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潘石屹:平凡的世界
衣锦还乡
目录
第一篇 黄怒波:残忍还是美好
第一篇 黄怒波:残忍还是美好
第一篇 黄怒波:残忍还是美好
第二篇 潘石屹:平凡的世界
第二篇 潘石屹:平凡的世界
衣锦还乡
第三篇 任志强:傲慢的好人
第三篇 任志强:傲慢的好人
第四篇 李开复:从台北到北京
第四篇 李开复:从台北到北京
第五篇 柳传志:船长
第五篇 柳传志:船长
第五篇 柳传志:船长
第六篇 陈年:归去来
第六篇 陈年:归去来
第七篇 古永锵:第一的逻辑
第七篇 古永锵:第一的逻辑
第八篇 张朝阳:惑
第八篇 张朝阳:惑
第九篇 王兴:富二代创业记
第十篇 朱新礼:农业梦
第十篇 朱新礼:农业梦
上一页下一页
从天水火车站到潘集寨约八公里,现在全程是水泥路。310国道经过潘集寨学校大门口,沿途全是满载货物的集装箱式的大货车,基本上看不到其他车辆,路上尘土飞扬。天水本地车辆除了的士外,再就是上车起价三元的三轮摩托。
潘集寨位于黄土高原的山沟里,群山怀抱。虽说是山,站在潘集寨看,也不过两三百米高。潘石屹的祖屋占地面积有三四百平方米,三面砖瓦房围着一块水泥空地。后门的门楣上挂着“耕读第”匾额。潘家祖屋背后的山坡上有一废弃的土坯房,http://www.99lib.net墙表层的土都剥落了。大门是两块破木板,门楣上写着“东方红”,这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房子。院子里杂草丛生,屋子的墙上没有门窗,只保留着几块方正的黑洞洞的缺口。潘集寨前村支书潘林书告诉我,潘石屹家当年的屋子,就是类似“东方红”土坯房。
几年前,潘石屹曾带着凤凰卫视记者去甘肃天水老家。凌晨三四点钟,他们爬到山顶上。在黎明的微光里看脚下的村子。
从潘石屹祖屋门前走上三百多米,有一条九九藏书潺潺小河,过了用一根树干做成的独木桥,再左拐走上四五百米的田野小径,可发现有条三百米长、三米宽的鹅卵石路,路两侧栽着三排一米高的青松。鹅卵石路的尽头是一块平坦的草地。草地平平地嵌着几块方正的石碑——这是潘家的祖坟,借鉴了西方墓地的形式。2008年7月,潘石屹母亲毛昭琴去世后下葬于此。在潘家祖坟附近,没有传说中的其他乡亲为图吉利,靠近潘家祖坟建墓。
由于正处于310国道边上,村里能干的村民很多开了修理铺,专门给过往九_九_藏_书_网车辆修车;还有一些人开小卖部。餐馆则大都是外地人开的。
原来潘石屹觉得这座山很高,村很大,就跟他第一次到天安门广场,看不到边一样。“现在觉得山很矮,村子很小。”潘石屹说。
当地人主要靠种玉米为生,因为地里不长其他庄稼,还有一些人种了少量的葡萄。潘集寨村民吴大嫂说,她家有两亩多地,基本全种了玉米。一年能收两千来斤玉米,全部用来换口粮,二斤玉米换一斤面粉。如果只是种地,一年收入才二三千元,只够吃饭。
公路边上,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头99lib•net双臂合抱坐在水泥地上,蜷缩在潘石屹的祖屋门前晒太阳,他说希望下辈子能沾点潘家的好运。
潘石屹花10万元征了当地村民的九分九厘地,建潘家祖坟。吴大嫂有点遗憾地说:“怎么就没看中我家的地呢?”
潘石屹赞助800万元修了潘集寨学校。当年他读书的时候,没有纸笔,操场上的土,就是作业本。学生拿着木棒在地上划土做作业。老师批改作业则是用脚在旁边打钩、打叉。潘石屹祖屋前的水泥路,长四五百米,宽五米,也是他出钱修的。他把祖屋建成潘集寨的幼儿园,在祖屋九九藏书网前修了个标准的水泥地篮球场,供村民戏耍。
潘集寨的家家户户,如果家里没做生意的话,青壮年男人都去外面打工。吴大嫂的老公在天水市区给人送矿泉水,一年到头挣个七八千元,差不多是儿子一年的学费。吴大嫂的儿子2009年刚考上山西一所大学。
2009年8月25日,我从北京出发,穿过广袤的华北平原,渡过黄河,越过八百里秦川,走进黄土高坡,翻过秦岭,才到了甘肃天水。从天水火车站出来,我在路边拦了一辆出租车去潘集寨。司机说:“那不是大老板潘石屹的家乡吗?很好找。”
更多内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