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乱世英雄
二、扼一城而捍天下的张巡
目录
第一章 踏血而来的唐玄宗
第二章 东方的传奇
第二章 东方的传奇
第三章 风流多情李三郎
第三章 风流多情李三郎
第四章 隐蔽的危机
第五章 忘战必危
第五章 忘战必危
第六章 山河犹在
第六章 山河犹在
第七章 乱世英雄
二、扼一城而捍天下的张巡
第七章 乱世英雄
第八章 大诗人们的命运
上一页下一页
张巡见睢阳久被围困,想到擒贼先擒王的道理,决定射杀尹子奇,以此来解睢阳之围。不过,唐军方面没有人认识尹子奇。张巡心生一计,命人将蒿草削作箭头,射向叛军。被射中的叛军诧异自己没有受伤,发现箭头是蒿草后,十分高兴,以为城内箭已经用完,立即拿着箭去向尹子奇报告。站在城头观察的张巡因此认出了尹子奇,让神箭手南霁云放箭。南霁云弯弓搭箭,正中尹子奇左眼。尹子奇几乎摔下马来。主将受伤,叛军顿时乱作一团。张巡趁势率军杀出城去,叛军大败,尹子奇带伤败退,差点被活捉。睢阳之围因此而解。
叛军一到,便投入全部兵力大力攻城,势头极为凶猛,大有一战便取城之意。张巡鼓励将士,昼夜苦战,有时一天之内就能打退叛军20余次进攻。连续激战16昼夜后,叛军虽然人多势众,但也相当疲惫,终于退军。唐军初战告捷,士气大增。
第二天,令狐潮责问张巡为何还不出城投降,张巡说:“吾欲去,将士不从,奈何?”令狐潮这才知道又中了张巡之计,大怒之下,便开始列阵攻城。阵还没有布好,张巡事先安排的30名骁将突然从城中杀出。叛军大溃而逃,收兵入保陈留,再不敢出来交战。
八月,睢阳被围攻已经达7个月之久,城内守军死伤之余,已经锐减到600人。主动出击已经不再可能,张巡与许远便转入全面防守,把全城士兵分为两部分,张巡率一部守东北,许远率一部守西南。二人与士卒同甘共苦,昼夜守备不懈。
一计不成,叛军又制作木驴来攻城。张巡用熔化的铁水浇灌木驴,木驴当即被销毁。叛军无计可施,便在城西北用土袋子、柴木做成磴道,想借此登城。张巡白天坚守不出,到了夜晚,暗中派人把松明、干藁等易燃物投进蹬道中。叛军对此毫无察觉。10多天后,张巡突然率军出城大战,并派人顺风放火烧蹬道。火借风势,烈焰熊熊,叛军甚至无力相救。大火一直烧了20多天才熄灭。
西迎叛军的张巡行至真源后,大哭于真源玄元皇帝庙(唐高宗乾封元年,高宗过真源,诣老君庙,追尊为玄元皇帝。事见唐人封演所著《封氏闻见记·卷一·道教》),宣布起兵讨叛。群情激昂,吏民中愿意相随者达数千人。张巡从中选取出精兵1000人,西去雍丘,与贾贲会合。贾贲、张巡兵合一处,入雍丘后,首先杀令狐潮妻儿,相约共同守城。东平太守吴王李祗闻讯后,即授贾贲为监察御史。
安禄山攻陷洛阳后,以叛将张通晤为睢阳太守,与陈留长史杨朝宗率精骑数千,向东进军,唐郡县官吏大多数望风逃走或者干脆投降,因而叛军气焰极为嚣张。但叛军进至山东时,遭到东平太守吴王李祗与济南太守李随的抵抗。有人带头后,山东其他各地官民纷纷举兵响应,起兵抗贼。
此时,与先前叛军一路势如破竹的情形不同,局势已经发生极大的变化。洛阳失守后,唐朝廷迅速调集和组织兵力,在洛阳南、北两个方向抗击叛军,以保卫京师长安,阻止叛军西进。而在安军后方河北,有常山太守颜杲卿、平原太守颜真卿、东平太守吴王李祗、济南太守李随、饶阳太守卢全诚等,皆以兵讨安禄山,阻击和牵制了安军。此时,唐军逐渐形成了两大战场:一是阻止安军西进的作战;二是阻止安军南下江淮的作战。江淮地区为大唐的财赋供应之地,一旦被叛军攻占,后果将不堪设想。而雍丘则是从洛阳通往江淮地区的要道,战略意义不可估量。
