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草原乱世——动荡的北元
目录
序幕 帝国的两次崩溃
第一章 草原乱世——动荡的北元
一、“奇迹”——北元的开始
第二章 一载帝国——也先的可汗梦
第二章 一载帝国——也先的可汗梦
第三章 亦真复亦幻——达延汗的中兴
第三章 亦真复亦幻——达延汗的中兴
第四章 将刀剑付与香烟烛灰——俺答汗的佛缘
第四章 将刀剑付与香烟烛灰——俺答汗的佛缘
第五章 末世绝响——林丹汗的挣扎
第五章 末世绝响——林丹汗的挣扎
第六章 “持教法王”家族的兴衰——和硕特汗国
第六章 “持教法王”家族的兴衰——和硕特汗国
第七章 步履蹒跚的圣战者——叶尔羌汗国
第七章 步履蹒跚的圣战者——叶尔羌汗国
第八章 游牧民族的终极亮剑——准噶尔汗国
第八章 游牧民族的终极亮剑——准噶尔汗国
第八章 游牧民族的终极亮剑——准噶尔汗国
第九章 迁徙时代的终结——土尔扈特汗国
第九章 迁徙时代的终结——土尔扈特汗国
第十章 冰海雪原的孤独守卫者——西伯利亚汗国
第十章 冰海雪原的孤独守卫者——西伯利亚汗国
第十章 冰海雪原的孤独守卫者——西伯利亚汗国
外篇 蒙古的“波斯帝国”——伊儿汗国史话
外篇 蒙古的“波斯帝国”——伊儿汗国史话
外篇 蒙古的“波斯帝国”——伊儿汗国史话
外篇 蒙古的“波斯帝国”——伊儿汗国史话
补录 血浸袈裟——罗卜藏丹津的反清斗争
上一页下一页
无论是明朝史籍中的“残元”,还是朝鲜史料中的“北元”,蒙古人在失去中原后,仍然占据蒙古高原,继续着祖先留下的国祚。
公元1368年,元至正二十八年。
这一年,蒙古帝国大汗兼大元朝皇帝所能控制的领地,只剩下了中国北方和蒙古本部。
江南大部被从红巾军中脱颖而出的朱元璋所据有,其定都南京,国号为“明”。
四川东部和北部、陕西南部、湖北西、贵州北部是明玉珍建立的“夏”政权,定都重庆,此时,是其子明升在位。
原本由元帝国册封的西藏萨迦政权被绛曲坚赞的帕竹政权所取代,虽然还奉元为宗主,但早已“独立自主”。

一、“奇迹”——北元的开始

无论是明升的夏政权还是绛曲坚赞的帕竹政权,都满足于自己的既得利益。只有朱元璋的明王朝有着一统天下的雄心。
北伐的策略为先取山东,次下河南,后夺潼关,对大都进行战略包围,待取得大都后,再分兵夺取山西、陕北、关中、甘肃等地。而实行这战略的北伐军是由丞相徐达、平章常遇春率领的二十五万百战精锐。
早在称帝之前的1367年,还是吴王的明太祖便已经派出北伐军去实现自己“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终极目标。
通州是大都城的东南门户,失守后,九*九*藏*书*网大都除了自身的城防之外,再也无险可倚。虽然帝国还有左丞相扩廓帖木儿,太尉纳哈出、李思齐,梁王匝拉瓦尔密等人率领的近50万军队,但要么是远水不解近渴,要么是冷眼旁观,私心自保。没有一个靠得住。
日后,满清皇帝一直禁止开发辽东,保护“祖宗龙兴之地”,也是想效法元朝,留个退路。可惜,世事变迁,除了在日本羽翼下弄了个“满洲国”外,一切只是镜花水月。
明军顺利地将大都城置于唾手可得的境地。
朱元璋很看重自己的对九_九_藏_书_网手,他的战略无懈可击,但却有些无用武之地的感觉。
此时的元朝,将帅不受制于朝廷,士兵毫无战心,混乱到了没有还手之力的地步,数月之间,山东、河北、河南相继丢失。
元惠宗素手无措,召集百官朝议,决定“避兵北行”。
曾经无比强大帝国的首都,世界上最繁华的“汗八里”,有着在马可波罗笔下称为“设计的精巧和美观,简直非语言所能描述”的城防,随着小群人乘着夜色仓皇出城,便永远的换了主人。九*九*藏*书*网
1368年7月28日,北伐军兵临通州,镇守通州的知枢密院卜颜贴木儿力战而死。通州陷落。
北元的历史从此开始,元惠宗妥欢帖木儿既是元朝的末代皇帝,又是北元的开国皇帝。
危急时刻,左丞相失列门、知枢密院事黑厮等大臣力主据城死守,宦官伯颜不花甚至痛哭道:“天下者,世祖之天下,陛下当以死守,奈何弃之!臣等愿率军民及诸怯薛歹出城拒战,愿陛下固守京城。”九九藏书网
奇迹,毕竟不是总能发生的。
皇帝的出走,大都城失去了最后抵抗的希望。五天后,徐达的大军轻而易举的攻入城内,被任命为监国的淮王帖木儿不花以及左丞相庆童、平章迭尔失、平章普赛因不花、左丞张伯、御史中丞满川等大臣战死,大都城陷落。
这可算是历史上的“奇观”。
而这背后,是更为空前九*九*藏*书*网绝后的“奇观”——一个游牧民族入主中原近百年,在失败后竟然全身而退,回到祖先故地继续国祚。
这样的血性虽然可贵,但在没有援军可盼的情况下固守京城无异于自杀。惠宗叹道:“今日岂可复作徽、钦!”淮王帖木儿不花监国,与中书左丞相庆童同守京城。自己率皇后、皇妃、皇子及朝臣百余人北走上都,主动放弃了自己的京城。
更多内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