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山河犹在
三、收复两京
目录
第一章 踏血而来的唐玄宗
第二章 东方的传奇
第二章 东方的传奇
第三章 风流多情李三郎
第三章 风流多情李三郎
第四章 隐蔽的危机
第五章 忘战必危
第五章 忘战必危
第六章 山河犹在
第六章 山河犹在
三、收复两京
第七章 乱世英雄
第七章 乱世英雄
第八章 大诗人们的命运
上一页下一页
十月二十三日,肃宗重回长安,城中百姓出国门奉迎,20里不绝,均舞跃呼万岁,喜不自胜。之后,肃宗大赦天下,只有与安禄山同反者及李林甫、王鉷、杨国忠子孙不在赦免之例。立广平王李俶为楚王,不久又被封为皇太子,加郭子仪司徒,李光弼司空,其余李嗣业、王思礼、仆固怀恩(铁勒部人)、鲁炅、张镐等有功之将各进阶赐爵,加食邑不等。死节之士李憕、卢奕、颜杲卿、袁履谦、许远、张巡、张介然、蒋清、庞坚等皆加赠,并封其子孙官。战亡之家,免两年赋役,郡县明年租、庸免三分之一。唯有肃宗最重要的谋臣李泌归隐衡山。
十月十五日,广平王李俶率大军至曲沃(今河南灵宝东)。回纥叶护派麾下将军鼻施吐拨裴罗率军依南山设伏,郭子仪等率军与叛军在新店(今河南陕县西)交战,叛军依山结阵,郭子仪初战不利,开始败退,叛军趁胜下山追击。事先埋伏在南山的回纥兵突然冲出,袭击叛军后方。叛军一直畏惧回纥兵,当时回纥兵尚未追及,于滚滚尘埃中先射出了十几支箭,叛军一见是回纥的箭矢,惊呼道:“回纥兵来了!”军无斗志,竟然由此而溃散。唐军趁机杀了个回马枪,与回纥兵两面夹击,叛军大败,死伤遍野。
怀仁可汗欣然同意,立即派儿子叶护及将军帝德等率4000精锐骑兵来到凤翔,要助唐军一臂之力。肃宗十分高兴,盛情宴劳赏赐叶护,惟其所愿。回纥军的伙食也优厚于唐军,每天供应羊200只,牛20头,米40斛。肃宗之子广平王李俶(后改名李豫,即为后来的唐代宗)还与叶护对天盟誓,约为兄弟,叶护大喜过望,主动称呼李俶为兄长。
宝应元年(762年)十月,唐与回纥联军开始进攻。史朝义与部下商议应对之策,部将阿史那承庆说:“如果只是唐军来,我们应该拼力与其战,如果与回纥兵一起来,则兵锋不可抵挡,应退守河阳以避其锋。”由此可见回纥兵的精锐确实在相当程度上震慑住了叛军,但史朝义没有听从。唐军到达洛阳北郊后,在横水列阵,叛军以数万人马应对,并立栅自守。唐将仆固怀恩在西原摆开阵势,派骁勇骑兵与回纥兵一道,从南山出栅东北,内外夹击,大败叛军。史朝义听说后,亲自率10万精兵来掠阵。叛军阵势严整,唐军几次冲杀,均巍然不动。唐将镇西节度使马璘说:“事情危急。”竟然单枪匹马地冲入敌阵,夺得叛军两面盾牌,左右突击。叛军阵势开始松动,唐军趁机进攻,叛军大败,之后一蹶不振,一败再败。史朝义北逃至范阳,遭到守军拒绝,走投无路,自缢而死。长达7年零三个月的安史之乱终于平息。
长安收复后,叛军军心动摇,叛军大将张通儒等逃出长安后东http://www.99lib•net走,率残兵退守陕郡。李俶、郭子仪又率大军进攻洛阳。安庆绪集合全部精锐,以御史大夫严庄为指挥,与张通儒合兵,步骑共15万,抗拒唐军。
肃宗见唐军一败再败,认为叛军精锐难敌,一直忧心忡忡。郭子仪认为回纥骑兵精锐,可与叛军匹敌,便劝肃宗请回纥派援兵。肃宗与回纥怀仁可汗定约:“收复京师之日,土地和百姓归唐,金帛与子女尽归回纥。”这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饮鸠止渴,同时将灾难转嫁到普通百姓身上。
