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测试理性犯罪的简单模式
目录
第一章 测试理性犯罪的简单模式
如果可以,你会选择作弊吗?
第一章 测试理性犯罪的简单模式
第二章 探索经验系数的秘密
第二章 探索经验系数的秘密
第三章 对自己的动机视而不见
第四章 被动机迷惑的理智
第四章 被动机迷惑的理智
第五章 越疲倦,越冲动
第六章 穿冒牌货会让我们更不诚信吗?
第六章 穿冒牌货会让我们更不诚信吗?
第七章 陷入自我欺骗
第七章 陷入自我欺骗
第八章 创新与不诚实:我们都是编故事的人
第八章 创新与不诚实:我们都是编故事的人
第九章 我们是如何感染上不诚实的病毒的?
第九章 我们是如何感染上不诚实的病毒的?
第十章 合作性欺骗:为什么安然公司会死于巨大的财务丑闻?
第十章 合作性欺骗:为什么安然公司会死于巨大的财务丑闻?
第十一章 一个喜忧参半的结局:我们的行为不理性也不完美
上一页下一页
请恕我直言,别人会说谎,你会说谎,当然,时不时我也会说谎。
作为一名大学教授,为了使我的学生对课堂内容感兴趣,我会尝试在方式上加点花样,如偶尔邀请一些风趣的客座讲师到课堂上演讲。这样做减少了我备课的时间,对客座讲师、学生和我来说也是一个多赢的办法。
一次,在这种“轻松教学”的行为经济学的课堂上,我请到一位特别来宾。这位来宾英明睿智,名声显赫,系出名门,在成为知名银行和执行总裁的商业顾问前,他在普林斯顿大学获得商学学士学位,而后又获得法学博士学位。我告诉学生们:“在过去的几年里,这位卓越的来宾帮助很多商业精英实现了他们的梦想。”
伴随我的介绍,这位来宾走上讲台。从一开始他就表现得十分直率,像尊巴教练那样。他慷慨激昂地说:“今天,我要帮助你们达成梦想——你们想要赚钱的梦想!你们想赚钱吗?”
每个学生都点头大笑,十分欣赏他这种热情洋溢、不刻板拘泥的授课方式。
他问道:“在座的各位谁比较富有?我知道我很富有,而你们这些大学生并不富有。确切地说,你们都是穷人。但是,通过欺骗就能改变这种现状!你们还在等什么?”
随后,他列举了一些臭名昭著的骗子的名字,有10多位执行总裁,还有曾服用违禁药物的著名职业棒球运动员罗德里格斯,操纵过“庞氏骗局”的伯纳德·麦道夫,卷入证券内幕交易丑闻的玛莎·斯图尔特等。他告诫学生:“你们肯定都想拥有像他们那样的权力和财富!而实现的方法只是通过欺骗。注意了,我马上就会告诉你们这其中的秘密。”
在这样一番鼓舞人心的开场白后,到了小组练习时间。他让学生闭上双眼,深呼吸3次。然后说:“假设你欺骗了别人,骗到1000万美元,第一次拥有这么多钱,你会用这笔钱做什么呢?穿蓝绿色衬衫的同学,你来回答。”
被点到的这个学生腼腆地答道:“我会买幢房子。”
“房子?我们有钱人称为豪宅。你呢?”他指向另一名学生。
“去度假。”
“是去你的私人岛屿吗?答得好!当你像那些大骗子那样赚钱的时候,就是你人生改变的时候。在座的各位有比较讲究饮食的吗?”
有几位学生举起了手。
“由雅克·贝潘亲自烹饪的食物,你觉得如何?品尝新教皇城堡中的红葡萄酒,怎么样?要是能赚到足够多的钱,你就永远都能过这样的生活。问问唐纳德·特朗普你就知道了!你看看现在,为了1000万美元,你可能会驱车碾过你的男朋友或女朋友。我此行的目的就是告诉你这没什么,我就是来给你的车松手刹的人。”
一开始,大多数学生都意识到他们并不十分赞同这个严肃的讲师。但是,在分享了10分钟第一次拿到1000万美元后会做出哪些激动人心的事之后,这些学生开始在“想要变得富有”的欲望和“欺诈是不道德”的认知之间彷徨。
这位讲师又说:“我能感受到你们的彷徨。你们一定不能让自己的情感支配你们的行为,必须通过成本—收益分析来战胜自己的彷徨。”接着,他又问道:“支持通过欺骗变富有的理由有哪些?”
“你会变得富有!”学生们回答道。
“回答正确。反对的理由又有什么呢?”
“你会被抓个正着!”
讲师又说道:“对,你有可能会被抓个正着。但是,秘密就在于此。欺骗时被抓个正着与因为欺骗而被惩罚不是一回事。拿世通公司前首席执行官伯尼·艾伯斯的例子来说,他的律师说艾伯斯对发生的事情毫不知情,这简直是胡说八道。又如安然公司的前首席执行官杰夫·斯基林的案例,他曾写过一封电子邮件,内容是,‘销毁这些文件,它们对我们不利。’而斯基林在随后的证词中却说自己只是‘嘲讽’而已!现在,即使这些狡辩都没有用,你还是可以逃到没有引渡法的国家。”
这位客座讲师在现实生活中其实是一名喜剧演员,名叫杰夫·克莱斯勒。他同时也是讽刺书刊《通过欺骗致富》的作者。他的演讲使学生在做金融决策时,难以判断纯粹以成本—收益为基础而不考虑道德因素的做法是否正确。听完杰夫的讲座,学生们意识到,从完全理性的观点来看,杰夫是完全正确的。但是,他们也不由地对欺骗是通往成功的最佳途径这一观点感到不安和反感。
在这节课的最后时刻,我要求学生们就其自身行为与理性犯罪简单模式的契合程度进行思考。我问道:“你们平常骗人却不被逮到的机会多吗?你们又利用过多少次这种机会?如果每个人都采纳杰夫那种成本—收益方法,我们的周围是否会变得欺骗频发呢?”

