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一次布匿战争
(前264—前241)
目录
第一章 第一次布匿战争(前264—前241)
上一页下一页

巴勒莫攻防战,罗马军取得完胜。迦太基军的大象队,除了10头被捕获外,其余的都被罗马军杀死。迦太基方面阵亡人数达2万多人,只有极少数人得以和指挥官一起逃回马尔萨拉。
在特拉法加海战发生以前,尽管都是海战,却常常不得不以近身战来决出胜负。因此,从高处向低处进攻显然更加有利。蓬特战船与三层桨战船相比,划桨手坐的台阶有五层,所以船身自然要高。而且,三层桨战船的划桨手人数只有100人,与此相比,蓬特战船的划桨手人数达300人。这就意味着,蓬特战船的马力相当于三层桨战船的3倍。
这种体系好处很多,但是缺点也不少。首先,作为军队总司令,执政官总是希望在自己的任期内可以收获战果。只要在战斗中取得重大胜利,他就是凯旋将军,回到国内就可以举行凯旋仪式。对罗马人来说,能在首都举行凯旋仪式是至高无上的荣耀。但是,如果执政官在任期内,作为军队总司令虽然尽到了自己的职责,却因为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战斗发生在下一任执政官任期开始以后,也就是3月15日以后,他就不能享受这一胜利果实。享受这一战果的是下一任执政官。这就使得执政官更愿意速战速决,更容易急功近利。这一缺点在第二次布匿战争中更加暴露无遗。此时,执政官雷古鲁斯想的就是要在下一任执政官到达非洲之前结束战斗,获得战斗的胜利果实。

然而,罗马人却非常犹豫。罗马人尊重法律。如果是建立了同盟关系的友邦请求救援,他们有义务提供支援。但是罗马和墨西拿没有同盟关系。
所谓寡头政体,和议会制、民主政体很相似,不同的只是它不需要通过选举。寡头政体要想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必须尽可能地为位居领导层的人创造机会,让他们可以在国家政坛的第一线大显身手。
在攻打特拉帕尼之前,执政官普尔克尔按照罗马军的惯例,在出征前也进行了鸡啄食的占卜。
马雷蒂莫岛是一个小岛,位于埃加迪群岛最西端,就在马尔萨拉和特拉帕尼之间的海域。迦太基舰队打算在特拉帕尼以北的埃里切附近海岸卸下军粮,因为他们担心特拉帕尼海面会有罗马舰队。
从这里沿海岸线,虽然无路可绕,但是,把大本营设在山上的哈米尔卡保障了通往特拉帕尼的补给线,那儿有一大块平地直接伸向大海。埃里切的山上是唯一可以监视这块平地的地方。但是,埃里切距离海岸线太远,因此,尽管罗马军占领了埃里切,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迦太基士兵在远处行动自如却束手无策。
战斗结果,罗马方面有24艘船沉入大海,迦太基方面有30艘沉入海底,63艘被缴获。第三次海战,迦太基又输给了罗马。
除了在陆地上,哈米尔卡的游击战还用在了海上。加盟罗马联盟的意大利南部的希腊城邦及意大利中部的伊特鲁里亚人,他们的商船成了哈米尔卡海上游击战的牺牲品。
因为有了来自迦太基本国大规模军队的加入,所以对罗马军队来说,马尔萨拉实在是一根极其难啃的骨头。
至此,罗马完全可以结束战争了。

一、迦太基撤出西西里,永久放弃对西西里的占有权。


就在卡图卢斯在罗马乘坐着由四匹白马拉的战车举行凯旋仪式的时候,迦太基开始了从西西里的总撤退。迦太基本国军队离开了特拉帕尼和马尔萨拉,雇佣兵紧随其后。甚至在西西里从事殖民地经营的迦太基人也不得不离岛而去。大概是哈米尔卡指挥有方,总撤退井然有序,既没有出现混乱局面,也没有发生难民骚乱。迦太基军队撤离西西里,对于占西西里居民一半以上的希腊人来说,不过是从接受迦太基统治变为接受罗马统治而已。
两支舰队在米拉佐海面相遇。这是发生在罗马和迦太基之间的第一次真正的海战。从战船的数量上看,迦太基是罗马海军的1.5倍。从两军对船只的操控能力上来看,两者的差距就连外行人也能一目了然。
第一条:两国之间的同盟关系以15年为期,若无异议,则无限期更新。
但是,如果迦太基把墨西拿也收入其势力范围的话,情形就会大变,罗马失去的将不仅仅是缓冲地。在雅典开始衰落后的这一时期,迦太基是地中海的第一大航海国家。如果迦太基把墨西拿也变成自己的基地的话,不难想象,环绕南意大利的海域的制海权就是迦太基的了。这样一来就会严重威胁到以罗马为盟主的罗马联盟各城邦的安全。
第一次布匿战争打响的第一年,即公元前264年,率领罗马军团前去支援墨西拿的执政官是阿庇乌斯·克劳狄乌斯。阿庇乌斯是建设阿庇亚大道的倡议人,来自克劳狄乌斯家族,这一家族是罗马实施共和政体以来的名门望族,在历史上以主张对平民阶级采取强硬路线而闻名。这一家族的男性都是集傲慢、强硬、不妥协、有先见、意志坚定、责任感强烈于一身的人,体格也很健壮。在民主政体下,他们绝无可能当选最高权力者。但是,罗马是少数人统治的国家,即寡头政体国家。在公民大会上当选的执政官,如果一人深受民众喜爱,另一个人完全可能是一个不受民众喜爱但能力极强的人。事实上,克劳狄乌斯家族是出执政官第三多的家族,仅次于同为名门贵族却深受民众喜爱的科尔涅利乌斯家族和瓦莱利乌斯家族。出身克劳狄乌斯家族的男人身上所有的缺点,到了领军作战的时候就都成了优点。
罗马军队的这一做法对周边各城邦居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西西里西部要塞巴勒莫落到罗马人之手的消息使他们大为动摇,最终选择了在罗马军攻入之前开门迎接。
既然对手是迦太基,那么舰队的规模必须超过200艘。在迦太基,只有蓬特船才被认为是战船,因此,新造的这200艘船也必须是蓬特战船。这就意味着公元前242年的罗马,其时的国库就要被掏空。
决定参战的罗马人万万没有想到,这次交战引发了罗马和迦太基之间的正式对决,以致第一次战争就持续了漫长的23年。
两位执政官做了分工,普尔克尔率领220艘战船,负责从海上攻打特拉帕尼,牢牢牵制住在此地的迦太基军队。与此同时,另一位执政官尤尼乌斯·普鲁斯向马尔萨拉发起全面进攻。罗马元老院之所以把打破胶着局面的决战任务交给了来自克劳狄乌斯家族中的男性,是因为这一家族的男性都有一个共同点——以胆大勇猛著称。普尔克尔率领全部罗马战船向30公里以北的特拉帕尼进发了。
然而,前执政官雷古鲁斯到了罗马后完全无视在场监督他的迦太基人,面对元老院元老,他说出了与迦太基的希望截然相反的话。他不仅没有游说元老院与迦太基签署和平条约,反而劝说他们不要与迦太基讲和。
迦太基方面因为陆战的胜利而士气正旺,当得知罗马军队前来的消息后,决定与对手展开第四次海战。迦太基只要能够在这次海战中取得胜利,那么,西西里与非洲之间的地中海制海权就会重回自己的手中。
担任船队指挥的是后来的名将西庇阿·阿非利加努斯的祖父格奈乌斯·科尔涅利乌斯·西庇阿。在陆地不乏实战经验的他,指挥海军这是第一次。不,应该说,在没有一位海战指挥经验将领的罗马,无论对谁来说,这都是第一次。这一年,罗马把两位执政官都派往了西西里战场,海军就交给执政官之一的西庇阿指挥,另一位执政官杜伊利乌斯统率陆地上的军队。
对于拥有地中海最强大战船力量的迦太基来说,即使罗马人染指墨西拿,墨西拿海峡也不是问题。但是,对罗马人来说,把墨西拿拱手让给迦太基,意味着在意大利本土和西西里岛之间架起了一座无形的桥梁。
迦太基方面提出和谈要求时自认为可以控制局面,因此提的是有利于自己的条件,可见他们对自己很有信心,士气也极其高涨。他们甚至觉得雇佣兵队长赞提帕斯的使命已经完成,于是解雇了这位斯巴达将军。决心依靠军事力量彻底称霸西西里的迦太基,向西西里送去了曾在与罗马军的战斗中显示出巨大威力的140头大象。

