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蒙受污名
目录
第五十七章 蒙受污名
上一页下一页
于父亲死后第三年,司马迁被任命为太史令。就任太史令后的第八年,司马迁受命到皇帝面前就李陵败战事宜发表意见。
据说,浚稽山方面的匈奴兵有八万之多。虽然只是诱饵部队,以五千兵员对之,心里兴起怯意是难免之事——这是武帝的想法。
汉军最近的城堡在距离约五十公里的一个叫遮虏障的地方。侥幸逃到此地的人只有四百余名而已。
司马谈颇为愤慨。他当时的健康情形原本就不佳,由于愤怒而更加恶化。
李陵是临出阵之时起了怯意,所以要路博德提出延后出击之上书。武帝如此想。
李陵立刻下令搜索全军。
武帝认为李陵是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指挥,所以才志愿成为机动部队队长的。
司马迁说这句话时,武帝已变得怒不可遏。
“我看我们没有希望了。”李陵将剩余粮食分给部下,命令道,“你们快逃吧!”
由于这是断绝已久的仪式,所以必须从过去的纪录中找出各种事例作为参考。司马谈认为担任保管纪录之职务的太史令应该会受邀参加这项盛典才对。但发表封禅事宜人事命令时,司马谈并没有列名其上。原来,领六百石薪俸的一介史官是不够资格参加封禅盛仪的。
——我一定会获得恩赦、受到优遇的。
他如此辩护。不必冒生命危险、在皇都长安过着舒适日子的人们,对于在漠北之地连连展开死斗的李陵有所责难——他对这一点由衷感到义愤。
武帝看了这封上书后勃然大怒。不过,他发怒的对象不是路博德。
李陵的祖父李广,虽然以大将军卫青之部将身份出阵,却对被分派的任务不满,从头至尾表露不顺从态度。最后,他在沙漠中迷途而未能赶上交战时间,在不愿意接受法官审讯的情况下,自杀身亡。对武帝而言,李广自杀好像是为了要死藏书网给他看似的。听说全军莫不为李广之死而放声大哭,这一点又使武帝懊恼至极。
——他就是这样的人,这完全是他的天性!
为了此事,李陵的叔叔李敢竟然出手殴打大将军卫青,算是为亡父出气,由于卫青不希望公开化,武帝因而放过李敢。不过,他内心是非常不愉快的。这件事情后来因卫青外甥霍去病于狩猎时借机杀死李敢而告了断。
“据说,李陵向匈奴投降,此人当如何处置?”武帝对群臣垂问道。
“这次战役完全是由李陵孤军奋斗,请皇上明察。”
单于于是对全军下了总攻击令。
从军云南的司马迁这时候刚好回京,得以见到父亲最后一面。司马谈抓着儿子的手,流泪道:“不能参加封禅盛典,这是我的命运。既然是命运,我也就不再多说什么。可是,身为太史令,担任记述历史之职务的我,却还没有完成这项任务。我只完成搜集资料的这个阶段。我死后,你必须继承我的遗志,完成记述历史之事业。”
——箭射尽,路被断,最后挥刃攻入敌阵,饮恨被捕。他所以未自尽而亡,为的一定是要找机会再度报效于汉。
情势是八万大军攻打五千士兵——匈奴早就知道这是诱饵部队,并察觉到李陵军一径往南方后退是因为那边有汉之大军埋伏的缘故,因此,他们在攻击时绝没有忘记提高警觉心。由于担心上当,所以在攻击上欠缺魄力。
与路博德私下协定殊属不该,特此谴责。着令按照计划速至东浚稽山之南——龙勒河河畔侦察敌情。倘未与敌军遭遇,则经赵破奴旧道至受降城(内蒙古)休兵。
李陵所率领的五千兵力从一开始就是诱饵部队。尽量把敌军引诱过来,纵使自己的部队全灭,也算是圆满达成任务。
不得已之下弃车,卸下车轮之轴以代九*九*藏*书*网刀,好不容易逃至鞮汗山峡谷。而知道汉无援兵的匈奴,绝不放松攻击。他们既断路又投石,使李陵军陷于绝境。
但隔天将兵的战斗意志却提高许多,获得敌人首级三千以上。李陵依然边打边朝南方向后退。四五日后进入沼泽地时,由于匈奴从上风方向放火,一大片干燥芦苇变成熊熊火焰直逼李军而来。李陵也立刻趁风向转变之际,将附近的芦苇点燃,好不容易才脱困。
虽然韩嫣之死与李当户无关,但武帝至今还耿耿于怀。
“既然如此,那就发动全面攻击吧!”
