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先锋小说”的精神血统和文本来源
参考文献
目录
第一章 现代文学思潮精神溯源
第二章 现当代中国文学史上四次“人”的发现
第二章 现当代中国文学史上四次“人”的发现
第三章 1980年代文学思潮对“人”内在精神的诉求
第四章 当代文学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及知识分子写作
第四章 当代文学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及知识分子写作
第五章 “先锋文学”的本我探寻
第五章 “先锋文学”的本我探寻
第六章 “先锋小说”的精神血统和文本来源
参考文献
第七章 现代背景下乡土灵魂的发现与重铸
第八章 日常化主题的背景与呈现
第八章 日常化主题的背景与呈现
第九章 民族精神与家族小说
第九章 民族精神与家族小说
第十章 当代长篇小说精神主潮
第十一章 1990年代的欲望本体化
第十一章 1990年代的欲望本体化
第十二章 “新世纪文学”的展望
上一页下一页
(27)博尔赫斯:《交叉小径的花园》,王央乐译:《博尔赫斯短篇小说选》,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年6月,P77。
(9)罗杰-加洛蒂:《论无边的现实主义》(M),天津: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8年8月,P163。
(21)[奥地利]瓦尔特-H-索克尔,钱满素译:《弗兰兹-卡夫卡》,叶廷芳编:《论卡夫卡》(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P662。
(14)《卡夫卡日记选》,叶廷芳编:《论卡夫卡》,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P740。
(15)[苏]扎东斯基:《卡夫卡真貌》,叶廷芳编:《论卡夫卡》,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P452-453。
(35)南帆:《文学的纬度》(M)第三章第2节“再叙事:先锋小说的境地”,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版,P207。
(51)格非:《格非作品精选》,武汉:湖北长江出版集团,2006年9月,P038。
(63)[西班牙]拉米洛·何塞·塞拉:《虚构颂——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词》,吕同六主编:《二十世纪小说理论经典》(下),北京:华夏出版社,1995年4月,P508-510。
(39)雷达:《动荡的低谷》,九*九*藏*书*网《雷达自选集——文论卷》(M),山东出版集团,2006年10月,P326。
(34)博尔赫斯:《阿莱夫》,王央乐译:《博尔赫斯短篇小说选》,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年6月,P236。
(20)卡夫卡:《致马克斯-勃罗德》,叶廷芳编:《论卡夫卡》(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P731。
(40)吴培显:《当代小说叙事话语范式初探》(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5月,P253-258。
(60)同上,P285。
(26)王达敏:《余华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9月,P292-293。
(45)同上,P48。
(31)马原:《作家与书或我的书目》(J),《外国文学评论》1991-3,P113。
(24)陈思和:《逼近世纪末小说选》(卷五,1997),转引自王达敏《余华论》,P287.
(19)同上,P122——123。
(33)博尔赫斯:《阿莱夫》,王央乐译:《博尔赫斯短篇小说选》,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年6月,P232。
(22)同上,第663页。
(48)王国荣:《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精华集成》,上海:文汇出版社,1993年7月,P1273-1299lib•net74。
(38)伊塔洛-卡尔维诺著,黄灿然、李桂蜜译:《为什么读经典》(M),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6年8月,P282。
(12)残雪:《什么是“新实验”文学》(M),残雪:《残雪文学观》(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6月,P127-128。
(41)罗钢:《叙事学导论》(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5月,P230。
(36)陈众议:《博尔赫斯》(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年10月,P141。
(32)伊塔洛-卡尔维诺:《为什么读经典》,黄灿然、李桂蜜译,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6年8月,P277-282。
(52)叶维廉:《危机文学的理路——大陆朦胧诗的生变》,叶维廉:《中国诗学》(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2年1月,P273。
(42)博尔赫斯:《特隆,乌克巴尔,奥尔比斯-特蒂乌斯》,王央乐译:《博尔赫斯短篇小说选》,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年6月,P29。
(18)[美国]奥斯丁-沃伦、钱满素译:《在流放地》(1946),叶廷芳编:《99lib.net论卡夫卡》(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P122——123。
(54)同上,P274。
(55)同上,P274。
(11)《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第1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2年5月,P144。
(2)[奥]海因茨-伯里策:《卡夫卡研究的问题和疑难》(C),见于叶廷芳编:《论卡夫卡》(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P212。
(59)赵德明、赵振江、孙成敖、段若川:《拉丁美洲文学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1月,P285。
(17)卡夫卡著,孙坤荣等译:《卡夫卡短篇小说选》,北京:外国文学出版社 1985年8月,P138-169。
(47)叶兆言:《采红菱》,华艺出版社,1993年,P57-58。
(1)吴亮、程德培:《当代小说:一次探索的新浪潮——对一种文学现象的描述、分析与评价》,见于《探索小说集》(代后记),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年,P640。
(37)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P292-293。
(23)铁凝:《心灵的牧场》(M),桂林:广西民族出版社,九*九*藏*书*网2001年,P191-193。
(44)同上,P49。
(53)同上,P274。
(13)[日]近藤直子:《吃苹果的特权》,见于残雪:《残雪文学观-附录一》,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6月,P201。
(10)同上,P170。
(58)赵德明、赵振江、孙成敖、段若川:《拉丁美洲文学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1月,P283。
(29)博尔赫斯:《另一个我》,王央乐译:《博尔赫斯短篇小说选》,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年6月,P318。
(57)阿来霍·卡彭铁尔著,陈众议译:《<这个世界的王国>序言》,见于《小说是一种需要》(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1月,P82。
(25)同上,P287-288。
(50)转引自段若川:《安第斯山上的神鹰》(M),武汉出版社,2000年4月,P191。
(43)博尔赫斯:《〈吉诃德〉的作者彼埃尔-梅纳德》,王央乐译:《博尔赫斯短篇小说选》,P44。
(5)同上,P6。
(28)同上,P78。
(62)雷达:《雷达自选集-文论卷》(M),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年10月,P277-283
(3)同上,P4。
(6)残雪:《残雪文学观》(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P126。www.99lib•net
(49)段若川:《安第斯山的神鹰——诺贝尔奖与魔幻现实主义》(M),武汉:武汉出版社,2000年4月,P70。
(30)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P292。
(46)程德培、吴亮:《探索小说集》,上海文艺出版社 香港三联书店,P542。
(4)同上,P5。
(61)滕威:《拉丁美洲文学翻译与中国当代文学》(J),《中国比较文学》2007年第4期,P89,P90。
(16)孙彩霞:《刑罚的意味——卡夫卡〈在流放地〉与余华〈一九八六年〉的比较研究》(C),洪志刚编:《余华研究资料》,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7月,P445。
(8)同上,P649。
(7)吴亮、程德培:《当代小说:一次探索的新浪潮——对一种文学现象的描述、分析与评价》,见于《探索小说集》(代后记),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年,P640。
(56)阿来霍·卡彭铁尔(1904-1980),古巴著名小说家,代表作有:《人间王国》(1949)、《消失的脚步》(1953)、《启蒙世纪》(1962)等。
更多内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