到达墨西拿后,克劳狄乌斯没有耽搁,马上与前来迎接的市民代表签署了罗马和墨西拿之间的同盟协议。就这样,为了援助墨西拿,罗马军团介入军事行动就师出有名了。
执政官西庇阿乘坐的战船行驶在船队的最前面。在等待其他船只的时候,他决定乘机实施一项计划。他带着已经跟上来的17艘战船,前去攻打利帕里岛。他认为只要占领了这个岛,从罗马到西西里的海路将畅通无阻。
信不信宗教是个人的问题,但是,在宗教信仰者众多的共同体中,作为统帅不能只考虑自己的个人信条。如果在特拉帕尼海战中,普尔克尔取得了胜利,也许他不会受到处罚。但是,首先是无视宗教,又在随后的战斗中败北,执政官克劳狄乌斯·普尔克尔必须接受惩罚,不为战斗失利而是为他作为统帅太欠考虑的行为。作为罗马屈指可数的名门贵族,付过巨额罚款后,据说他连一直生活其间的房屋也无法保全了。
一看到大象,罗马士兵再也无法向前迈出一步。无论将军怎样激励甚至斥责,他们就是不出战壕,在平原与迦太基军交锋已经没有可能了。海上惧怕暴风雨,陆上惧怕大象,这一年的罗马军队到了无药可救的地步。
当得知迦太基大军登陆阿格里真托的消息后,元老院决定再次派出四个军团前往西西里。由两位执政官率领的罗马军团包围了阿格里真托。但是,随后出现的战况并不乐观,因为两位执政官都是平庸之辈。由于不熟悉地形,储藏粮食的地方遭到了敌人偷袭。如果没有希伦的援军从锡拉库萨及时赶来,罗马军团会比困守在阿格里真托的迦太基军队更早地断绝军粮供应。
就这样,地中海史上最大的海难事件发生了。230艘战船不是被冲到海岸上,就是相互碰撞,最终回到锡拉库萨港的只剩下为数不多的80艘。据说在船只靠岸的海域一带堆满了随波漂来的尸体。这次海难事件使罗马损失了6万人。两位执政官侥幸脱身,因为他们乘坐的是旗舰,船员的技术过硬。罗马人尽管赢得了海战的胜利,却未能战胜暴风雨的袭击。他们终究不是一个有航海传统的民族。
显然这是一个不平等条约。但是,考虑到罗马实施共和政体初期面临的种种困境,考虑到罗马与已是大国的迦太基之间的力量悬殊,签订这样的条约也就不难理解了。
所谓持久战,不是一年四季都在进行战斗。持久战同样有冬季的自然休战期。除此之外,由于种种原因,也有停战的年份。第一次布匿战争中,罗马于公元前260年取得了米拉佐海战的胜利。在此之后的两年间,即公元前259年至前258年,没有发生大的战斗。但是,罗马并未就此罢手。此时的西西里已经一分为三:锡拉库萨扎根东南部,罗马占据了东北部和中央地带,迦太基则不断向西部退却。与布匿战争开始前相比,迦太基在西西里的势力明显减弱。公元前257年,罗马又迎来了第二次海战的胜利。
第二年,即公元前261年,罗马和上一年一样,向西西里派去了两位执政官以及统率的四个军团。这一年,罗马军队凭借攻陷阿格里真托的势头所向披靡,一次又一次地成功攻占了迦太基领地西西里的各城市。但是,战果仅限于西西里的内陆地区,始终未能染指沿海城市。即使从内陆向沿海城市发起进攻,并取得胜利,也很难保卫胜利果实。因为这些城市得到了来自迦太基的支援。

因为进攻非洲失利,再加上空前的海难事件,元老院元老正意志消沉。他们听懂了雷古鲁斯的真实想法,明白如果此时答应和谈,那么之前的所有牺牲都将成为徒劳,而且,他们也没有忘记墨西拿海峡对岸的迦太九九藏书网基的威胁,因为敌人的气焰又开始变得嚣张起来。

就在他们快要抵达西西里南岸时,狂风暴雨向他们袭来。前方是连绵不绝的海岸线,没有可供船只停靠的港口。在这种情况下,船只应该采取的措施是尽可能远离海岸。
由于没有足够的战斗兵力,哈米尔卡并未在迦太基控制的西西里的两个海港城市——马尔萨拉和特拉帕尼设立大本营。他担心自己若把这两个城市中的一个设为大本营,会遭到罗马军的包围。他讨厌行动受限制,想要确保主导权在自己一方,只要迦太基军守住了马尔萨拉和特拉帕尼,西西里西岸与迦太基之间的制海权就还在迦太基的手中。
这是用鸡啄食的方式来占卜吉凶的方法。为了罗马军的战略不受鸡的好恶左右,从军的占卜师通常会让鸡饿着肚子。
站在山顶上眺望,巴勒莫市区和港口一览无余。只要罗马南下的舰队在遥远的地平线上一出现,这里就会第一时间知道。山下,沿海岸线偏西的地方,还有一个被悬崖遮挡住的海湾,来自迦太基的船只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抵达这里,即使罗马舰队就在巴勒莫港口也察觉不到。
大象这种动物一旦跑起来,要停下来很难,再加上被罗马士兵的投枪击中身体,象群因伤大怒。它们扬起滚滚尘土,发疯似的向前冲去,几乎震得地动山摇。大象一头接一头地头朝下落入护城河中,好不容易止住步没有落入护城河的大象,也因为伤痛不受骑手的指挥。紧随象队而来的迦太基士兵遭到了怒不可遏的象群的肆意踩踏。
捷报传到首都罗马,罗马公民欢天喜地。战战兢兢地首次下海的罗马海军与地中海最强大的迦太基海军交锋,并取得了胜利。获胜的将军杜伊利乌斯命令部下用白色大理石制作纪念碑,以纪念这次海战的胜利。他命人在纪念碑圆柱的两侧分别嵌入缴获的迦太基战船的船头,并把它送往罗马。罗马人把它立在古罗马广场的中心,庆祝海战的胜利。在布匿战争的第五个年头,与迦太基之间的战争似乎就要结束了。

三层桨战船的断面图
拥有多达120艘蓬特战船的迦太基自然而然地成了地中海首屈一指的海军强国。
迦太基军队有一个惯例,士兵和中下层指挥官由外国的雇佣兵担任,但是,总指挥权掌握在迦太基贵族的手中。尽管他们聘用了声名显赫的雇佣兵首领赞提帕斯,也没有打算改变以往的做法。但是,来到迦太基的斯巴达武将,在视察了迦太基军后,认为和这样一支军队共同作战,等不到拿佣金,自己和自己手下的性命就已经不保了。于是,他向雇主迦太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说,迦太基败于罗马,不是士兵的原因,而是指挥官的责任。听了这样的评价,因连战连败而信心全无的迦太基贵族伤到了自尊,他们负气地回答说:“既然如此,你来指挥好了。”
罗马把冬季营地安置到了迦太基的首都附近,这让迦太基政府有一种异常强烈的危机感,于是决定求和,向执政官雷古鲁斯派出了和谈使节。雷古鲁斯接受和谈的请求,提出了如下条件:
公元前265年,一个非常棘手的难题摆在了罗马元老院元老的面前,这是他们从未遇到过的问题。他们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内答复前来寻求救援的墨西拿市民代表。

第一次布匿战争的舞台
罗马海军无论如何也无法使战船排成一条线,引得早早已经排好阵容的迦太基舰队传来阵阵嘲笑声。随着两军舰队越来越靠近,嘲笑声也越来越高。看到罗马战船的桅杆上像蝉一样的怪物,迦太基士兵忍俊不禁。

在古代,划桨手不需要参加战斗,因此,战船上参加战斗的士兵数量很多。
值得庆幸的是,罗马军团的失误却因迦太基军队不善抓住机会而得以弥补。与罗马军队一样,由雇佣兵组成的迦太基军队同样缺少善于用兵的统帅。就这样,战况开始一点点地向有利于罗马方面转变。
元老院不认为提高税收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当然,也没有人想过一反以往的惯例,要求各同盟城市负担军费开支。于是,元老院元老决定发行战时国债。
另一方迦太基在海战中失败的次数比罗马多,但是没有出现大的海难事件,而且,死于战场的士兵都是雇佣兵,来自外国,对本国的人口没有影响。两者相比,显然罗马方面的损耗远大于迦太基。更加重要的是,公元前247年,迦太基派出了一位富有才能的年轻将军前往西西里战场。
两位执政官率领4个军团也从墨西拿出发,开始向西行进。罗马方面的目的是在迎战迦太基海陆军进攻的同时,攻占迦太基军队在西西里的根据地——巴勒莫。
迦太基军乘势向前挺进,就在他们到达巴勒莫附近时,罗马军终于停下了溃逃的脚步。