宫刑就是去势之刑,一名腐刑。受过此刑的男人不再是男人,也将被士大夫阶级认为是不正常的人,一辈子别想在他人面前抬起头来。
自秦始皇以来,无人举行过封禅,连汉王朝创建者高祖也没有。武帝之父景帝被怂恿举行此一仪式时,曾经摇头道:朕未有此德。
李陵根本不清楚“与路博德私下协定”指的是什么。不过,从文词来看,皇帝甚为生气似乎是事实。
“怎么会是李陵孤军奋斗!你是在讽刺二师将军(李广利)!存心不良,快把这个人关进牢里去!”
未料,此际李陵军有一个叫管敢的军侯(中级将校)与上司发生了冲突,脱队向匈奴投降。
而结果是,李陵独自面对八万敌军全部主力,李广利则拥有三万大军,却几乎未曾和敌军交战过。
司令官李陵将重要文书和旗帜埋入地中后,率领十余兵骑出峡谷。他是在刀断箭尽情形之下,不得已向匈奴投降的。
父亲、祖父以及叔叔全部是个性激烈的人!李陵一定也承袭了这个血统——武帝有这样的先入为主观念。志愿为机动部队队长,不是这样的人才会做的事情吗?
路博德过去是伏波将军,由于无功绩可言,而被降格为都九*九*藏*书*网尉。这个人的自我意识和自尊心相当强,年龄比李陵的父亲李当户还大,因而把李陵当作后生小辈看待。
这个管敢居然向匈奴提供了这样的情报。
司马迁仅在某个场合与李陵同席过,两人之间并没有深厚交情。受垂问的司马迁以客观态度,分析李陵当时的战斗状况,把自己的看法具实说出。
武帝对李陵的看法是极情绪化的。
在浚稽山的匈奴先以三万骑包围李陵部队。李陵将大型辎重车排列成圆形,作为临时城堡,以应付包围。将兵全都走出城堡之外,以手持矛戈和盾牌的士兵为前排,射手则藏伏其后。射手除了持弓以外,更就位于千梃巨弩之旁。
匈奴最擅长的是骑马作战,对步兵战则视为畏途。李陵有过将匈奴军诱进无法策马的森林中,杀死数千敌兵之事。
“李陵并没有打败仗。”他说。以不满五千的士兵应对敌人八万大军,被歼灭乃理所当然之事,问题在于如何应战。而李陵善战是铁的事实。
大本营作战会议的结果,决定授兵给一位名叫路博德的将军,于途中与李陵的机动部队会合,并且负责殿后之作战。
当时常有将犯罪者之妻子或女儿送至边境,充做守备队军妓之事。看样子好像有这样的女人跟着过来。搜索结果,果然在车里发现为数不少的女人。李陵叫人把她们拖了出来,当场全数斩杀。他这个行径实在也过于残忍。
这次出击为的是要讨伐匈奴,但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目的,便是要给已故爱人李夫人的兄长李广利机会。前次讨伐大宛时,李广利的表现实际上十分窝囊,因此,非再给他一次立功机会不可。
李陵布阵于峡谷,匈奴则从四面山上如雨点般地射箭。李陵军奋勇应战,一天射箭的量达五十万支之多,箭支存量因而告罄。虽然李陵尚率有三千士兵九_九_藏_书_网,但在没有箭的情形之下,再也不能应战了。
“一定是军中有女人!”
