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戴洁天 五十年后识斯人
市场经济破土生长
目录
一、戴洁天 五十年后识斯人
市场经济破土生长
二、郭凤莲 人不能和历史赌气
二、郭凤莲 人不能和历史赌气
三、张希永 被破产改变的人生
三、张希永 被破产改变的人生
四、柳传志 世界失去“联想”,人类将会怎样?
四、柳传志 世界失去“联想”,人类将会怎样?
四、柳传志 世界失去“联想”,人类将会怎样?
五、龙安志 寻找通往香格里拉的路
五、龙安志 寻找通往香格里拉的路
六、廖晓义 用脚前行的“中国苏菲”
六、廖晓义 用脚前行的“中国苏菲”
七、陈 哲 守护精神家园
七、陈 哲 守护精神家园
八、樊建川 收藏民族的记忆
八、樊建川 收藏民族的记忆
九、张亚勤 少年班传奇
九、张亚勤 少年班传奇
十、康厚明 从“农民工”到“人大代表”
十、康厚明 从“农民工”到“人大代表”
十、康厚明 从“农民工”到“人大代表”
上一页下一页
在温州每一个普通的早晨,无数的温州人会从一个叫麻行(hang)的码头乘坐渡船往返于瓯江两岸,那里是很多温州人财富之旅的起点。近30年前,戴洁天的小儿子陈坚每天都从这个码头出发,到对面的银行上班。
2000年世纪之交,陈坚占领了整个葡萄牙的小商品市场。陈小梅曾骄傲地说:“那时候,讲得难听点,葡萄牙是我们的天下。”
陈坚说:“我妈妈那个时候是温州最时髦的一个老太太,她有一个司机,有一辆汽车,有个大哥大,所以不管她去哪里,大家都说你这个老太婆在温州是最时髦的。”
陈小梅知道后也大为愤怒,她曾在接受采访时回忆起这段往事:“他刚刚工作,他向往美好的未来,可是他们总把他爸爸的事情压在他头上,怎么可以这样子做?那次以后,陈坚的心情糟透了,真是太委屈了。父亲那一代已经受了这么大的委屈了,为什么还要承担这样的罪?于是陈坚要出国去。”
从小就有阴影的陈坚如遭雷击,右派子女仿佛是一种永世的耻辱,罩在他身上一辈子都挥之不去。对此,戴洁天沉痛地说:“这个‘左’的思想不知道怎么搞的,他就是看不惯我们这些平反的人,也看不惯我们的子女。”
吃饭倒好解决,都是到下午三四点钟的时候,五包方便面泡在一起就吃了。晚上七八点钟有一班火车,到了家都十点多了,匆匆忙忙洗个澡就睡了。跟他的父亲戴洁天一样,陈坚同样拥有坚忍不拔的意志。
随着陈坚这样的中国商人的出现,中国商品开始进入广阔的世界市场,而中国商人也伴随着国内经济的高速发展,走得更远。陈坚曾自豪地说,现在只要是4000人以上的村庄,都有中国人的商店,除了大型的零售业,比如家乐福这些公司以外,小型的零售店几乎被中国人垄断了。据不完全统计,中国人现在在葡萄牙的零售店大概有3000多家。
他曾在澳大利亚每天打三份工,在荷兰的餐馆每天工作15个小时,生活艰难却充满挑战,他的“战绩”和许多出国的温州人一样棒。到了澳大利亚仅仅半年以后,大部分温州人,当然也包括陈坚就有了积蓄。但陈坚并不满足,他需要一个身份,他还要寻找一个人生的突破口。
市场总是特别青睐那些触觉敏锐的人。练摊过程中一个被多数人忽视的环节被陈坚捕捉到了,他把这个环节变成了自己人生的机遇。
不久,两个集装箱到达葡萄牙波尔图九九藏书,全部货品在一周内一售而空。陈坚赚取了他生命中的第一桶金,他再次将收益变成了中国商品运到葡萄牙,如此几个来回之后,物美价廉的中国货帮助陈坚动摇了印度商人的垄断地位。
怜子如何不丈夫,也许天下的父母都一样吧。但是,戴洁天没有意识到,儿子身上同样流淌着开拓者的血液。
家里人认为是商人就好好做生意,不要参与政治。但已经完全从童年阴影中走出来的陈坚有了自己的思量:“我觉得一棵树长得多高,完全在于它的根有多深。根不深的话,这棵树也长不大。我觉得假如想在葡萄牙好好发展,或者说想在任何一个地方好好发展,必须很好很深入地融入当地的社会,只有跟当地社会融入好了以后,才有大发展的可能。”
