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不能同时照亮的世界
目录
下一站不是目的地
寻找卫华姐
寻找卫华姐
伊犁记忆
伊犁记忆
伊犁散记——献给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建州四十周年
伊犁散记——献给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建州四十周年
太阳不能同时照亮的世界
太阳不能同时照亮的世界
秋日塔里木
秋日塔里木
上一页下一页
公园里的小路,环喷泉池的小道,都是用细石子覆盖的。在这一方肥沃的土地上,要寻一块裸露的土地都很难,更不要说沙漠戈壁。看来,人就是这样,缺什么稀罕什么。这种细石子唯一的好处是刮风不扬尘,但是清扫起来有点麻烦。这就需要人们高度的自觉意识,不随地乱扔废弃物。在踅出这一带的道口,有一个葡萄架,下面也铺满了细石子。从葡萄架下的空当处,透着那边碧绿的草地和树木。那些其实是玉兰树,如果在玉兰花开放的季节里来,这里一定别有胜景。
穿行于这个商业街时,在一个路口看到一群幼儿园的孩子,正在准备过马路。一共十几个孩子,由三个阿姨(女教师)带着。孩子永远是天真可爱的,这些作家就围着这群孩子拍起照来,那三个女教师挺配合的,不断地让孩子们露出笑脸,她们自己也笑得一脸灿烂。这里也有一个小广场,直到领头的女教师一脸灿烂地挥手拦住那些小车,带着孩子们过到马路对面,我们的人才恋恋不舍地离去。这些孩子肤色不同,而遗传基因在他们身上所显示的力量和特征令人震惊。显然,文化的认同容易达到,而基因的认同似永难抵达彼岸。
广场附近还有一座名叫“玫瑰园九_九_藏_书_网”的建筑,也是由布鲁诺-施密茨所设计。这是一座红砂岩建筑物,竟有取名“莫扎特门”和“贝多芬门”的颇有艺术情调的姊妹门。还有一座现代建筑,顶上伸出一个长长的钢板,上塑一个人的钢体剪影高悬于空,从侧旁乍一看去,似乎与真人一样,还要为他略略捏一把汗,当明白过来后,你会会心地一笑。接近路口时,在公园旁有一只真物般大小的铜雕狮子,很是威武。
我们几位进了一家土耳其餐馆。我要了一份烤肉米饭,一碗奶油西红柿汤,一份红茶加奶。胡平说牙疼,吃不动牛肉,要了一份鸡肉。杨承志书记和两位姑娘各要了一份鸡肉蔬菜汉堡。奶油西红柿汤先上来了,喝着挺可口。于是,杨承志书记也要了一份这个汤。他们免费送来一个饼,类似国内的锅盔,香喷喷的,很柔软。待菜端上来时,我们着实吓了一跳,我那份足足有一大盘,胡平说够三个人吃的。胡平自己要的鸡肉米饭上来时,他竟在那里兀自愣了一会儿,他有点发愁地说,我怎么吃完它呀。但是,进了餐厅的那些土耳其人、德国人,无论男女,风卷残云一会儿就解决了,离去了。我总算把那份饭连肉带米饭99lib•net吃完,还剩一些生蔬菜。胡平干脆没怎么动。他劝那两位姑娘帮他吃一点,她们说自己的也吃不完发愁着呢。我一共花了十二欧元,他们花了不到七欧元。但是,这顿饱餐的热能将对我今晚的活动发挥作用,这是我后来感受到的。
在火车站前,导游遵从大家意见,让各位自己吃饭,给了四十分钟时间。
这座巴洛克风格的水塔坐落于腓特烈广场(Friedrichsplatz,也有人译作弗里德里希广场),由建筑师古斯塔夫-哈姆胡伯始建于1886年。塔高60.33米,容量2000立方米。塔顶是海神安菲特里忒的塑像,她是希腊神话中海神波塞冬的妻子。而塔基上也有许多雕塑,墙体上还有一个雕塑水怪,从嘴里吐着涓涓细水。1903年,建筑师布鲁诺-施密茨在水塔周围又设计建造了喷泉、水池、拱廊等其他附属设施,与广场、水塔融为一体,十分美观。
