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第二次布匿战争中前期
(前215—前211)
目录
第四章 第二次布匿战争中前期(前215—前211)
上一页下一页
马尔凯鲁斯左思右想,终于想到了手中的锡拉库萨俘虏。他马上叫人把他们带来审问。俘虏们的回答中有一件事引起了马尔凯鲁斯的注意,那就是阿尔忒弥斯神的祭祀日快到了。对于希腊民族的锡拉库萨人来说,狩猎女神阿尔忒弥斯的祭祀日是非常重要的日子。关于这一点,马尔凯鲁斯也知道。就像俘虏所说的,祭祀日这天锡拉库萨人通常要一醉方休。罗马人也喜欢喝葡萄酒,但是,不喝到烂醉不罢休的多是希腊民族。白天,阿基米德的新式兵器是防御的主角,夜间,守卫城墙的是锡拉库萨市民。马尔凯鲁斯判断,阿尔忒弥斯神的祭祀日之夜,他们一定经不住葡萄酒的诱惑。
转眼又一年过去了。公元前213年,格拉古和费边的儿子当选执政官。费边的儿子当选是因为其父费边不能连续三次当选执政官,所以带有代替父亲的意思。这样一来,62岁的费边作为副将,随执政官小费边率领的两个军团出征。这说明费边的持久战在这一年依然得到了公民的支持。
锡拉库萨沦陷时,在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让罗马军队伤透脑筋的阿基米德依然埋首研究数学问题,后来在一片混乱中被一名不知其为何人的罗马士兵杀死。马尔凯鲁斯得知这个消息后感到非常遗憾。
塔兰托城周边都是平原。汉尼拔首先把停泊在港口的船送上陆地,把邻近的海湾改造成了港口。然后又命令塔兰托人对据守要塞的罗马士兵实施断绝军粮的战术。但是,汉尼拔的目的并没有达到,因为要塞有来自布林迪西以及雷焦卡拉布里亚的海上补给。原来,塔兰托居民没有执行汉尼拔的命令,同时在海上对要塞进行封锁。
我发起这场战争不是为了要灭绝罗马人,而是为了名誉和权力而战。在第一次布匿战争中,我父亲向诸位的父亲做了让步,现在由于我的智慧和诸神的恩赐,似乎该由你们一方做出让步了。
公元前212年的罗马没有改变一贯的战略,只是换了几个抛头露面的人物而已。但是,有时候这样的情况也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
罗马元老院刚获悉马其顿参战,就向埃及派去特使,与托勒密王朝缔结了同盟。叙利亚的塞琉古王朝也答应保持中立。同时,拉埃维努斯按照元老院的指示,煽动与马其顿边界线相接的埃托利亚人揭竿而起,反抗马其顿。
兼任选举委员长的护民官以未到资格年龄为由,对西庇阿的当选提出了异议。对此,这位当时22岁的年轻人回答道:
然而,天色开始转亮的时候,出现在罗马军队面前的是前来迎接逃兵的努米底亚骑兵团。努米底亚骑兵团是由受雇于迦太基的努米底亚王子马西尼萨率领的。他们的攻势非常凌厉,罗马军疲于应付。这时马可尼率领的迦太基军队也加入了战斗。刚好在附近的哈斯德鲁鲍尔率领的军队也到了。兵力绝对处于劣势的罗马军队,其退路被切断,最后被一举消灭。指挥官普布利乌斯·科尔涅利乌斯·西庇阿也在一番激战之后阵亡。

又一年过去了。公元前212年是罗马在意大利本土发动收复加普亚之战并落下帷幕的一年。这一年,马尔凯鲁斯也感到有必要尽快结束锡拉库萨攻城战。由于阿基米德发明的新式武器非常有效,锡拉库萨市民深受鼓舞,他们完全不再畏惧罗马军的进攻。而且,罗马方面不能指望等到锡拉库萨城中弹尽粮绝,因为锡拉库萨这座大城市的粮食储备非常充足。不难想象,继续相持下去,迦太基一定还会与上一年一样,派出大规模的部队前来增援。

春天一到汉尼拔就开始北上。他在这一年的目标依然是夺取位于坎帕尼亚地区的海港,因此,他要求在意大利南部的另一半军队暂时离开那里北上。无论如何,他必须夺取海港。
“又是还没有吗?既然这样,现在的情形与汉尼拔翻过阿尔卑斯山的时候又有什么不同?坎尼会战胜利后,迦太基和罗马依然处在激烈的战争之中。各位,我提议现在与罗马讲和。”
坎尼会战以后,罗马采取的第一个策略是切断汉尼拔来自所有方向的补给线,把他孤立在意大利境内。假如做不到这一点,就无法指望持久战取得预期效果。
一、马其顿国王率领军队击退罗马在希腊西北岸伊利里亚地区的势力。
来自锡拉库萨的这些战利品精美至极。在此之前罗马人见识过的、来自意大利南部的美术品完全不能与之媲美。锡拉库萨的500年历史不同于其他城邦的500年,是鼎盛时期的雅典、斯巴达和迦太基都不得不自叹弗如的500年。虽然西西里东半部和意大利南部统称为“大希腊”,但是,大希腊的中心通常是指锡拉库萨。锡拉库萨也因为柏拉图曾经来访过而闻名。公元前211年,锡拉库萨失去了独立,成为罗马的一个行省。
在马尔凯鲁斯指挥的两个军团的猛烈攻势下,守在这里的汉尼拔部下没有能够支持很久,卡锡里纳很快被攻陷。就这样,每到冬季汉尼拔只能回意大利南部越冬了。
汉尼拔希望通过武力攻占塔兰托的尝试未能如愿,遭到了紧追而来的格拉古和在普利亚严阵以待的费边儿子率领的两个军团共计四个军团的阻挠。在这场攻守战中,两军没有展开大规模的会战,但是袭扰战不断。这一年,汉尼拔既没有攻取那不勒斯,也没有得到塔兰托。就在这种情形之下迎来了这一年的冬季。
在第一次布匿战争中,罗马和迦太基曾经频繁地进行过俘虏交换。如果一方人数不足,只要支付相应人数的赎金即可。第一次布匿战争期间,支付赎金的常常是迦太基方面。
早在公元前213年春天,罗马军队便南下进攻锡拉库萨。在对其招降失败后,罗马军队开始对锡拉库萨展开攻城战。然而,罗马军队很快遭受到严重挫折。这并不是因为锡拉库萨全城动员,誓死抵抗,原因之一是锡拉库萨的中心城市位于天然要冲之地。但是,原因不仅于此,更重要的原因是锡拉库萨有阿基米德,是他让罗马人领教了一个人的智慧有时可以与4个军团相匹敌。
靠海一侧的情况也好不了多少。罗马军队没有靠蛮力进攻,而是采取了一些策略。
这一年,34岁的汉尼拔已经没有心情与不响应会战要求的六个罗马军团继续周旋,为了配合马其顿军队的登陆,他必须攻取塔兰托。如果正面攻打塔兰托,罗马的六个军团势必会从背后发起袭击。通常采用正面强行攻城的方式很难速战速决,既耗不起时间又不愿损失过多战斗力的汉尼拔,决定放弃凭武力攻取塔兰托,而改为积极争取塔兰托。因为他有过先例。在锡拉库萨,他曾乘僭主交替,国内混乱,成功策动政变,让长期备受罗马信赖的友邦锡拉库萨倒向迦太基方面。
罗马元老院把马尔凯鲁斯从汉尼拔战线上撤出来,派往西西里是有原因的。马尔凯鲁斯的外号叫“意大利之剑”,这缘于他主动出击、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他的任务是在攻打倒向敌方的锡拉库萨时阻击来自迦太基的军事增援。
每次看英国广播公司(BBC)的纪实节目,我总是惊讶于英国人对事物极其冷静客观的叙述。即使没有看到英国广播公司的名字,只要认真倾听纪实内容,也能知道这是英国广播公司的制作。他们的这种态度实在很适合讲述历史。法国、德国、意大利都有优秀的历史学家,但是,英国学者的著作最值得信赖。

