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读书,越落后
3.标签的力量及接受的难度,以《道德经》为例
目录
缘起:深宅
缘起:深宅
那些从来没人见过的风景:乌托邦的旅行线路图
那些从来没人见过的风景:乌托邦的旅行线路图
励志书的诡计和学术书的情感
励志书的诡计和学术书的情感
励志书的诡计和学术书的情感
哲学问题与贵族精神
哲学问题与贵族精神
宿命论的宿命之争
宿命论的宿命之争
宿命论的宿命之争
语言之岛
语言之岛
理性的学术和感性的学术
理性的学术和感性的学术
读书人没有一个是正常的
读书人没有一个是正常的
越读书,越落后
3.标签的力量及接受的难度,以《道德经》为例
上一页下一页
这甚至迷惑了一些知名学者,比如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里就是这么讲的。《中国哲学简史》是冯先生在宾夕法尼亚大学任访问教授时期的讲稿合集,成形于1946—1947年,其后几十年来都是世界各大学学习中国哲学的通用教材,它的译本是国内同类书中阅读量最大的,直到今天依然如此。但仅以《老子》为例,如果摆脱“道德”标签的影响,或者看到后来的考古发现,冯先生或许会修正自己的看法。遗憾的是,1973年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是冯先生写作《中国哲学简史》的时候未曾见及的,而逼着我们的旧认识要做很大升级的郭店楚简《老子》出土于1993年,那时冯先生已经作古三年了。藏书网
如果今天我们问一个对传统文化略有兴趣的人“《老子》最核心的概念是什么”,多半的回答都会是“道与德”,毕竟《老子》又名《道德经》,顾名思义即可。的确,《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就概括说“老子修道德……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后来《老子》又被尊以《道德真九九藏书网经》的名号,“道”与“德”这一对核心概念似乎是显而易见的。
事实上,对“德”的重要性的质疑早已有之,因为这甚至可以从通行本《老子》本身推断出来。D. C. Lau(刘殿爵)在他20世纪70年代的著名英译本《老子》序言里就直截了当地说:“德”这个概念“并不特别重要”。
版本辨析的确是枯燥乏味的,于是,过大的接受难度使得新的知识无限期地滞后下去了。
2009年,易中天出版《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这是大众读物中关于先秦思想史的最有影响力的作品,其中仍然沿袭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的这个讲法,并且,像近年绝大多数同类作品一样,并未依据1993年出土的郭店楚简《老子》对旧有的知识做出必要的修订。www.99lib.net
非常久,可以超过一千年。
因为接受难度过大而导致的知识滞后现象不只发生在大众阅读领域。或许可以让我们大感安慰的是,即便是专业人士,也往往根据一些陈旧的知识做事。
一个事物一旦被打上标签,它便往往不再是自己本身,人们会非常便捷地通过标签来认识它,而无论当初这个标签到底有没有贴对。
一个不恰当的标签会使我们的知识滞后多久呢?
事实是,不但有,而且很多。近年西方国家的一项研九九藏书究显示,医生的诊治只有15%是“基于当前最佳的研究证据”,而另外那85%是基于学生时代的陈旧知识、自己平时的经验积累、未经证实的传统做法、制药公司和医疗器械公司提供的产品信息……
造成这些专业医师知识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每年的研究成果都会层出不穷,成千上万,这时不得不令人生出庄子式的感慨:“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况且现有的知识已经“够用了”,维持现状的心理动机在这里同样发挥着强大的作用。读书而不落后,看来这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我们看到,正是标签的力量使道、德的配对长久以来盘踞人心,可为什么楚简《老子》所引发的新的研究成果也会在十几年中一直九九藏书网徘徊在大众视野之外呢?一位资深出版人的话或许可以带给我们一些启发——他向一位知名学者约请一部面向大众读者的《老子》释义的书稿,恳求他把版本辨析的问题略而不谈,对方的回答是:“如果略过这部分,内容就不可能可靠。”而出版人为难地说:“如果不略过这部分,读者就不愿意买单。”
在十几年前,加拿大临床流行病学家达维德·萨克特(David Sackett)和他的两位同道提倡所谓的循证医学,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志同道合者加入。所谓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强调诊治必须基于当前最佳的研究证据。这听起来着实令人费解,难道还有不以当前最佳的研究证据为依据的医学不成?
更多内容...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