踏上了陌生的土地,陈坚和许多出国寻梦的人一样需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需要融入当地社会。这首先要过的就是语言关。他在初中、高中学的英语根本就用不上,只好从头学习,生存的压力让他的学习速度快得惊人,很快就掌握了简单会话。他以和戴洁天当年一样的韧劲开始为自己的未来打拼。
在世界的另一端,陈坚同样有自己的商业触角。每次当装满中国商品的集装箱到达葡萄牙,陈坚都会亲自开箱验货,这是他多年来的习惯。这样严谨的商业态度不仅让陈坚一次次打开了市场的大门,也赢得了合作者的尊重。
在此后的风风雨雨中,正是吃苦耐劳、诚实守信、乐于助人等品质让陈坚最终走向了成功。
就这样,戴洁天那一代人撒播的市场种子,在陈坚这一代以不可阻挡之势破土生长。
陈坚的企业规模发生了质的飞跃。从零售店、仓储超市起步的陈坚在里斯本开办了他在葡萄牙的第一个中国城。这个占地1000多平方米,共分两层的中国城,成为当时中国和葡萄牙民间贸易最为重要的一个市场。
距离葡萄牙首都里斯本40公里,有一座小镇叫波尔图奥图。葡萄牙国内贯穿东西、南北的两条交通大动脉在这里交汇。
就在这个过程中,陈坚体会到了自己和无数温州人一样,有着同样的气质。“首先我觉得温州人非常吃苦耐劳,就如大家所说的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这种人大有人在,真的大有人在。因为温州没有什么资源,地域又小,人口又多,也不是什么出达官显贵的地方,几乎每个温州老板都是平民出身,所以大家都是想怎么样很勤劳地99lib•net把第一桶金先赚回来。温州人的特点,一个是吃苦耐劳,另外一个很讲信用,又愿意帮人,因为他在帮助人家的时候又是在帮助自己。”
陈坚第一次进的货都放在老房子的天井里,半夜里发动全家人轮流看守这批货。晚上打包的时候,全家除了戴洁天,全体动手。陈小梅的手指头打包打得都变形了。
那个时候,陈坚每个星期安排一天时间专门去印度人那边买中国人的商品,买回来再卖给葡萄牙人。在买卖的过程中,他一直在想,为什么中国人自己的产品一定要由印度人来经营,中国人难道真的连这点事情都做不成吗?
在葡萄牙的前8个月里,陈坚没有找到工作,在澳大利亚打工的积蓄即将消耗殆尽。而他请求长期居留的申请书仍没消息。总不能坐吃山空吧,有人给他出主意,想办法去练摊卖货。
陈坚没想到在异国的创业正是从摆地摊开始的。刚开始他只感受到了艰难,当时,陈坚每天拖着一百多斤的货物,挤长途汽车,乘火车追逐市场。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陈坚几乎走遍了葡萄牙所有城镇的集市。他每天要把一百多斤的货拉到市场,到了晚上还要拉回去,那段路很辛苦,下雨天有时候会摔倒,一不小心连人带车都会滚下去。
后来,陈坚还做了个“小生意”——出生纪念币,用180吨的液压机压出8厘米直径大小的铜片,送到各地妇产科医院,在小婴儿出生以后,每个纪念币打上小婴儿的出生年月和姓名,卖给父母们。就是这么个小点子让陈坚赚了不少钱,有十几万。
过去的义乌曾经是一个远近闻名的穷困县,许多讨生计的农民挑着自家的扁担偷偷干着“鸡毛换糖”的营生。1982年,为了解决百姓的生活出路,义乌敢为天下先,首先开放了小商品批发市场。9月5日,第一个批发市场——稠城镇小商品市场诞生了。从那时起,义乌的小商品开始从马路边、从农民肩上的挑担里慢慢向一个大型市场里汇集。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从2000年开始中国制造的小商品开始大规模出口到了国外。而中国小商品的丰富多样,也就成为了陈坚从事国际贸易最好的助推剂。