安禄山死透后,安庆绪、严庄才进入房内,用毡毯包裹好尸体,埋在床下。严庄对外宣称说安禄山得了急病,立晋王安庆绪为太子。于是庆绪即帝位,尊安禄山为太上皇。安庆绪昏庸懦弱,言辞无序,严庄生怕众人不服,便不让安庆绪见人。安庆绪也日夜纵酒为乐,称严庄为兄,事无大小,皆取决于严庄。
果然如仆固怀恩所料,当天半夜,叛军大将李归仁、安守忠与张通儒、田乾真均弃城逃走。一直到第二天天亮,唐军才得知消息,然而追击已经来不及。九月二十八日,唐大军进入长安,长安由此收复。
双方意见不一,争论了好几天。最后肃宗还是听从了李岘的建议,将陷贼官分六等定罪,重者刑之于市,次赐自尽,次重杖一百,次三等流、贬。达奚珣等18人被斩于城西南独柳树下,陈希烈等7人被赐自尽于大理寺,应受杖者皆杖于京兆府门。只有安禄山所任命的河南尹张万顷因为在叛军中保庇百姓而被免罪,大诗人王维则因为在洛阳时写诗表达他对唐廷的眷念之意也被免罪。
至德二年(757年)四月,迫不及待的肃宗任命郭子仪为司空、天下兵马副元帅,召其率军赴凤翔,预备发起总攻,一举攻克长安。叛军大将李归仁闻讯率领骑兵5000至三原(今陕西三原东北),郭子仪事先派部将仆固怀恩(铁勒部人)、王仲升、浑释之、李若幽在白渠留连桥埋伏,结果叛军中了埋伏,全军覆没,李归仁跳入白渠水中,才逃得一命。
这时候,仆固怀恩对广平王李俶说:“叛军肯定要逃离长安,请让我率两百骑兵追击,这样一定能俘获叛军大将安守忠、李归仁等人。”李俶却不同意,说:“将军战已疲劳,暂且休息,等明天再说。”仆固怀恩说:“李归仁、安守忠等都是叛军中的骁将,今天被我们骤然打败,这是天赐给我们的好机会,为何要纵之而逃呢!如果使其重整旗鼓,卷土重来,将是我们的大祸患,到那时后悔就迟了!兵贵神速,为何要等到明天!”广平王李俶却坚持不让追击,让仆固怀恩回去。仆固怀恩料到叛军必无守志,一定会弃城逃跑,又去向李俶请求,往而复返,一晚数次,但李俶始终没有同意。
不过,还没有等到肃宗正式开始收复两京的调度,便先经历了一场惊吓。当时,唐军关内节度使王思礼驻扎在武功,兵马使郭英乂驻扎在武功东原,王难得驻扎在西原。二月十九日,叛军大将安守忠突然率军进攻武功,郭英乂军迎战,不料唐军大败,郭英乂本人也中了一箭,狼狈而逃。而王难得见死不救,自己率军撤退。王思礼孤掌难鸣,便率军退到扶风一带。叛军骑兵一度赶至大和关(今陕西岐山南),距离凤翔只有50里,肃宗大惊,下令凤翔戒严。
史思明投降唐朝后,河北郡县除安庆绪据相州外,其它州县都重新为唐所有。不过,史思明只是出于利益考虑,不愿受制于安庆绪,投降唐朝不过是权宜之计。半年后,史思明再次反叛,并与在邺城的安庆绪遥相呼应。唐大军包围邺城,安庆绪为99lib.net了保命,不得不以出让皇位作为交换条件,向史思明求助。史思明利用唐军指挥不一的弱点,解了邺城之围,但叛军再一次发生内讧,史思明杀死安庆绪,留下儿子史朝义留守邺城,自己引兵北还,在范阳自称大燕皇帝,并且在半年以后重新攻陷洛阳。唐朝方面再度陷入被动局面。就在这个时候,叛军再度发生内讧,史朝义杀死其父史思明,代父自立。唐帝国此时已经是代宗执政,见叛军势力依然强大,便再次向回纥借兵。
九月二十七日,唐大军到达长安城西,在沣水之东的香积寺(位于今陕西长安南)以北摆开阵势,李嗣业为前军,郭子仪为中军,王思礼为后军,回纥兵马由叶护率领作为机动部队,唐军绵延横亘30里,要与叛军决一死战。叛军10万人在北部列阵,叛将骁将李归仁首先出阵挑战,唐军前队迎战,逼近叛军阵前,叛军突然开始大反扑,唐军阵势大乱,开始溃败。在最危急的时候,李嗣业说:“今日如果不以身饵敌,则官军非败不可。”于是卸下铠甲,光着膀子,抡起长刀,大声呼叫,冲向敌阵。李嗣业勇猛砍杀,所向披靡,共杀数十人,叛军一时惊骇,竟然被其英勇所震慑。唐军见主将身先士卒,士气大振,阵势得以稳定。