几天之后,张巡选了500名勇士,在夜色中悄悄缒下城去。叛军发现后,以为这次仍是草人,都大笑不止,没有任何防备。500勇土乘机冲杀令狐潮军营,叛军措手不及,顿时大乱,焚垒幕而逃。唐军一直追击10余里而还。
文辞悲壮惨烈,堪与后世岳飞的《满江红》媲美,读者无不哀之。
令狐潮为报杀妻儿之仇,率叛军精兵15000人攻打雍丘。当时守城的唐军总共也不过3000人,兵力对比悬殊,但雍丘将士同仇敌忾,奋勇抗击。贾贲率军主动出击,不幸战败而死。张巡率众继续力战,击退叛军。面对唐军的顽强抵抗,令狐潮无计可施,不得已带着残兵败将恨恨而去。
十月初四,令狐潮与王福德又率领步、骑兵万余人进攻雍丘。张巡领兵出击,再次大败叛军,斩杀数千人,叛军败逃而去。
在睢阳陷落之前,唐宰相兼河南节度使张镐得知睢阳危急的消息后,率军昼夜兼程赶来救援,并传檄浙东李希言、浙西司空袭礼、淮南高适、青州邓景山、四节度使及谯郡太守闾丘晓等共同出兵救援。谯郡太守闾丘晓距离睢阳最近,竟不遵张镐命出兵。等张镐赶到睢阳时,城破已经3日。张镐击退叛军后,将闾丘晓召至睢阳,杖责而死。闾丘晓死前请求饶命,说家中上有老下有小。张镐冷笑说:“王昌龄之亲,欲与谁养?”(《旧唐书·卷一百一十一·张镐传》)闾丘晓曾经杀死著名诗人王昌龄,所以张镐才有如此说法。
此时,张巡已经知道睢阳无力再守,但他却没有流露出沮丧,豪气中带着柔情,悲壮得几近凄凉。张巡还有《守睢阳作》一诗:
在此之前,许远在睢阳囤积了6万石粮食,可供城内军民一年之用,但虢王李巨坚持将其中的一半分给濮阳(今山东鄄城东北)、济阴(今山东定陶西南)二郡。许远拒理力争,却无济于事。可叹的是,济阴在得到粮食后,并没有继续坚守,而是投降了叛军。睢阳城却因此粮食奇缺,唐军将士每人每天发给米一合,杂以茶纸、树皮而食。士卒没有足够的口粮,战斗力因而大减,不少军士虚弱的连弓弩都拉不开。但守军在张巡的率领下,仍然顽强战斗。由于外无救援,士兵饥
藏书网
病不堪,守城兵力锐减至1600余人。
当时肃宗指挥平叛,财力全靠江淮地区来支撑,而安禄山派兵东进的主要目的是要占据运河沿线,进而占据整个江淮地区,所以首先就向睢阳推进。睢阳陷落的时间是至德二年(757年)十月初九日,而唐军在九月二十五日开始全面反攻,二十八日收复长安。十月十六日安庆绪退出洛阳,北走河北,河南一带叛军也纷纷北撤。睢阳陷落与安庆绪北走相距仅7天。也就是说,叛军大将尹子奇虽然打下了睢阳,但来不及继续沿运河向东南推进,就被迫北撤。正是因为张巡、许远死守睢阳,蔽遮东南,拼死抗击叛军达两年之久,使叛军延误时机,整个江淮地区才能安然无恙,所以“唐人以全江淮为巡、远功”。实际上,张巡不仅护卫了东南半壁河山,也护住了唐帝国的经济命脉,进而在刀光剑影的战场上,在芸芸众生的乱世中,张巡是一抹独特的亮色,尤为鲜艳,尤为浓厚。而在张巡死后,竟然还引出一段公案。在朝廷追功封赏的时候,有人议论说张巡死守睢阳,不肯撤离,与其在城中杀人而食,不如弃城而保全人命。友人李翰听说后,为张巡作传记,上奏肃宗说:“巡以寡击众,以弱制强,保江、淮以待陛下之师,师至而巡死,巡之功大矣。而议者或罪巡以食人,愚巡以守死,善遏恶扬,录瑕弃用,臣窃痛之!巡所以固守者,以待诸军之救,救不至而食尽,食既尽而及人,乖其素志。设使巡守城之初已有食人之计,损数百之众以全天下,臣犹曰功过相掩,况非其素志乎!今巡死大难,不睹休明,唯其令名是其荣禄。若不时纪录,恐远而不传,使巡生死不遇,诚可悲焉!臣敢撰传一卷献上,乞编列史官。”(《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众人看了李翰为张巡作的传,了解到其中的种种惨烈与无奈之处,无不心惊而感动。从此,再也没有人非议吃人一事。