第一次布匿战争爆发前西西里的势力分布图
初战胜利后,执政官克劳狄乌斯继续施展他的闪电战。他在墨西拿留下一部分兵力,率领其余兵力向南进军。他的目标是西西里第一强国锡拉库萨的首都。进入锡拉库萨领地后,罗马军团的行军速度不减,一口气逼近了环绕首都的城墙。
赫美岬(现在的卡本半岛)位于迦太基的东北方向,距离迦太基海湾较远。就在赫美岬海面上,罗马与迦太基之间的第四次海战打响了。这次海战的胜利者又是罗马人。迦太基共失去了114艘战船,有的沉入海底,有的被烧毁。究其原因,大概是随着海军大国希腊的衰退,地中海世界最强大的海军国家迦太基失去了竞争对手,没有再遇到过可以与之相抗衡的敌人。一支军队如果久疏战阵,自然会缺少实战经验,实力也随之大打折扣。公元前3世纪的迦太基虽然仍是航海国家,却已经不再是海军强国了。
为了阻挡罗马的进攻,迦太基舰队此时已经到达马尔萨拉。当接到罗马舰队正向利卡塔进发的消息后,他们离开马尔萨拉,驶向东南方向。迦太基舰队计划在罗马士兵登上战船之前,赶到利卡塔攻击只有船员而未载士兵的罗马舰队。然而,罗马人的行动比他们更快。
一个军团通常由罗马公民兵和罗马联盟各加盟城市的士兵组成。其中,罗马公民兵的数量为步兵4200人、骑兵300人,来自罗马联盟各加盟城市的兵力与此相等或略少一些。因此,作为战斗单位,执政官军团的规模为1.8万到2万人。两位执政官同时出征,意味着罗马军团的战斗人员达到了3.5万至4万人。上一年的执政官克劳狄乌斯把战场移交给两位继任者后,带着属下的士兵回国了。当时的罗马每年都要更换总司令和士兵,因为士兵都是公民,不能让他们长时间地脱离自己的公民生活。
首先,墨西拿作为罗马联盟的一员,已无须再担心海峡的狭窄。其次,西西里强国锡拉库萨也成了罗马的同盟国。位于西西里东部的两个主要城市——墨西拿和锡拉库萨——加盟罗马联盟,意味着西西里东部的海岸线和意大利本土的海岸线一样,因有罗马的友邦国家存在而得到了巩固。罗马意图巩固意大利南部边境的最初目的已经达成。事实上,在与锡拉库萨签订和平条约后,罗马已经撤回了两个军团。留在西西里的只剩下了另两个军团,在西西里的战斗力大为减弱。
取得战斗胜利的罗马舰队损失也很惨重,想要乘胜追击已无可能,所有船只几乎都需要进行大修。关于罗马方面的损失和迦太基方面的死亡人数,史料上没有明确记载。但是,逃回国内的迦太基总司令被追究战败的责任,处以磔刑。这种刑罚在迦太基被认为是极刑。至此,自第一次布匿战争开始以来,因担负战败责任被处以死刑的迦太基司令官人数达到了3位。

这份和约在公民大会上遭到了大多数公民的反对。这是一场长达23年的战争,即使不一一细算,罗马方面的实际牺牲也比迦太基方面大得多。罗马公民不能释怀,他们想不通,难道这就是胜利方缔结的和约吗?
这又是一个不平等条约。据说,当时的迦太基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迦太基的允许,罗马人在海里连手都不能洗。”这反映出了当时两国之间实力悬殊的状况。
战斗在罗马方面占优势的情况下继续。战斗结果是,迦太基方面多达15艘战船沉没海底,30艘被缴获,其中包括迦太基海军总司令乘坐的旗舰。总司令逃到传令用的快艇上跑了,从而得以逃脱被捕的下场。在这次海战中,迦太基方面阵亡3000人,被俘达7000人。据说罗马方面的损失非常小,甚至不值得一提。就这样,迦太基派往西西里的海军在米拉佐海面与罗马的第一次海战中损失了三分之一。

罗马舰队离开墨西拿港时,船上只有划桨手和船员。士兵走陆路,相约绕过西西里南端的帕西诺海角后,在埃克诺穆斯(现在的利卡塔)与船队会合。
在非洲越冬的是执政官雷古鲁斯属下的1.5万名步兵和500名骑兵以及40艘战船和船员。冬季的营地就设在现在的突尼斯附近。之所以把冬季的营地从安全的克鲁比湾转移到距离迦太基更近的突尼斯,是因为来年春天攻打首都迦太基的准备工作已经就绪,只等友军到来了。
迦太基人熟知在这种情况下应该采用怎样的战术。到达利帕里海面后,迦太基舰队于当天夜里封锁了这里的海港出入口。第一天一早,罗马士兵在停靠港口的船上醒来后意识到了自己的处境只能是二者选其一:要么不战而降,要么弃船逃跑。一些罗马士兵逃进了山中,包括执政官在内的大部分人则被捕了。

第三条:锡拉库萨有义务优先向罗马出售小麦。
第一次布匿战争开始后的第二年,即公元前263年,元老院把瓦莱利乌斯和奥塔基利乌斯都派到了西西里战场。所谓执政官军团,指的是一位执政官指挥的两个军团。两位执政官同时被派去,意味着罗马投入了比上一年多一倍的兵力,也就是四个军团。
西西里岛上,留给迦太基的只剩下位于南岸的赫拉克利亚和此地以西的塞留斯(现在的塞里侬特)、利利巴厄姆(现在的马尔萨拉)、德雷帕纳姆(现在的特拉帕尼)。它们都是海港城市,位于西西里西部,处于便于接受来自迦太基本国援助的位置。
锡拉库萨僭主希伦在他有生之年一直坚守与罗马之间结成的同盟关系,即使在罗马陷入困境的时候,不仅没有背叛罗马,而且还倾力提供支援。和罗马之间的同盟,对于现实主义者希伦来说,不是被逼,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后做出的政治选择。锡拉库萨在以后的50年间,充分享受到了和平与繁荣。
九九藏书是,保卫特拉帕尼的迦太基将军面对罗马220艘蓬特战船发起的进攻,表现得异常镇定。他针对罗马海军在战斗中英勇无比却对大海心存恐惧的特点,制订了作战计划。
发起攻势的迦太基军士气高涨,但是战绩并不令人鼓舞,原因是他们的海陆军联合战线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与此相反,罗马方面就像二人三足一样,互相配合,气势逼人。他们早早攻占了位于墨西拿和巴勒莫之间的切法卢,保证了来自墨西拿的补给线。同时,来自罗马联盟的同盟城市锡拉库萨的另一条补给线,通过位于西西里中部的与罗马结盟的恩纳,也可以发挥作用。
这一处罚不是为了追究他使罗马海军遭受第一次失败的责任,而是因为他作为指挥官做了不该做的举动。
罗马始终在寻找打开胶着已久的西西里战况的方法,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必须切断迦太基对哈米尔卡的补给线。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先取得西西里西岸和迦太基之间海域的制海权。迦太基也很清楚,失去这一海域的制海权,意味着迦太基彻底失去了西西里,因此,迦太基一定会派出舰队拼命争夺。由于哈米尔卡的袭扰,罗马始终没有能够攻下马尔萨拉和特拉帕尼。于是罗马方认为,必须与迦太基舰队在海上一决雌雄。只要罗马取得海战的胜利,就可以使哈米尔卡和马尔萨拉、特拉帕尼同时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罗马决定自布匿战争开始以来第四次组建舰队。这是因为罗马现有战船大多陈旧不堪,所以必须建造新的战船。
公元前253年,始于巴勒莫陷落的西西里战事就这样在罗马军团成功击退迦太基的攻势后离结束已经不远了。罗马方面计划于第二年春季攻打马尔萨拉的准备工作也已经完成。在巴勒莫沦陷后,马尔萨拉成了迦太基在西西里的主要根据地。
这天,不知什么原因,饥肠辘辘的鸡就是不去啄食。在士兵们忐忑的守望中,那只鸡四处走了起来,始终不碰食物。争强好胜、性子又急的普尔克尔怒不可遏,一把抓住只顾散步的鸡,大喝一声:“难不成你想喝水!”随手把它扔进了海里。看到这一幕的罗马士兵心里暗自嘀咕:“他这样做行吗?”他们非常不安,但还是下海出发了。
哈米尔卡把军队的大本营设在了巴勒莫附近的一座山上。这座山现在叫佩莱格里诺山。
现在的北非降水量越来越少,已经很难见到大片绿洲。但是,在古代情形截然不同,首先,迦太基人拥有非常出色的经营农场的能力,而且,他们有可以十二分地发挥这种能力的环境。
公元前264年,在执政官任期开始的3月15日,罗马军团在克劳狄乌斯的率领下离开了首都罗马。这是一次急行军,目的地是墨西拿海峡。罗马军团到达雷焦卡拉布里亚的时候,位于意大利南部的友邦城市提供的运输船队已经抛锚等候在雷焦卡拉布里亚港口。海面上,来自迦太基的舰队正在巡航,他们在监视墨西拿的动向。但是,执政官克劳狄乌斯没有因此而退缩,他下令让一名副官率领一小队士兵于夜间试探性地渡过海峡。
其次,迦太基人也继承了腓尼基民族的传统,是一个善于通商的民族。
罗马舰队的舵手来自罗马联盟加盟国中的海港城市。他们深知在海上遭遇暴风雨时如何才能把损失降到最低。不幸的是,不了解大海的罗马将军们完全听不进去他们的意见。
二、迦太基承诺不向罗马的同盟国包括锡拉库萨发动战争。
罗马最初的目的非常简单,就是保护连火把都看得清的、近在咫尺的墨西拿,使其不落入强国锡拉库萨或迦太基的手中。只要墨西拿加入罗马联盟,在墨西拿海峡上架“桥”的就是罗马。一旦做出决定便迅速行动的罗马人此时能派往墨西拿的只有一位执政官统率的两个军团,如果预计到与迦太基之间可能发生的激烈对抗,这一军队数量实在是太少了。
就这样,迦太基花了400年时间争取来的在西西里的一切权益转眼间全部化为乌有,同时失去的还有其地中海的西半部分的海域主权。
但是,要得到并保证制海权在手,没有海军不行。当时的罗马没有一艘战船,更不用说可以与迦太基战船相抗衡的蓬特战船了。加盟罗马联盟的海港城市拥有的战船,充其量也只是三层桨战船。因为希腊人即使在雅典最鼎盛的时候,也只有三层桨战船。
第二条:罗马尊重锡拉库萨完全的自治权。