当时,叛军事先将精兵埋伏在东面,想袭击唐军的背部。唐军得知后,派朔方左厢兵马使仆固怀恩率回纥兵回击,回纥兵锐不可当,叛军望而生畏,死伤惨重,几乎全军覆没,叛军由此锐气大受挫折。李嗣业又与回纥兵从叛军阵后出击,与唐大军两面夹击,共杀死叛军6万余人,填于沟堑死者不计其数。这场血战一直从午时持续到酉时,直到夜幕降临,叛军大败之下,不得不收拾残兵退入长安城中。
幸好叛军只是虚晃一枪。实际上,此时叛军内部矛盾重重。自从安禄山占据洛阳后,大肆享乐,他原本就极为肥胖,以至患上了目疾,双目几乎失明。又生有疽疮,经常疼痛难忍。他本来就很暴躁的性情,变得格外残暴,遇事稍不称心,轻则呵斥、谩骂,重则鞭挞,甚至杀人,弄得身边的亲信人人自危。安禄山身边的宦官李猪儿挨打最多,由此心生怨恨。而安禄山称帝以后,深居禁中,大将难得见其一面,一切大事都由严庄(怂恿安禄山起兵之人)传达。即使是如严庄这样的心腹重臣,也经常被安禄山鞭打。安禄山平日宠爱小妾段氏,段氏见安禄山如此状况,料来命不长久,便想为自己打算,让亲生儿子安庆恩取代安庆绪的“太子”地位。安禄山也颇为此意,因此造成安庆绪的自危,使父子矛盾激化。严庄为了自己的利益,乘机唆使安庆绪和安禄山的贴身宦官李猪儿杀安禄山以求自保,于是严庄与安庆绪深夜持兵立于房外,李猪儿持刀入房,猛砍睡梦中的安禄山的大肚子。一连几刀,血流如注,连肠子也流了出来。安禄山从睡梦中惊醒,连忙去摸枕旁的护身佩刀,佩刀却早已经被李猪儿藏了起来。安禄山摇动帐竿说:“一定是家贼杀了我。”最终因失血过多痛苦地死去。
而那些死也不肯投降的名士则受到表彰。汲郡(今河南汲县)青岩山有个名叫甄济的隐士,因为操行高尚而名声在外。安禄山没有谋反之前,聘请甄济为采访使和掌书记。甄济感觉到安禄山有反叛之心,便假装中风,辞官回家。安禄山称帝后,念念不忘甄济,派心腹蔡希德带领两名刀斧手来召甄济,倘若甄济抗拒,便就地处死。结果甄济自己伸着脖子,等着刀斧手行刑。蔡希德颇为不忍,于是没有杀他,回去告诉安禄山说甄济患了重病。但即便如此,后来安庆绪即位后九_九_藏_书_网,也派人强行把甄济抬到洛阳。幸好一个多月后,广平王李俶就率军收复了洛阳。肃宗任命甄济为秘书郎,让他住在三司馆舍,令那些受叛军官爵的大臣对其列拜,以此来让那些人心中惭愧。
安庆绪见大势已去,率领残兵仓皇逃往河北。在离开洛阳之前,安庆绪将俘获的唐将哥舒翰、程千里等30余人杀死。
当时有不少大臣降了叛军,如东京就有受叛军官者陈希烈、王维等300余人,这些人均被逮捕下狱治罪。肃宗还专门任命礼部尚书李岘、兵部侍郎吕湮为详理使,与御史大夫崔器共同审理陈希烈等人降叛军之罪。吕湮、崔器认为诸陷叛军官员皆背国从伪,按律都应该处死。肃宗也想如此,以杀一儆百。但李岘却说:“叛军攻陷两京,天子走保蜀中,人们各自逃生。这些陷贼官都是陛下亲戚或勋旧子孙,现在一概以叛逆罪处以死刑,恐有乖于仁恕之道。并且叛乱还没有最后平定,河北未下,群臣还有许多陷于叛军。如果从宽处置,是开其自新之路,如果全部诛杀,是坚其叛逆之心。《尚书》有言:歼厥渠魁,胁从罔理。吕湮、崔器只是死守律例,不识大体。希望陛下深加考虑。”
