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当亡不当亡
殊死一搏
目录
第一章 有心才能办事
第一章 有心才能办事
第一章 有心才能办事
第二章 命运的傀儡
第二章 命运的傀儡
第二章 命运的傀儡
第二章 命运的傀儡
第三章 一叶而知秋
第三章 一叶而知秋
第三章 一叶而知秋
第四章 天地一沙鸥
第四章 天地一沙鸥
第四章 天地一沙鸥
第五章 无比沉重的担子
第五章 无比沉重的担子
第五章 无比沉重的担子
第六章 崭新的开始
第六章 崭新的开始
第六章 崭新的开始
第七章 当亡不当亡
第七章 当亡不当亡
第七章 当亡不当亡
殊死一搏
第八章 华丽转身
第八章 华丽转身
上一页下一页
意见很多很杂,最后都等咸丰定调。咸丰思考了一会儿,做出了评判:“不管逃到哪里,都是耻辱的行为。让各省兴师勤王,倒是不错,可是来不及,没准儿各省军队还没到,北京已经被攻破了。”
“天启当亡国而弗亡,崇祯不当亡而亡”,就好像一个懒散成性且成绩一塌糊涂的差生能侥幸升学,而另外一个勤勉自律、天天向上的好学生却要被劝退。历史的不近人情处,足以使所有的励志圣经失去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他要升坛拜将,继续派人督战出征,打赢了最好,打不赢,再深沟高垒,等待勤王之师来援救。
要不还是把城门关起来,待在北京城里坐井观天,守得一日算一日?咸丰对王公大臣们说:“国君死社稷,礼也。九-九-藏-书-网”皇帝为国家社稷而死,乃分内之事,就像崇祯一样,他咸丰也做好了这个准备。
崇祯继位后,就如同道光、咸丰一样勤恳尽力。他鸡鸣即起,起早贪黑,没日没夜地处理政务,据说在他执政期间,皇宫里面从来不搞宴乐这类事。
都是一样的决策,有没有效,能不能避免崇祯当年的遭遇,早就不取决于决策者的智慧和能力,而只能寄望于难以预测的天命了。
处于从未有过的时代大变迁,咸丰能够得到的,不可能是令他满意的答案,而只会是一个接一个的痛苦和无奈。
崇祯是从他的哥哥天启手里接过皇位的。天启是位有名的“木匠皇帝”,大明朝的根基就是给这位仁兄一口气全部挖空的,《明史》上说九九藏书,天启虽然在位仅七年,但已经把国家弄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虽欲不亡,何可得哉?”
随着皇帝一声断喝,小女子一样的抽泣声立刻停止了,大家伙七嘴八舌地出主意,想办法。有人主张逃,或者回关外东北,或者迁都西安。有人主张战,或者死守北京,或者下诏让各省兴师勤王。
看着眼前这些怯懦的人们,咸丰忽然觉得自己比他们更有勇气和担当,他大喝一声:“哭不足济事,要准备长策!”
可是大明朝偏偏不亡于天启,而亡于崇祯手中,也就是说天启欠下的债要让崇祯来还。这债务委实太多太沉重,崇祯还不了,结果被债主逼近家门,只得自杀殉国。
咸丰对此伤感不已,他说的是崇祯,其实叹的是99lib.net自己。自即位以来,他岂不也一样的拼命,一样的夙兴夜寐,可是到头来,竟然就要像崇祯一样“不当亡而亡”了。更令人悲哀的是,崇祯起码还可以怨他的哥哥,怨前面几任皇帝的不着调,他咸丰该怨谁呢,从他父亲道光往上数,可没有哪一个清朝皇帝称得上是昏君。
李自成攻破北京之前,崇祯曾拜大学士李建泰为将,出京抵御。一个月后,李建泰就回信:“贼势大,不可敌矣”,已经失去了抵抗能力。两个月后,李自成兵临城下,一举攻破北京。
咸丰所说的明朝故事,是指崇祯皇帝上吊煤山的国旧事。在谈到这段历史的时候,咸丰感慨良多。他倒不是说明朝不该亡,明如果不亡,哪会有他们清的兴?咸丰的意思是,明不应该亡于崇祯。http://www.99lib.net
只有在四周无人时,咸丰才会向杜翰这个老师的化身叹苦经,一旦回到朝堂之上,他又必须硬着头皮撑起大局。
看不到老师,能够看到与老师有关的人也是好的。杜受田死后没几个月,他的大儿子杜翰便由湖北学政擢升为工部侍郎。湖北学政只是个地方上的五品官,工部侍郎却是正二品中央大员。不仅如此,杜翰还奉命入值军机处,成为军机大臣,其跃升速度之快,没有第二个人可以相比。
杜翰成了杜受田的化身,咸丰会对着他,说出自己不便向外界透露的九_九_藏_书_网心声。他对杜翰说:“自太平军发起北伐以来,一路纵横,五个月之内跨越五省,从江苏攻入直隶,现在又即将打到皇城根下。从这个势头看,明朝的故事就要重现了。”
可是,“与其坐而待亡,不若出而剿贼”。咸丰做出了一生中最为果断也最为明智的决定:做殊死一搏!
马克思得到的东方电报,其实也是一个误传。咸丰从来没有下诏搬运财物,他只是紧急召集了王公大臣会议。会上,众人都被局势给吓坏了,连那些六七十岁,见多识广的大臣们也惊恐失色,在朝廷之上就哭起来,因为一连哭了好几天,哭的时间太长,一个个把眼睛都哭得像樱桃一样又红又肿。
在做这个决定的时候,咸丰的心境跟“国君死社稷”其实也差不多。因为这个决定,崇祯也做过。
更多内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