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日常化主题的背景与呈现
参考文献
目录
第一章 现代文学思潮精神溯源
第二章 现当代中国文学史上四次“人”的发现
第二章 现当代中国文学史上四次“人”的发现
第三章 1980年代文学思潮对“人”内在精神的诉求
第四章 当代文学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及知识分子写作
第四章 当代文学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及知识分子写作
第五章 “先锋文学”的本我探寻
第五章 “先锋文学”的本我探寻
第六章 “先锋小说”的精神血统和文本来源
第七章 现代背景下乡土灵魂的发现与重铸
第八章 日常化主题的背景与呈现
第八章 日常化主题的背景与呈现
参考文献
第九章 民族精神与家族小说
第九章 民族精神与家族小说
第十章 当代长篇小说精神主潮
第十一章 1990年代的欲望本体化
第十一章 1990年代的欲望本体化
第十二章 “新世纪文学”的展望
上一页下一页
(29)张辛欣《我们这个年纪的梦》
(4)邵大箴《当代国外文艺思潮与我国美术创作》,《当代文艺思潮》1982年第2期,172页
(26)李学丽《日常生活批判与中国女性文化的建构》,《求是学刊》1999年第2期19页
(32)同上,61页
(27)阿格妮丝·赫勒《日常生活》,衣俊卿译,重庆出版社1990年出版7页
(7)同上,第12页
(14)刘怀玉《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概念的前后转变》,《现代哲学》2003年第1期49页
(6)同上,第6页
(39)刘震云《磨损与丧失》,《中篇小说选刊》1991年第2期第89页
(2)雷达,《就现代文学问题答〈当代文艺思潮〉编辑部问》,
www•99lib•net
《当代文艺思潮》1982年第2期97页
(1)陈艰《冒充真实内容的空白》,《当代文艺思潮》1984年第3期102页
(42)卫慧:《上海宝贝》
(19)衣俊卿《回归生活世界的文化哲学》,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191-193页
(31)同上,61页
(3)张陵李洁非《从英雄到普通人——论我国当代文学观念的转变》,《当代文艺思潮》1985年3期,第9页
(38)王一川《重复模式与日常生活》,《求实学刊》1997年第5期68页
(5)张陵李洁非《从英雄到普通人
九九藏书网
——论我国当代文学观念的转变》,《当代文艺思潮》1985年3期,第9页
(13)刘怀玉《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概念的前后转变》,《现代哲学》2003年第1期49页
(34)刘震云《磨损与丧失》,《中篇小说选刊》1991年第2期第89页
(9)曹志平艾战胜《胡塞尔的“科学与日常生活世界”论》,《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39页
(11)王俊,刘瑞享:《存在与日常生活———谈海德格尔对日常生活中的常人分析》,《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8月第4期87页
(41)衣俊卿《论人的日常生活世界的历史演化》,《江海学刊》1995年第3期114页
(8)瞿世镜《藏书网“意识流”思潮概观(之三)》,《当代文艺思潮》1982年第3期131页
(20)衣俊卿《论人的日常生活世界的历史演化》,《江海学刊》1995年第3期109页
(22)闻晓祥王南《中国社会结构变迁与新兴的日常生活世界》,《社会科学辑刊》1999年第3期42页
(12)同上,88页
(23)闻晓祥王南《中国社会结构变迁与新兴的日常生活世界》,《社会科学辑刊》1999年第3期43页
(40)於可训《在升腾与坠落之间——漫论池莉近作的人生模式》,《当代作家评论》1998年第1期75页
(15)刘怀玉《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概念的前后转变》,《现代哲学》2003年第1期50页
(24)李小
www.99lib.net
娟《世纪之交中国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求是学刊》2005年第6期23页
(33)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出版307页
(16)张政文杜桂萍《艺术:日常与非日常的对话——A·赫勒的日常生活艺术哲学》,《文艺研究》1997年第6期113页
(35)阿格妮丝·赫勒《日常生活》,衣俊卿译,重庆出版社1990年出版5页
(36)阿格妮丝·赫勒《日常生活》,衣俊卿译,重庆出版社1990年出版68页
(43)同上
(37)同上
(10)胡塞尔《欧洲科学危机和超验现象学》[M]上海译文出版社,九-九-藏-书-网1989年28、58页
(18)
(25)李小娟《世纪之交中国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求是学刊》2005年第6期23页
(28)张辛欣《必要的回答》,《文艺报》1983年6期
(17)衣俊卿《日常生活·中译者序言》,《日常生活》阿格妮丝·赫勒 著,重庆出版社1990年出版14页
(21)闻晓祥王南《中国社会结构变迁与新兴的日常生活世界》,《会科学辑刊》1999年第3期42页
(30)李洁非张陵《一九八五年中国小说思潮》,《当代文艺思潮》1986年第3期60页
更多内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