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建立大隋
气象一新
目录
第一章 流星王朝
第二章 杨坚出世
第二章 杨坚出世
第三章 仕途坎坷
第三章 仕途坎坷
第四章 权威镇主
第五章 翁婿斗法
第六章 杨坚辅政
第六章 杨坚辅政
第七章 翦除宗室
第八章 三方叛乱
第九章 平定三方
第十章 建立大隋
气象一新
第十一章 万物维新
第十一章 万物维新
第十二章 妙选贤才
第十三章 营建新都
第十四章 降服突厥
第十五章 隋陈对垒
第十六章 统一天下
第十六章 统一天下
第十七章 再平江南
第十八章 计杀大义
第十八章 计杀大义
第十九章 圣人可汗
第二十章 开皇之治
第二十章 开皇之治
第二十一章 太子失宠
第二十一章 太子失宠
第二十二章 杨广结盟
第二十三章 高颎罢相
第二十三章 高颎罢相
第二十四章 东宫易主
第二十四章 东宫易主
第二十五章 骨肉相残
第二十六章 由盛转衰
第二十七章 风波再起
第二十七章 风波再起
第二十八章 文帝之死
第二十九章 一代英主
第二十九章 一代英主
第二十九章 一代英主
上一页下一页
尽管如此,为了保险起见,隋文帝又问谋臣高颎。高颎怎么表态?高颎知道,这可不是一般的出主意、想办法,这是关系到政治大是大非的问题。如果说不用诛杀北周宗室的话,会不会被皇帝怀疑为政治立场不坚定?
第二、展现新政权的宽容精神。杨坚的大隋是从宇文氏的大周脱胎而来,所有的大臣都曾为北周效劳。如何对待这些出入两朝的臣子,让他们心悦诚服地为新政权服务,这是当时杨坚急需解决的问题。怎样解决呢?
杨坚为什么这样做?有两个原因。
原来在西魏时代赐姓胡姓的,都恢复汉姓。当然,第一个恢复汉姓的就是杨坚本人,到此时,普六茹坚才正式变成杨坚。换言之,杨坚终于恢复汉人身分了。当然,随之而来的,是一大批人都恢复汉人身分。
举一个例子。当时有人名为荣建绪,和杨坚一向关系不错。杨坚即将接受禅让时,荣建绪被朝廷任命为息州刺史。这时,杨坚喜滋滋地对荣建绪说:待两天再走吧!和我一起享受荣华富贵。杨坚暗示得很清楚,就要改朝换代了,你等着看这个光荣的历史时刻吧!没想到,荣建绪兜头给他泼了一盆冷水,说:您这样的话我可不想听九_九_藏_书_网。一天都没耽搁,往息州赴任。后来,杨坚顺利即位,荣建绪入朝,杨坚问他:你现在后悔了吧?荣建绪一脸正气,回答说:“臣境非徐广,情类杨彪。”
很显然,无论是恢复汉姓,还是恢复汉制,杨坚的目的都是要彰显汉人和汉文化在整个国家中的主体地位。这并非大民族主义,事实上,因为汉人在总人口中占绝大多数,汉文化当时的发展程度也远远高于其他文化,所以,恢复汉人在国家中的主体地位和汉文明的主导作用有其积极意义,它代表中国的发展方向,也符合在中原地区生活的各民族的根本利益。从这两件事上我们可以看出,杨坚对时局具有非常好的把握能力,是个有为的政治家。
从这件事上,我们可以看出什么问题?