在所有船只装备好了乌鸦吊桥后,执政官杜伊利乌斯率领船队,离开了墨西拿。他们得到消息,说迦太基舰队的100艘蓬特战船已经离开巴勒莫,正向墨西拿进发。
迦太基当然不敢松懈,在西西里,迦太基控制下的城市已经仅剩下马尔萨拉和特拉帕尼两个海港城市了。它们都位于西西里西岸,彼此相距30公里,是互相依存的关系,只要其中一个城市被攻陷,那么迦太基的势力就会彻底退出西西里。

西西里及其周边
关于赔偿金额,对迦太基来说不过是九牛一毛。因为在非洲,光是农场经营,一年的收益就达1.2万塔兰特。还有,在和约中明确马耳他岛及潘泰莱里亚岛为罗马所有,也不过是追认既成事实罢了。
对于大象的威力,罗马人早已领教过。最早把大象带到意大利的是伊庇鲁斯的国王皮洛士。双方在第三次战役中,罗马军战胜了对手。但是,这已经是四个半世纪以前的事情了,再次面对大象,罗马人首先想到的是四年前雷古鲁斯的惨败。当时,竟有8000名罗马士兵被象群践踏而死,更可怕的是,这次的大象头数比上一次多了近一倍。面对这种情况,罗马军队已经顾不上攻打马尔萨拉了。
强劲的西风依旧。尽管船帆已经落下,却因为船大,惯性大,加上顺风,在大风大浪的推动下,迦太基船只以惊人的速度冲向东面的罗马舰队。船与船猛烈相撞的声音此起彼伏。冲撞中,船与船卡在了一起,双方士兵纷纷跳到敌船上,一时间,喊杀声震耳欲聋。
指挥迦太基舰队的将军深知罗马士兵打近身战的厉害,同时,他也清楚,只要不靠近罗马舰队作战,战局一定会有利于擅长操控舰船的迦太基方面。
但是,海运国家不是一日建成的。从陆地上一路南下的军队顺利到达了墨西拿。与此相对,从海上南下的海军,船只始终无法统一步调,拖拖拉拉,行进非常缓慢。
长期以来无人质疑阿格里真托是迦太基势力范围中的一个城市。它的陷落使罗马再难回头,只能继续向前。也就是说,罗马必须与从未想过要放弃西西里的既得权利的迦太基进行全面战争。这场战争的结果一定是罗马和迦太基中的一方取得在西西里的全面霸权,否则争战将永无止境。就这样,第一次布匿战争在西西里战场上展开了。
大概是罗马因此对战况非常乐观,刚入秋罗马元老院就下令执政官中的一人带着一半以上的士兵回国。按规定,现任执政官要主持冬季举行的选举下一任执政官的公民大会,因此,这次召回一位执政官,应该就是为了此事。罗马军团是由公民兵组成的,因此,一年更换一批士兵,一定令这些公民兵异常高兴。就算是第一次海外远征,罗马人依然要按惯例行事。
条件是战争结束,经济一旦复苏即可赎回。要求购买战时国债的不是全体罗马公民,而是有产阶级和元老院元老以及位居政府要职的人。当财源得到保证后,罗马开始着手造船。200艘蓬特战船在执政官卡图卢斯的率领下,进军大海。
尽管如此,公元前249年对罗马来说,实在是糟糕透顶的一年。甚至到了第二年,罗马军在西西里依然难有作为。只有锡拉库萨僭主希伦没有任何附加条件地续签了同盟条约,对罗马来说这还算是一个好消息。也多亏了他,罗马没有后顾之忧,可以专心对付马尔萨拉和特拉帕尼。
在掌握经济的人管理国政方面,古代的迦太基与中世纪及文艺复兴时期的威尼斯很相似。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相似之处,就是它们都实行寡头政治。但是,它们之间的不同也是显而易见的,最明显的就是威尼斯作为海上城市耕地少得可怜,因此不得不全身心地投入与海外的贸易和国内的手工业中。与此相比,迦太基自古兼营农业。
非洲的春季比意大利的来得早。公元前255年,春季刚到,迦太基军队就出征了,步兵1.2万人、骑兵4000人,大象100头。军队的规模只能算中等,但是,担任总指挥的是斯巴达人赞提帕斯。接受挑战的罗马军,其战斗力是1万名重装步兵加500名骑兵。罗马军的核心力量是重装步兵,都是精锐,但是没有大象。
五、罗马尊重迦太基自治和独立的权利。
古代的战船和中世纪威尼斯的战船都是大的划桨船,但是它们之间也有很多不同之处:第一个不同之处是,古代战船上划桨手一人划一根桨,中世纪威尼斯的战船上三名划桨手同划一根桨。第二个不同之处是,古代战船的划桨手位于甲板下方,中世纪威尼斯战船的划桨手并排坐在甲板之上。原因是威尼斯人口稀少,当战斗发展到近身战的时候,划桨手也要放下手中的桨,投入战斗。在威尼斯战船上,士兵的数量一艘最多只有40人。
获悉这一消息的罗马国人悲痛万分。就在他们为死难者表示哀悼时,迦太基人却欣喜若狂。
他就是哈米尔卡·巴卡,其姓“巴卡”在腓尼基语中意为“闪电”。这一年30岁刚出头的哈米尔卡正是后来成为罗马人噩梦的汉尼拔的父亲。战争史上被认为是最杰出的战术家汉尼拔就是在哈米尔卡领命前往西西里战线的公元前247年呱呱坠地的。
小部队顺利到达对岸。看到顺利到达的信号——对岸举起的火把后,克劳狄乌斯决定全军浩浩荡荡地于白天横渡海峡。为了避免被急流冲走,装载了1.7万名士兵的船队挤靠在一起。然而,奇怪的是,迦太基舰队对此并未加以阻击,而是视而不见。
成了败将的执政官普尔克尔被召回首都罗马,受到了1.2万银币的罚款处罚。
共和政体下的罗马规定,作为军队总司令,一旦执政官接受任务并开始执行后,元老院不得再向他发号施令,也不得对战略战术提任何意见。在任一地点的战略、作战方案等,完全由执政官决定。不追究战败的责任,从一方面讲也是为了执政官可以毫无顾忌地专心于完成自己的使命。此外,无论是提出和谈,还是接受和谈,从和谈条件乃至谈判结果,全权由执政官处理。这一切正是马基雅弗利不吝溢美之词的方面。
马尼乌斯是显赫的贵族,出身于瓦莱利乌斯家族。至于奥塔基利乌斯的名字,这是第一次出现在罗马史上。他出身于属于平民阶层的萨莫奈人,因此,之前没见过这个名字也是合情合理的。这个民族曾经是与罗马殊死奋战的对手,从公元前326年至前284年,战争持续了40多年。当然,中间也有过休战期。此时已经向罗马臣服的萨莫奈人自成为罗马联盟中的一员只过去了短短的20年。好在罗马人是一个热衷于“同化败者”的民族,因而他们不仅慷慨地把罗马公民权授予了这个民族的上层阶级,而且在仅仅过去20年后,就把曾经的敌人选为自己的最高领导者。对此我不能不专提一笔,因为罗马人的这一性格,对于走进布匿战争的罗马来说,确实带来了不少好处。
公元前254年春天,罗马军队兵分海、陆两路,在两位执政官和两位九九藏书前执政官的率领下,浩浩荡荡地向西西里进发。与此同时,迦太基的象队已经抵达西西里西部的马尔萨拉。
按照传统的打法,迦太基方面应该背靠特拉帕尼港迎击敌人。但是,这位将军颠覆了这一战术。接到罗马舰队逼近的消息后,他命令所有在特拉帕尼的迦太基战船离开港湾,到特拉帕尼以北的海面上静候由南而来的罗马舰队。当直扑特拉帕尼的罗马舰队到达港口附近的海域时,迦太基舰队才突然现身。原本打算包围在港口待命的迦太基舰队的罗马舰队,就这样被身后绵延不断的悬崖挡住了退路,反被迦太基舰队包围了。