生意好极了,每天人来人往。一到周末,里边全是黑压压的人群,陈坚后来没办法了,只好在门口安排四个人看着,只要顾客不直接把货物拿出去,就任人进进出出。
义乌,中国的小商品之都。现在的国际商贸城气派而九*九*藏*书*网壮观,每天都有20多万来自国内外的客商汇集在这里。2007年,这里一年的市场成交总量达到了461亿元人民币。
戴洁天的家庭也成为全球化链条上的一个小小的但又不可或缺的环节。地中海、太平洋的波涛直接连通了中国东海边的瓯江。陈坚的货物早已发展到海陆空立体运输了,有时候从宁波港出港,有时候从温州港出港,有时候干脆从广州直接空运。
戴洁天和陈小梅对陈坚下海持坚决反对态度,因为一家人中属陈坚的工作最好。他的哥哥在一个集体工厂做陶瓷,很苦很累,他的姐姐还在乡下教书。在这种情况下,陈坚还要下海,家人都觉得不可理解。
对于开过鞋厂的陈坚来说,摆摊着实是一个不得已的选择。第一天他把摊子摆得很远,既怕人围过来看,又怕人不围过来,即使逛街的人凑过来,他也觉得很难为情。可是,生意不开张,今天、明天的吃饭问题怎么解决?
在贯穿小镇的公路旁,耸立着一座高大的中华门。鲜艳的色彩,独具东方气质的建筑造型,明白准确地告诉路过的每一个人,这里有中国人的身影。
波尔图奥图拥有西方城镇所有的典型元素:教堂、广场、古老的街道。
戴洁天的老伴陈小梅现在成了家庭的主角,一家人有着明确的分工。陈坚在国外了解市场需求、组织销售,母亲和大姐负责在国内采购,形成了一道别具中国特色的“生产线”。一个温州普通家庭,在全球化的大潮中焕发出了无限的活力。
一方面他深深地认同温州人闯荡市场的精神,另一方面却一直反对儿子陈坚下海经商。也许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当一直盼望的变革真的来到自己家的时候,反倒会裹足不前了。又或许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局限,父与子的传承永远都是一个微妙的情感话题。
陈坚不仅赢得了佩德罗的尊敬,他在葡萄牙华人社会的地位也在逐步提高,还成为葡萄牙华人商会的副会长,进入了葡萄牙主流社会。如今他把大量的时间用于出席各类社会活动,为华人的利益奔走呼吁,人们对于这个成功的中国商人印象很好。
陈坚每天要坐船到银行工作,有一天因为有雾,导致船没有按时开,迟到了。银行负责人就开始批评他,陈坚辩解了几句,结果银行负责人勃然大怒,说:“你爸爸是右派,说不定你将来也会是右派。你有意见尽可去告,有种把我也弄个右派嘛。”
在中国义乌,一栋普通的写字楼http://www.99lib.net里,隐藏着陈坚商业链条上最为细小、最为敏锐的一只触角。一头联系着中国大地上几乎所有的制造工厂,另一头延伸到了万里之遥的欧洲大陆,中国的商品随着浩瀚的波涛涌到地中海、欧洲。就像一幅写意的画卷,描绘了中国与世界最本质的联系。
陈坚属于回国频率最高的一群华侨,每年起码五次以上,但即使回国如此频繁,还是觉得国内变化很快,每次回国都有新发现。特别是那些工厂,如今的规模、员工素质、设计能力一年比一年强。陈坚感到如今欧洲市场想要什么东西,在国内随时都能找到,要想生产什么东西也都能生产。
陈坚决心自己把握自己的命运,远远甩掉童年时代的阴影。1990年,在戴洁天、陈小梅不舍的目光中,陈坚只身踏上了前往澳大利亚的旅程。
这是一个很多人梦寐以求的职业,戴家全家和亲戚朋友都非常高兴。大家都觉得终于扬眉吐气了,可以跟别人一样过正常的生活了。
