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力行运作”——蒋的共济会
贺衷寒
目录
第一章 多面人戴笠
第一章 多面人戴笠
第二章 打流
第三章 投奔
第四章 十人团
第四章 十人团
第五章 “力行运作”——蒋的共济会
贺衷寒
第六章 创建力行社
第七章 力行社与蓝衣社
第七章 力行社与蓝衣社
第八章 蓝衣社的“法西斯主义”
第八章 蓝衣社的“法西斯主义”
第九章 意识形态的竞争:蓝衣社和CC派
第十章 各省的蓝衣社
第十章 各省的蓝衣社
第十章 各省的蓝衣社
第十一章 1932至1935年的上海站
第十一章 1932至1935年的上海站
第十一章 1932至1935年的上海站
第十二章 行刑
第十二章 行刑
第十三章 行刺
第十三章 行刺
第十四章 警察学校
第十四章 警察学校
第十五章 躺进棺材
第十五章 躺进棺材
第十六章 裙带
第十六章 裙带
第十七章 战争与别动队
第十七章 战争与别动队
第十八章 训练营
第十八章 训练营
第十八章 训练营
第十九章 密码战争
第二十章 戴笠、梅乐斯及中美合作所的成立
第二十一章 中美合作所训练营
第二十一章 中美合作所训练营
第二十二章 间谍
第二十二章 间谍
第二十三章 战时戴笠的走私网
第二十三章 战时戴笠的走私网
第二十四章 战时重庆的军统
第二十四章 战时重庆的军统
第二十五章 陨落之星
第二十五章 陨落之星
第二十五章 陨落之星
上一页下一页
在黄埔,贺衷寒是第一个起来反对青年军人联合会刊物上出现的反孙中山言论的人。贺还与缪斌一起在1925年12月成立了“孙文主义学会”。1926年初,贺衷寒第二次访问苏联,在莫斯科伏龙芝军事学院接受了常规训练。他在苏联的经历,再加上他在“孙文主义学会”里积极的领导角色,更坚定了他反共的信念。他认为社会主义缺乏“人道”精神。1928年1月他和萧赞育一起从苏联回来后,蒋介石授命他指挥在杭州的军校生军事训练中心。在国民党总部对南京市进一步限制后,贺与萧获得蒋介石的许可去日本,贺在日本与滕杰成了寝室室友。他们从1929到1930年在一起住了有一年多。在那段时间里,他出版了两本批判汪精卫和改组派的书。1931年2月,贺衷寒奉命回国,接管南昌部队司令部的政治宣传部门。
滕杰的“筹备处”诞生了,这可以说是99lib.net适应了以组织方式来解决国难这一普遍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讲,当初的情况与六年前的“五卅运动”很像。随着与日本的危机加深,全国上下的学生和知识分子团结一致,爱国热忱高涨,令人想起甲午战争后各种“社”和“会”纷纷复苏、1919年日本在凡尔赛取得外交成功后学生联盟接连创立的局势。而在学生和知识分子紧急组织团体和同盟来动员舆论的同时,蒋介石的弟子们也想通过资助监护性协会成立的方式来解决国难。
贺衷寒是黄埔内部圈子里的湖南派领袖,生于1898年长沙附近的岳阳。他的家境小康,本人在乡村的家里上过私塾,12岁时他已读完四书五经。接下来的两年中,他开始阅读哲学家和历史学家的著作。他白天跟着老师背诵《左传》,夜里自学《资治通鉴》。14岁时,老师让他通读了梁启超的所有著作,发现这个学生能够提出自己都无法回答的问题。结果,贺衷寒于1913年进入了当地的一个新式小学,开始接受从西方引进的“现代教育”。九*九*藏*书*网
军阀赵恒惕重掌长沙政权以后,下令逮捕贺衷寒。要不是两位省议员设法营救,他几乎死于狱中。出狱后,他回到了岳阳。父亲让他在家教书,但贺衷寒觉得政治义务为先,于是离家去了南京,打算上那里的东南大学。然而,1924年春,他听说广州的革命派正在为黄埔军校招生,于是他离开上海去参加那里的入学考试。最后,贺衷寒以复试中险些落榜的成绩,于1924年5月进入了黄埔第一期。
贺衷寒还顾虑到校长可能会对背着他搞的活动产生误会,但滕杰向他保证,自己会在“筹备”工作完成后向蒋介石汇报整个事件过程。最后,贺对提案表示藏书网同意,并建议滕杰为秘书,他的妻子陈启坤为秘书助理。邓文仪从他的书店里捐献了300元作为经费。他们还在南京康济医院附近的二廊庙街上的一幢木房子里的二层楼上租下了三间屋子。康泽(一个28岁的单身汉,出生于一个非常贫穷的四川农民家庭,家里穷到了未婚妻家与他退了婚)搬到了楼下作掩护,于是“筹备处”开始投入工作。
1915年贺衷寒转入湖南省在武昌的一所特殊中学,他的作文能力在那里受到注意:他关于旧社会邪恶的文章经常被展示在高中的墙报上。1917到1919年,他在武昌的一家新闻社当学生记者,在“五四运动”中被选为学生领袖。1920年冬天,董必武和陈潭秋在武昌组织了一个马列主义学习小组,贺衷寒是里面的学生成员。次年他与一位湖南的马克思主义者去上海,在陈独秀办的专门学校里学俄语。1921年9月他被选为东九_九_藏_书_网方劳工(Toilers of the East)代表大会代表。当年下半年,他与张国焘前往莫斯科赴会。那一次他在苏联逗留了7个月,但没有参加中国共产党。他于次年回到中国,对苏联政治制度的“进步”印象很深,但对列宁“新经济政策”前夕苏联生活的“苦”感到沮丧。于是他得出结论,共产主义革命的策略不合中国国情。
回国不久,贺衷寒便接受了武昌中学的一个教书位置,像同乡的另一个教师毛泽东一样,他投入了动荡的湖南政治之中,成了武汉“人民通讯社”的一名记者。1923年通讯社关闭,贺衷寒到了长沙,创办了一个“平民通讯社”。该通讯社的成立正值省长赵恒惕在长沙被谭延恺赶下台,于是贺衷寒得以在他的报刊上发表革命宣传文章。他的宣传小册子之一是有关工人领袖黄爱和庞人铨被杀事件,并激烈抨击赵恒惕。
在这种情况下,滕杰要求贺衷寒支持
九九藏书网
他们成立“筹备处”的呼吁便十分中听。贺衷寒意识到,如果他们真的希望在军校学员中建立一个由“志士”组成的地下网络的话,那么他作为黄埔国民党学生运动中的老资格成员,又是一个身兼反共宣传重任的官员,他的支持将对他们的成功举足轻重。但尽管在国难之中,贺衷寒还是非常谨慎。他很知道蒋介石多次表示反对黄埔学生形成任何政治团体,曾说:“这些黄埔学生缺乏政治经验,所以不能有效地从事任何政治活动。”
贺衷寒参加滕杰的第三次晚餐纯属偶然:“九一八事变”不久,他正巧从南昌到达首都。全国上下到处爆发了抵制日货和示威游行等活动,成千上万的学生汇集到南京,要求国民政府和广东的分裂派联合起来,一致抗日。10月14日,蒋介石释放了胡汉民,并答应在上海举行谈判以联合双方。但学生抗议仍然不断。到了12月初,南京实行军管,上海有一万五千名学生在示威。
更多内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