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不过一碗人间烟火
黄酒的士大夫气质
目录
第一辑 不过一碗人间烟火
第一辑 不过一碗人间烟火
第一辑 不过一碗人间烟火
黄酒的士大夫气质
第二辑 慢熬风花,细炖雪月
第二辑 慢熬风花,细炖雪月
第二辑 慢熬风花,细炖雪月
第二辑 慢熬风花,细炖雪月
第三辑 上苍保佑吃饱了饭的人们
第三辑 上苍保佑吃饱了饭的人们
第三辑 上苍保佑吃饱了饭的人们
第三辑 上苍保佑吃饱了饭的人们
第四辑 为了美食走江湖
第四辑 为了美食走江湖
第四辑 为了美食走江湖
第四辑 为了美食走江湖
上一页下一页
文人士大夫们喝得风雅,脚夫劳力喝酒也有些讲究的。在旧北京的街头,有很多酒铺子,一般会叫“大酒缸”,实际上就是酒缸上铺一块木板,既是桌子,也能代替酒缸盖子。街坊邻居走累了,会到“大酒缸”里靠缸歇口气,然后叫店家用竹节做的勺子来两勺黄酒,灌到自己随身的酒囊里。酒囊和我们在电视电影里看的一样,有葫芦做的,也有皮质的。
黄酒可以入菜,这不稀奇,对懒人主妇来说,不得不了解几个巧用黄酒的肤浅技艺。
黄酒文化的断档,有历史原因,也有先天不足。先天不足是黄酒的酿造对天气的要求不低,没法像啤酒一样,可复制性很强,从东北到海南都能酿制。不过,在九-九-藏-书-网江浙一带,黄酒倒是从来没有断过,有老人家会自酿黄酒,酒厂也断断续续地偶出佳品,喝过真正的女儿红那是身份的象征。这两年随着大闸蟹的流行,黄酒也渐渐起势,有些人开始说“黄酒复兴”。虽然我爱黄酒,但不觉得会有什么复兴。没了文人没了师爷,黄酒要找谁来喝呢?
我爱一切发酵而成的食物,从芝士到豆腐乳,从泡菜到酱油。
黄酒地图的中心,毫无疑问是绍兴。在清朝,绍兴黄酒就形成了普及全国的非常精细的产品环节。酒庄的老师傅是掌握着酒曲秘密的智者,在他们的指挥之下,谷物变成酒,再被分配到全国各地。根据运输的时间条件,老师傅九_九_藏_书_网们还会调整配方,比如往南走的黄酒,喝起来和往北运的酒,是有些许不同的。
发酵是一种源于自然之手的魔术,它能用时间、温度和空气作道具,改变原本食材的外貌和风味,变幻出超越自然的美味来。理论上说,所有的酒都应该是发酵后出现的恩物,但直来直去的蒸馏酒(无论是白酒、伏特加、龙舌兰,还是朗姆酒),我却和它们不熟,因为很容易喝得头晕眼花、两眼发茫。中国酒类的发酵之美,我觉着倒是黄酒,喝起来很有些九曲十八弯的韵味。
黄酒适小酌,不宜干杯,这也影响了中国传统的饮酒礼仪。在文人士大夫阶层,多是这么喝酒的——在喝酒之前,先端起杯子
九_九_藏_书_网
,向在场的人虚让一下,说一声“请”或者“请用”,小抿一口又放下,聊两句天,吃两口菜。到了民国,这股风雅之气还被胡适之蔡元培们保存着。不过如今,酒桌上就只剩下“不干不是朋友”和“感情铁,喝出血”了。
黄酒最大的魅力,就是那股看似没什么特点的“温厚”。一杯黄酒,无论冷暖,入口之后没有酒精的刺激,没有单宁的酸度,只有一股与口腔契合至极的温润。然后,焦糖和谷物的香气会在舌尖上不断缠绕,略微的酸度在舌头两侧微微扩散开来,让余味中甜蜜的气息更加明确。不管什么时候,喝黄酒,你是不会感到寒冷的,温暖的气息会拥抱你全身,帮助你解百忧。所以九_九_藏_书_网,我实在弄不懂黄酒这么有韵味、有情调的酒,怎么会被白酒这种粗线条的东西打败,也好,让商务宴请的“表哥”们都去干白酒去吧。
曾在香港北角的东宝小馆,吃过一个荷叶花雕花甲煲,念念不忘。健康的花甲是很难被做得难吃的贝壳类食物,我一直搞不明白,坊间的大排档炒花甲,为什么一定要放那么多的青椒、红椒、豆豉、葱段……那是对花甲的亵渎!不过想想,采用这种“闹市”做法的花甲肉真的是贫瘠得可怜,假如不多加点乱七八糟的料,要如何掩盖短处。这家东宝小馆,首先在拿货上就够认真,花甲个个肥美饱满,已经是恩典。淋上花雕酒,用荷叶包着蒸熟,上桌的时候戳破荷叶,立马闻到花甲九_九_藏_书_网鲜美的味道和花雕醇厚的香气拥抱着螺旋升起,其中再无任何的添加配料,所幸这么好的花甲是落入他们手中,死得其所!
花雕和卤味也非常合味,汕头的美食家张新民老师的家宴中,一道著名的“花雕卤水乳鸽”常常让来宾失态,吃得干干净净,连骨头都咬碎。此外,巧用黄酒的另外一个做法,是花雕蛋。这是向上海友人邱大王学的做法,因为过程实在太简单、味道实在太喜闻乐见,不和大伙儿分享是天理不容。做法就是:白煮蛋剥壳,花雕和头抽一比一混合,泡进去。鸡蛋本身就是完美的食物,只要加点咸香就很可口。同样的做法对待鹌鹑蛋也很好吃,懒懒的时候泡上几个吃着玩,怡情怡口。但蛋黄胆固醇很高,需节制。
更多内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