此时,大唐整个平叛的形势经过几起几落,始终不够明朗。至德二年(757年)正月初六,安禄山被杀,形势似乎向有利于唐的方向发展。可笑的是,杀死安禄山的人,不是唐朝派去的武功高强的刺客,也不是战场上的某位英雄,却是安禄山的亲生儿子安庆绪。安庆绪杀父后,自己在洛阳称帝。唐军未能抓住这次叛军内讧的良机一举消除叛乱,反而让叛军史思明部重新夺回河北诸郡。史思明随后进围孤城太原,预备夺取河东,进而长驱直取朔方、河西、陇右等地。安庆绪以尹子奇为汴州刺史、河南节度使,率兵进攻睢阳(今河南商丘南),然后进一步向江、淮方向发展,夺取财赋重地。这样一来,双方争夺的焦点遂转移到太原和睢阳。唐军据守的这两个战略要地如有一处被攻克,其后果都不堪设想。
三月,叛军大将尹子奇又率大军来攻睢阳。张巡对守城将士说:“吾蒙上恩,贼若复来,正有死耳。诸君虽捐躯,而赏不直勋,以此痛恨!”(《新唐书·卷一百九十二·张巡传》)意思是说,我受国恩,死所不辞,但念你们与我一起为国捐躯,而所赏不足以酬功,所以十分痛心。将士听后纷纷请求出战,情绪高昂。于是,张巡杀牛设宴,犒劳将士后,率全军出战。叛军看见唐军兵少,不以为意,都大笑不止。张巡亲手执旗,率将士直冲叛军大营。叛军其实兵多将广,但见到唐军来势凶猛,个个奋勇向前,一副不怕死的样子,惊骇之下竟然大溃。这一战,张巡杀叛将30余人,杀士卒3000余人,一直追出数十里之外。
南霁云到达临淮,见到贺兰进明,说明来意。贺兰进明嫉妒张巡声威远播,又担心一旦出兵有人趁机夺自己的地盘,竟然决意袖手旁观,还故意说:“现在睢阳不知是否已陷落,出兵有什么用处呢!”南霁云说:“我敢以死来担保睢阳没有陷落。再说睢阳与临淮近在咫尺,两地相依为存,若睢阳失守,临淮危在旦日,请大夫三思。”贺兰进明不但不发兵,见南霁云骁勇善战,还想将南霁云留为己用,于是设置丰盛的酒宴招待南霁云,还伴以歌舞为乐。南霁云见此情景,慷慨涕泣说:“我突围出来时,睢阳守城将士已断粮一个多月。现在我一个人在这里吃饭,实在难以下咽。你坐拥强兵,眼看睢阳陷落,而无出兵救难之意,这难道是忠臣义士所为吗!”说罢咬掉了自己的一根手指。一时间,在座众人皆惊,无不为之泪下。然而,贺兰进明仍然不说话,态度一目了然。南霁云便抽箭射向佛寺浮图的墙壁,发誓道:“叛军平定后,必杀进明,此箭乃我志也!”(《新唐书·卷一百九十二·张巡传》)
同日,张巡与南霁云、姚訚、雷万春等36位将领被杀,许远被执送洛阳,于途中被杀。张巡死时年49岁,史称:“以寡敌众,以饥御饱,食尽救不至,终以身殉国。从来战斗之苦恶,临难之壮烈,孰有过于张巡者?”对张巡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张巡指挥作战都是临敌应变,应机立办。他在战争中所表现出的计谋智慧,为中外战争史上所罕见,先后导演出了火烧叛军、草人取箭、出城取木、诈降借马、鸣鼓扰敌、削蒿为箭、火烧蹬道等一幕幕精彩好戏,计谋已经达到《孙子兵法》中所说的“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的境界。他用兵不依古战之法,而是令部将各以其战法教士卒。有人问其原因,巡说:“现在是与胡兵交战,云合鸟散,变化无常;数步之间,势有不同。随机应变,在于仓促之间,而使部下动皆请示大将,事或不及,这是不知战争形势的变化。所以我使兵识将意,将识士情,投入战场,如手之使指。兵与将相习,人自为战,这不是很好的战法吗!”
