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夜 让干涉你生活的人见鬼去
砍断“格尔迪奥斯绳结”
目录
推荐序
第一夜 我们的不幸是谁的错?
第一夜 我们的不幸是谁的错?
第一夜 我们的不幸是谁的错?
第二夜 一切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
第二夜 一切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
第二夜 一切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
第三夜 让干涉你生活的人见鬼去
第三夜 让干涉你生活的人见鬼去
砍断“格尔迪奥斯绳结”
第四夜 要有被讨厌的勇气
第四夜 要有被讨厌的勇气
第四夜 要有被讨厌的勇气
第五夜 认真的人生“活在当下”
第五夜 认真的人生“活在当下”
第五夜 认真的人生“活在当下”
上一页下一页
青年:嗯。
哲人刚开始谈到的“课题分离”的内容太具冲击性。的确,当认为一切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的时候,课题分离的确有用。只要拥有这个观点,世界就会变得简单。但是,这只是一种冷冰冰的说教,根本感觉不到一丝人性的温暖。怎么能够接受这种哲学呢?青年从椅子上站起来大声控诉。
哲人:为什么?
青年:课题分离作为道理来讲完全正确。别人怎么看我怎么评价我,这是别人的课题,我无法左右。我只需要诚实面对自己的人生,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这简直可以称为“人生的真理”。
哲人:例如,读书的时候如果离得太近就会什么都看不见。同样,要想构筑良好的人际关系也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如果距离太近,贴在一起,那就无法与对方正面对话。
哲人:亚历山大大帝切断格尔迪奥斯绳结的时候也有人这么想。他们认为绳结只有用手解开才有意义,用剑斩断是不对的做法,亚历山大误解了神谕。九-九-藏-书-网
哲人:但是,有些情况下不进行课题分离而是干涉别人的课题会更加容易。例如孩子总是系不上鞋带,对繁忙的母亲而言,直接帮孩子系上要比等着孩子自己系上更快。但是,这种行为是一种干涉,是在剥夺孩子的课题。而且,反复干涉的结果会是孩子什么也学不到,最终还会失去面对人生课题的勇气。阿德勒说:“没有学会直面困难的孩子最终会想要逃避一切困难。”
哲人:可以构筑。课题分离并不是人际关系的最终目标,而是入口
青年:您是说,我所说的羁绊的本质其实是回报思想?
但请您想一想,这种在自己和别人之间严格划清界九九藏书网限的生存方式在伦理上或者道德上能讲得通吗?别人因担心自己而伸出的手也粗暴地推开并说:“不要干涉我!”这不是践踏别人的好意吗?
青年:什么?!
青年:是非常巧妙地解开了绳结,不久便成了亚细亚之王吧?
青年:但是,并不是谁都能够成为亚历山大大帝呀。正因为他切断绳结的事情无人能做,所以才会至今仍然作为英雄式的传说被流传吧?课题的分离也是一样,即使明白挥剑斩断即可,但还是做不到。因为如果完成了课题分离,那最终就连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也会被切断。如此一来,人就会陷入孤立。先生您所说的课题分离完全无视人的感情,又如何能够靠它来构筑良好的人际关系呢?
青年:……不,不可能!我根本做不到!
青年:的确,如果能够理解并实践课题分离原
www.99lib.net
则的话,人际关系会一下子变得自由。但是,我还是不能接受!
哲人:当然。你刚才说课题分离是肆意践踏对方好意。这其实是一种受“回报”思想束缚的想法。也就是说,如果对方为自己做了什么——即使那不是自己所期望的事情——自己也必须给予报答。
青年:但是,这种想法也太枯燥了!
这其实并非是不辜负好意,而仅仅是受回报思想的束缚。无论对方做什么,决定自己应该如何做的都应该是自己。
青年:即使亲子关系也需要保持距离吗?
哲人:你知道亚历山大大帝这个人物吗?
哲人:你请讲。
哲人:据传,当时他接着说道:“命运不是靠传说决定而要靠自己的剑开拓出来。我不需要传说九九藏书的力量而要靠自己的剑去开创命运。”正如你所了解的那样,后来他成了统治自中东至西亚全域的帝王。而“格尔迪奥斯绳结”也成了一段有名的逸闻。
青年:入口?
青年:亚历山大大帝?是的,在世界史课上学过……
哲人:不,并非如此。亚历山大大帝一看绳结非常牢固,于是便立即取出短剑将其一刀两断。
像这样盘综错节的绳结也就是人际关系中的“羁绊”,已经无法用普通方法解开了,必须用全新的手段将其切断。我在说明“课题分离”的时候总是会想起格尔迪奥斯绳结。
虽说如此,但距离也不可以太远。父母如果一味训斥孩子,心就会疏远。如果这样的话,孩子甚至都不愿与父母商量,父母也不能提供适当的援助。伸伸手即可触及,但又不踏入对方领域,保持这种适度距离非常重要。
阿德勒心理学中有反常识的方面:否定原因论、否藏书网定精神创伤、采取目的论;认为人的烦恼全都是关于人际关系的烦恼;此外,不寻求认可或者课题分离也全都是反常识的理论。
哲人:是活跃于公元前4世纪的马其顿国王。他在远征波斯领地吕底亚的时候,神殿里供奉着一辆战车。战车是曾经的国王格尔迪奥斯捆在神殿支柱上的。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解开这个绳结的人就会成为亚细之王。”这是一个很多技艺高超的挑战者都没有解开的绳结。那么,你认为面对那个绳结的亚历山大大帝会怎么做呢?
哲人:是的。如果人际关系中有“回报思想”存在,那就会产生“因为我为你做了这些,所以你就应该给予相应回报”这样的想法。当然,这是一种与课题分离相悖的思想。我们既不可以寻求回报,也不可以受其束缚。
更多内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