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五四"精神的重新凝聚
第四节 民族命运的自觉承担:《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迎接新的时代到来
第二章 来自民间的土地之歌
第三章 再现战争的艺术画卷
第三章 再现战争的艺术画卷
第四章 重建现代历史的叙事
第五章 新的社会矛盾的探索
第六章 寻求历史与现实的呼应
第六章 寻求历史与现实的呼应
第七章 多民族文学的民间精神
第八章 对时代的多层面思考
第九章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文学
第九章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文学
第十章 "五四"精神的重新凝聚
第四节 民族命运的自觉承担:《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第十一章 面对劫难的历史沉思
第十二章 为了人的尊严与权利
第十二章 为了人的尊严与权利
第十三章 感应着时代的大变动
第十四章 民族风土的精神升华
第十五章 新的美学原则的崛起
第十五章 新的美学原则的崛起
第十六章 文化寻根意识的实验
第十七章 先锋精神与小说创作
第十八章 生存意识与文学创作
第十八章 生存意识与文学创作
第十九章 社会转型与文学创作
第二十章 个人立场与文学创作
第二十一章 新的写作空间的拓展
第二十一章 新的写作空间的拓展
第二十二章 理想主义与民间立场
第二十二章 理想主义与民间立场
附录
上一页下一页
注释:1 参阅陈思和:《民间的还原:“文革”后文学史某种走向的解释》,《收入陈思和自选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27 页。
2 “凡是派”主张的中心思想表述为两句话:“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这就是著名的“两个凡是”,最早见诸于文字,是在发表于1977年2 月7 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及《红旗》杂志上的社论《学好文件抓好纲》中。
5 当时有三篇支持“朦胧诗”的理论文章被称作“三个崛起”:谢冕的《在新的崛起面前》、孙绍振的《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徐敬亚的《崛起的诗群》。
7 它的命名仅仅来自于一篇批判文章,即1980年8 月章明发表在《诗刊》上的《令人气闷的“朦胧”》,中所指的是一些诗意“朦胧”的诗歌新作。九*九*藏*书*网
11《一代人》收入《顾城诗全编》,上海三联书店1995年版,第121 页。
6 参阅《〈今天〉编辑部活动大事记》,收入廖亦武主编《沉沦的圣殿》,新疆青少年出版社1999年版,第438 页。
3 鲁迅:《论睁了眼看》,收入《鲁迅全集》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藏书网1982年版,第241 页。
顾城的这首写于1979年的小诗总共只有短短的两行,它以一组单纯的意象构成了对刚刚过去的文革岁月的隐喻。“黑夜”、“光明”和我的“寻找”在这里的含义都是不言自明的,类似的意象组合在其它“朦胧诗”作品中也常可见到;比如江河的《星星变奏曲》:“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 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 在夜里凝望/ 寻找遥远的安慰”,比如顾城的另一首诗《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我想在大地上/ 画满窗子/ 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 都习惯光明”.《一代人》11 的意象则更为简约、自然,明白地表达出了诗人心中强烈的感受和意愿。
8 《随想录》最初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于1九九藏书网980年6 月出版第一集,到1986年12月出齐。1987年9 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合订本。本节论述还参考了[ 韩国] 李喜卿的论文《在〈随想录〉里表现出的作家自我形象恢复过程》。
10《死》,初刊于《上海文学》1986年第9 期。
9 杨斌华:《屋顶上的脚步。跋》,长江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
“朦胧诗”的崛起一直伴随着整个社会的理性和反省力的逐渐复苏,个人的情感表达往往也是整个社会的情感的投射,应该怎样面对黑暗时代留给我们的创伤,怎样才能改变个人和民族的命运,这是笼罩了所有诗人的疑问。向来被称作为“童话诗人”的顾城,尽管一直沉醉于他的梦幻般远离尘嚣的“生命幻想曲”中,却也开始探索时代的问题,这首《一代人》就是一个最直接的回答。其实也可以把它看成是一代人“心灵史”的缩影:像顾城和其他“朦胧诗人”所代表的这一代,都是在文革中长大,心灵的成熟包括着对苦难的承担,或者是在不断的受伤害中经历成长,然而苦难却给予了他们超越性的信念和理想,使他们时时企图透过时代的阴暗寻找光明,时时企图在精神的向往与追寻中战胜苦难。这一类的表达可以一直追溯到60年代食指在文革初期的创作,例如那首著名的《相信未来》:“当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经过磨难的理想与信念导向个性的自觉,导向了一种坚强不屈的独立意志和反抗精神,这是《一代人》及“朦胧诗”整体上给人的印象,也是70年代末期文学中富有激进色彩的一面。这首诗仅有的两句之间意义上的转折,无疑也体现出了同北岛的《回答》相一致的精神取向:“告诉你吧,世界,/ 我--不--相--信!/ 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 那就把我算做第一千零一名。”面对“黑夜”毫不妥协,自觉承担起民族的命运,同时伴随着个人高涨的理想主义,可以说这便是北岛、顾城和他们这“一代人”对苦难和整整一个行将过去的黑暗时代的回答。九_九_藏_书_网
www.99lib.net
4 参阅陈思和《中国新文学发展的圆形轨迹》,收入《中国新文学整体观》,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第45页。
更多内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