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一个喜忧参半的结局:我们的行为不理性也不完美
目录
第一章 测试理性犯罪的简单模式
第一章 测试理性犯罪的简单模式
第二章 探索经验系数的秘密
第二章 探索经验系数的秘密
第三章 对自己的动机视而不见
第四章 被动机迷惑的理智
第四章 被动机迷惑的理智
第五章 越疲倦,越冲动
第六章 穿冒牌货会让我们更不诚信吗?
第六章 穿冒牌货会让我们更不诚信吗?
第七章 陷入自我欺骗
第七章 陷入自我欺骗
第八章 创新与不诚实:我们都是编故事的人
第八章 创新与不诚实:我们都是编故事的人
第九章 我们是如何感染上不诚实的病毒的?
第九章 我们是如何感染上不诚实的病毒的?
第十章 合作性欺骗:为什么安然公司会死于巨大的财务丑闻?
第十章 合作性欺骗:为什么安然公司会死于巨大的财务丑闻?
第十一章 一个喜忧参半的结局:我们的行为不理性也不完美
谁才是“真正”的骗子?
上一页下一页
通过这本书,我们能看到诚实和不诚实都是基于两种截然不同的动机。一方面,我们想要从欺骗中获利(这是理性经济动机);另一方面,我们希望仍将自己视为好人(这是心理动机)。你也许认为我们不能同时实现这两个目标,就如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一样,但本书中提出的经验系数理论表明,人们灵活的推理能力和将事物合理化的能力能使我们做到这一点。基本上,只要我们欺骗,哪怕只是小骗局,我们就能同时实现这两个目标(一部分),既得到一些利益又保持自己积极的形象。
我们能看到,一些动因如欺骗后能得的钱、被抓的可能性等,对人们的影响比我们预期的要小得多。而另一些动因对人的影响则超出了我们的预期:例如道德提醒、得到报酬要经历的步骤、利益冲突、精神耗竭、假冒的品牌、假的成就提醒、创造力、看见别人不诚实的行为,以及关心团队成员等。

这里列举的实验都是研究不诚实行为的,但我们还是有必要记住一点,即实验中多数的参与者都是著名大学的优秀学生,他们将来的工作很有可能都是重要且有影响力的。人们往往也不会将他们与作弊和欺骗联想到一起。可是事实上,他们和你、我及这个星球上的任何生物都一样,都会作弊。
尽管这本书的实验都是关于不诚实的行为,但半数的实验结果都表明人类比标准经济理论预测的更有道德感,你也许觉得这种说法有些悲观。但从纯粹且理性的(理性犯罪简单模式)角度出发,我们实际上欺骗他人的程度还很低。考虑一下,最近几天你有多少次欺骗且不会被抓的机会。也许你的同事出去开会时,将钱包忘在了桌上;也许咖啡馆里的某个人在去洗手间时,请你帮她看管笔记本电脑;也许是杂货店的收银员漏算了你买的一件物品,你在一条无人的街道旁发现了一辆没上锁的自行车。在以上所有情境中,若真处于理性犯罪的简单模式下,你会拿走钱、笔记本电脑、自行车,或会对收银员漏算的金额视而不见。然而,我们每天都放弃了很多这样的机会,也没想过应该抓住这些机会。这意味着,我们在提高道德品质方面的起点还是很高的。

谁才是“真正”的骗子?

我觉得,从贪婪的骗子和小骗子给我带来的财产损失来看,我们的实验能大体上表示出社会中的不诚实现象。很少有人会大范围地偷盗,但到处都有小打小闹地行骗的人。他们通过多报自己工作的时间,申请保险索赔时夸大自己的损失,给九*九*藏*书*网别人推荐不必要的治疗方案等方法行骗。公司也有许多占小便宜的手段。例如,信用卡公司不给出明确的原因就小幅提高利率,收取各种隐藏的费用和罚款(在公司里,这些费用和罚款通常被称作“附加税”)
99lib•net
。或者,银行总会在处理支票时表现得不积极,这样就能多保留一两天储户的钱,还会对透支收取保护费,或对使用自动取款机收取额外的费用。所有这些都说明,关注恶性的不良行为显然很重要,但抑制那些程度虽小九*九*藏*书*网却普遍存在的欺骗可能更重要。因为这种欺骗在大多数时间都对我们有影响,我们既可能是欺骗他人的人,也可能是受骗者。
我们所有测试中的参与者,人数加起来应该有几千人了。偶尔,我们也会遇到非常贪婪的骗子,他们想得到尽可能多九九藏书网的钱。例如,在矩阵题数为20个的实验中,我们虽然没碰到过称自己解决了18个或19个的人,但有一次,有位参与者称自己正确地解决了全部20个矩阵题。确实有一些人在做了成本—效益分析后,决定尽可能多地带走钱。但值得庆幸的是,这样的人并藏书网不多。他们似乎只是个别情况,不是普遍存在的,因此,我们只损失了几百美元。(这么多钱不至于让人惊讶,也不是很糟糕。)同时,大多数参与者只谎报了为数不多的数目,但因为这样的参与者有成千上万,我们损失的钱也有成千上万——比贪婪的骗子得到的钱多得多。
更多内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