公元前211年,同上一年一样,罗马投入了25个军团,在所有战线展开全面作战。也同上一年一样,负责加普亚攻城战的6个军团,其中的3名指挥官都没有更换。
塔兰托与加普亚一样,是被罗马战胜后成为罗马联盟一员的同盟市,因此,有义务向罗马联军提供兵力。但是,塔兰托和其他同盟市又有所不同,不享有完全的国内自治权。塔兰托有意大利南部最好的良港,罗马想把它建成堪与布林迪西媲美的军港。以布林迪西为终点的阿庇亚大道途经塔兰托,为此罗马每年都要向塔兰托派遣总督,尽管只是军事上的,却由总督实施统治。
二、之后,马其顿军攻打罗马军位于希腊西北岸的阿波罗尼亚和都拉基乌姆基地,并占领此两地。
就这样,罗马失去了坎尼会战以来坚守在罗马最前线的四位指挥官中的一位。在这四人中间,格拉古的年龄最小。
同期的罗马无力增派军队前往西班牙,科尔涅利乌斯兄弟俩只有依靠现有的两个军团继续作战。虽然连战连捷,但是连续的战斗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战斗力的减损。罗马军队没有雇用士兵的习惯,科尔涅利乌斯兄弟俩按罗马的方式补充自己的军队。他们没有用钱雇用当地居民,而是与被征服地的土著部族缔结同盟关系。条件是由被征服地提供作战兵员。
汉尼拔是否认真考虑过帮助马其顿再次称霸希腊,令人质疑。这是因为他把第一次布匿战争中迦太基如此觊觎的西西里全岛轻松许诺给锡拉库萨所有。对这位32岁的迦太基统帅来说,摆在他面前的首要问题是攻取罗马。攻取罗马以后,汉尼拔就有了力量。对他来说,锡拉库萨已经不是敌人。同时,他完全可以无视与马其顿国王之间的约定。有时候一纸空文也有利用的价值。这个时候锡拉库萨和马其顿的参战迫使罗马不得不加强对锡拉库萨和马其顿的防卫。

元老院的决定得到了公民的一致好评。对于一直苦于与汉尼拔周旋的罗马人来说,西庇阿的年轻、开朗和果断的行动力给了他们希望。
汉尼拔的大本营是西班牙而不是迦太基。罗马在西班牙的战线,由科尔涅利乌斯兄弟俩负责。他们的战略已经开始奏效。渡过埃布罗河后,越向南进攻,罗马的优势越明显。对于因坎尼会战完败,又遭加普亚和锡拉库萨背叛而难掩低落情绪的罗马人来说,这是唯一一条可以让他们心情转好的战线。
很多国家在危机来临时常常出现意见分歧,但是,在罗马没有出现过这种状况。正因如此,在被汉尼拔打得一败涂地之后,罗马依然能够保持真正的强大。
就连汉尼拔也无法突破这样一个包围圈。他能做的只是派努米底亚骑兵冒死进入加普亚,告诉被困其中的加普亚军队,他已经到了。
这就意味着罗马必须阻止汉尼拔更多地动用武力,因此,罗马既要避免大规模地与汉尼拔正面交锋的会战,同时也要防止敌人用武力攻打友邦。公元前215年至前211年,罗马的所有战略都是围绕这一难题设计的。
因为攻城用的梯子形状像桑布卡,所以就用这种乐器对其命名了。通常,演奏水平不高的乐师能够得到的报酬就是从宴会上被赶出去。
公元前215年以后的罗马四面受敌。
向锡拉库萨提供援助远比向塔兰托派出船队支援容易得多。毕竟,从迦太基到锡拉库萨的海上距离只有到塔兰托的二分之一。首先,派遣的船队不可能只有一艘船;其次,船队在海上遭遇罗马海军的概率与海路的距离成正比;再者,支援锡拉库萨关系到对西西里全岛的控制,因此,在迦太基国内也更容易得到国内农业派的支持。事实上,从坎尼会战后的第二年开始,迦太基就匆匆向倒向迦太基方面的锡拉库萨送去了援助。
费边·马克西姆斯(贵族)——公元前215年,这一年他60岁,正是从这个时候开九-九-藏-书-网始,他的外号由“拖延者”变成了对付汉尼拔的“意大利之盾”。
受命负责西西里战线的是马尔凯鲁斯所辖、共计4个军团的3万名士兵,其中2个军团是坎尼会战中的幸存者,因此得绰号“坎尼军团”,自坎尼会战失败后,一直驻守在西西里岛上。另2个军团则来自意大利本土。
沦陷后的加普亚失去了国内自治权,从罗马的同盟国变成了罗马的行省。市民没有被卖为奴隶。这是加普亚第二次背叛罗马。第一次是罗马苦战皮洛士国王的时候。加普亚在100年的时间里两次背叛罗马,对此罗马人不能原谅。他们对加普亚的处置远比对锡拉库萨严厉得多。掌握加普亚领导权的70个市民被处死刑。
费边的儿子率领的两个军团被送往长筒靴鞋跟位置上的普利亚地区,因为这里有当地最大的城市塔兰托,要防止它落入敌军之手。
兵力少自有兵力少的好处。汉尼拔带着自己的小部队,在未被对方觉察的情况下成功绕到了罗马军队包围圈的背后。接着,他率部队沿着不可能遇到罗马军的拉蒂纳大道一路北上,直奔首都罗马。在距离罗马城墙四五公里的地方,他命令士兵搭建营帐。自己只带着骑兵,继续沿拉蒂纳大道北上,一直来到可以看得见罗马城墙的地方。在这里,他离开大道,沿着环绕罗马的城墙外“悠闲”地走过了城墙全长的约三分之一,一直来到科林门外。
其实,拉埃维努斯的真正本事是体现在外交谋略上的。
还有一件事情大概是汉尼拔没有预料到的。马其顿国王腓力五世主动向汉尼拔提出加入同盟。就这样,第二次布匿战争与第一次不同,不再是罗马和迦太基之间的两国之争,而是正在呈现世界大战的色彩。
“又想起了敦刻尔克以后的不列颠之战了吧。”
这个消息传到了在意大利境内的汉尼拔耳朵里。对于相继丢失锡拉库萨和加普亚的汉尼拔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天大的喜讯。
此外,马其顿国王腓力五世受到来自罗马、埃托利亚、帕加马三方面的进攻,被封锁在马其顿境内动弹不得,更不要说登陆意大利了。
这一年,罗马军队对汉尼拔之战,虽然没有胜利,却也没有失败。对汉尼拔来说,尽管加普亚有坚固的城墙环绕,但是在这里越冬并不安全,即使顺利度过了冬季,随着春季的来临,不可避免地会被围困其中,而且,舒适的生活难免会让士兵丧失战斗意志。于是,汉尼拔在加普亚只过了一个冬季,其余时候都选择在意大利南部过野营生活。
在元老院元老面前,10名俘虏代表把汉尼拔说过的话转述了一遍。当然也说了赎金金额。元老院元老表情沉重地倾听他们的诉说。俘虏中有他们的亲属,也有坎尼会战中英勇奋战、最终被捕的元老院元老。在俘虏代表离开后,元老院元老们展开了讨论,结论是拒绝支付赎金。俘虏代表们与各自家人只见了一面,相拥片刻,就带着这一答案再次回到汉尼拔的身边。
这一时期的罗马元老院实际上行使起战时总参谋部的职责。为了打破面临的严峻局面,元老院并没有全面铺开战线,元老们纵观全局,从最紧迫的战线入手,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开始反击。
罗马的几个行省也没有背叛它。撒丁一度受到迦太基的进犯,因为迦太基国内认为夺回撒丁等岛的机会来了。但是,除了来自罗马的支援,当地居民同样奋起协助罗马军队,共同击退了迦太基军队的进攻。在西西里岛上,没有一个城市紧随锡拉库萨背叛罗马。这个时期,罗马在各行省施行的是仁政统治。即使在第二次布匿战争期间,也没有增加行省居民的什一税。虽然由于意大利南部倒向汉尼拔,出现了小麦短缺的情况,罗马不得已要求行省提供小麦,但是超过什一税的部分罗马照价付了钱。
自公元前390年凯尔特人(高卢人)入侵以来的179年间,罗马还没有让敌人如此靠近过。这一公然的大胆举动成了罗马人的噩梦。罗马人挤上城墙,屏息静气地注视着城墙下面。因为不在箭的射程范围内,他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位时年36岁的迦太基统帅骑在白马上旁若无人地溜溜达达。
东边是马其顿,南边是锡拉库萨,西边是西班牙,北边是高卢民族。还有,最难对付的汉尼拔就在意大利境内。
射程伸缩自如又可以随意移动的投石器也用在了靠海一侧。不少船只被石弹射中后失去平衡,狠狠撞向悬崖而损坏。尽管如此,依然有士兵躲过阿基米德发明的新式兵器的攻势,攀上了城墙。但是,不知道从哪里反射过来的镜子的反光,让他们一个个头昏眼花,一头栽倒,掉到城墙下面去了。
执政官费边率领两个军团在西北方向距加普亚20公里处扎营。这里既可以监视拉蒂纳大道,同时又可守卫首都罗马。东南方向距加普亚20公里处由前法务官马尔凯鲁斯的两个军团控制。同时,执政官格拉古的两个军团扎营在西南方向,这里可以把阿庇亚大道尽收眼底。如果汉尼拔试图进攻加普亚以南的那不勒斯或波佐利,马尔凯鲁斯和格拉古马上出击,围攻汉尼拔军。对汉尼拔来说,敌人唯一没有设防的只有东北方向,但是,这里有亚平宁山脉相阻。

在他们的名字后面分别注上了“贵族”或“平民”,这是为了表示罗马上下舆论一致。在这四位指挥官属下的军官们,也是贵族和平民相互搭配。平民出身的指挥官,其助手通常出身于贵族家庭。

