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汉字与其他民族和国家文字的双向影响
目录
第一章 汉字的起源
第三章 汉字的古文字阶段
第三章 汉字的古文字阶段
第四章 汉字的孳乳
第五章 汉字的进一步定型
第六章 正俗字·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第六章 正俗字·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第七章 汉字与汉语关系的发展
第八章 汉字和中国古代文化
第八章 汉字和中国古代文化
第九章 汉字与其他民族和国家文字的双向影响
第一节 汉字对历代少数民族文字的影响
第九章 汉字与其他民族和国家文字的双向影响
附录
上一页下一页
中国是世界上仅有的几个文明古国之一。汉字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代表方面,从历史上看,对于中国境内的少数民族以及境外许多国家和地区,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形成了一个所谓“汉字文化圈”。
根据现有资料统计,从历史上到现在,借用汉字或模仿汉字而记录汉语以外的语言的文子,达到20种之多,使用情况也比较复杂,这里限于篇幅,只能选取少量亊例进行简单介绍。
另外也要看到,历史上任何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之间的文化影响,都是相互的而不是单向的。汉字自然也不例外,所以本书也用少量笔墨,简要谈谈其他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对于汉子的影响。

第一节 汉字对历代少数民族文字的影响

(2) 西夏和元朝

分布在现今我国贵州省某些地区的水族人民,在1949年以前所采用的文字,也是借鉴汉字,有类似汉字倒写、反写的形式,称为“水书”或“反书”。不过,现在也早已改用拼音文字了。
契丹是我国古代北方的一个游牧民族。早在南北朝的史籍《魏书》中就有记载。唐代末年,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各个部落,建立契丹(即“辽”)王朝,直到北宋末年才灭亡。

(4)瑶族

古代有“棘人”的名称,历史上曾建立“南诏国”和“大理国”,明代后也称“民家”,主要居住在云南大九九藏书理一带。从公元8世纪的南诏时代起,白族民间就自造汉字式的文字,叫做“白字”或“白文”。唐宋元明各代的白字刻碑不少,至今还有留存。 白字的形体较易辨识,如山作“(山扇)”,河作“(上河下水)”,水作“(氵虽隹)”等。

(6) 白族

下面是部分契丹字、女真字和汉字的比较,以见一斑:

(7)水族

(3)壮族

主要生活在今天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壮族人民,在没有采用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以前,长期使用一种叫做“方块壮字
99lib•net
”的文字。这种“方块壮字”也是仿照汉字造出来的,多数是形声字,如“妑”字从“女”,表示这字是“女人”的意思;用“巴”作声符,表示这字在壮语中的读音与“巴”相近。“汏”字从“水”,是“河”的意思;用“大”作声符,表示它的读音。
多数分布在广西,少数在广东、湖南、贵州、云南等地,与汉族、壮族、苗族等共居。从唐代初期的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起,民间就流传着一种汉字式的瑶语文字,形体与壮字类似,用来记录本民族的传说和歌谣。因为瑶族居住分散,后来这种文字就逐渐消亡了www.99lib.net
建立了元朝的蒙古人,在没有创制自己的文字之前,采用汉字的同音字加上一些特殊的标记,来记录自己的语言。他们有一部12卷的伟大著作《蒙古秘史》,就是用这种方法写出来的。后来,他们才有了自己的文字——八思巴字。
西夏王朝后来被蒙古人所灭,西夏文字也就逐渐失传了。
契丹王朝建立后,就参照汉字先后创制了两种不同类型的文字:契丹大字和契丹小字,并用来撰写和翻译过很多著作。可惜这些书籍都已失传了。

(1)契丹和女真

北宋初年,在我国西北、甘肃一带崛起了一个以党项族为主体建立的封建王朝,叫做 “西夏”,它存在了将近200年。西夏也仿照汉字,创制了西夏文字,约有6000多字。它的形体轮廓基本也是方块,也由点、横、竖、撇、捺等汉字基本笔画组成,甚至还有楷书、行书、草、篆书等类似汉字字体的区别。西夏文的构字方法,有许多与汉字“六书”相同。http://www.99lib•net
后来与契丹接壤的女真(即“金”)兴起,曾创制女真文字。女真文字是在契丹字直接影响和汉字间接影响下创藏书网造出来的。
当时还有人编纂了多种类型的西夏文字典,包括《文海》、《音同》、《番汉合时掌中珠》等,成为今天研究西夏文字的重要资料。

(5)苗族

分布在贵州和湖南、云南、广西、四川、海南等地。历史上曾使用过汉字式的苗语文字,有学者称之为“方块苗文”,也是多用汉字的形声、会意等方法造字。这种文字,至今还遗留有三种标本:板塘苗字、老寨苗字、古文苗字。
更多内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