就这样,罗马有了自己的战船。但是,还有一个问题尚未解决,即如何训练海战士兵。罗马公民虽然坐过河船,但从未坐过海船。在那不勒斯等海港城市市民的指导下,罗马公民首先在陆地上用模型叫着号子练习划桨。这和现在的大学划艇俱乐部训练新会员时使用的方法基本相同。我不清楚,罗马公民经过训练达到了怎样的水平,但是,至少罗马有了自己的划桨手。至于张帆和掌舵,就全靠同盟国中的海港城市提供支援了。
国家最高决策机构公民大会需要做的只是对执政官已经达成的和谈内容表决同意或反对,至于执政官同意的和谈条件,只有经过公民大会投票通过才能成立。谈判进行期间为休战期。
至此,罗马和迦太基之间的正面冲突正式揭幕,历史进入了布匿战争时期。“布匿战争”的意思是与腓尼基人之间的战争。

罗马每五年要进行一次人口普查。两年后的公元前247年,正是罗马进行人口普查的年份。普查内容包括从17岁到60岁享有罗马公民权的男性人数和财产状况。每次普查,成年男性的人数都会比上一次增加一成以上。但是这一年的普查结果是,成年男性人数剧减了17%,就连罗马联盟的加盟城市也不可避免地减少了许多。当然,程度没有罗马联盟的核心——罗马那样严重。与陆战损失相比,海难事件造成的损失影响巨大。除了人员的损失,战船及运输船的损失也使得罗马的国库被掏空了。迎来第一次布匿战争第18个年头的罗马,在所有方面都已经消耗殆尽。
罗马人克服了对大象的恐惧后,也渐渐淡忘了对大海的恐惧。公元前250年,来自意大利各地造船厂的战船又有200艘下水。这一年罗马把新舰队和四个军团统统投入攻打马尔萨拉的战斗中了。


但是,好不容易排成一条线,不,实际上依然凌乱不堪的罗马舰队刚开始向迦太基舰队发起进攻,迦太基士兵脸上的笑意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
话虽如此,作为农牧民族的罗马人,在当时要处理的陆地上的事情有很多,还无暇顾及海上的事情。事实上,罗马甚至没有可以称之为船的运载工具。
罗马战船完全不顾撞断船头的危险,向迦太基船只猛撞上去。接着,乌鸦吊桥纷纷落下,发出一声声巨响。顺着已经嵌入迦太基战船甲板的乌鸦吊桥,罗马士兵蜂拥而至。他们是罗马军团的核心力量——重装步兵团。与这样的对手进行肉搏战,迦太基军的雇佣兵全然不是对手。由于罗马海军把海战变成了陆战,迦太基向来引以为傲的船只操控能力得不到发挥。可见,“扬我所长,克敌所短”的战术在海上一样可以通用。
四、迦太基以分期付款的方式,在10年内向罗马支付2200塔兰特的赔款。
首先,罗马军队不知道采用什么样的战术来攻打这座要塞化的海港城市。其次,迦太基舰队在特拉帕尼附近的海面游弋,阻碍了罗马海军试图从海上封锁马尔萨拉。迦太基人的船只都很轻便,以他们的能力可以随心所欲地操控船只。再者,从特拉帕尼当天往返的迦太基骑兵队也给罗马陆军包围马尔萨拉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因为马尔萨拉是海港城市,一时又无法切断来自迦太基的粮食及武器补给。就这样,在马尔萨拉的战斗陷入了胶着状态。随之而来的是冬季休战期到了。
事实上,执政官卡图卢斯没有派舰队监视特拉帕尼港,他接到敌人舰队已经出动的消息后,下令全体舰队北上,集结地是埃加迪群岛中的一个岛,叫法维尼亚纳。马雷蒂莫和法维尼亚纳相距只有10公里,卡图卢斯就在这里等待敌军的下一个行动。
还未开战就成了俘虏的执政官,不久在罗马与迦太基交换俘虏时回到了国内。好在罗马从不惩罚败将,六年后他再次当选执政官,再次回到西西里前线。
如果说迦太基舰队不知道罗马舰队就在法维尼亚纳,谁也不会相信。因为在那里,3月份已经进入捕鱼期,200艘蓬特战船不可能躲过渔民的眼睛。那么,剩下的就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迦太基舰队明知罗马舰队就在10公里开外的附近,却没有改变预定的行动计划。
在公元前264年第一次布匿战争爆发之前,罗马与迦太基并非没有打过交道。
执政官梅特卢斯安排在城墙外侧的是轻装步兵而不是重装步兵,以投枪为主要武器的他们在等待迦太基军的先头部队大象越过流经巴勒莫附近的一条小河。就在象群和紧随其后的主力部队越过小河之时,轻装步兵开始投掷投枪,目标是象群而不是敌兵。投完手中的投枪后,他们一溜烟地逃进了城墙内。
尽管如此,元老院元老们依然难以做出抉择,他们为此破例把这一问题直接交给了罗马的最高决策机构——公民大会进行议决。而之前的做法是,元老院首先讨论议定一个政策,再征求公民大会的同意。对于这一问题,由享有公民权的人——有义务服兵役的人——组成的公民大会给出的答案是,接受墨西拿的请求。
哈米尔卡采用的战术非常巧妙,也很奏效。公元前247年至前243年的4年间,布匿战争完全按照哈米尔卡的预想发展。向佩莱格里诺山发起进攻的罗马军一次次地以失败告终。这一切都在哈米尔卡的预料之中,唯一出乎他意料的是,他始终没有等来罗马的和谈使者。
哈米尔卡并没有老老实实地待在山上,而是频频率军队下山,从背后袭扰正在攻打马尔萨拉的罗马军队,却一次也没有与罗马军队交手。毕竟,双方的战斗力相差太过悬殊。
罗马人在陆地某处取得胜利后总是把这个地方作为要塞,建设殖民城市,并通过铺设联结这些城市的公路,建立防御网。既然他们是这样一个民族,所以很快意识到了制海权的重要性。

罗马执政官雷古鲁斯和乌尔索乘坐的两艘旗舰行驶在队伍的最前面。超过全部战船三分之二的160艘蓬特战船,分两队紧随其后,向左右斜向直线排开,形成圆锥的左右两条边。两艘旗舰是圆锥的尖头,直指敌阵。在相当于圆锥形底边的海面上安排了速度较慢又没有士兵的运输船队。运输船队的后面是第三船队,负责保护运输船队。相当于后卫的这个船队共由70艘战船组成。
罗马元老院拒绝了迦太基的和谈请求。守约回到迦太基的雷古鲁斯被塞进一个圆形笼子里,在大象的脚下像足球一样被踢得滚来滚去,最终惨遭虐杀。
战斗异常激烈,胜负很快决出。迦太基方面有50多艘船被击沉,70多艘船被缴获,余下的船只乘着风向改变,逃回了迦太基。
担任陆地指挥的执政官杜伊利乌斯兼任海军指挥,他与西庇阿一样,对大海一无所知,但是,因为到达西西里的时间较早,他有时间搜集前线的情报。
第一,迦太基撤出西西里和撒丁两岛;


这时冬季来临了。根据当时的习惯,即使在南国西西里,军队也要进入冬季休战期。在罗马,召开公民大会,选举新执政官也在冬季休战的这一时期。公元前263年,当选执政官的是马尼乌斯·瓦莱利乌斯和奥塔基利乌斯·克拉苏。