第二天,叛九*九*藏*书*网军再次攻城,环城安置百门石砲轰击,城楼及城上女墙全部被毁坏。张巡派人在城上设立木栅,挡住了叛军石砲的进攻。叛军只好采取强攻,沿城墙攀登而上。张巡用蒿草束灌上油脂,点燃后从城墙上投下。叛军被烧得焦头烂额,无法登城。强攻不行,叛军便采取了围困的策略。张巡足智多谋,并没有一味采取死守。有时他观察到叛军松懈,便出兵突然袭击;有时夜深人静,叛军睡意正浓之时,趁机偷袭敌营。这样坚守60多天,经大小300余战,带甲而食,裹伤再战,终于将叛军击退,并乘势追击,歼灭敌兵两千余人,差点活捉令狐潮。
此时,身在灵武的肃宗也听到了张巡的大名以及辉煌战绩,下敕书任命张巡为河南节度副使,指挥江淮方面的作战。张巡认为部下将士有功,派遣使者向虢王李巨请求给予空名的委任状以及赏赐物品,而虢王李巨只给了折冲都尉与果毅都尉的委任状30通,没有给予赏赐的物品。为此,张巡写信责备李巨说:“宗社尚危,围陵孤外,渠可吝赏与赀?”(《新唐书·卷一百九十二·张巡传》)李巨不听。
叛军中有一胡人酋长披甲,“引拓羯千骑麾帜乘城招巡”。(《新唐书·卷一百九十二·张巡传》)张巡暗中派数十名勇士从城上沿绳索而下,躲在城外的护城壕中,每名勇士都配有钩、陌刀、强弩等兵器,并事先约好:“闻鼓声而奋。”胡人酋长带着人马,又到城墙下来耀武扬威,劝说张巡投降。此时,城上鼓声忽然响起。数十名勇士听到鼓声,立即跃出沟壕杀出。胡人酋长及其随从来不及抵抗,全部被擒获。后面的叛军还不知道前面的胡人酋长怎么莫名其妙地就出事了,还赶来想要救人,但被城墙上的强弩射退。过了一会儿,藏在护城壕中的唐军勇士顺城墙绳索爬回女墙。叛军这才知道其中的原由,大为惊愕,从此不敢轻易靠近城墙。
八月,安禄山任命的河南节度使李庭望,亲率大军2万进攻雍丘。叛军距城东30里安营。张巡趁叛军扎营未稳,率精兵3000出击。叛军大乱,被斩杀大半。李庭望收军后连夜逃走。
天宝中,张巡调授清河(今河北清河西北)令。他为人倾财好施,扶危济困。在任期间,由于公正廉明,体恤民情,不仅政绩出众,且深受百姓爱戴。当时,杨国忠执掌朝政,权倾朝野,有人劝张巡去走杨国忠的门路,为自己找个好出路。但被张巡严辞拒绝,说:“是方为国怪祥,朝宦不可为也。”(《新唐书·卷一百九十二·张巡传》)
贺兰进明手下几员临淮部将看着南霁云拍马而去,站出来对贺兰进明说:“太守,我等随你多年,今想来,竟惭愧万分,告辞!”从后追赶南霁云而去。贺兰进明看着他们的背影,冷汗止不住地往下淌。
此时叛军重新开始攻城。因为视张巡为劲敌,叛军事先做了充分准备,制作了各种攻城器械。有一种专门用来攻城的飞云梯,高大如半个彩虹,上面可以容纳200精兵,推到城下后,云梯上的精兵便可以跳入城中。张巡事先在城墙上凿了3个洞,等叛军将飞云梯推到城下,从一个洞中伸出一根大木头,上面设置铁钩,钩住云梯,使其无法后退;又从一个洞中伸出一根木头,顶住云梯,使其无法前进;第三洞中伸出一根木头,在头上安置一个铁笼,笼中装着火,焚烧云梯。结果云梯从中间被烧断,梯上的叛军全部被摔死。
自张巡守睢阳城以来,器械和甲仗都是缴获敌人的。每当战时,如果有将士退散,张巡总是立于阵前,对将士说:“我绝不离开此地,请你们回去为我与敌决一死战。”将士听后,不敢退却,皆向前死战。他以诚待人,号令严明,赏罚有信,与部下同甘共苦,所以部下皆为其效死力。不仅唐军将士为其所折服,连叛军也对其智谋敬佩不已。尹子奇无计可施,不敢再轻易进攻,只好在城外挖了三道深壕,并置立木栅,打算就此围困睢阳。张巡也在城内挖了壕沟,以应对敌军。
五月,尹子奇增加了围城兵力,攻城更加猛烈。张巡见对方人多势众,便采取了疲敌之计,他经常半夜在城中鸣鼓,好像要整队出击的样子。城外叛军听到城内动静后,大为紧张,严加戒备。结果,一直等到天亮,也没有看到城中唐军杀出。叛军惊扰了一夜,已经疲惫之极,于是解甲休息。张巡立即与勇将南霁云、雷万春等10余将领,各率50骑兵,突然从城中杀出,直冲敌营,一直冲到尹子奇麾下,叛军大乱。就这样,张巡采取虚虚实实的办法,指挥兵士每每伺机出击。时而化假为真,时而化虚为实。时而又代无为有,神出鬼没,叛军经常一夕数惊,惶惶不安。
令狐潮败逃后,回望茫茫黑幔中的雍丘,恨恨地说道:“我若不取下此城,尽屠城中之众,誓不为人!”