第二年,即公元前211年,迦太基军队用金币大大增强了战斗力。他们把全军分成三支军队:一支由汉尼拔的二弟哈斯德鲁鲍尔率领,一支由汉尼拔的小弟马可尼率领,另一支由迦太基国内派来的吉斯戈率领。罗马军队不得不以两个军团的规模应对敌方的三支军队,罗马军队中的当地士兵纷纷临阵脱逃。罗马军队兵力的削弱意味着迦太基军队兵力的增强。
元老院把汉尼拔孤立在意大利境内的战略尽管不显山不露水,却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略显稚嫩的马可尼面对老谋深算、大权在握的汉农,略显紧张地回答:
公元前215年,罗马的境况丝毫没有好转的迹象,不仅如此,还在继续恶化。


无论是海上还是陆地,相持时间越久,人员和物资损失就越大。因为看不见敌人的真面目,罗马士兵完全失去了斗志。看着在船上苦苦奋战的部下,性情豪爽的马尔凯鲁斯还对其周围的部下开玩笑地说:
马尔凯鲁斯虽然出身平民,但是他懂希腊语,对希腊文化尊崇有加。在手下士兵大肆掠夺之际,他没有忘记保护那些在掠夺中最易毁损的美术品和工艺品。他把锡拉库萨所有的这些东西集中起来,收归罗马国家所有。作为统帅,在首都罗马举行的至高荣誉的凯旋仪式中,马尔库斯·克劳狄乌斯·马尔凯鲁斯是第一位用无数美术品装点的罗马将军。罗马百姓也因此得以目睹希腊造型文化之美。
罗马绝对不能放弃西班牙战线,为此,需要一名统帅担任该战线的总指挥。但此时罗马已经向汉尼拔发起了正式攻势。在这种情况下,罗马没有可以动用的将领派往其他战线。又因为战线远在西班牙,不方便随时更换总指挥,所以,这个人必须有可能长时间待在西班牙。当然,这位将领还必须具备过人的才能,率领经历过失败的士兵,扭转西班牙战局。把谁派到西班牙战线去呢?元老院为此绞尽了脑汁。
完成对锡拉库萨的包围后,海陆两路同时发起了总攻,但遭遇到锡拉库萨方面的军队用各种奇形怪状、用途各异的兵器的顽强抵抗。在陆地一侧发起进攻的罗马士兵被伸出城墙外、能够发射石弹的新式兵器打得措手不及。这些新式兵器不仅射程伸缩自如,还能自由改变方向。无论罗马士兵转移到哪个位置,都能准确无误地打过来。城墙上只有探着脑袋观察并随时报告罗马军队动向的士兵。他们把身体压得很低,只露出两只眼睛,罗马士兵根本无法射中他们。别说爬上环绕锡拉库萨全城的城墙,罗马军队连靠近城墙的机会都没有。
在这些战斗中,罗马方面自然会有伤亡。同样,汉尼拔的部下也在一点一点地减少。自从塔兰托倒向汉尼拔后,汉尼拔几乎控制了意大利南部的所有地方。为了守住这些地方,汉尼拔不得不分出部分兵力。因为意大利南部的各城市没有一座可以靠自己的力量对抗罗马军队。
但是,罗马方面并不希望讲和。
公元前215年春季,罗马最信赖的同盟者锡拉库萨僭主希伦以90岁的高龄去世了,继位的是他15岁的孙子。锡拉库萨拥立少年君主之后不久,开始出现内乱。汉尼拔于是派了很少一些人,进入锡拉库萨策反反对派。武装政变获得成功,少年君主被杀。不久,锡拉库萨撕毁与罗马之间的同盟条约,与汉尼拔结成了同盟。锡拉库萨政变派觉得自己咬到了美味的诱饵。因为汉尼拔答应,只要追随迦太基,就帮助锡拉库萨成为西西里全岛的最高统治者。
高卢人加入汉尼拔军队后曾经因为战胜罗马而意气风发,但是坎尼会战以后,也被罗马军队阻挡在卢比孔河以北。
提比利乌斯·森普罗尼乌斯·格拉古作为指挥官在坎尼会战后,罗马陷入最困难的时期,率领以奴隶为主的军团英勇作战,出色完成了艰巨任务。他希望奴隶们成为真正的罗马战士,不过,他没有用鞭子威胁过那些并未表示对罗马效忠的奴隶。在他的奴隶军团内,无论是奴隶还是公民,待遇完全一样。他给奴隶们配备同样的武器,向他们提供同样的伙食,让他们在同样的营帐内睡觉。若在战斗中战胜了迦太基军队,他会平均分配战利品。
在共和政体下的罗马,按察官是级别最低的一个官职,对其的选拔睁一眼闭一眼也未尝不可。但是,现在需要的是能指挥一个由2个军团共2.5万名到3万名士兵组成的作战单位的统帅。这类职位一直都是由执政官或法务官担任的,这两个官职的资格年龄都在40岁以上。一年后,西庇阿担任指挥官时年仅25岁,与当选按察官时相比,这次差的可不是7岁,而是足足15岁。
但是,冷静得让人以为从没流过鲜血的英国人的叙事风格,有时候却会变得激情澎湃。每当这种时候,我都会苦笑着自言自语说:
在意大利本土,罗马军队在对加普亚的包围战中击退了在加普亚的请求下赶来增援的汉尼拔援军,成功坚持到了冬季自然休战期。在这些好消息的鼓舞下,罗马人又拾起了信心。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传来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沮丧消息。
在西西里岛上,以坎尼会战的幸存士兵为核心组成的两个军团正准备攻打锡拉库萨。
坎尼会战以后,罗马决定采用群鼠戏猫的战术。但是,罗马人毕竟不是鼠,看见猫不会逃。他们一方面极力避免与汉尼拔发生正面冲突,同时对加固周边防御也不懈怠。只要有机会,还要咬一口猫尾巴。

既然无法突破包围圈,汉尼拔不得不在平原地带布阵,向包围加普亚的罗马三支军队一一挑起会战。然而,罗马的三位指挥官完全无视他挑起的正面会战。当然,两军没有单纯地相互对峙。汉尼拔乘罗马的六个军团全部投入攻打加普亚的机会,尝试向那不勒九九藏书斯、波佐利和库马等海港城市发起进攻。但是,作为罗马联盟的加盟国,这些城市都抵御住了汉尼拔的进攻。后来,罗马包围加普亚的六个军团中的其中一个赶来增援,致使汉尼拔无功而返。为了宣泄心中的愤怒,他只有在那一带烧杀抢掠。
马尔凯鲁斯挑选了1000名精兵,命人把攻城用的大部分梯子事先藏在城墙附近的森林中,还在靠陆地一侧的每个城门附近部署了1万名士兵。所有人只等夜幕降临。

