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羽生卷
十四、辩才无碍说玄奘
目录
梁羽生卷
梁羽生卷
十四、辩才无碍说玄奘
梁羽生卷
梁羽生卷
上一页下一页

1956.12.6

玄奘在印度留学十七年,有许多有趣的故事,其中尤以在那烂陀寺的讲经论道和参加曲女城“无遮大会”的事最为著名,这两件事对印度自由讨论的学术风气有极大影响。
玄奘在印度留学十七年后,回到中国,载回佛学经典五百二十夹,六百五十七部。这是东汉以来,佛经第一次大量的输入。玄奘回来以后,住在长安弘福寺,终身从事翻译工作。译出“经”、“论”合七十四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所以他又可以称得是中国最伟大的翻译家。这样的成绩,直到今天,还未有人能超过他呢!
玄奘吃了大苦头,却有了大贡献。一九五一年印度亲善访华团来北京,团长森德拉尔九*九*藏*书*网发表谈话,就特别提到玄奘,说印度古代史中有一大部分就是根据他写下的游记写出来的;而造纸技术,也是因玄奘到印度之后,更促进中印文化的交流,这才传播到印度的。
玄奘到那烂陀寺拜戒贤为师,戒贤本来因为年纪老迈,多年不曾讲经了,这次却特别为玄奘开讲《瑜伽论》,讲了十五个月才讲完。玄奘本来就很博学,听经之后,又潜心钻研五年,悟澈佛教的大乘奥义。于是拜别戒贤,到印度各地游学,把各家各派的学说全都学了,经过六年再回那烂陀寺,戒贤就叫他主持讲席,当时戒贤的大弟子叫作师子光,不服玄奘主讲,玄奘就著了《会宗论》三千颂,给寺中僧众传阅。他的老九-九-藏-书-网师戒贤看了,都心悦诚服,自叹不如,师子光这才知道自己比起玄奘,那真是差得太远,结果就悄悄的走了。
玄奘的声名传遍印度,当时印度名王戒日王特别为玄奘在首都曲女城开一次大会,通知各国学者名人,来听玄奘讲道。结果各方人士不远千里而来,计有十八个国王,三千僧侣,二千多婆罗门外道,还有那烂陀寺的僧侣一千多名,与会的人都是有高深学问修养的人,可以说是印度历史上第一次的文化名人大集会。这个会就称为“无遮大会”。玄奘作“论主”开经讲义,讲了十八天,人人悦服,没人提出反对意见。讲完之后,十八个国王请玄奘乘坐大象,上施华幢,巡行一周。各国国王向全场群众
http://www•99lib•net
高声喊道:“中国法师立大乘义,破诸异见,自十八日来无敢论者,众宜知之!”于是全场欢呼踊跃,焚香散花,从此他被公认是印度的第一位学者。
当年玄奘的西行路线,是从长安出发,经宝鸡、兰州,出玉门关而入西疆,翻过天山、喜马拉雅山、黑岭等著名的大山脉转折入印。据说他翻越天山山脉的腾格里山拔达岭时,因为山上没有一点干燥的地方,白天只好把锅子悬在半空煮饭,晚上就睡在冰上,如是者七天七夜,才走出了这座高山,护送的有的冻死在半山上,有的捱不住苦逃走,结果只剩下几个人。《西游记》写的八九_九_藏_书_网十一难虽然是神话,可是玄奘实际经过的险难,也够人咋舌的了。如果他现在复生,看见中印交通如此方便,一定非常高兴。
那烂陀寺建于公元一世纪,是印度最大最壮丽的一座寺院,也是当时印度文化的中心。主持的叫做戒贤法师,已经一百多岁了,就像我国现在的虚云老和尚一样,德高望重,是佛学的权威。
在报纸上看到达赖、班禅赴印度的新闻,忽然起了个奇怪的联想,想起了唐代西行求法的玄奘大师。玄奘就是唐三藏,也即是《西游记》中去“西天”取经的“唐僧”。达赖班禅这次去印度是坐飞机去的,从西藏到新德里,不过是几个钟头就到了。当九-九-藏-书-网年玄奘赴印,却走了两年多,经历了无数的险难呢!
玄奘在那烂陀寺讲经论道,印度佛学的各派著名人物纷纷来和他讨论。玄奘不但通晓大乘佛理,而且熟悉七十二小乘诸宗,全印高僧,凡和他谈过的无不叹服。当时印度僧人,有一种风气,对于真理的辩论,看得非常重要,甚至有赌人头的。有一个婆罗门最为狂妄,他要和玄奘打擂台,写了四十余条理论,挂在那烂陀寺门口,说道:“如果有人能够难破我一条,我甘愿割下人头来认错。”玄奘请戒贤等高僧为证人,登台和那个婆罗门辩论,辩到最后那婆罗门无法招架,服输认错,叫道:“你把我的头拿去吧!”玄奘笑道:“和尚是不杀人的,我要你的头作甚?”后来那婆罗门就跟随他愿意做他的佣人。
更多内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