可叹的是,张巡死守睢阳,唐军将领许叔冀在谯郡、尚衡在彭城、贺兰进明在临淮,皆拥兵不救。张巡见城中日益艰难,便派南霁云突围。向许叔冀求援兵。但许叔冀拒绝出兵,只送了数千端布。南霁云怒不可遏,在马上大骂许叔冀,要与其决一死战。许叔冀理亏,不敢相应。随后,张巡又派南霁云率骑兵30人,突出重围,向驻守临淮的贺兰进明求救。南霁云出睢阳城后,叛军数万前来阻击。南霁云率骑兵直冲敌营,左右驰射,叛军纷纷溃退,由此杀开了一条血路,冲出重围后,仅仅损失了两名骑兵。
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玄宗从声色迷梦中惊醒,仓促布置抵抗时,叛军的铁蹄已踏过河北诸郡,气势汹汹地直奔河南杀来。并快速南下,预备夺取江淮富庶之地,进而取洛阳,进逼长安。由于大唐承平日久,百姓累世未藏书网经兵戈,加之朝廷重文轻武,武备松驰,很多郡县无兵可用,毫无应变准备。地方官吏被叛军的嚣张气焰吓得手足无措,闻叛军将至,或弃城逃跑,或开门出迎。叛军长驱南下,几乎没有遇到任何抵抗,轻而易举地占领了黄河以北大部分地区。十二月十二日,安禄山率众从灵昌渡过黄河,接连攻陷陈留、荥阳,大败封常清部于武牢(即虎牢关)、葵园,进占洛阳。东都沦陷,天下震动。
尹子奇见到张巡后问道:“听说你每战时眦裂齿碎,是为什么?”张巡答道:“我志在吞灭逆贼,但苦于力不足。”尹子奇大怒,命人用刀将张巡的嘴划开,只见里面的牙齿只剩下三、四颗。尹子奇相当佩服张巡的智谋与气节,有意将他释放。这时有人说:“彼守义者,乌肯为我用?且得众心,不可留。”(《新唐书·卷一百九十二·张巡传》)意思是说,张巡是守节之士,终不会为我所用,再说他又得士卒之心,不杀必为后患。于是尹子奇改变了主意,用武力逼张巡投降,但张巡宁死不屈。于是叛军又劝南霁云投降,南霁云没有表态。张巡以为南霁云意志动摇,大呼道:“南八(南霁云排行第八)!男儿死尔,不可为不义屈!”南霁云笑道:“欲将有为也,公知我者,敢不死!”遂不肯投降。
《三国演义》中有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但那不过是小说。而在张巡手中,上演了一场真正的“草人借箭”的精彩好戏。由于叛军不断攻城,雍丘城中的箭矢用完了。张巡仔细思虑后,命士卒做了1000多个草人,给草人穿上黑衣,半夜的时候,将草人吊在绳子上放下城去。叛军发现城墙下人影绰绰,以为是前来偷袭的唐军,顿时箭如飞雨。一直到天亮,叛军才发现是草人,此时唐军已得箭数10万支。
对于攻城的叛军,张巡还经常对他们晓以大义,结果叛军中有200余人先后倒戈。当时叛将李怀忠在城下巡逻,张巡在城上问他:“君事胡几何?”李怀忠答:“二期。”张巡又问:“君祖、父官乎?”李怀忠答:“然。”张巡又问:“君世受官,食天子粟,奈何从贼,关弓与我确?”李怀忠答:“不然,我昔为将,数死战,竟殁贼,此殆天也。”张巡又问:“自古悖逆终夷灭,一日事平,君父母妻子并诛,何忍为此?”(《新唐书·卷一百九十二·张巡传》)李怀忠闻听此言,掩面流泪而去,随即率数十人投降张巡。
当时雍丘粮食所剩无几,城中开始缺粮,张巡打探到叛军有数百艘装运盐米的船只即将运往前线,便亲自率兵夜出城南。令狐潮闻讯立即领兵前来迎战。而张巡其实是采取声东击西之计,正希望令狐潮如此,他另派勇士到河边夺取了叛军的粮饷。
睢阳城中将士闻知救兵未至,一齐恸哭数日,声音震天动地。这哭声,不但令人心酸,而且令人心寒。到了此时,城中人人已经抱了必死之心。
南霁云愤然离开临淮后,先到真源,真源令李贲送给南霁云马百匹。到宁陵时,又收罗了城使廉坦的步骑3000余人。闰八月十五日,南霁云返回睢阳,叛军因南霁云曾经突围外出,日夜加以提防。南霁云一在城外出现,便被叛军团团围住。经过一场大战,南霁云杀开了一条血路。然而所带兵马,入城者仅千余人,余者皆战死在城外。
果然,距第一次攻城不过10日,令狐潮与叛将李怀仙、杨朝宗、谢元同等率兵4万余人争夺雍丘。叛军来势汹汹,人多势众,而城中守军不足两千人。面对强敌,城中军民大为惊惧,皆无守城的信心。张巡分析说:“贼兵精锐,有轻我心。今出其不意击之,彼必惊溃。贼势小折,然后城可守也。”(《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七》)诸将听后皆表示同意。张巡立即分派千人登城防守,自率千人,分成数队,突然打开城门直冲叛军阵营。此时叛军刚到,人数虽众,还立足未稳,加上事出突然,遂惊骇后撤。