李俶率军进入长安时,城内的百姓扶老携幼,夹道相迎。然而,他们并不知道,肃宗与回纥背后的交易差点让他们遭到灭顶之灾。长安收复后,回纥叶护便要履行前约,预备大掠长安,索掠城中的金帛、女子。广平王李俶见百姓正欢天喜地,喜悦难言,于心不忍,拜于叶护马前,劝说道:“现在刚刚收复西京(长安),如果大肆虏掠,则东京(洛阳)城中的人皆为叛军固守,就难以攻克了,愿收复东京后再如约。”叶护见李俶对自己下拜,非常www.99lib.net吃惊,急忙跳下马答拜,跪下捧着李俶的脚说:“我立刻率兵为殿下收复东京。”随后与仆固怀恩率领回纥、西域兵由城南绕行,到浐水以东安营扎寨。
至德二年(757年)八月二十三日,肃宗犒赏三军,准备发起总攻长安、收复京师的战斗。郭子仪依然任天下兵马副元帅(广平王李俶挂名天下兵马元帅),负责总指挥。肃宗对郭子仪说:“事情成败,在此一举。”郭子仪回答说:“如果这一战不能收复长安,臣当以死来相报。”
可叹的是,唐军收复洛阳后,回纥兵在城内大肆烧杀劫掠,死者多达数万人,大火几十日不熄。而唐军方面的朔方、神策军也认为东京、郑州、汴州、汝州都是叛军所据之地,也大肆虏掠,3个月才停。这些州县均被荡尽,士民不得不以纸为衣。
当时,协助肃宗指挥全局的李泌主张先派安西及西域兵进军东北,从归州(今河北怀来)、檀州(今北京密云)南攻范阳,先夺取叛军老巢,让叛军首尾不能相顾,疲于奔命,这样,唐军便能以逸待劳。肃宗求胜心切,说:“现在大军已集,江淮庸调也到,应以强兵直捣叛军腹心。如果派兵至东北数千里,先攻取范阳,则是舍近求远。”李泌说:“如果现在以所有的兵力收复两京,虽能攻下,然而叛军一定会东山再起,我军又将陷于危急境地。现在我们的精兵主要是西北边镇和西域诸胡的军队,性耐寒而畏暑,如果利用其士气,进攻叛军疲劳之师,一定能够攻克。而现在两京已到春天,叛军收其残兵,逃归范阳老巢,关东暑热,官军忍受不了,一定要回西北。这时叛军休兵秣马,将会卷土重来。那样就会征战不休。不如先用西北之兵攻取叛军巢穴,其退路已断,然后再彻底消灭之。”但肃宗急于收复长安、洛阳两京,没有耐心等待,没有听从李泌的建议。
两京收复后,安史之乱进入另一个阶段,留守范阳的史思明逐渐替代安庆绪成为另一主角。安庆绪逃出洛阳后,惶惶不可终日,一路奔至邺郡(今河南安阳),才算安定下来。但其最得力的大将李归仁率领精兵曳落河及同罗、六州胡兵数万往范阳而去,沿途路过之处,大肆劫掠,人物无遗。留守范阳的史思明对此很是惊惧,先埋伏下精兵,再派人去招李归仁部,曳落河与六州胡兵都就此投降了史思明,只有同罗兵不肯听从,结果被史思明打败,财物被史思明夺走,剩余的同罗兵逃归其国,史思明一时实力大增。安庆绪畏惧史思明势力强大,派部将阿史那承庆和安守忠到范阳调遣史思明的军队。史思明心中不平,范阳节度判官耿仁智趁机对史思明说:“你现在位高势重,别人不敢进言,我愿冒死进一言。你为安氏父子尽死力而战,是迫于其凶威。现在唐王朝中兴,天子仁圣,你如果能率所部归顺朝廷,必转祸为福。”其裨将乌承玼也说:“现在唐朝复兴,安庆绪朝不保夕,你何必为其卖命而死!如果归顺朝廷,以赎前罪,易于反掌。”于是,史思明决意归顺唐朝。肃宗闻讯大喜,封史思明为归义王,继续担任范阳节度使,他的7个儿子都封了高官。
至德二年(757年)二月,肃宗从彭原(今甘肃宁县)进至凤翔(长安西300余里),向长安逼近了一大步,并召集诸道兵马,谋取收复长安。长安人听说肃宗到达凤翔后,纷纷从城中逃出归顺唐军。
长安的百姓得知真相后,拜泣李俶说:“广平王真是华夷之主!”李俶由此赢得了巨大的声誉。后来肃宗听说此事,感慨地说:“我不及也!”