三、两国同时释放俘虏,互不收取赎金。
迦太基政府没有等到冬季自然休战期,就向哈米尔卡派去了急使,命令哈米尔卡作为使者向罗马提出和谈。执政官卡图卢斯接受了哈米尔卡提出的和谈请求。就这样,在对战争状况有清醒认识的这两位将军之间,结束第一次布匿战争的和平谈判开始了。
此时的蓬特战船每艘配备划桨手300人,士兵120人,船员100人,每一艘都超过500人。按230艘战船计算,人数将近12万,而且这还不包括运输船上的人员。公元前256年,罗马的两位执政官领命共同指挥这支海军。第一次远征非洲,罗马投入了全部力量。
他们对和约内容只做了一些细微的调整,赔偿金在2200塔兰特的基础上,增加1000塔兰特,变成了3200塔兰特,增加部分不采用分期付款的方式,要求在和约生效后一次性付清。同时,在和约中明确规定,埃加迪群岛、马耳他岛、潘泰莱里亚岛等西西里周边岛屿为罗马所有。
在两艘旗舰的带领下,罗马第一和第二船队向敌人的中央发起了进攻。受到罗马舰队的突然袭击,迦太基舰队的中央船队没能支撑多久,很快开始后退。与此同时,迦太基军的左右两翼则向罗马舰队发起了进攻。左翼攻打行动滞后的罗马运输船队,右翼直逼罗马的第三船队。对操控船只充满信心、在数量上也占优势的迦太基采用了先隔离罗马舰队的各个船队再各个击破的战术。就这样,利卡塔海面的这场海战,战场被分割成了三块。战斗按迦太基方面预想的方案打响。
在一眼望不到陆地的海面上,船只在暴风雨中颠簸不定。恐惧到极点的罗马人命令船员向海边靠拢。不仅如此,他们还要求所有船只一起靠岸,不得分散。船员们自然不服,极力争辩,然而,争辩无效。试图向毫无经验的人做出解释只能是浪费时间。更可悲的是,没有经验的人还位居指挥官之职,是发号施令者。最后,由230艘战船组成的罗马舰队在暴风骤雨的咆哮声中从茫茫大海上不顾一切地向海岸靠去。
更何况,尽管海峡狭窄,但去墨西拿必须横渡大海。罗马军团还未曾有过横渡大海的经历。不要说战船,就是运输船,他们也拿不出来。迄今为止,如果有需要用到船只的地方,港口城市那不勒斯或塔兰托就会作为罗马联盟的同盟城市,代罗马完成使命。正因如此,就不难理解罗马人对于是否要亲自下海表现出的犹豫不决的态度。说到底,罗马人终究是一个农牧民族。
在罗马,每当出现这种情形,通常会派遣10位元老院元老组成的调查团前去调查。调查团抵达西西里后,没过多久,他们就与卡图卢斯取得了一致意见。
雷焦卡拉布里亚现在是卡拉布里亚地方的首府所在地,位于墨西拿海峡的对岸,与墨西拿隔海相望。雷焦卡拉布里亚与墨西拿、锡拉库萨一样,都是源自希腊人的殖民城市。自从罗马统一了北自卢比孔河、南到墨西拿海峡的意大利半岛后,雷焦卡拉布里亚也进入罗马的保护伞之下。它是罗马联盟的同盟城市,享有完全的自治权。因此,一抬头就能看到雷焦卡拉布里亚的墨西拿人选择了放弃迦太基,转而向罗马请求救援。
卡图卢斯下令所有船只降下船帆,靠划桨手划桨前行。全速向西的罗马舰队要去阻挡正要离开马雷蒂莫的迦太基舰队。当迦太基舰队看到已经进入战斗态势的罗马舰队时,也降下了船帆。海战中,只靠划桨操纵船只是惯例,因此,降帆表示迦太基方面接受了挑战。
罗马签署了一份让迦太基方面很乐于接受的和约。对于这份和约,罗马公民在听取了回国的调查团的报告后也投了赞成票。
公元前255年和前253年连续发生在海上的惨剧让罗马人沮丧不已,没有人愿意再提重整海军的事了。此时的罗马为维护西西里和非洲北岸之间的制海权,可派遣的战船充其量也只有60艘了。
获胜将军梅特卢斯命人制造纪念银币,刻上大九*九*藏*书*网象的图案。的确,克服士兵对大象的恐惧比成功守住巴勒莫更值得纪念。
面对迦太基舰队的进攻,指挥罗马舰队的两位执政官采用了前所未闻的圆锥形阵型迎战。
罗马很清楚,只要不切断来自迦太基的补给线,就不可能实现称霸西西里的目标。就在这一年,农牧民族罗马人终于领悟到控制海洋的重要意义。
这时梅特卢斯一声令下,重装步兵开始出击。就在他们对抱头鼠窜的敌人大开杀戒之时,回到城内的轻装步兵团出现在城墙上,对着城墙下面的护城河,向大象开始了又一轮投掷投枪。
史料还表明,两国之间的第二个条约是在罗马称霸意大利中部时期的公元前348年缔结的。该条约规定,迦太基禁止罗马和罗马联盟的所有加盟国在撒丁及科西嘉以西的西地中海全域进行通商。条约明确规定,迦太基承认罗马在位于这两个岛与意大利之间的第勒尼安海和从托斯卡纳到坎帕尼亚地区的港口的主权。但是,迦太基在其他地方的通商权为迦太基的自由行为。
执政官雷古鲁斯犯了一个无法弥补的错误,他没有等友军到来就接受了敌人的挑战。
能想出乌鸦吊桥这样的装备,缘于罗马人没有海运的传统。因为海运国家的船员,除了在船只操纵方面自信满满,对船只的美观也很看重。当所有帆扬起,帆船呈现出来的美,让这些把自己的性命交给大海的男人备感自豪。对他们来说,乌鸦吊桥这样的怪东西安装在桅杆上,是对大海和船只的亵渎。但是,罗马人从来也不是大海之子,他们不会在乎船只是否好看。
第二年,即公元前249年,第一次布匿战争迎来了第16个年头。罗马方面已经显现出了疲态。这一年,将要上前线的两位执政官中有一位是克劳狄乌斯·普尔克尔,他和阿庇乌斯·克劳狄乌斯同属一族。阿庇乌斯·克劳狄乌斯曾经在布匿战争的第一年,以其勇敢果断的进攻使罗马占尽了优势。
思量再三,执政官卡图卢斯决定无视这些不利因素,向迦太基舰队发起海战。与满载军粮的沉重的敌船相比,罗马舰队的优势是灵活轻捷。
正在进攻墨西拿的锡拉库萨感觉到了来自罗马军团的威胁。同样,驻扎在西西里的迦太基军队也对罗马军团登上西西里岛感到非常不安。于是,希腊民族国家锡拉库萨和腓尼基民族国家迦太基这两个长期处于敌对关系中的国家结成同盟军。锡拉库萨军自南,迦太基军自西,分别向罗马军团据守的墨西拿逼近。
第五条:作为赔偿金,锡拉库萨向罗马支付100塔兰特。在和平条约生效之时,首先支付25塔兰特,余下部分在15年内分期付清。
与此同时,迦太基方面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了压力。罗马与锡拉库萨建立同盟关系不只是挫败了迦太基进一步扩大其在西西里势力的企图,迦太基还担心自己在西西里的既得权利会受到侵犯。于是,迦太基决定与西西里阵线一战。迦太基派出了超过4万人的海陆大军,在位于西西里南端的阿格里真托登陆。与迦太基本国隔海相望的阿格里真托成了迦太基进攻罗马的前哨阵地。
史料表明,两国第一次签订条约是在罗马实施共和政体后的公元前508年。该条约规定,迦太基允许罗马船只在西西里西部及非洲北岸靠港,不允许在其他港口靠港,即便是为了躲避暴风雨也不行。同时,罗马有权决定是否让迦太基船只在以罗马为中心的拉齐奥地区的港口靠港,但无权过问迦太基船只在其他地方的港口靠港。
环绕巴勒莫城的城墙外有一条护城河可以防御敌人入侵。梅特卢斯对这条护城河进行了改造,命令士兵拓宽加深护城河,并且,越往下越窄,到了底部连人都很难行走自如。待护城河改造完毕,梅特卢斯指挥大部分兵力回到城墙内,他的这一做法和以往大不相同。迦太基军知道了现在的罗马军只有一位执政官坐镇指挥,因此,气焰更加嚣张,一路狂追而来。当他们看到巴勒莫城外的布防时越发狂妄,并立刻发起了进攻。
这一年,罗马军队在登陆非洲后,依然所向披靡。在短短的时间内,罗马军队就降伏了克鲁比湾周边的诸多城市,来自迦太基本国的军队也被击退。罗马军把这些战斗的胜利果实——多达2万人的俘虏送到了罗马。
这一年罗马像变戏法似的,在短短的3个月里就有多达220艘船下水。而在10年前,这个国家连一艘战船都没有。这200多艘新船和上一年的暴风雨中幸存下来的80艘战船,在两位前执政官的率领下,浩浩荡荡地向着西西里北部进发了。
由此可见,掌握迦太基国政的人分裂成“国内农业派”和“对外贸易派”,应该是非常自然的事。如果两派中有一方生产力下降,他们的发言权自然随之降低,就有可能达成意见的统一。然而,双方都维持了较高的生产力,因此,调和两派的意见非常困难。
锡拉库萨僭主希伦不是世袭国王。所谓僭主,就是通过武力或其他手段夺取王位的人。此时的僭主年龄在35岁左右,是一个洞察力很强又非常现实的人。
希伦不认为地处要冲、防御万无一失的锡拉库萨会轻易被攻陷。他担心的是锡拉库萨在与罗马交战的时候,迦太基会乘虚而入,坐收渔翁之利。因为历史上希腊民族和腓尼基民族长期交恶,所以此时的希伦与墨西拿一样,必须在罗马和迦太基之间做出选择。
迦太基于是摆出了背水一战的架势,从利卡塔海战中逃出来的157艘战船准备在面向迦太基首都的海面上与罗马军决一死战。但是,罗马方面并不贪恋海战。已经逼近非洲北岸的罗马军队,绕开敌军舰队整装待发的迦太基海湾,在位于迦太基海角东侧的克鲁比湾登陆。罗马军队攻占克鲁比湾后,就把非洲战场的大本营设在了这里,补给来自西西里,由三败迦太基舰队的罗马海军负责。此时,位于西西里和非洲之间的地中海岛屿——马耳他和潘泰莱里亚都已经被罗马军队攻占。
如果要在海上与迦太基进行较量,罗马必须有自己的蓬特战船。既然无法依靠罗马联盟中只有三层桨战船的海港城市,那么罗马就只有一条路可走,即自力更生建造蓬特战船。
现在的巴勒莫是西西里的首府,在当时,它是迦太基在西西里的根据地。正因如此,要攻占它并非易事。罗马军最终攻陷巴勒莫,已经是第二年的事了。当时,巴勒莫居民有两派,一派亲罗马,一派亲迦太基,最终亲罗马派占了上风。罗马军队在这些人的引导下进入城里,逮捕了亲迦太基派的1.4万名居民,告诉他们,只要拿出赎金,就还他们自由,如果拿不出赎金,就把他们卖为奴。结果,1.3万人不幸沦落成了奴隶。当然,亲罗马派的2.5万名居民仍以自由人的身份继续生活在巴勒莫。