令狐潮、李廷望先后率叛军数万围攻雍丘,不仅数月未能攻下,反而连续吃了败仗,于是不敢再直接进攻雍丘,但却在雍丘四周开始了一系列坚壁清野的行动,以断绝雍丘的粮草援助,让雍丘不攻自破。十二月,叛军在雍丘以北筑城,设置杞州。又遣兵攻陷鲁郡(今山东兖州)、东平(今山东东平西北)、济阴(今山东定陶西南)。叛将杨朝宗率兵2万,准备袭取宁陵(今河南宁陵东南),以切断张巡后路。
接战春来苦,孤城日渐危。
合围侔月晕,分守若鱼丽。
屡厌黄尘起,时将白羽挥。
裹疮犹出阵,饮血更登陴。
忠信应难敌,坚贞谅不移。
无人报天子,心计欲何施。
安史之乱爆发的时候,张巡正担任真源(今安徽毫州西)令。谁也没有想到,就是这位身高七尺、须髯一怒尽张的男子,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情况下,以其英雄的胆略和闪耀着光辉的智谋,坚守孤城睢阳达两年之久,大小战斗400余次,杀敌12万人,创造了中外战争史上罕见的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例。后世民族英雄文天祥在其大气磅礴的《正气歌》中,热情地讴歌了十二位英雄惊天地、泣鬼神的事迹,张巡便是其中之一。
张巡,邓州南阳(今属河南)人。自幼便聪悟有才干。他不但博览群书,通晓阵法,而且才华出众,记忆力惊人,读书不过三遍,便终生不忘,写文章不用打草稿,落笔成章。张巡守睢阳时,士兵有万人,城中居民百姓却有数万人。张巡每见一人,便询问99lib•net其姓名,一遍过后,满城没有他不认识的人,遇人便能直接叫出名字,满城军民无不为此惊讶而感动。张巡为人气志高迈,喜欢与有学识的长者交流,不屑与庸俗之辈为伍,以至“时人叵知也”。玄宗开元末年,张巡进士及第,初仕为太子通事舍人。当时其兄张晓任监察御史,兄弟二人“皆以名称重一时”(《新唐书·卷一百九十二·张巡传》)。
睢阳是通往江淮的咽喉,对叛军来说,有无比重要的意义。虽然暂退一时,势必会卷土重来。七月初六,尹子奇再一次集中数万兵力围攻睢阳。此时,百战百胜的张巡面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严重的危机,因为睢阳已经开始断粮。
这一夜,张巡登上城楼,极目远眺,夜色苍茫,心情无比复杂。就在这个时候,远处突然隐约传来一阵笛音,这个真性情的血性汉子心中的琴弦也被感伤拨动,他忍不住热泪盈眶,挥笔写下了《闻笛》一诗:
在这种情况下,有人开始议论弃城突围而走,但张巡、许远却坚持认为:“睢阳,江、淮之保障,若弃之去,贼必乘胜长驱,是无江、淮也。且我众饥羸,走必不达。古者战国诸侯,尚相救恤,况密迩群帅乎!不如坚守以待之。”(《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意思是说,睢阳是通向江淮的咽喉,如果弃城而去,叛军必然长驱南下,侵占江淮地区,况且城中将士因饥饿羸弱,难以突围,古时战国诸侯,还互相救援,何况睢阳周围不远还有许多官军,不如坚守以待援兵。话中对救援不到没有任何抱怨,也始终没有丧失信心,于是决定继续坚守待援。只是,援兵始终没有到来。
当张通晤往东南掠地时,谯郡(今安徽亳县)太守杨万石见叛军势大,打算献郡降敌。杨万石为张巡的顶头上司,他一向看重张巡的才干,便委派张巡为代表,到西边迎接叛军。当时,杨万石手下剑拔弩张、虎视眈眈,四周刀光剑影,所以张巡当场没有表示反对,而是痛快地答应了下来。
令狐潮接连中计,恼羞成怒,继续增加兵力围城,发誓要攻下雍丘,一雪前耻。当时唐军郎将雷万春站在城头,与令狐潮对话,叛军趁机用弩机射雷万春。雷万春脸上被射中6处,切依然巍立不动。城下的令狐潮见此,怀疑雷万春是木头人。经侦察得知确实是雷万春,令狐潮十分惊异,在城下仰头对张巡说:“见你们的雷将军如此,才知你的军令严厉,然而这样残酷,实在不符合天道!”张巡回答说:“你叛君附贼,不识君臣人伦,那里还知天道!”
