法发展经济。用什么办法来解决呢?他说:“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就是动员所有劳动力都从事农业生产,发展经济。前提是“去其疾苦,抑兼并,便趣农为急”。即政府要抑制土地兼并,减轻徭役,帮助农民克服生产中的困难,为农民提供必需的生产条件。王安石的理财原则是“民不加赋而国用饶”。他在法家“富国以农”的思想指导下,“理财以农事为急”,把抑制土地兼并,改善农田水利,发展农业生产,作为理财的重要措施。同时整顿军队,加强边区武备。
更多内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