九月十二日,天下兵马元帅广平王李俶率领朔方诸道唐军及回纥、西域来援之军共15九_九_藏_书_网万,号称20万,从凤翔出发。回纥军到达扶风之时,郭子仪专门为叶护设宴,热情款待。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叶护竟然慷慨说:“国家有难,我才率兵从大老远赶来相助,国难未消,何以食为!”宴会一结束,便立即率军出发。
安史之乱无疑是唐朝历史中最重大的事件,它也被认为是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一个本来富饶、稳定和辽阔的集权帝国,经过安史之乱后,演变成一个斗争不休、不安全和分裂的国家。安史之乱甚至被认为是整个中国历史的一个大转折点,它不但对社会和经济造成了巨大的破坏,而且充当了强烈的催化剂,产生了严重和深远的后果。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中,中原人民遭到了空前的浩劫,特别是北方经济受到很大破坏。“洛阳四面数百里州县,皆为丘墟”,出现了千里萧条、人烟断绝的惨景。尤其是肃宗、代宗为了早日平叛,均积极鼓励叛军自动投降,准许他们在原地任官,继续为唐朝效力,因此,最后唐朝廷平定叛乱实际是以妥协的方式来解决的。这种妥协的代价是高昂的,中央的力量被严重削弱了,方镇割据的局面初步形成。在节度使管辖的地区,唐朝廷既不能任免官吏、征收赋税,又不能调动军队。节度使的职位,或者父子相袭,或者部将相继。他们手握重兵,互相攻伐,对唐朝中央集权形成了严重的威胁。此后,唐帝国一直处在混乱多事和分裂割据的状态之中,皇室急剧衰微,再也没有振兴起来。在封建社会,皇室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密不可分,皇室的衰微就是国家的衰微。一个辉煌的时代终于结束了。
安庆绪杀父自立后,任命史思明为范阳节度使,兼领恒阳(今河北正定)军事,封妫川王。然而,当初安禄山攻陷两京后,将大量掠夺来的财帛珍货都运往老巢范阳,所以安禄山一死,这些财物都落入史思明之手,他不满安庆绪弒父自立,开始拥兵自重,不听安庆绪的命令。安庆绪的声望本来就不及其父,对此也无可奈何。
八月二十七日,御史大夫崔光远(即前面那位反复无常的京兆尹)首先出战,大败叛军于骆谷(今陕西周至西南)。随后,唐将光远行军司马王伯伦、判官李椿率2000人马进攻中渭桥(今陕西咸阳东北),杀叛军守桥兵1000余人,并乘胜攻至长安苑门,形势一度对唐军有利。当时驻扎在武功的叛军听说渭桥失守,担心腹背受敌,便急忙弃地而逃,奔回长安,刚好遇到唐军进攻长安苑门,于是与守城叛军内外夹击唐军,唐军溃败,唐主将王伯伦战死,另一主将李椿被叛军俘虏。
郭子仪首战告捷后,随即与关内节度使王思礼合兵,向长安进军。叛军大将安守忠、李归仁率大军在京城西清渠抵挡唐军,双方相持7天,唐军无法前进一步。安守忠假装撤退,郭子仪立即下令全军追击。叛军派出9000骁勇骑兵,摆开一字长蛇阵,唐军上前进攻的时候,长蛇阵首尾突然变化为两翼,夹击唐军,唐军大败。唐判官韩液、监军孙知古都被叛军俘虏,军资器械丢弃殆尽。郭子仪不得不退军,并上书肃宗,请求自贬。
十月十八日,广平王李俶率军入洛阳。至此,两京均已收复,平叛战争取得了重大胜利。洛阳百姓却再次遭受不尽的苦难,欢迎唐军的人群还没有散去,回纥兵已按捺不住,直冲向库府收取财帛,在洛阳市井及村坊之中大肆抢掠3日,且理直气壮,毫无顾忌。广平王李俶也无法阻止其剽掠行为。洛阳民众出于无奈,主动募集罗锦万匹献给回纥,回纥才停止抢劫。为了安抚回纥,肃宗任叶护为司空,封忠义王,并规定每年赠回纥绢2万匹,从朔方军领取。
更多内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