第一、树立传统的儒家价值观。虽然自己是北周叛臣,但是,现在已经建立隋朝,杨坚衷心希望,每个大臣都能向荣建绪学习,对自己的王朝忠心耿耿。
谁呢?出身北齐的才子李德林。李德林是何态度?他主张宽恕。按照他的想法,诛杀北周宗室固然可在短时间内消除隐患、震慑大臣,但是,也有明显的负面效果。因为,隋朝得国于孤www.99lib•net儿寡母之手,本来道德合法性就有可议之处,如果再诛杀无辜的宗室,岂不更让人不服气?而一个王朝从建立之初就没有道德、正义可言的话,不利于长久发展。所以,李德林希望能透过怀柔解决问题。
就这样,因为虞庆则的建议,因为高颎的默认,更因为隋文帝的坚持,以静帝宇文衍为首,北周文帝、孝闵帝、明帝、武帝、宣帝五代君主的后嗣和一些关系更远的宗室都被诛杀殆尽。李德林也因此被杨坚疏远了。
另外,尚书、门下、内史、秘书、内侍五省,御史、都水二台,太常等十一寺,左、右卫等十二府也都建立起来,成为新政府最主要的职能部门。毫无疑问,这是恢复汉人的管理体制。
那么,杨坚听完做何反应?根据《通鉴》记载,帝笑曰:“朕虽不晓书语,亦知卿此言不逊!”朕虽然没什么文化,不明白你掉书袋说的那些典故,但也知道这肯定不是好话!说笑完,照样赏识荣建绪。
在杨坚登基前
九*九*藏*书*网
,大臣虞庆则为杨坚出了个主意,让他把北周所有存活的宗室统统杀掉,以绝后患。应该不应该这么做呢?杨坚开始考虑了。他觉得,北周宗室和大臣不一样,大臣固然可以实施怀柔政策,让他们慢慢归心隋朝。但是,宗室就不同了。因为他们有政治号召力。
第二、对德林这样的儒家知识分子和他们所代表的儒家文化,隋文帝有一种深深的怀疑。换言之,对杨坚来说,所谓宽容,更多的只是权宜之计,而不宽容,才是根深柢固的基本精神。这种阳儒而阴法的精神,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整个隋朝的政治基调。
就这样,大隋王朝带着欣欣向荣的气象,也带着肃杀的气息隆重登场。这一年,杨坚刚刚三十九岁。正是一名政治家的黄金年龄。那么,他会把隋朝带向何处呢?
杨坚的作法就是宽容,宽容地对待他们对前朝的感情,同时,既往不咎,给他们在新朝继续服务的机会。这是明智的作法,透过对这些异见分子的宽容和九_九_藏_书_网优待,隋文帝有容乃大的形象树立起来,官僚系统中的敌意逐渐消失,这才叫做天下归心!是很正面的政治气象。
虽然在清除五王势力后,北周宗室其实已经没有什么能干的人了,并不足以对他的统治构成威胁;但是,万一他们被别人利用怎么办?这样一来,杨坚心里倾向于同意虞庆则的意见,斩草除根。
第一、隋文帝的宽容并不稳定,他的性格中,不乏猜忌和严苛的一面。
可能有人会说,既然把杨坚建立隋朝拔高到西晋以来的民族融合基本完成、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最终建立的高度,这就不是普通的宫廷政变,而是一个新历史时期的开始。那么,这个新时代有哪些新气象呢?杨坚在称帝前后,有两方面的表现值得注意。
徐广是谁?他本是东晋大臣。后来,权臣刘裕篡权,东晋变成宋,徐广呜咽流涕,悲不自胜。杨彪则是东汉老臣,曹魏篡汉后,他闭门不出,始终自称汉臣。这两人都是在王朝更迭之际眷恋旧君的人物,也就是所谓的忠臣,荣建绪以之自比,态度还是很强硬。
但是,就在隋文帝对官僚队伍温情脉脉,树立宽容政风的情况下,有一段不太光彩的插曲出现。
第二、恢复汉制。开皇元年(五八一年)二月,即杨坚刚当上皇帝后,马上宣布,废除北周的六官制度,恢复汉、魏旧制。这样一来,杨坚当过的什么大前疑、大冢宰等比较陌生怪异的官职统统退出历史舞台,相反,所谓三师,也就是太师、太傅、太保;三公,也就是太尉、司徒、司空等我们耳熟能详的传统官名重新出现。九_九_藏_书_网
第一、恢复汉姓。五八○年十二月,即杨坚称帝之前,他以小皇帝名义发布一项诏令:“诸改姓者,宜悉复旧。”
但是,建立新政权,要走稳、走远,除了建立良好的制度,还要树立相应的政治风气和政治精神。隋朝的政治风气如何呢?应该说有其宽容的一面。
这种想法和他在“三方叛乱”时主张派监军其实一脉相承。当时,杨坚听取他的意见,这一次,杨坚还会对他言听计从吗?非常遗憾,没有。现在,杨坚的身分变了,纳谏的心情也变了。他一听李德林这么说,马上怒气冲冲回了一句:“君书生,不足与议此!”你是个书呆子,哪里晓得这里面的厉害!
这样一想,高颎表态了,该杀!隋文帝本来就想大开杀戒,高颎表示赞同,这件事几成定局。但是,就在这时,有一个人跳出来反对。
更多内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