罗马人就连只睡一个晚上的营地都要按规矩建得很牢固,因此,为了攻城形成的包围圈自然密不透风。通常他们会挖一条相当深的壕沟,把高大的木桩密密麻麻地排列起来做成栅栏,再抹上泥巴。坚固得连一只蚂蚁也别想进出。这一年,在加普亚筑起来的包围圈同样是密不透风,甚至比以往更加牢固。
罗马没有马上攻打锡拉库萨,罗马考虑的是,首先要确保西西里的其他地方不要因为锡拉库萨的背叛而出现动摇。锡拉库萨虽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不能允许迦太基国内向汉尼拔提供援助。为此,罗马必须保证制海权在握。为了确保制海权,无论如何不能交出西西里。
前执政官格拉古负责的是意大利南部的战线。汉尼拔留在这里的迦太基军队有一名军官派出使者向他表示愿意投诚,希望他前去面谈。格拉古信以为真,只带着一小队人马赶往指定地点。结果,格拉古和同去的全体骑兵被前后左右一拥而上的迦太基士兵杀死了。格拉古的奴隶军团得知这一消息,是在他们看到总指挥官的脑袋被扔进营地以后。
但是,尽管感觉像首相辞职,罗马公民并没有对“内阁”表现出不信任。李维在其著作《罗马史》中,不仅罗列了每年当选的执政官的姓名,同时也列举了或在执政官之下或独立率领军团指挥大军的法务官的姓名。根据他的记载,普尔克尔在坎尼会战以后几乎每年都上战场。公元前212年,罗马决定编组25个军团,从而这一年成为自第二次布匿战争开始以来兵力最多的一年。马尔凯鲁斯继续担任攻打锡拉库萨的任务,拉埃维努斯继续坐镇指挥马其顿战线。同样,格拉古的任务也没变,继续对汉尼拔军队采用分片负责的行动模式。
然而,罗马战船刚靠近悬崖,出现在城墙上的却不是敌人,而是奇形怪状的装置。这些装置伸出城墙,伸到悬崖上,钩住准备卸下来攻城的梯子扔进海里。这类怪东西不止一件,在靠海一侧的城墙上到处都是。它们把攻城用的梯子和顺着梯子准备爬上悬崖的罗马士兵一一拎起来扔进了海里。
然而,他的突袭并未奏效。因为罗马军队对加普亚的包围圈是双向的。既包围了加普亚,同时还可以抵抗外来的进攻。汉尼拔向包围圈发动进攻,却无法引诱罗马军进行会战,他于是决定不等大部队到来便与罗马军一决胜负。他要赌一赌自己的运气。
北方战线,在罗马的两个军团中了敌人高卢人的圈套,进入森林并遭到全歼以后,罗马军队彻底从卢比孔河以北撤离。此时罗马必须警惕的是,阻止高卢新组建的军队与留在意大利南部的汉尼拔的军队会合。为此罗马派出曾遭受坎尼会战失利的指挥官瓦罗,前往位于亚得里亚海沿岸的皮切诺,这里是联结里米尼和意大利南部的要冲。瓦罗领命组织当地居民,编组成一个军团。因为罗马已经派不出多余的公民兵了。
三、马其顿国王率领军队登陆意大利,与迦太基军共同作战,直至攻下罗马。
指挥官马尔凯鲁斯的计划是从海陆两路同时对大城市锡拉库萨发起进攻。在锡拉库萨的陆地一侧,他部署了2万名士兵,同时指挥从巴勒莫赶来的100艘蓬特战船从海上封锁锡拉库萨靠海的一侧。因此,来自迦太基的支援船队只能无功而返。
公元前211年的这次“罗马之行”,对于急切希望攻下罗马并为此心甘情愿承受任何牺牲的汉尼拔来说,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目睹罗马。
其时各同盟国也开始向罗马提供资金援助。那不勒斯送来了25个装满金币的壶,元老院只接受了其中一个,以示感恩,其余24个壶原封不动地退了回去。锡拉库萨也送来了大量小麦和一个军团的士兵。罗马接受了兵力援助。至于小麦,罗马表示要出钱购买。罗马希望同盟各国提供兵力援助,却不要求资金援助。
迦太基是一个以雇佣兵制为传统的国家,因此,来自迦太基的支援,使西班牙的雇佣兵市场突然火爆起来。
罗马两个军团的残兵在高级指挥官全部阵亡的情况下,由一名百夫长带领逃到了埃布罗河以北。就这样,在西班牙的罗马军队兵力只剩下了三分之一。残兵逃回埃布罗河以北的塔拉戈纳后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但是,科尔涅利乌斯兄弟俩花了整整8年时间取得的成果转眼间付之东流。
所谓城邦,通常是先有一座城市,然后根据需要逐步向周边扩张领地。有实力的城市,周边除了有种植农作物的耕地,还会有许多与它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卫星城市。这些卫星城市又分别有自己的领地,因此,要攻打城邦中的主要城市,往往不能只盯着一个点,而是要对付整个面。加普亚、塔兰托和锡拉库萨的情形左右着其周围一带民众的态度。坐视这三大城市落入汉尼拔之手,是罗马绝不能容忍的事情。
尽管如此,这一段插曲给罗马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阴影。直至今日,母亲训斥孩子的时候还常说:“汉尼拔已经到门口了。”
要塞建在塔兰托港附近凸起的悬崖上,只要它还在罗马军的手中,船就会困在港口内,汉尼拔还是无法利用这里的港口。对于这一情况,汉尼拔考虑用其他方法来解决。有塔兰托人问汉尼拔用什么样的方法,他回答说:
锡拉库萨靠海一侧的城墙比陆地一侧的城墙略微简单些,只在临海的悬崖上建了一堵并不坚固的薄薄的城墙。在靠海一侧,罗马军的进攻计划是这样的:
当然,分出兵力对汉尼拔来说并不难。因为他在自己控制下的各地招募士兵,补充了军队的有生力量。问题是,一支队伍如果没有一位优秀的指挥官,这支军队是没有战斗力的。在意大利的迦太基军中,除了汉尼拔,找不出第二位有才华的指挥官,这就是现实。只要汉尼拔一离开,迦太基军队就会成为格拉古的奴隶军团口中的肉,因此,汉尼拔看似所向披靡,事实上,不管是留在坎帕尼亚全力支援加普亚,还是试图攻占那不勒斯等海港城市,他都处于两难的境地。
这一年,共编组了20个军团的罗马军队,加上罗马公民兵和来自同盟各国的士兵,共多达16万人。如果所有罗马联盟都参加的话,应该可以达到19万人。但是,意大利南部有很多同盟城市未能参加罗马联军。总动员兵力为75万人的罗马联盟中,倒戈加入汉尼拔旗下的各地兵力共计15万人。罗马是在少了这15万人的情况下增加的军团数,因此不得不减少每个军团的士兵人数。
这一战打得非常完美。这天深夜,迦太基士兵在塔兰托青年人的接应下进入城门,没费多少时间,也几乎没有流血,就占领了市内几处要冲。由于汉尼拔事先要求在塔兰托市民的家门口标上记号,所以,大部分塔兰托市民直到早晨起床后才察觉到异样。一夜之间,塔兰托全市落入了汉尼拔的手中,只有罗马总督和500人坚守的要塞没有被迦太基军攻下。
共和政体主义者很看重论资排辈,因此对他的这种做法自然是很看不惯。但是,由于绝大多数市民支持他,所以离资格年龄尚差7岁的按察官就这样产生了。
选举当天一早,西庇阿穿上无任何装饰的纯白托加长袍,趁母亲不注意,悄悄出门了。在罗马,穿着纯白无装饰的托加长袍,站在选举会场马尔斯广场的演讲坛上,意味着此人是候选人。选举没有竞选演说。
罗马人从不认为被捕是可耻的事情。罗马不是不需要这8000名战士,也不是付不起8000名被俘战士的赎金。
回到首都罗马的10名俘虏代表请求在元老院发言,很快获得允许。但是,和俘虏代表同去的汉尼拔的那位亲信没有被允许进入环绕罗马的城墙内,只能等候在外面。
因汉尼拔南下而腾出手来的执政官马尔凯鲁斯向位于加普亚北侧的卡锡里纳城堡发起了进攻。加普亚位于平原地带。汉尼拔在加普亚时很担心遭到包围,因此,他在加普亚附近不易包围的要冲卡锡里纳建了一个可容纳整支部队的城堡。他考虑既要有效利用在坎帕尼亚地区越冬的优点,同时又要保证安全过冬。
第一,确保全军的粮食供给,已经让汉尼拔深感力不从心。8000名罗马人,虽说是俘虏,却也有8000张嘴。对汉尼拔来说,能少一张嘴吃饭都是好的。汉尼拔没有要求过高的赎金,接近无特殊技能的奴隶售价。作为赎金,远比正常的要求低。
马尔凯鲁斯虽然默许了士兵掠夺锡拉库萨市民的财产,却不允许他们掠夺市民的肉体,即不允许把他们卖为奴。全体市民保留了自由民的身份,只是他们所有的土地一律充公,成为罗马的国有土地,从此锡拉库萨市民只能向罗马租借土地耕种。同时,与西西里其他行省一样,要向罗马缴纳收获物的十分之一作为租税。十分之一直接税和上缴给锡拉库萨僭主的一样,增加的是租地费。
收复锡拉库萨确保了西西里的统治权,加普亚的失而复得让罗马不必再担心坎帕尼亚地区。现在,罗马对汉尼拔的战线可以大大向前推进。也就是说,虽然意大利南部成为汉尼拔的根据地历时已久,但此时罗马有能力把战线推向这里了。罗马对汉尼拔的真正攻势就要展开了。
汉尼拔从加普亚出征,分别向三支军队挑起会战,但是,没有一个人响应。这一年,在这种状态下,汉尼拔强行夺取海港城市过于冒险。因为,他把一半军队派去征战意大利南部了,只靠另一半兵力与罗马的六个军团交战实在太冒险。结果,这一年,双方始终以小规模的战斗相接触。冬天临近的时候,汉尼拔率领军队离开加普亚,向意大利南部出发了。
“请问,在拉丁民族中有哪个部族投奔了我们?在多达37个拉丁殖民城市中,有多少殖民城市脱离战线,投降了汉尼拔军队?”
迦太基的一支军队在打败了科尔涅利乌斯率领的罗马军队后,又袭击了正在不远处行军的格奈乌斯的军团。在遭到三倍于己的敌军进攻后,这支罗马军团与友军一样也被消灭了。公元前222年担任过执政官的格奈乌斯·科尔涅利乌斯·西庇阿同样战死。
汉尼拔希望引出罗马的守军展开会战,并战而胜之。他料想,一旦罗马失守,在加普亚的罗马军队一定会解除包围,赶回增援首都。这时再与增援部队展开会战,一举打败他们。然而,他的计划完全无法实现。
另一方汉尼拔自身危机重重。首先,他很担心自己会被困在意大利境内,因此,他非常需要设施完善的海港,以便来自迦太基的补给船队靠岸。加普亚是一个重要的城市,却不靠海。塔兰托依然是罗马的友邦。对汉尼拔来说,在坎帕尼亚地区夺取一个既有丰富的农作物产区,又面向大海的海港城市就显得极为迫切。如果能得到那不勒斯、波佐利和库马三个城市中的一个,那么来自迦太基的补给船队就可以到达这里而不被以西西里九九藏书为根据地、掌握着制海权的罗马海军发现。如果没有这样一个港口,本来态度就不积极的迦太基国内,就会借口没有可以让船队安全抵达的港口,转而支援在西班牙的迦太基军队,无视在意大利的汉尼拔。汉尼拔的小弟马可尼在汇报完坎尼会战胜利的消息后,本该随援军返回意大利,本国政府却命令他随援意大利的军队一起改道去了西班牙。因为,从迦太基到西班牙,中间只有一个直布罗陀海峡,所以,公元前215年,汉尼拔的所有军事行动都围绕夺取坎帕尼亚地区的海港城市展开。汉尼拔的目标是那不勒斯和波佐利两个良港,这两个良港都有很深的海湾。
为了阻止汉尼拔的行动,罗马向坎帕尼亚派去了三位指挥官,他们分别是费边、马尔凯鲁斯和格拉古三人。
公元前218年,当年的执政官科尔涅利乌斯未能阻止汉尼拔横渡罗讷河,于是把自己带到马赛的军队交给同行的弟弟格奈乌斯,并按计划把他们派往西班牙后,自己返回意大利,等候汉尼拔从阿尔卑斯山上下来。在汉尼拔与罗马的第一次交锋,即提契诺骑兵战中,科尔涅利乌斯失利并身负重伤。伤愈后,他又被派往西班牙。
罗马人已经知道敌方的可怕将领只有汉尼拔一人,因此,只要避免与汉尼拔会战即可。因为一旦与汉尼拔展开会战,必定导致失败。但是,遇到没有汉尼拔指挥的迦太基军队,就毫不犹豫地给予痛击。
加普亚得不到汉尼拔的支援,不久就在一场激烈的攻防战中沦陷。罗马军队指挥官之一、前执政官普尔克尔在这场战斗中阵亡。

