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春秋与战国时期的土地与工商业
目录
第三章 春秋与战国时期的土地与工商业
上一页下一页
临淄在战国时是商业兼政治中心。战国时齐有七十二城,临淄为最大之中心,此是孕育而新增的,并非新的打倒旧的。中国有的所谓革命造反,并非进步,可能只有退步。
春秋时代土地为贵族所有,所谓“四封之内,莫非王土”。起初并非收赋税,也不是要人民做奴隶,后来改成收地税(即贡十分之一的税)之后,土地所有权即转移了,但这并非革命,亦非立法造成。
欧洲人的城市兴起,即商业兴起,亦即是中产阶级的兴起。
战国时已不再是纯农业经济与农村社会了,因为当时已有50万人的大城市。战国时也出现了春秋时代所没有的高利贷。例如孟尝君封于薛,有食客五千人,孟尝君对来拜访者均赠以厚礼。又如厚待食客,给冯谖以鱼与车。孟氏如此富有,乃是六万家任侠奸人来往经营,是由孟氏借钱给他们而做高利贷。此外如平原君亦有三千食客,春申君的三千客人均为“珠履”。当时在六国之外尚有周朝,周赧王时亦有人借贷,但是无法还,因此有“避债台”。可见此时的资99lib.net本经济已相当繁荣了。
至于钱币,战国时已有大量发行,战国已到了现代化的社会了。

一、土地的耕地与非耕地

三、齐国的工商业

又如吴国,楚灭吴后,封黄歇于吴,称“春申君”。今日上海的那条水即叫“春申江”,又叫“黄歇浦”。当时春申君造的城,周围有47里210步2尺,此城有8门,门上有楼,称为“陆门”,另有水门8座,城外有廓(即外城),周围有68里。但战国时春申君封的吴只是一偏僻小城,与临淄、邯郸等大城不能相比。太史公到过江南,特别去看过春申君时的城及其宫室,说道:“盛矣哉!”
自社会形态来说,战国已与从前有所不同了。
齐国亦有大的水利兴修。在战国历史上出了数位著名的水利专家,如白圭、西门豹、史起、李冰等均是。李冰建筑的水利工程今日尚可见,即在成都岷江,至今仍存。灌县今有李冰庙,当地人也崇拜其子,故称“二王庙”。
我们国人的观九*九*藏*书*网念看重土地,西方的古代人则看重人力(劳工)。
土地后来分成耕地与非耕地两种。非耕地是指有山林池泽的水草地带,即所谓“水草沮洳”。池塘可养鱼,水草地、山林地有禽兽,可捕猎。周代是要祭祖的宗法社会,习武时在山林中捕猎到的猎品,拿好的来祭祖,贡献给贵族,将次货才分给自己享用。如射鱼亦然,将大鱼给政府取去作祭品,小鱼则大家分享。
助人杀敌的人叫“侠”,有所谓“刺客”。当时邯郸女人擅长歌舞,跑遍天下。战国时亦产生了医生、斗雉者、玩乐器者。
春秋战国时不但土地制度变了,且生活方式也变了。到了战国,可说中国古代社会告一结束。
齐国七十二城中最小者是薛城(孟尝君受封地)。孟尝君招致天下任侠奸人入薛中,达六万余家(汉代时有游侠,“侠”者,挟也)。由此可知此小城至少有十万家,亦可达50万人。
春秋后半期有了盗贼,多在山林中出没,政府派军队征伐之。这些盗贼是个人零星的,因此无法捕捉,只能派专99lib•net人在路口守候并没收其货物,亦称“征”。但此“征”字的意义已与之前不同,故演变成日后对商人的抽税。盗贼者,不去耕田而侵入禁地去做非法的谋生,却因而开了此后的自由工商业。孔子学生子贡初为外交官,后来在途中带土产做买卖而赚钱。子贡可说是中国商人之鼻祖,较后为范蠡(后人说范蠡为陶朱公,可能不可靠)。商人第三出名的为白圭,亦是政治人物兼营商业。
战国时另一特别出名的城名“陶”,为天下交通的中心。
春秋时之从军(当差)均由贵族参加,是用车战,一车载三人,一执鼓,一驱车,一战,十分文雅。但战国时作战改用步兵了,由平民去打仗,如打胜仗,平民要受封地成为新富翁,规定割敌方多少首级可晋级。因此战争破坏封建,不能世袭了。
中国文化可大可久,且其历史之进步,均在和平中长成。春秋到战国,社会变了,但没有革命,而管治的王千年来一直在变,这其中值得研究。
清朝可称帝国,因拥有新疆、蒙古等藩属,但极宽大。如称秦、汉九*九*藏*书*网为帝国则极不通,不能用西方名称套入,应该创造适合自己的名称,并标明其特点。
临淄有一稷下,有孟子在此讲学,他的生活是“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古代一车用四匹马拉,可见当时的文化情形,已与意大利之文艺城市相似,且有统一的政府,已是现代化的国家了。
战国时最重要的工商业是盐铁,春申君可能靠经营渔盐致富,至于铁的使用也要在春秋末战国初才开始。
耕地是分配给平民的,非耕地则是贵族自己拥有而平民不得进入的禁区。管山林的叫“虞”,管池泽的叫“衡”,虞、衡是政府所派的职员。当时孔子帮季孙氏看牛羊,名叫“乘田”。又如政府雇人制造车轮,叫做“轮人”,是世袭的。又如贵族命工人将兽皮制衣,称为“裘氏”。
当时对临淄的描写道:“临淄之中七万户,臣窃度之:不下户三男子,三七二十一万。……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蹋鞠者。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殷人足,志高气扬。”此处并非是五口之家,五口之家最多一壮丁,如照五口算,已有35万人,照此算则最少已有50万人。由对临淄城的描写可知,当时人民非农奴,亦非地主阶级,而是中产阶级。http://www.99lib.net
齐国人种桑麻,因此“人民多文采布帛”,“冠带衣履天下”
至于水路交通与船只运输,《史记·张仪列传》中描写四川到湖北的水路交通道:“舫船载卒,一舫载五十人,与三月之食,下水而浮。”可见战国时代的船已极为盛大了。
起初时一国只有一城,但到齐国时已拥有70余城,战国时城市兴起,故商业亦随之而发达了。

二、战国时期大城市的兴起

更多内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