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难忘的人
悼念高坂正尧
——我们有个约定,50岁时比赛写作罗马
目录
第一章 活在地中海
第一章 活在地中海
第一章 活在地中海
第二章 从外部看日本人
第二章 从外部看日本人
第三章 罗马,我的爱
第三章 罗马,我的爱
第四章 难忘的人
第四章 难忘的人
悼念高坂正尧——我们有个约定,50岁时比赛写作罗马
第四章 难忘的人
第五章 围绕工作
第五章 围绕工作
上一页下一页
现在我也完成了5卷,写完了“共和政体时代”。这时,请谁以书评的形式来评价一下呢,我还是想请高坂先生。因为有这件事,当我听到噩耗的时候(那天晚上我外出,我是第二天早上从粕谷先生那里听到的),我被击倒了,不知道如何是好。当时的震惊感现在已经减轻许多,取而代之的是一股怒气涌上心头,感觉是“高坂先生,您这又是为什么呀?”怒气尚未消去,这不,再过一阵我又要回意大利了,可想到回到意大利便会重新开始安静的生活,我也将会陷入深深的悲伤之中。我现在已经开始担心了。
1996年12月
正是这样的原因,我的心里根本没有空间让我冷静地说出悼念高坂先生的话来。我想我多半不会去扫墓,就像塙先生(塙嘉彦,中央公论社编辑部,在《海》总编任上去世)去世的时候(1980年前后)一样。因为一旦去扫墓,他的去世就会像既成事实一样袭上我的心头。就像塙先生对我而言还没去世一样,我觉得高坂先生也会一直活到我写完《罗马人的故事》的那一天。这是一个奇妙的告别……99lib.net
在我刚刚开始写作,作品尚未付梓的时候,促使我写作的人——粕谷一希先生大概出于他的性格,为我引见了各种各样的人。其中,我最常见面的就是山崎正和先生和高坂先生。他们两人与我年龄相差不大,但当时我才刚刚开始写作,而他们已经相当精彩,非常活跃。那时,我总藏书网是面对一堆稿纸,处在一种被抱怨的状态中,也有空闲时间。所以每当他们二人来到中央公论社,我都会在“达达尼昂”(中央公论社楼上的餐厅)同他们待在一起。我茫然地望着他们,脑子里在想,世上为什么会有脑子这么好的人,佩服不已。
在我刚出道,仰视高坂先生的时期,他曾经说过:“现实主义者都会变得忧郁。”他接着又说:“一旦忧郁,就会像茨威格那样去自杀。”我便说道:“啊呀,要是那样,我们就必须找到不必忧郁也能成为现实主义者的方法。”我不得不在这条路上一边吃苦一边前行,却已经少了一个评价我的人。我们写作绝对是想让人看懂,我失去了一位最好的懂我的人。我不知说什么好,茫然也好,生气也好,我始终放不下那种感情。
也许九*九*藏*书*网我该叫他“高坂老师”。但那样称呼他我实在没有感觉,所以请允许我称他为“高坂先生”。关于这位高坂先生在学问上的成就,大家已经很了解,还有比我更适合讲述他成就的人。作为告别,尽管我并不觉得要与他永别,我想在这里讲一下对我而言高坂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尤其是高坂先生,从去伦敦战略研究所的时候起,好像是因为跟英国同僚聊天,他开始对地中海文明产生兴趣,我们的话题因而进到了我的圈子内。即将开始撰写《罗马人的故事》的时候,高坂先生也是我请求说“想听听您意见”的人。说起其中缘由,那是因为我与高坂先生有个约定,到了50岁,我们两人比赛写罗马史。这个比赛并不是一起写,而是竞争着写,高坂先生写他的罗马史,我写我的。这是九_九_藏_书_网说好了的,可是快到50岁的时候我问高坂先生:“您怎么样?”高坂先生说:“哎呀,我呀,还是……”语调一如往常,“我呀,想继续搞现实分析。”话说到这个份儿上,我不得不一个人开始。
我与他们在那个时代的差距后来也一直延续着,他们二位完全没有把我当回事,我一直坚持向他们赠送作品,却不曾记得他们二人送过作品给我(笑)。不过我一点也没有想过要缩小与才华横溢的男人之间的这种距离。相反,我觉得有距离对我是一种鼓励,有一种莫名的发嗲心情,甚至认为他们二人一直强于我才好。所以,我非但没有不快,反而与他们二人的关系非常好。
尤其是我现在已经写完了“共和政体下的罗马”,认为共和政体下的罗马处在高速发展期。下面我就要写作“帝王政体下的罗马”了。我认为帝王政体下的罗马处在稳定发展期。这个视角所基于的立场与以吉本为首的传统史家不同。罗马稳定发展期的最大课题是安全保障。正当我必须与这个难题对决时,我却失去了能够请教问题的最佳人。这真让我感到“不知如何是好”。99lib.net
粕谷先生为我介绍的人很多,其中尤其跟这二位相处我会有一种拘束感,不会主动打电话说“我回国了,见个面吧”。正因为如此,才因有距离而产生敬爱的感觉。这种心思的唯一表现是我一直坚持向他们赠送自己的作品。说是赠送,其实是硬给他们的感觉。我一直是以敬请他们阅读的心情去寄书的。
更多内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