“不清楚。”
虽然意大利南部大部分罗马联盟成员加入了汉尼拔的旗下,但是,加普亚背叛罗马后,在坎帕尼亚地区并没有出现令人担忧的多米诺骨牌效应。除了加普亚,其他罗马同盟城市及殖民地都没有背叛罗马,而是选择了继续留在罗马联盟内。这也是罗马依然强大的原因之一。
但是,西班牙当地居民不同于意大利中部的伊特鲁里亚人和意大利南部的希腊人,后两者加盟罗马联盟为时已久。如果有人把一堆金币放到他们眼前,他们会毫不犹豫地撕毁与罗马之间的同盟条约。到了公元前212年年末,当地士兵哗变,使一直以来战果辉煌的西班牙战线陷入了困境。
既然表明了继续战斗的决心,罗马决定全体元老院元老除了不动产,要贡献出所有个人财产,并且真的这样实施了。为了确保战争经费,罗马发行了战时国债。除了无产者,所有公民必须根据家庭经济实力,购买相应的份额。
这一年,阿基米德大约75岁,是一位数学家。数学虽然与罗马军队无关,却让2200年以后的高中生苦恼不已。
森普罗尼乌斯·格拉古(平民)——公元前215年,这一年他42岁。他负责奴隶军团,训练奴隶成为士兵,并率领这个军团与汉尼拔作战。他承担的任务相当艰巨。
克劳狄乌斯·马尔凯鲁斯(平民)——公元前215年,这一年他55岁。在对待汉尼拔的问题上,他多采用主动出击的战法,为此,被称为“意大利之剑”。
罗马军队从海陆两路发起总攻,锡拉库萨海陆两面同时受敌,未能坚持很久。此时城邦已群龙无首,因此没有人出面主持交涉停战事宜,直到锡拉库萨方面再也没有人抵抗,战斗才告结束。在古代,一个国家如果拒绝劝降,坚持战斗,直至失败,该国家和国民统统归胜利者所有,这是惯例。胜利后的马尔凯鲁斯默许了手下士兵在城里大肆掠夺,为期三天。
汉尼拔没有伤到罗马一根毫毛,不得不离开南下。途中他也没有再绕道加普亚去挑衅罗马军队形成的包围圈,而是直接回到了意大利南部。他的大部队在半路与他相遇后,转而与他们的指挥官一起返回了在地图上位于长筒靴脚趾尖位置的卡拉布里亚。
因为在坎帕尼亚地区最有可能与汉尼拔再次相遇,所以在这里部署了由费边和马尔凯鲁斯率领的四个军团。
第二年,即公元前214年,费边和马尔凯鲁斯二人连续当选执政官。这在共和政体下的罗马还没有过先例。尽管公元前215年,他们没有取得令人瞩目的战绩,但是,公民大会一致支持费边的战略。这一年,罗马编组了20个军团投到所有战线上,比上一年因坎尼会战的失败不得不减少到14个军团相比,又有所增加。
然而,认真想来,其实罗马的情况虽然没有好转,却也没有继续恶化。
罗马已经很久没有向卢比孔河以北派遣军队了。为了加强对卢比孔河以北的防御,这次派去了两个军团。基地设在弗拉米尼亚大道的终点里米尼,任务是阻止高卢士兵参加在意大利南部的汉尼拔军队。
汉尼拔无条件地接受了马其顿国王的提议。公元前215年年初,地中海世界的两大强国——迦太基和马其顿之间结成了同盟。
“罗马人有没有向汉尼拔提出和谈请求?”
汉农接着问:
加尔巴接受了费边的忠告。他虽然把整支部队带到城墙之外,毫不示弱地部署好阵地,但那不过是为了向汉尼拔展示一下罗马军队的威势而已。在随后的几天里,罗马军队和汉尼拔军队之间发生了几次小规模的战斗,也始终仅仅局限在小规模战斗的范围内。
公元前218年至前211年的8年间,继弟弟格奈乌斯之后,哥哥科尔涅利乌斯也来到了西班牙。罗马在特雷比亚战役、特拉西梅诺战役、坎尼会战中接连败于汉尼拔的时候,负责西班牙战线的兄弟俩始终踏踏实实地恪守自己的职责。西班牙是汉尼拔9岁起一直生活的地方,是他所属的巴卡家族次优殖民地意识非常强烈的地方。但是,其间西班牙未能给汉尼拔提供任何援助。
罗马为自己的这种做法深感自豪,同时又深得人心,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同盟国及行省众叛亲离。罗马的这一目的完全达到了。只要汉尼拔不用武力强行攻取,罗马无须担心友邦叛离。
就这样,阿基米德的名声在罗马军队中传播开来。马尔凯鲁斯在另一个场合曾经感慨地说,自己“被一个老朽弄得团团转,这算什么事儿啊”。
他来到罗马已经失去了几乎所有地盘的西班牙,未加休整就向汉尼拔的二弟哈斯德鲁鲍尔挑起了战争,却上当受骗让哈斯德鲁鲍尔成功溜掉了。哈斯德鲁鲍尔是汉尼拔的弟弟,在他看来,诈胜也是胜利,因此,当尼禄追击他的时候,他向尼禄提出了讲和。尼禄信以为真,一心一意等待第二天进行和谈。不料,天亮后,哈斯德鲁鲍尔和他的军队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这件事让罗马元老院对尼禄的能力产生了怀疑,认为他不具备担任西班牙战线总指挥官的能力。元老院甚至没有让克劳狄乌斯·尼禄在西班牙过冬,就把他召回了罗马。四年后,尼禄终于把欺骗过自己的对手打得体无完肤,为自己报仇雪耻。
如果说汉尼拔是在完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坚持在意大利的战事,那么这种说法基本上是不真实的。尽管迦太基没有向罗马发动海战以争夺制海权,但是迦太基的确曾多次派出船队前往意大利增援汉尼拔。只是除了仅有的一两次,增援行动几乎都以失败告终,因为罗马海军在海上的作战能力非常强大。
话虽如此,把汉尼拔孤立起来,等待他自我消耗的战术并不容易。罗马人在坎尼会战中见识了汉尼拔的才能。但是,他们一致同意继续坚持下去。当然,他们也知道,罗马方面有必要改变以往的战略。当罗马人重新认识了持久战的意义后,“拖延者”费边再次得到重用。
坎尼会战后的情况与那个时代不同,坎尼会战后,罗马没有迦太基俘虏可以与汉尼拔进行交换,因此,罗马若想本国士兵获得释放,只能向汉尼拔支付赎金。也就是说,汉尼拔愿意释放俘虏,不是因为他特别宽容,也不是他要做一件缺乏常识的事情。
锡拉库萨倒向迦太基后,如果置之不理,会有失去西西里全岛的危险。失去西西里,意味着失去罗马和迦太基之间的海域的制海权。这样一来,南部战线等于拱手让给了敌方。