从公元前264年开始持续了23年的第一次布匿战争于公元前241年宣告结束。卡图卢斯也在当年6月凯旋。罗马人沉醉于和平的气氛当中。自从公元前673年以来一直大敞着的雅努斯神殿的大门,在432年之后终于关上了。是应该让战神雅努斯好好休息了。
两位新任执政官在离开罗马前往非洲的途中得知了这一消息,此时他们已经到了锡拉库萨。他们尽管知道情况有变,依然坚持率军向非洲进发,因为他们不能不管还在克鲁比的7000名罗马士兵和40艘战船及船员。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总指挥官采用出其不意的战术,或许战况会以另一种形式展开。遗憾的是,雷古鲁斯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正统将领,信奉的是以光明正大的方式与敌人面对面决战。
以雇佣兵为主体的锡拉库萨军队完全不是由公民兵组成的罗马军团的对手。城市很快被攻破,僭主希伦率先向南败走。但是,执政官没有乘胜追击,而是掉转头攻打在西边布阵的迦太基军队。向迦太基军开战的理由是他们要攻打自己的同盟国墨西拿。迦太基军队只是为了守卫西西里的迦太基殖民地而来的,与锡拉库萨军一样,他们一触即溃。
虽然总司令被捕,但是随后跟进的舰队没有损失一艘,全部顺利进入墨西拿港口。这要归功于迦太基舰队。迦太基抓到罗马执政官后,认为应该优先把敌人的重要人物护送到巴勒莫,于是放松了对利帕里周边海域的监视。
如果罗马舰队在迦太基舰队前往埃里切的途中进行堵截,就会正面迎风。这时,迦太基船队处于顺风,罗马船队处于逆风,在风大浪高的情况下,对罗马军不利。
赞提帕斯也不推辞,翌日,他就开始了对迦太基军队的训练。与此同时,他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战术。为确保大象战队,还雇用了努米底亚骑兵。新年过后,适合作战的春季一到,这位斯巴达将军就向罗马军发起了挑战。
但是,如果罗马拒绝墨西拿的请求,无疑墨西拿会转而向迦太基寻求帮助。在公元前3世纪中叶的那个时候,迦太基已经把西西里的西半部分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此前的西西里历史可以说是希腊殖民城市间冲突不断的历史,迦太基坐收渔翁之利。位于西西里东半边的锡拉库萨和墨西拿,为罗马和迦太基之间发生冲突起到了缓冲作用。
发生在罗马和迦太基之间的第一次布匿战争,战场在西地中海岛屿之一的西西里。因此,从形式上来说,这是一场局部战争。但是,大国迦太基和新兴国家罗马之间的这场对决,从投入的兵力来看,已经远远超过了局部战争的规模。在如此长的时间里,能够投入如此众多的兵力,在同时期的地中海世界,除了这两个国家,不可能再找出第三个。虽然战争已经结束,但是决定地中海未来的既不是埃及,也不是叙利亚,更不是马其顿,而是迦太基和罗马中的一个。

不仅如此,迦太基人还错误地认为,多年前的两次海难事件,再加上8年前的海战失利,罗马海军不会轻易挑起海战。因此,公元前241年春季,提前出动的迦太基舰队与其说是舰队,不如说是运输船队。船上满载着大量武器和充足的粮食,足够在西西里的迦太基军维持半年。

位于西西里西南部的阿格里真托和那不勒斯、塔兰托、锡拉库萨及墨西拿一样,都是公元前8世纪希腊人在地中海开展殖民运动时期建起来的城市。即使是现在,阿格里真托依然以其宏伟的神殿遗迹闻名于世,虽然实力不及锡拉库萨,但是在其鼎盛期早已过去的第一次布匿战争爆发时,作为城市国家,那里的人口也达5万人之多。它是一个独立城邦,加入迦太基的阵营由来已久。当时的西西里分为两大部分,东部有浓重的希腊色彩,西部处于迦太基的统治之下。阿格里真托属于西半部分,但是,处在靠近分界线的位置上。认为西西里西半部分属于自己势力范围的迦太基,把前哨阵地设在了阿格里真托。
利帕里只是一个小岛,攻取它易如反掌。但是,西庇阿的这一行动被身在巴勒莫的迦太基海军将领获悉。迦太基不愧为海运大国,深知利帕里岛在战略上的意义,马上派出20艘战船前去夺回利帕里岛。
指挥这场战斗的迦太基将军被召回国后判处了死刑。自第一次布匿战争打响以来,这是第二位因战败被判死刑的迦太基将军,第一位是在战争第一年因为默许罗马军渡过墨西拿海峡而被处以死刑的指挥官。在这一点上,迦太基人和罗马人正相反,因为罗马人从不追究战败者的责任。
罗马元老院意识到和迦太基之间的对决绝非易事,是在第一次布匿战争到了第三年的公元前262年以后。由于墨西拿和锡拉库萨已经成为自己的同盟,所以元老院以为西西里从此可以高枕无忧。没料到,就在这个西西里,来自迦太基的4万名士兵登陆了。而此时罗马留在西西里的士兵只有区区1.5万人。
罗马海军遭遇惨败,这是在以迦太基为对手的海战中,罗马海军的第一次失败。220艘战船中有93艘被缴获,30艘沉入海底。船上的士兵和船员除藏书网了一些人奋力游到岸边,沿陆路逃到正在攻打马尔萨拉的罗马军队营地外,多达2万名的罗马人葬身在茫茫大海之中。身上的盔甲妨碍了他们自救,再加上当时的罗马人不擅长游泳,才导致了这样一个结局。执政官普尔克尔率领成功突围的船只向南败退。
在需要100名划桨手的三层桨战船上,士兵有100人。在长度和高度都要大很多的蓬特战船上,划桨手达300人,相应地,士兵的数量也达300人。
第四次海战的胜利没有让罗马的两位执政官滋生骄气,他们率领罗马舰队进入克鲁比湾港口后,带上在那里的所有罗马人和同盟国士兵,准备扬帆撤回西西里。从前线驻地撤出意味着他们承认非洲作战的失败。
这次海战的战场在西西里北部巴勒莫附近的海域,现为西西里首府所在地巴勒莫,与位于西西里西岸的海港城市特拉帕尼和马尔萨拉一样,都是迦太基控制下的西西里的城市。因为这次海战是在对方的城市附近,所以罗马海军的行动范围大了许多。在这次海战中,罗马又赢得了战斗。迦太基方面损失的具体情况不清楚,应该没有米拉佐海战时的损失大。无论如何,这已经让罗马人在海上树起了足够的信心,罗马决定把战场从西西里延伸到迦太基。攻打非洲,海军不可或缺。也许两次海战的胜利让罗马人认为自己俨然已是一个海上强国了。

利卡塔海战中双方阵型
公元前256年春季来临的时候,罗马新造的230艘战船下水了。迦太基也有250艘战船驶入大海。两支军队新造的所有战船都是蓬特战船。如此众多的战船投入一个海域中,这在地中海的海战史上是前所未闻的。
这一年罗马人在悲痛中迎来了冬季,也迎来了来自迦太基的和谈使节。迦太基认为,对他们来说,此时正是和谈的最佳时机。随和谈使节同来的是被捕的雷古鲁斯。他的任务是帮助迦太基游说罗马元老院,争取让罗马全面放弃西西里。这也是迦太基提出的和谈条件。当然,他们也要求雷古鲁斯无论是否能够成功说服元老院都要回到迦太基。
迦太基战船逼着罗马战船向海上撤退,却始终和其保持一定的距离。当罗马战船逃到桨使不上劲的深海时,迦太基方面像渔夫收网一样,一点一点地收紧了对罗马战船的包围圈。
迦太基向马尔萨拉派去了1万名雇佣兵,向特拉帕尼派去了庞大的舰队。同时,在迦太基本国招募10万名雇佣兵的工作也开始了。
执政官杜伊利乌斯想,虽然自己拥有与迦太基一样的蓬特战船,但是在海上,罗马肯定不敌迦太基。为了弥补自己的不足,他想出了一个方法,在船上安置一种新式装备,罗马士兵称它为“乌鸦吊桥”。这是迄今为止没有哪个民族使用过的战场装备。
离开首都迦太基后,舰队向东北方向航行,在马雷蒂莫岛抛锚,伺机向西西里西岸靠拢。
在第一次布匿战争开端第10个年头的初春,罗马军队被打得一败涂地,仅仅有2000人成功逃到了有海军守卫的克鲁比,战场上留下了多达8000具罗马士兵的尸体,包括执政官雷古鲁斯在内的500名罗马士兵成了迦太基的俘虏。
卡图卢斯与哈米尔卡之间达成的和平条约内容如下:
西西里西岸的战局并没有因为久未谋面的罗马舰队一经出现就为之彻底改变,因为直到这一年结束,迦太基都没有出动舰队。但是,情况已经开始发生了变化。由于罗马舰队从海上发起进攻,马尔萨拉港落到了罗马军队的手中。至此,罗马舰队终于可以利用马尔萨拉这一天然良港了。罗马人知道,一旦这一消息传到迦太基那里,迦太基不能不痛下杀手。
希伦派出使者来到罗马军阵营要求和谈,罗马的两位执政官接受了这一意外收获。和谈条件由罗马方面提出,内容不仅简单而且宽厚至极,让人很难相信对方是因大军逼近城下不战而降的敌人。
于是,迦太基方面开始蠢蠢欲动。得知罗马遭遇第二次海难事件后,迦太基认为此时正是夺回巴勒莫的绝好时机。他们以大象队为先锋,从马尔萨拉出发开始向巴勒莫进军。此时,迦太基的大象队已经增加到了150头。
三层桨战船的特点是,划桨手一人持一根桨,并排坐在与船底平行的错落有致的三层台阶上划动船只,所以叫作三层桨战船。蓬特战船却有五层。

