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中国移民和南圻开发
第二节 开发、建设南圻
目录
第一章 中国人移居南洋
第四章 两位开发加里曼丹的中国人
第六章 中国移民和南圻开发
第二节 开发、建设南圻
第八章 “红溪惨案”
第八章 “红溪惨案”
第九章 叶亚来与吉隆坡的营建
第十章 南洋华侨与橡胶业
第十一章 三位大企业家
第十二章 企业家、教育家李光前
第十二章 企业家、教育家李光前
第十三章 杰出的华侨知识分子
第十四章 印尼的土生华侨
第十四章 印尼的土生华侨
第十六章 投资祖国的华侨企业家
第十六章 投资祖国的华侨企业家
第十八章 晚清时期中国驻新加坡的领事
第十九章 侨团、侨校、侨报
第十九章 侨团、侨校、侨报
第二十章 南洋华侨在反法西斯战争中
第二十章 南洋华侨在反法西斯战争中
上一页下一页
地处湄公河平原的南圻地区,河港交叉,有水利与河运之便。但由于缺乏必要的水利建设,致使河道“迂远狭小,屈曲浅涸”、“泥淤草木壅塞,舟楫不通”,利反成害。定居在那里的华侨,于1816—1820年,分别参加了疏通瑞河、开浚永清河、兴修安通河的水利工程。其中,安通河兴修工程最为浩大。安通河在藩安镇西南,由于年久失修,河道弯曲狭,影响航运。1819年约有11000多名华侨在修河工地上劳动,他们“改故道,开新泾”,费时三个月,使旧河道变得“深广便捷”,便利了西贡市的对外运输交通。为纪念华侨在兴修河道过程中所作的贡献,安通河更名为中国河。瑞河、永清河、安通河三项水利工程的完成,对于越南南部地区的水利交通事业和经济发展有不可估量的意义。http://www.99lib.net
构立铺市,致www.99lib.net力于城市建设,这也是南圻华侨的一大功绩。在17世纪以前,南圻地区不仅没有城市,连村庄也十分疏落。杨彦迪等人率众来后,在垦地种田、发展农业、兴修水利的同时,也在华侨的聚居点构立铺市。最早出现的是陈上川招揽华侨商人在此营建的农耐大铺。到十七八世纪,它成为南圻地区的经贸中心,出现了一些被称为“巨擘”的富商大贾。莫玖在17世纪下半期营建的河仙镇是一个港口城市,到他儿子莫天赐时代,河仙镇更具规模,镇内市铺分立99lib•net,胡同穿贯,店舍络绎,颇有些气派。不过,上述铺市如果和柴棍铺比较起来就有些逊色了。1771年,越南爆发了西山农民战争,许多华侨迁往藩安镇新平江畔居住,在这里逐渐兴起了新市镇——柴棍铺。柴棍铺内,笔直的大街与横街各相贯穿,成田字型布局。街内各式各样的商店林立,关帝庙、天后庙及福州、广东、潮州、温陵、漳州等同乡会馆分峙各街区,还有水井、小溪上架大板桥……完全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城市。柴棍铺后来称柴郡,法国殖民主义入侵后将柴九九藏书网郡东面一带辟为政治中心,并以柴郡谐音拼作Sai Gon,华侨再转译为西贡。而原来的柴棍铺(柴郡),广东籍华侨称它为堤岸。今日越南南部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胡志明市(旧称西贡)正是在200多年前华侨营建的柴棍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以杨彦迪等人为首的大规模海外移民集团,和以后陆续到来的华侨,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刻苦耐劳的优良品质和较高的生产技艺、文化素质,他们和生活在那里的越南、柬埔寨人民一道披棘辟莱,共同开发南圻。
农业是兵民衣食99lib.net之所依,而湄公河流域又有发展农业所必须的良好条件,所不足的是,那里人烟稀少,是一块灌莽丛杂、未经开垦的荒地。于是,华侨在困难的条件下,垦地开田,变不毛之地为“桑蔗之野”,栽植烟草、瓜果,筑屋建店,为荒原注入了生机。这个地区后来成为世界著名的产米区,这是和17世纪中期开始,大批华侨的艰苦创业分不开的。
在越南南部一些市镇,有莫玖街,还有陈上川、莫玖等的墓、庙,逢他们的诞辰日还有纪念活动,这说明华侨先驱人物在开发、建设南圻地区的功绩是为人们所肯定的。
更多内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