与锡拉库萨对垒的这一战线尚不需要马上开战。罗马派去的士兵都是坎尼会战的幸存者。这样做使得他们有报仇雪恨的机会。
在马其顿战线,军事和外交攻略并举的做法开始奏效。这条战线的指挥官拉埃维努斯只有一个军团,但是,他可以充分利用在布林迪西的50艘战船,战斗效率很高。马其顿国王在攻打罗马军队位于希腊西部的基地阿波罗尼亚时,被罗马军队击退,逃回自己的国家。
罗马在坎尼会战失败以后,这一战略才显示出效果,这一点非常具有讽刺性。汉尼拔在坎尼取得胜利后,又占据了相当一部分意大利南部地区。由他统治的城市和地方多了,反而增加了他的负担。对于神出鬼没的汉尼拔来说,意大利南部实在太大。在这辽阔的地方,一个人要做到神出鬼没,终非易事。
就这样,仅仅有一个军团的罗马军队,开始了封锁马其顿的战斗。罗马从未想过要攻下强大的马其顿王国,只要困住马其顿,使马其顿国王无法动弹就达到目的了。
迦太基派了2.5万名步兵、3000名骑兵以及12头大象来到阿格里真托附近海面准备登陆。交战的结果是,以罗马军胜利而告终。迦太基派遣的满载士兵的船队不得不放弃登陆计划,返回迦太基。马尔凯鲁斯也回到了锡拉库萨城下。但是,公元前213年的这一年里,终因阿基米德,马尔凯鲁斯未能成功攻取锡拉库萨。
在西班牙的科尔涅利乌斯兄弟俩把根据地设在了塔拉戈纳。塔拉戈纳靠近埃布罗河。埃布罗河是第二次布匿战争爆发之前,罗马和迦太基两国的国界线。每年春季一到,战斗重开之时,兄弟俩就率领军队渡过埃布罗河,向南发起进攻。罗马给了他们两个军团,兄弟俩分别带领一个军团作战,在战斗中取得节节胜利,成功地削弱了迦太基在西班牙的势力。公元前212年,进入自然休战期后的秋天,科尔涅利乌斯兄弟俩已夺取了迦太基统治下的西班牙三分之一区域。这是从最高指挥官到普通士兵一直坚持战斗、未回一次国的结果。
“全体公民同意我担任按察官,这就是说,我的年龄足以胜任这一职位。”
坎尼会战后的第二年,即公元前215年,元老院推荐费边为执政官候选人,并当选。但是,罗马始于这一年的持久战和独裁官时的费边采用的战术虽然同属持久战,内容却全然不同。曾经是两位执政官一同率领主力军团,与进入意大利的汉尼拔面对面交锋,现在则把主力军团分成了若干队伍。
大城市塔兰托的沦陷导致周边各卫星城市纷纷倒戈。除了布林迪西、卢克利亚、韦诺萨等罗马殖民城市以外,意大利南部几乎全部纳入了汉尼拔的控制范围之中。
就这样,元老院把西班牙战线交给了这位年仅25岁的年轻人。为此,首先任命他为前法务官,尽管他从未担任过法务官。然后授予他两个军团的绝对指挥权。尽管如此,元老院并不放心把这一大权完全交给他一个人,因此,又派了一个和他资历相同的监督官一起前往西班牙。此人名叫尤里乌斯·西勒诺斯,既没有实战经验,年龄也不大。他的任务是,一旦这位年轻的指挥官犯错,马上取代他担任总指挥。
同样,在西班牙,汉尼拔的两个弟弟始终99lib.net被科尔涅利乌斯兄弟俩牵制,无力前往意大利支援他们的兄长。
就在马尔凯鲁斯开始感到要想勉为其难地打破胶着的战事是愚蠢行为的时候,他得到了一个消息:因为海上被封锁,迦太基的增援部队无法直接进入锡拉库萨,于是计划让援军在西西里中部的阿格里真托附近登陆。马尔凯鲁斯留下副手继续围困锡拉库萨,自己率领一半的士兵紧急赶往阿格里真托。
公元前211年初夏,普布利乌斯·科尔涅利乌斯率领的军团中,最多一次有7500名西班牙士兵脱逃。得知这一情况后,普布利乌斯不管当时夜有多深,决定立刻把他们追回来。他要在逃走的士兵与迦太基军队会合前把逃兵的事情处理好。

坎尼会战以后罗马与汉尼拔交战的舞台
坎尼会战之后,汉尼拔派往本国通报胜利喜讯的小弟马可尼,用从会战中阵亡的罗马士兵手指上摘下来的金戒指堆成山的时候,据说迦太基长老会会场内欢呼声一片。汉农却没有像其他人那样沉浸在向罗马复仇后的喜悦中,他是经常与汉尼拔所属的对外贸易派意见相左的国内农业派代表人物。汉农向马可尼发出了疑问:
罗马很快获悉了同盟内容。因为以布林迪西为基地,警戒亚得里亚海的罗马海军抓到了告别汉尼拔后正走在返回马其顿途中的使节。当然,结成同盟的事实并未因此改变。
对科尔涅利乌斯兄弟来说,兵力的削弱是绝对需要引起重视的事情。但是,尽管如此,他们还是没有改变两个军团单独作战的战略。
若要确保意大利西部海域的制海权,撒丁岛必不可少。在完成击退迦太基收复撒丁岛的目标后,罗马方面也在此驻扎了两个军团。
第二,这是汉尼拔进入意大利后第一次释放罗马公民兵俘虏。汉尼拔是要通过释放这些罗马公民权拥有者来试探罗马有无讲和的意向。站在汉尼拔的立场上,他认为,罗马经过四次会战的失败,应该信心尽失。这个时候如果罗马答应放弃西西里和撒丁两岛,以及加普亚以南的意大利南部,那么,他攻打意大利的目的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得以实现。不仅重新夺回了第一次布匿战争中迦太基失去的一切,而且还得到了希腊人聚居的富饶的意大利中南部地区。
就这样,坎尼会战以后,倒向汉尼拔的意大利南部三个主要城市继锡拉库萨之后,加普亚也被收复,只剩下塔兰托了。
对这位年轻人的话,在场的元老院元老几乎没有人当真。从年轻人的经历来看,他只在一年前担任过按察官,参加过的战斗也只有提契诺战役和两年后的坎尼会战。提契诺战役是他参加的第一次战斗,那年他17岁,其父是总指挥。坎尼会战时,在他父亲的安排下,加入了埃米利乌斯·保卢斯的军团。最主要的是,他不是元老院元老,因为,不到30岁是没有资格加入元老院的。把一个战略单位的两个军团交给这样一个人担任总指挥,在共和政体下的罗马尚未有过先例。更何况这位年轻人曾经有过的一次做法,已经让费边这样忠实的共和政体主义者心怀疑虑。
现在我宣布,各位只要拿出赎金,我就恢复你们的自由。
但是,锡拉库萨城邦的中心部分集中在岛上,这个岛面积很大,靠吊桥与本土相连。罗马军占领的只是建有神殿及半圆形剧场的本土部分,还谈不上占领整个锡拉库萨城邦。突破靠陆地一侧的城墙,等于夺取了阿基米德的新式兵器大显身手的场所,再加上海上的封锁依然严密,因此,中心部分因为涌入许多从本土逃过去的人,一时人满为患,弹尽粮绝只是个时间问题。
第二次布匿战争期间,罗马最艰难的时候被认为是公元前215年至前211年的四年间,也就是罗马被迫专心打防御战的四年。这期间,有四位前线指挥官在后方元老院支持下,始终坚守在对阵汉尼拔的最前线。一旦有机会,罗马就要让士兵轮换上前线,尽量每年轮换一次。不过,指挥官却没有轮换过。
两位执政官率领的四个军团和法务官雷必达率领的两个军团,共计六个军团,联手对付汉尼拔。希望拉长战线的罗马并没有把这六个军团投入一个地方。由于汉尼拔在意大利南部神出鬼没,所以罗马把意大利南部划分成普利亚和卡拉布里亚两个战区,由两位执政官分别负责。雷必达的两个军团前去支援费边父子负责的普利亚战区。
这不是塔兰托市民心甘情愿接受的待遇。布林迪西是罗马新建的城市,生活在其中的是无投票权的罗马公民权拥有者。与布林迪西不同,塔兰托是由斯巴达人建立起来的殖民城市,与罗马有着同样悠久的历史,是意大利南部最重要的城邦。虽说是罗马的战败国,却与新兴城市有同等待遇,这让当地居民难以释怀。长期处于压抑状态的塔兰托迎回了汉尼拔无偿释放的士兵,亲汉尼拔的情绪开始抬头,这种情绪更是在年轻人中间不断蔓延开来。
公元前212年,为了收复加普亚,罗马派遣由两位执政官和一名法务官率领的共六个军团,为此加普亚感到大难临头,紧急派出使者去塔兰托向汉尼拔求救。然而,当汉尼拔和他的军队摆脱格拉古率领的奴隶军团的阻拦,进入坎帕尼亚地区的时候,加普亚已经被罗马的六个军团团团围住。
为了答谢马其顿参战,汉尼拔承诺,与罗马之间的战争结束后,汉尼拔率军登陆希腊,协助马其顿国王称霸全希腊,承认希腊西岸全部为马其顿领土。