如果可以,你会选择作弊吗?

现在,理性犯罪的简单模式可能就是人们对诚实与欺骗所做的决策方法的确切描述,但从我的学生(和我自己)对理性犯罪的简单模式这一含义的担忧表明,这种方法的实际作用值得深究。(下面几页内容会引入整本书关于测评欺骗的方法的详细内容,所以,请加以注意。)
贝克尔与杰夫的欺骗方式都由3个基本要素构成:一是从罪行中获得的利益;二是被抓住的可能性;三是被抓后受到的可预料到的惩罚。通过第一个要素(收益)和后两个要素(成本)相比较,理性的人们就能判断触犯某项罪行是否值得。
如果你参与的是粉碎机条件下的实验,你会怎样做?会作弊吗?如果会,会谎报自己算出了多少个正确答案呢?
有了这两种条件下的结果,我们就可以较参与者在无法作弊的控制条件下的表现及在可以作弊的粉碎机条件下的表现。如果得分相同,我们就能得出参与者没有作弊的结论。但如果根据统计结果看出人们在粉碎机条件下做得“更好”,那么我们就能得出结论:一旦有机会销毁证据,参与者就会夸大自己的表现(欺骗)。而参与者声称自己正确解决的矩阵问题数与其在控制条件下实际解决的矩阵问题数之差,就是他们的欺骗程度。九九藏书网
所有参与者就是这样开始这个实验的,但是在最后1分钟发生的事会因某些特殊条件的出现而有所不同。
现在,假设你处九九藏书于另一个被称作粉碎机条件的实验中。在此条件下,你有机会作弊,且其条件与控制条件组相似,不同的是,5分钟后,实验人员会告诉你,“现在时间到了,请数出你的正确答案,并将你的答卷放入房间后面的碎纸机里进行粉碎,然后告诉我你正确解决了多少个矩阵问题。”当你处于前一条件组,你可能会乖乖地算出答案,粉碎答卷,报告你的测试结果,然后拿钱离开。
我和我的同事妮娜·马萨尔(多伦多大学教授)及昂·埃米尔(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教授)决定更深入地研究人们是如何行骗的。我们在麻省理工学院(当时我在此任教)的校园里贴满告示,上面说欢迎学生参与我们的实验,参与者只需拿出10分钟的时间就可以赚得10美元。指定时间一到,实验参与者走进某个房间,坐在带有小桌的椅子上(典型的考试用椅)。接着,每位参与者都会得到一张画有20个矩阵的纸(矩阵的结构与第8页图1–1中给出的例子类似),并被告知其任务就是找出每个矩阵中相加得10的两个数字(我们称其为矩阵任务,这本书会常提到这个任务)。我们还告诉他们,他们有5分钟的时间来完成这20个矩阵任务,解决的数量越多越好。每得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就可获得50美分(金额会根据实验的不同而有所调整)。当实验人员说“开始”时,参与者将纸翻开,尽可能快地解决这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藏书网
www•99lib•net
下一页(图1–1)便是这张纸的一个模板,其中一个矩阵是放大的。你能在多短的时间内找到加起来等于10的一对数字呢?
设想你正处于控制条件组中,且正忙着尽可能多地解决这20个矩阵问题。一分钟过去后,你解决了1个。两分多钟后,你解决了3个。最后,时间到了,你完成了4个矩阵问题,赚到了2美元。你走到实验人员的桌子前,递交了答卷。检查了你的答案后,实验人员赞赏地笑了,说:“解决了4道题http://www.99lib.net。”然后,数出你应得的钱,说道:“来,这是你的奖励。”你拿了钱,便离开了。(在这个控制条件组中,分数代表此矩阵任务的实际完成情况。)
结果也许并不令人意外,我们发现一旦有机会,许多人就会谎报他们的得分。在控制条件下,20个矩阵问题中参与者平均可以解决4个问题。而在粉碎机条件下,他们声称自己解决的平均问题数为6个——比控制条件下多了2个。总体表现的提高并不是几个人对自己解决的矩阵问题数谎报得太多的结果,而是很多人各谎报了一点儿的结果。

图1–1 矩阵模板示例图
更多内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