第一次布匿战争以前的罗马和迦太基
第二,解散海军,战船交予罗马。
所谓乌鸦吊桥,是用绳索固定在离船头最近的一个桅杆上的一种接舷吊桥。待船头靠近敌船时,解开绳索,乌鸦吊桥会直接落在敌船的甲板上。吊桥的前端是锋利的乌鸦嘴状的铁钩,因下落的惯力,扎进敌船的甲板,从而得以固定。随后,罗马士兵顺着乌鸦吊桥,蜂拥进入敌人的舰船。对操纵船只没有信心的罗马人利用乌鸦吊桥,把自己不擅长的海战变成了自己最擅长的陆战。这种乌鸦吊桥还可以移动,最大可以转动180度。无论敌船在左侧,还是在右侧,只要能成功接近敌船,就可以发挥出它的威力。
没有任何造船经验的罗马人决定仿造迦太基的船。他们的手中有迦太基的蓬特战船,是在第一次横渡墨西拿海峡时缴获的。罗马人拆卸了这些船只,然后再组装起来,通过模仿建造出自己的战船。
3月10日早上,海面上刮起了西风,风力很大。埃里切位于马雷蒂莫的正东方向,从马雷蒂莫过去正好顺风。法维尼亚纳在马雷蒂莫偏东南的位置。卡图卢斯坚信,如此难得的风天,敌人一定会有所动作。但是,他很犹豫是否向敌人发起海战。
古代大象相当于近代战争中的战车。大象御手骑在象背上指挥大象,三四名士兵在立于象背的高台上坐着进攻。因此,对于这场战斗,雷古鲁斯指挥下的罗马军无论多么精锐,多么勇敢,多么顽强,首先在步兵的人数上已经处于劣势,骑兵也只有敌人的八分之一。更要命的是,罗马军一头大象也没有。
执政官克劳狄乌斯在遭到包围后没有坐视不理,他也不是这样的人。他首先向锡拉库萨僭主希伦提出了和谈的要求,遭到了希伦的拒绝。和谈要求遭拒意味着军事行动不可避免了。克劳狄乌斯马上指挥罗马军团,向数量上占优势的锡拉库萨军队发起了进攻。
这年冬天,在罗马的外港奥斯提亚以及那不勒斯、雷焦卡拉布里亚、墨西拿,造船工人夜以继日地建造战船。他们需要造出数量是以往两倍的战船,迦太基获悉了罗马的意图后,其造船厂也是一片繁忙景象。迦太基为了捍卫海上强国的荣誉,不能允许有一名罗马士兵踏上非洲的土地。
第四条:锡拉库萨不承担向罗马联盟军提供士兵的义务。
但是,罗马第一和第二船队攻势之凌厉超出了迦太基的预计。同时遭受两个船队进攻的迦太基的中央船队开始败退,罗马舰队并没有乘胜追击。在赶走敌人的中央船队后,罗马第一船队的80艘战船掉转船头,赶来支援在迦太基左翼的攻势下苦苦支撑的运输船队。同样,第二船队的80艘战船也掉头回到了第三船队正在作战的海域。迦太基军的左右翼都受到了前后夹攻,陷入困境。右翼船队作战的海域较开阔,因此得以逃脱。但是,左翼船队作战的海域靠近陆地,被罗马船队围住后没有了退路,最后全军覆没。船只或沉入海底,或被对方缴获。
此时的墨西拿正陷入一场危机之中。因为西西里第一强国锡拉库萨(又译叙拉古)已经把进攻的目标锁定在这里了。墨西拿人认为,依靠自己的力量无法解除这一危机,必须依靠外力的帮助。但是,究竟是向迦太基寻求帮助,还是向罗马寻求救援,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意见。最后,罗马派占了上风,原因在于近在眼前的雷焦卡拉布里亚。
迦太基认为这两个条件过于苛刻,于是拒绝接受。敌人虽然逼近首都,但是迦太基的海军和陆军实力尚存,还未到穷途末路的境地。为了备战来年春天必定打响的战斗,迦太基聘用了雇佣兵首领赞提帕斯,他曾经在埃及和叙利亚参加过战斗,是个作战经验丰富的斯巴达人。

这一年的执政官之一是西庇阿。在罗马刚刚成立海军的那一年,他在利帕里岛被迦太基抓获,又在两国交换俘虏时回到罗马。两位前执政官都是发生在西西里南岸的海难事件的直接责任人。因为在海难发生前他们拒绝听从船员的劝告,所以他们难逃其责。罗马起用曾经的被俘者和海难事故的责任人担当指挥,不是为了给他们挽回名誉的机会,而是相信他们会从曾经的失败中吸取教训。乍一想会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但是,正因如此,才让上一年见识到大海威力的这两个人以前执政官的身份再次执掌了海军指挥权。
待到摆好阵型的迦太基舰队出现时,罗马士兵早已登上战船,正准备沿西南方向向非洲进发。此时,罗马的战船共计230艘,迦太基250艘。在这250艘战船上,迦太基船员充分展示了他们对船只的熟练操控能力,舰队采用了海战中常用的弓形阵型,分左翼、中央、右翼三队,同时向罗马舰队直逼而来。


遗憾的是,身处布匿战争的迦太基人很不擅长利用有利于自己的好机会。这一年,虽然派出了才能卓著的指挥官,但是本该作为他有力后盾的本国政府出现了分裂。
这时已到冬季。乘着冬季休战期,罗马舰队离开西西里,开始了回国的旅程。然而,就在沿意大利西岸刚刚开始北上的时候,舰队再次遭遇了暴风骤雨。指挥官们吸取上次的教训,听从了船员的劝告。无奈,舰队所在位置却是以地形复杂而闻名的海域,就像荷马在《奥德赛》中写的那样。在这里,罗马海军再次损失了近150艘战船和不计其数的士兵和船员。
一位执政官为了第二年的执政官选举,已经回到首都罗马,因此,此时负责保卫巴勒莫的是另一位执政官梅特卢斯。面对罗马军的现状,梅特卢斯认为,自己首先要做的是消除士兵对大象的恐惧心理。
第二年春天,罗马船队迫不及待地下海了。对此不能不说罗马显得过于急躁。话虽如此,由100艘蓬特战船和200艘三层桨战船组成的罗马第一支海军就这样诞生了。
公元前241年3月,大概是对外贸易派成功说服了国内农业派,迦太基终于派出了舰队。迦太基舰队于3月的早春出动,是因为他们要利用罗马军队换防的这一时期。罗马的新执政官任期从3月15日开始,因此,罗马军队到达西西里最早也要等到4月末。迦太基方面就是想乘罗马军队兵力薄弱的这一时期,完成军粮的补给。但是,这次迦太基失算了。罗马方面非常清楚,战局已经到了紧要关头,因此,虽然陆军兵力在冬季休战期减了一半,但是海军和执政官卡图卢斯一起全部留在了西西里。
这一年的12月,对战局出现厌倦情绪的迦太基士兵乘着夜色逃出阿格里真托,逃到了安全的马尔萨拉。几天后,留下的当地居民打开了阿格里真托的城门。作为胜利者,罗马军队进城后大肆掠夺,多达2.5万的当地人被逼为奴。锡拉库萨市民以赊账的方式买走了罗马军队出售的大部分奴隶,并让他们回到阿格里真托。罗马军队在阿格里真托的所作所为没有起到好的作用,反而让原本徘徊在投靠罗马还是继续与迦太基站在一起的其他城邦的态度变得坚定起来。出生于阿格里真托的菲利努斯正是因为罗马军队的野蛮行径而成为反罗马阵线中的一员。他是记录第一次布匿战争的人之一。
更多内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