李陵与匈奴大军遭遇,经过一场激烈奋战,最后落败,却使敌军蒙受巨大损失。虽然李陵本身被俘,但以诱饵部队而言,这已属大功一件。
起码李陵本身确信如此。
武帝于即位第三十二年时才决定举行封禅。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同样为太史令。
这样的席上,掌管过去纪录的太史令一定会被召来,其目的在于查出过去的事实,供为参考。这时候的太史令是司马迁。
——被殴打时一定很痛吧?
“干脆死掉算了……”司马迁多次萌发这个念头。但在这样的时候,他每次都想起父亲临终前说的话。我非写历史不可!要是死了,这件事情不是无法完成吗!我非忍辱偷生,写完历史不可!
匈奴单于这才知道这批敌军不可轻视,便动员了八万大军。如此一来,五千部队当然无法应付,在寡不敌众情形之下,逐渐被迫向南后退。诱饵部队的任务在于尽可能地损伤敌军战力,并且尽一切努力使敌人停留该地。
知道如何迎合皇帝心意的近臣立刻齐声回答:“堂堂一军之将而降于敌军,此罪非同小可,必须严办。”
听说李陵成为机动部队队长时,武帝曾经在心里呢喃道:那个家伙!
武帝对李陵却有先入为主的不良观念。这一点,近臣都知道。
武帝却状颇不悦地蹙起眉头。
以其德而能为天下带来太平的圣天子——这样的人才有资格封禅。
“儿一定会完成爹的遗业。爹所整理的资料、旧闻,儿会巨细靡遗地记录下来。”司马迁流着眼泪对父亲发誓。
时序已入秋,乃匈奴马肥之期,于此时交战实属不利。因此,宜将李陵之军留至来春,而后攻打匈奴于浚稽,则必胜无疑……
而武帝却不承认李陵的功劳。武帝此时九-九-藏-书-网五十八岁,其运势正在走下坡。他观察事物逐渐变得欠缺明晰,有以感情为主的倾向。
李陵当然按照计划于九月挥兵北上。
李陵圆满达成这项任务。在后退进入山峡时,李陵发现部队行动欠缺锐气。再三猛敲战鼓,也丝毫没有奋起迹象。李陵军是以战鼓为前进、铜锣为停止信号的。
司马迁为李陵的败战有所辩护。
什么?由我担任李陵的殿后军?要我步那个小子的后尘?这样的事情我不干!路博德的自尊心绝不容许自己担任李陵的殿后军。他于是向武帝上书:
匈奴见汉军为数仅仅五千,而以千钧之势发动猛攻。但千梃巨弩齐然发射后,以李陵为首的全军挥着白刃肉搏而来。匈奴由于轻敌,于此役折兵数千而退。
同时代曾经有过一位名叫赵破奴的将军,虽然一度被敌军俘获,后来却脱逃回来,不仅没有受到处罚,更因而被封为浞野侯。李陵的战功远较这位赵破奴为大。
在独裁者的愤怒之前,学识丰富的史官极为正确的见解也被否定掉。不仅如此,司马迁因为这次发言,竟然被处以极为残忍的宫刑。
李陵莫名其妙地受到诏书叱责。其内容是:
司马迁终于坚强地活下去,并且完成了《史记》。这本书由一百三十篇组成,共有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
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武帝于泰山举行封禅仪式。这项仪式的用意在于向天昭告受天命就帝位之事,不过,并非每一位天子都会举行封禅仪式。
——李陵军退却的方向根本没有汉军。同时,李陵军的箭支已快用尽。
曾经动粗殴打武帝所宠爱的韩嫣,就是李陵的父亲李当户。李当户已故,韩嫣也不复于世。韩嫣以和宫女私通的理由被皇太后断罪之事,已如前述。
更多内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