此时,年过六旬的戴洁天显得有些矛盾。
渗入温州人骨髓里的是勤劳和坚韧,一年的练摊生活,更像是一堂商业启蒙课,让陈坚近距离地接触了葡萄牙的市场,知道了葡萄牙人的喜好。他发现葡萄牙人很喜欢手表、首饰、太阳镜、随身听之类的东西。对市场和顾客的把握让陈坚慢慢拥有了自己的积蓄。
为了让陈坚更好地看到样品,陈小梅在1997年时成了温州市第7个登记上网的人,那一年她64岁。陈小梅开始学习电脑,甚至学会了使用电脑视频,让陈坚通过网络看货。只是那时的网速还很慢,只要鼠标一动,画面就一格一格的,不太连贯。但这足以让许多人都竖起大拇指,“这个老太太了不起呀,居然会用电脑”。
陈坚更希望生活多一些挑战。倔强的陈坚和当时的许多温州人一样,搞起了自己的第二职业。他和哥哥办了一个鞋厂,每个星期都要骑着摩托车去进货,平常一下班还要去进鞋料、钉等辅助材料。
就在那两个集装箱还在海上漂泊的时候,一个巨大的商业计划已经在陈坚的脑海里成形了,在世界这个大舞台上,为什么不可以用中国的商品去开创或者掌控属于中国人的市场呢?
其后的20多年时间里,义乌小商品市场四迁其址,规模不断壮大。在陈坚回国的那个时候,义乌已被称为“小商品的王国”。
办公室里的陈坚却坐不住了,他也想到那个热闹的商海中遨游一番。没想到,最大的阻力却来自九-九-藏-书-网一向开明的父母。
中国城的开业典礼非常隆重,里斯本市长和中国大使,以及葡萄牙很多政界人士都应邀而来。里斯本市长很惊奇,因为他10天前就曾来过,那时中国城还是空的,当时他希望由市政府把中国城作为旅游文化的载体来推广。可仅仅10天之后,45家商店居然同时开张了,而且环境干净、漂亮、整齐。市长觉得中国人实在太不可思议了。
1993年拿到了葡萄牙居留许可的陈坚迅速回国,他怀里揣着从大哥和温州老乡那里借来的80多万元人民币,回国的第一站就是义乌。
对于陈坚的请求,戴洁天感到忧虑。作为父亲,他尤其反对陈坚的想法。刚刚从禁锢生活中走出来的他更希望儿子过得平凡安稳一些。作为一个思想的先行者,戴洁天在儿子的下海问题上表现得有些保守。
佩德罗是一位葡萄牙商人,陈坚的商业伙伴,他从陈坚身上了解了中国和中国商人。“陈坚先生人非常好,而且很能干,很有人情味,令所有的员工十分尊敬,是个非常懂得做生意的人,在技术层面来说,我从来没遇到过如此谨慎又富有经验的人。”
2002年,陈坚看准了这里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将自己的中国城二期商城建在了这里。中国城二期的面积达到了4800平方米,拥有80家商铺,在这里你可以找到来自中国的各式各样的商品。
在义乌,陈坚把80多万元人民币都变成了工艺品和首饰,上百种商品足足装满了两个集装箱。那是40尺的标准柜,一共上百个立方。那个时候,个体做外贸还不多,陈坚购买的东西中,有龙泉宝剑,他一张口就要50把。内贸那个时候一般批个10把、20把,顶多买一箱就了不得了。因此商家还以为听错了,又见他年轻,实在不敢相信,付了定金还是很怀疑。
但是,陈坚最终还是像很多温州人一样去闯世界了。戴洁天没有想到,促使儿子走出国门的起因与自己有关。
1992年,陈坚得知葡萄牙大赦,这意味着办绿卡会简单一些,于是他来到葡萄牙。刚到葡萄牙的第一天,陈坚一下车就找到一位在温州时的邻居,那是陈小梅一个同事的儿子,当时在餐馆打工。但餐馆当时要关门了,他要陈坚先去玩玩,等餐馆再开门的时候,一定介绍他进去。因为没有居留许可,陈坚不敢上街乱逛,只好到电影院消磨时光。可是当时语言不通,只能傻乎乎地一坐两三个小时。陈坚就这样开始了在葡萄牙的生活。
更多内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