有一个德国人走来,向我们当中的一位吸烟的作家要了一支烟,点燃后就坐在一旁的长凳上吸了起来。他的这种毫不见外的坦然精神,令这些作家们惊叹不已。我把他拍了下来。他手里还握着一只矿泉水瓶。
2009.1099lib•net
路德维希/曼海姆(2009-10-13,星期二,上午)
导游把我们带到了位于城市东部的老水塔。离火车站不远,过了两个红绿灯就到了。老水塔伫立于青青的草坪和绿树环抱中。有几位园林工人正在草坪外铺种花坪。这里没有围墙,是开放式的市中心公园,旁边就是车水马龙的街道。两边是马路,中间是有轨电车轨道。这里的有轨电车巨长,差不多有一列小火车那么长。其实有轨电车是清洁型交通工具,在国内有些城市还在使用,比如大连、哈尔滨等。北京一解放就逐步改为无轨电车了,现在常常是无轨电车和公交车争抢同一车道,是高峰期往往形成交通堵塞的原因之一。
上午参观曼海姆市容。其实,曼海姆与路德维希港隔着一条河,乘城际快速铁路,四站地就到了曼海姆。从我窗口看见的斜拉立交桥下,竟是城际快铁车站。浙江的几位作家说,其实他们昨天下午就99lib•net去了一趟曼海姆,坐公交车半小时就到了。现在乘城铁速度更快。出得火车站停满了待客的出租车,清一色是奔驰320。人家在这里把奔驰也就当出租车用。奔驰车最早就是在曼海姆生产的。这也是这座城市的骄傲。远远地从行驶的城铁窗口,就可以看到有一座建筑物顶上奔驰车的巨型标识。
从地图上看,由曼海姆、路德维希港往西南去,越过萨尔布吕肯便是法国北部。在它正西方,便是卢森堡,夹在德国、法国、比利时三国之间。
我们绕过一个街口向王宫走去。曼海姆在十六世纪还是海德堡地区的一个村落,直到1607年才开始变成城市。自从1720年选帝侯卡尔菲利普把他的宫殿从海德堡迁到曼海姆之后,这座城市才发展起来。选帝侯王宫(Residenzschloss)建于1720年至1760年间,是德国最大的整体式巴洛克风格建筑。王宫占地广阔。现在,宫殿大部归曼海姆大学所有。只有部分王宫对外开放。已是中午时分,下午一点半我们还要前往法兰克福参加书展开幕式等活动,在这里已经没有入王宫参观的时间了,不能不说是我们此行的缺憾。不过,世界总要留下一些缺憾才显得完美。我们留了影,便在导藏书网游带领下向火车站走去。现在看来,我们是在曼海姆城走了一个“口”字形。
导游宣布半小时后在水塔南边的喷泉边上集合。于是三十九个人的团队,围着老水塔留影观光,自成一道风景,让那些习惯于安静、秩序、刻板的德国人,感到一些不适。这些大声喧哗的中国人,使这座古老的水塔似乎也醒了过来。
穿过方才的马路、有轨电车道,经过一条商业街,我们向这座城市的旧王宫出发。商业街橱窗布置得别出心裁,有一个窗口是用麦秸压成捆码在那里,上面摆设了一些商品。还有一个橱窗内,只见用一些糟朽的树根做成架子,将那些女靴摆设其间,自成一景。还有一个窗口,摆满了各种气枪。导游说,德国是禁止私人携带武器的国家之一。这都是气枪,应该是体育用品。时不时地遇到一些建筑物的地下停车场入口,每个入口都很开阔、讲究,不像我们北京的停车场入口,千篇一律,缺少生气。这一点似乎应当向人家学习。来自广东的两位作家,在路旁拍摄一辆泊着的名车。一位蓄着长髯的行乞者,就坐在离名车不远处,当我把镜头对准他时,他却遮住了自己的面孔,用手握出一个小小的圆孔——镜头,俏皮地回望着我。他身旁的那个柳条筐,似乎眼熟。
更多内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