肃宗由此下诏,赠张巡为扬州大都督,诏封为邓国公,因张巡在初拒尹子奇军时,被诏封为御史中丞,故后世称其为“张中丞”;许远为荆州大都督;南霁云为扬州大都督;并重用这些忠臣的子孙;同时还免除了睢阳、雍丘的3年徭税。大中年间,张巡、许远、南霁云三人的画像被置于凌烟阁
雍丘被围日久,城中的薪柴全部用完,张巡便对令狐潮说:“欲引众走,请退军二舍,使我逸。”(《新唐书·卷一百九十二·张巡传》)令狐潮一心想攻下雍丘,不知是计,果然引兵后撤。张巡立即率领全部军民,分四面出城,拆屋取木,运回城中。
不久,许远也将奴僮杀死,用来充饥。随后将城中妇女捆束起来,既尽,又将老幼男子用来充饥。至城破之日,所吃掉的人口达二三万,成为历史上著名的吃人事件。百姓们知道城破必死,竟然无人相叛。此情此景,无比悲壮,令人心酸落泪。最后,睢阳城中只剩下400余人。
当时,雍丘(今河南杞县)令令狐潮想以城投降叛军。为了增大自己的政治资本,令狐潮主动率军出击,击败了淮阳方面赶来的唐军援兵,并俘获百余人。令狐潮将唐军俘虏押回雍丘,准备处死。刚好这时候令狐潮出城办事,唐淮阳士兵乘机挣脱绳索,杀死看守,闭城拒纳令狐潮。令狐潮无奈,只得丢下妻儿逃走。随后,唐淮阳士兵迎贾贲入城。
睢阳是江淮流域的重镇,在战国时为宋国,两汉时为梁之封国,汉文帝时增强梁和淮阳二国实力,广其封地,使“梁足以捍齐、赵,淮阳足以禁吴楚”(《汉书·贾谊传》)。七国之乱爆发后,梁王坚守睢阳,牵制叛军西行,使得名将周亚夫得以有机会袭击叛军的后路,从而一举击破。由此可见,睢阳在南北对峙格局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而安史之乱后,叛军势力极盛,北方残破,河北河南均为叛军所据,唐军的补给完全依赖于长江、淮河流域,守住睢阳,便能阻遏叛军向江淮方向深入,保证江南的完整。睢阳如若失守,运河便被堵塞,后果不堪设想。可谓一城危,天下危也。
然而,事情却突然有了变化。天宝十五年(756年)二月,单父(今山东单县)县尉贾贲率吏民攻克了睢阳,斩杀了叛将张通晤。
不久,张巡调任真源(今河南鹿邑)令。真源地处中原,多豪强地主。他们与官府相互勾结,鱼肉百姓。其中以华南金最为横暴,当地人称“南金口,明府手。”张巡到任后,果断地将华南金依法处决,然后赦免其党羽,威恩并施,从此人人向善,莫敢违法。张巡为政简约,以使百姓安居乐业。
但张巡手下有6名将官认为天子都已经出逃,形势不妙,心动欲降,劝张巡说:“敌强我弱,众寡过于悬殊,实在难以取胜,再说天子存亡不知,不如早降。”张巡表面上装作答应。第二天,张www.99lib.net巡把玄宗画像挂在堂上,率将士朝拜行礼,一时间人人皆哭。然后张巡引六将官于堂前,责以大义,斩之,坚定了众人守城的决心。
至德元年(756年)五月,令狐潮再次领兵围攻雍丘。叛军轮番猛攻,双方相持了40多天。此时,长安已经失守,玄宗逃往蜀地。由于雍丘长期被围困,早已经与外界失去了联系,张巡并不知道这些情况。令狐潮以为有机可乘,他与张巡过去相识,于是亲至城下,想劝张巡投降。令狐潮说:“本朝危蹙,兵不能出关,天下事去矣。足下以羸兵守危堞,忠无所立,盍相从以苟富贵乎?”大意是说:唐王朝已亡,你还坚守危城,不知是为谁。张巡回答道:“古者父死于君,义不报。子乃衔妻孥怨,假力于贼以相图,吾见君头干通衢,为百世笑,奈何?”(《新唐书·卷一百九十二·张巡传》)讽刺令狐潮以往常以忠义自许,现在却投靠了安禄山。令狐潮听后深感惭愧,竟然因此而退兵。
尹子奇知道城中粮尽援绝、且无救兵后,便加紧攻城。至十月时,睢阳已经没有一粒米。将士们只好吃树皮,树皮吃光后,被迫宰食马匹,马尽,便掘鼠罗雀。但这样仍然无法满足每日所需,在这种情况下,终于发展到食人的悲惨境地。张巡将自己的爱妾带到众人面前,对大家说:“诸公为国家戮力守城,一心无二,经年乏食,忠义不衰。巡不能自割肌肤,以啖将士,岂可惜此妇,坐视危迫。”(《旧唐书·卷一百八十七下·张巡传》)于是将爱妾杀死,煮熟后犒赏将士。将士见后,无不哭泣。张巡强令大家吃下。