第二年,即公元前210年,罗马决定在各个战场投入共计21个军团,需要11位指挥官,已经确定10人(都在40岁以上),只差西班牙战线的指挥官尚未定下来。元老院一时找不到条件符合、年龄又在40岁以上的将领来担当这一重任。
格拉古没有当选,是因为他是上一年的执政官。有可能当选的老费边、马尔凯鲁斯以及负责马其顿战线的拉埃维努斯也都没有当选。这一年选出的执政官是平民出身的弗尔维乌斯·弗拉库斯和贵族出身的克劳狄乌斯·普尔克尔两人。前者是第三次就任罗马这一最高官职,后者是第一次当选。其中弗尔维乌斯·弗拉库斯虽然第三次当选,但是,距离上一次当选执政官已经时隔10年。
得到塔兰托后,汉尼拔再次开始了频繁的军事行动。但是,罗马军队在执政官格拉古的指挥下坚守阵地。他们依然采用以前的战术——不响应会战。不过,在坚守的同时,又会见缝插针地打上一仗。只要汉尼拔一离开,罗马军队就袭击迦太基军队,每次都能获得胜利。
“还没有。”
一个年纪不大的年轻人推开了元老院的大门。在年已64岁的费边和59岁的马尔凯鲁斯眼里,这位24岁的年轻人看上去像个未成年人。他叫普布利乌斯·科尔涅利乌斯·西庇阿。他主动请缨,要求担任西班牙战线的总指挥,代替战死在西班牙的父亲完成任务。
此外,前执政官格拉古率领的两个由奴隶组成的军团被派往现在的卡拉布里亚地区,相当于长筒靴脚尖的位置。原因是汉尼拔正想彻底占领这个地区的卢卡尼亚和布鲁提亚。
是年22岁的马其顿国王腓力,与亚历山大大帝同出一宗。因此,对于自己的皇室继承人有着非常强的意识。对于马其顿王国的年轻国王来说,他太想再次称霸全希腊了。但是,击退横行亚得里亚海的海盗、平定伊利里亚人并把势力扩张到了希腊西海岸的罗马,让他感到非常不安。马其顿国王知道罗马在坎尼会战中大败后,决定与胜利者汉尼拔站到一条战线上。国王派出使节,在汉尼拔控制下的意大利南端登陆。使节见到汉尼拔后,要求结成同盟。当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同盟,而是马其顿国王与汉尼拔之间建立统一战线的同盟。同盟内容分三个阶段:
“也就是说,敌人依然强大。那么,请问,罗马的殖民城市和同盟城市的公民中,有没有背叛罗马的迹象?”
意大利南部的三大城市,加普亚、塔兰托和锡拉库萨,已经全部归到汉尼拔的旗下。汉尼拔的军队中开始出现意大利南部的希腊人。与此相反,罗马没有取得令人瞩目的战果。前去攻打锡拉库萨的“意大利之剑”马尔凯鲁斯也遇到了难题,出乎意料地耽搁了很长时间。
到了这一年,罗马又比上一年增加了2个军团,投入的全部兵力共22个军团。像是为了响应在东方希腊开始的封锁马其顿似的,南方战线也一下子变为采取积极进攻的战术。罗马军队中以勇敢善战闻名的前执政官马尔凯鲁斯是年57岁,他被派往西西里,其任务是攻占锡拉库萨,巩固南部防线。
过了夜半时刻,1000名精兵悄无声息地靠近城墙,把藏在森林中的梯子搭在城墙外,开始攀越城墙。
在共和政体下的罗马,执政官不能连续当选,但是,给他们冠以前执政官、法务官、前法务官之类的官名,就可以继续指挥军团。一方面因为战线的扩大和分散,需要更多的指挥官,同时还可以避免每年因更换指挥官带来的弊端。毕竟汉尼拔的优势是担任指挥官的始终只有他一个人。

首先,每两艘满载士兵的船用绳子拴在一起,在船的左右两侧用橹划向悬崖下。从船尾通过桅杆顶端直达船头的绳子前端绑着攻城用的梯子。船一到悬崖下面,就用滑车卸下梯子,士兵们顺着梯子爬上悬崖,再把梯子搭在城墙上,爬梯子登上城墙。即使敌人从城墙上方投下石块或射箭抵抗,只要坐在两艘战船上的士兵同时向上放箭,守兵就无法站到城墙上。以量取胜是罗马人的做法。
四年来同甘共苦的总指挥官死得那么突然,又那么悲惨,令他们难以接受。格拉古的死使这些士兵陷入了深深的绝望中。这种绝望只有失去过顶梁柱的人才能理解。四年里,以紧密团结为自豪的奴隶军团,随着总指挥官的被杀顿作鸟兽散。
汉尼拔认为,要想在短时间内解决这个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引诱敌人进行会战。他率领尽可能少的兵力,带上尽可能少的粮食,紧急北上前往加普亚,大部队随后跟上。当他突然出现在加普亚附近后,便向罗马军队的包围圈发起了突袭。
在西班牙战线,由科尔涅利乌斯兄弟俩率领的两个军团正同汉尼拔的两个弟弟展开激战。
据说,此时的罗马公民兵俘虏仅有8000人。因为汉尼拔为了避免成为行军途中的累赘,把之前四次战斗中抓获的罗马人都杀了,因此,坎尼会战后,罗马公民兵俘虏就只有这个数。汉尼拔要求俘虏选10个代表,随自己的一名亲信回罗马。
尽管一到冬季,汉尼拔只能去意大利南部过冬。但是眼下正逢锡拉库萨沦陷又重新回到罗马手中,因此,守住加普亚显得越发重要。对他而言,无论如何必须把加普亚从罗马军队铜墙铁壁般的包围中解救出来。

“没有,一个也没有。”
迦太基的另一半军队在北上与汉尼拔会合途中遭遇格拉古率领的奴隶军团。格拉古事先已经向手下所有奴隶许诺,只要取得这次战斗的胜利,就给他们自由民的身份。奴隶军团精神抖擞,攻势异常凌厉。战斗结果是,准备和汉尼拔会合的那一半军队失九九藏书网去了一大半有生力量。
但是,罗马拒绝了汉尼拔的提议——拒绝的不是赎回俘虏,而是汉尼拔讲和的试探。从俘虏代表的口中得知罗马给出的决定后,汉尼拔把8000名罗马公民兵俘虏全部卖给了希腊人做奴隶。
汉尼拔不得不改变战略。他很清楚,就算身边的军队留在坎帕尼亚地区,也会与上一年一样,不得不面对费边、马尔凯鲁斯和格拉古的六个军团。他能做的只是在对峙和小规模的战斗中空耗一年时光,因此,汉尼拔决定暂时放弃坎帕尼亚,率领军队南下前往塔兰托,因为塔兰托也是一个天然良港。士兵已经变成自由民的格拉古奴隶军团在后面紧追汉尼拔。
最后元老院决定让西庇阿试试。但是,元老院摆出来的姿态好像是不便拒绝年轻人为战死在西班牙的父亲和叔叔报仇的心愿。因为年轻人的父亲和叔叔是元老院元老们的同僚,所以,他们破例答应了这位年轻人的请求。其中还有一层意思,就是由他做代表去为战死在遥远西班牙的同胞送行。
“很多事情看上去没有可能,但是如果换一个视角,没有可能的事情就会变成有可能。”
克劳狄乌斯·尼禄出身于罗马首屈一指的名门望族克劳狄乌斯家族。前面已经提过,克劳狄乌斯家族的男性因为个性张扬而不受民众喜爱。但是,他们个个都很出色。作为将领,他们在战场上大多喜欢速战速决。尤其是尼禄,曾经在勇敢善战的马尔凯鲁斯手下作战,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
城墙上的哨兵被悄悄干掉。进入城墙内的罗马士兵杀死烂醉如泥的城门守兵,从里侧一个接一个地打开了城门。在黑暗中,1万名罗马士兵开进了锡拉库萨城内。天亮时,市区有一半已经落入罗马军的手中。
“真要这样,我会喜极而泣。”
埃托利亚地区位于马其顿南边的中部希腊,长期以来饱受马其顿的欺扰。罗马决定利用该地民众的反马其顿情绪,承诺罗马从西边进军,再提供25艘战船,从海上给予支援。就这样,埃托利亚人决定向马其顿发起进攻。与此同时,罗马又成功说服帕加马王国从东边攻打马其顿。因为帕加马王国也时常担心马其顿向其扩张势力。
迦太基国内非常担忧西班牙的战况,把本该送到意大利增援汉尼拔的援军和汉尼拔的小弟马可尼送到了西班牙。当然这其中还有其他原因。首先,意大利海域的制海权掌握在罗马手中,有罗马海军相阻,迦太基的援助无法如愿到达意大利。与此相比,到西班牙只要横渡直布罗陀海峡即可,危险系数小很多。其次,出于经济上的考虑,西班牙矿藏丰富。对于迦太基国内来说,支援西班牙意味着“继续投资”,因此,国内农业派也表示同意。就这样,迦太基国内提供的援助,包括本该前去增援汉尼拔军的兵力,全部投入了西班牙。
那是两年前的冬天,按惯例,这是罗马选举的季节。按察官的资格年龄是30岁以上,西庇阿的哥哥路奇乌斯被提名为候选人。但是,路奇乌斯是平庸之人。他们的母亲很担心路奇乌斯不能当选,因此,天天去神殿祭拜诸神保佑。有一天,年轻的西庇阿对他的母亲说:

包括西西里在内的意大利南部重要城市中,现在有那不勒斯和巴勒莫。但是,在公元前3世纪的时候,是加普亚、塔兰托和锡拉库萨三大城市。第二次布匿战争开始后的第四年,罗马被汉尼拔抢去了加普亚和锡拉库萨。
又是新的一年,即公元前211年,随着这一年春天的来临,攻陷锡拉库萨的消息传到了罗马。因为是在南方,所以马尔凯鲁斯没有无所作为地越冬,他没有等敌人弹尽粮绝就向锡拉库萨的中心所在岛屿发起了攻势,并在冬季结束了战斗。
他们选出几名代表前去意大利南部拜访正在那里越冬的汉尼拔,同汉尼拔交换了想法。之后汉尼拔交给他们一个行动计划,送他们返回塔兰托。他们回去后开始到处散布谣言,说汉尼拔身患重病,却不说汉尼拔在哪里卧病,其间汉尼拔只带着精锐部队悄悄来到了塔兰托。
“母亲大人,如果我们兄弟二人都当选上按察官,会怎样?”

8000名公民兵相当于两个军团的兵力。在坎尼会战中遭受重创的公元前216年冬季,罗马太需要这8000名士兵了。这一时期,罗马为了编组新的军团,已经极尽所能。除了无产者,甚至把预备役也召集起来了。尽管如此,缺口还是很大。为此,罗马不得不招募奴隶志愿者,由国家出钱,从奴隶主手中购买奴隶,约定费用于战争结束后支付。此时正在编组奴隶的两个军团。购买8000名奴隶所需的费用与汉尼拔提出的8000名俘虏的赎金几乎相等。按理说,既然要编组奴隶军团,不如把全体俘虏赎回来更好,而且俘虏中不乏经济宽裕的人。事实上,在元老院的讨论中,也有人提出有能力支付赎金的人自己出赎金,国家只负担无力支付赎金的俘虏的赎金。
瓦莱利乌斯·拉埃维努斯(贵族)——当时的年龄在50岁上下。虽然出身行伍,他却更擅长外交攻略及行政管理。因此,元老院委任他负责马其顿战线。
罗马人称之为“汉尼拔战争”的第二次布匿战争就要进入第七个年头。由于已经不能指望意大利南部大部分城邦参战,所以公民兵的兵役负担大大增加。他们已经相当疲惫。公元前212年,罗马选举执政官的公民大会上,现场气氛出现异常,有点类似现在的首相辞职。

西庇阿登场


如果说这个消息给汉尼拔带去了希望,那么对罗马人来说却是个噩耗。迦太基方面借此打开了一条向汉尼拔提供支援的补给线。这是罗马绝不允许的。攻陷加普亚后,罗马终于有了机动人才。元老院马上派出克劳狄乌斯·尼禄带1万名士兵紧急赶往西班牙。
这三位指挥官对以加普亚为根据地的汉尼拔形成了三方合围的态势。
罗马公民兵和来自同盟各国的士兵,即罗马联盟的正规军士兵,在战斗结束后一定会归队,因此,罗马军队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正确把握死伤者的人数。对罗马来说,两个军团的士兵转眼消失得无影无踪,这还是第一次。该军团的军官和剩下的为数不多的正规军士兵向罗马通报了格拉古遇害和奴隶军团解体的情况。
英国绅士一向以沉着冷静著称。但下面我要讲到的是令他们也会热血沸腾的、历史上的罗马人的故事——是被汉尼拔打得头破血流之后的罗马的人故事。然而,罗马没有美国的帮助,而英国在敦刻尔克大撤退后得到了美国的帮助才得以奋起并继续战斗。

在意大利中南部最大的城市加普亚度过了舒适的冬季后,汉尼拔做了一件从未做过的事情。按惯例,他首先无偿释放了来自同盟各国的俘虏,然后去见留下来的罗马公民兵俘虏。他语气温和地对他们说:
与哥哥路奇乌斯并排站在演讲坛上的这位年轻人,赢得了有公民权的人的一片欢呼声。甚至无须按百人一组进行讨论和投票,全场一致同意他当选按察官。他知道,自己和哥哥并排站在演讲坛上会非常醒目,一旦自己当选,哥哥也一定会当选。结果如他所料,本来岌岌可危的路奇乌斯也顺利当上了按察官。年轻的西庇阿并没有特别辉煌的功绩,但他深受公民的喜爱。
环绕罗马的城墙非常坚固,仅靠一个军团根本无法撼动,而且此时派往普利亚地区的两个军团刚刚组建完成,尚未出发。作为指挥官的执政官加尔巴也在首都。加上保卫首都的两个军团,在坚固的城墙之内驻扎了四个军团。元老院紧急召开会议,64岁的费边建议,连一个军团也不要从加普亚的包围圈或其他地方抽调过来。这位拖延战术的倡导者忠告执政官加尔巴要尽量避免与汉尼拔面对面地作战。
在意大利的汉尼拔只得到过一次来自迦太基本国的援助。因为,迦太基船队在罗马海军的阻截下,不得不一次次掉转船头,最终不得不放弃尝试。
虽然这个军团被叫作“奴隶军团”,但此时他们已经不再是奴隶,因为在贝内文托与迦太基军队的战斗中取得胜利后,格拉古如约给了他们自由。尽管如此,他们没有一个人毁约,他们遵守了只要战争没有结束就留在军团的承诺。他们效忠的不是罗马,而是年龄在45岁上下的格拉古。
对罗马来说,勉为其难地投入25个军团是有原因的,因为这一年罗马的目标是收复加普亚。
汉尼拔无偿释放来自同盟各国的士兵俘虏,目的是促使同盟各国脱离罗马联盟。但是,罗马公民兵俘虏获释回到罗马后,显然会再次成为罗马军队的一员与汉尼拔作战。既然如此,汉尼拔为什么还要这样做呢?我猜想,原因无外乎以下几个:
科尔涅利乌斯的任务是,在西班牙与弟弟会合,并攻打汉尼拔的大本营西班牙,阻止西班牙前往意大利增援汉尼拔。罗马很清楚,既然汉尼拔越过围墙,进了自家的院子,要把他赶出去很不容易,因此,必须切断外部对入侵者的补给,把入侵者彻底孤立在围墙之内。

公元前211年,传来的似乎都是好消息。然而,夏天刚过,却传来了一个令罗马人意想不到的噩耗。自第二次布匿战争爆发以来,罗马不断开辟新战线。在所有战线中,唯一不断送来捷报的战线是西班牙战线。然而,正是这个战线遭遇到了毁灭性的失败。
“阿基米德好像把装满水的杯子扔出去一样,把船从海里捞起来又扔出去。我们的士兵就像是因为桑布卡的演技太差而从宴会上被赶出去的乐师似的。”
就这样,第二次布匿战争的舞台上又涌现出一位天才的将领。我想,如果亚历山大大帝最优秀的弟子是汉尼拔的话,那么,汉尼拔最优秀的弟子不正是这位西庇阿吗?亚历山大没有机会见识弟子的才能,过早离开了这个世界,这是他的幸运。与此相比,汉尼拔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既然里米尼是北方最前线,那么为了切断里米尼和意大利南部之间的联系,皮切诺也成了一个重要城市,在这里部署了由瓦罗成功收编组成的一个军团。
母亲知道兄弟二人中,有一人资格年龄不到。但她还是笑着回答:

公元前212年一整年,罗马军队和迦太基军队没有交手。与意大利本土情况相反,在西西里战线,局势明显有利于罗马方面。
两个军团留在罗马拱卫首都的安全。
尽管汉尼拔以迦太基的名义与马其顿签署了同盟条约,但是因为马其顿使节落入罗马人手中,这使得汉尼拔和马其顿国王之间未能及时了解各自的信息,因此,整整这一年,马其顿军没有任何行动。罗马争取到了时间,强化了以布林迪西为基地的海军。布林迪西是始于罗马的阿庇亚大道的终点。罗马把这个便于从罗马调集军队的地方作为基地,努力维持亚得里亚海的制海权。这一措施对于防御必须横渡大海才能到达意大利的马其顿军非常有效。不过,在这条战线上,罗马并不打算依靠军事力量,而是选择了外交攻略。因为,此时的罗马没有能力调集大军前往希腊。
公元前214年,罗马对马其顿的战争开始行动了。拉埃维努斯率领的一个军团一直负责这条战线。
持久战的缺点是战绩不显著。公元前213年,在很多人眼里,这一年是汉尼拔等待罗马联盟解体的战术最见成效的一年。
更多内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