张巡虽然官职不高,但却能清醒地看到坚守雍丘的重要意义。所以,他知道尽管令狐潮初次攻打雍丘失败,但叛军绝不会就此甘休,一场大仗已经是迫在眉睫。为此,他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
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十月初九,叛军再次攻城,唐军将士断粮多日,均没有力气力作战,睢阳城终于陷落。城破之时,张巡向西遥拜道:“臣已力竭,不能保全睢阳城,生时既不能报陛下之恩,死后当为厉鬼以杀叛敌。”城陷后,张巡、许远被俘。部下见到张巡,无不恸哭,张巡安慰大家说:“安之,勿怖,死乃命也。”
至德二年(757年)正月二十五日,尹子奇率妫(今河北怀来)、檀(今北京密云)二州及同罗、突厥、奚等兵,与另一叛将杨朝宗会合,共计13万大军,进攻睢阳。睢阳太守许远(许敬宗曾孙。昔日唐高宗欲立武则天为后,众大臣谏阻,惟许敬宗促成其事,许敬宗因而被认为是奸臣)闻讯后,急忙派人到宁陵向张巡告急。张巡认识到坚守睢阳可屏障江淮的重要战略意义,立即亲自率军3000余支援睢阳,与许远合兵后,共有6800人。
岧峣试一临,虏骑附城阴。
不辨风尘色,安知天地心。
营开边月近,战苦阵云深。
旦夕更楼上,遥闻横笛音。
十二月,令狐潮率兵万余人扎营于雍丘城北。张巡领兵出击,又大败叛军,叛军逃走。
张巡总是能临机应敌,出奇制胜。在敌众我寡的形势下,始终能够以忠义激励将士,率千人之众,抗击数万叛军的进攻,坚守孤城雍丘4个月,取得了每战皆捷的惊人战绩。自此,张巡名扬天下,四周军民争相前来投奔,雍丘的实力得以补充。
在这种情况下,雍丘已经陷入绝境,决计守不住了。张巡审时度势,主动放弃雍丘,率马300匹、兵3000人转守宁陵,与睢阳太守许远、城父令姚訚等合兵。
当天,叛将杨朝宗率兵进至宁陵城西北后,张巡、许远派部将雷万春、南霁云领兵迎战。经过一昼夜的激烈厮杀,杨朝宗部大败,损兵折将万余人,死尸塞满汴水,顺流而下。杨朝宗收集残部,连夜逃去。
张巡因作战勇敢,赢得了军民的信任,被奉为主帅。张巡率军民继续守城,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击败了叛军的多次进攻,使其伤亡过半。东平太守吴王李祗得知战况后,将兖州以东的战事委任给张巡。从此,张巡自称吴王先锋使,担负起保卫雍丘的重任。
张巡的事迹一直为后人颂扬,后人在睢阳、杞县、南阳等地为他建立祠庙,并把他与张衡、张仲景并誉为“南阳三张”。至今,江淮、台湾、东南亚等地居民仍供奉张巡像,尊他为“唐代岳飞”、“张王爷”,象敬神一样敬奉。
许远以前只听过张巡的大名,此时亲眼见到他智勇兼备,便说:“远懦,不习兵,公智勇兼济;远请为公守,公请为远战。”(《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九》)于是二人便做了分工,许远负责调拨军粮、修备战具、居中应接等后勤保障工作,张巡全面负责战斗筹划,保卫睢阳。二人密切配合,胆肝相照,在危难中结下了生死之情。之后,肃宗下诏拜张巡为御史中丞、许远为侍御史。
令狐潮得知真相后大怒,重新带军围城,并指责张巡言而无信。张巡表示为难,对令狐潮说:“君须此城,归马三十匹,我得马且出奔,请君取城以藉口。”(《新唐书·卷一百九十二·张巡传》)令狐潮便送来战马30匹。张巡将马分给部下骁将,并要求他们说:“贼至,人取一将。”
更多内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