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一九二七地平线
陈独秀心力交瘁
目录
第一章 一九二七地平线
陈独秀心力交瘁
第二章 预演
第三章 杀戮时刻
第三章 杀戮时刻
第四章 党在激流人在悬崖
第四章 党在激流人在悬崖
第五章 风暴前夜
第五章 风暴前夜
第六章 英雄城下
第六章 英雄城下
第七章 周恩来怒发冲冠
第七章 周恩来怒发冲冠
第八章 第一枪宣言
第八章 第一枪宣言
第九章 将帅起四方
第九章 将帅起四方
第十章 不败而走
第十章 不败而走
第十一章 向南方:渴望国际
第十一章 向南方:渴望国际
第十二章 一路故事
第十二章 一路故事
第十三章 不散的军魂
第十三章 不散的军魂
第十三章 不散的军魂
上一页下一页
可是现在又要倒过来了!
当时中央局只有5个人:蔡和森正在苏联,瞿秋白和张国焘到广东去参加联席会议后没有回到上海,留在上海主持工作的只有陈独秀和彭述之两人。彭述之主管宣传方面的事。组织部主任由陈独秀兼任,现在他病倒了,无法过问组织工作。于是他想起7月中旬来上海开扩大的中央执委会的那个广东区委的年轻人周恩来。
12月下旬,谭平山从苏联开会回国,向刚从汉口返回上海的陈独秀汇报国际七次全会的情况,谭平山一边说一边拿出一份大会通过的《中国问题决议案》,递给陈独秀。陈独秀是学究型的革命者,与文字打了一辈子交道,常常见文忘人,他一头扎进文件里,便旁若无人了。直到读完,才抬头看着 谭平山,点起香烟。
“共产党必须照以下几点行动:甲、有系统地坚决地反对国民党右派及戴季陶思想,反对他们把国民党变成资产阶级的企图。乙、形成左派,而与之亲密合作,并不企图以共产党分子代替左派之领导工作。丙、彻底地批评在左派右派间的摇,在继续革命或和帝国主义之间摇动的中派。”99lib.net
陈独秀喝下“国际”的药方,似乎有几味药的药性相克,内火攻心,他愈感不适——不啻是“头脑”,确确实实也伤了身体,他病倒住院了。
为了加紧共产党在国民党里的活动,以推进革命往前发展,共产藏书网党应当加入广东政府。自从广东政府成立以来,其实权力操在国民党右派之手(6部长中5个是右派)。虽然事实上广东政府若没有工人阶级的拥护不能存在,而工农运动,即在广东省,亦尚须战胜种种阻碍。最近的事实证明,共产党应当加入广东政府,以帮助左派反对右派之懦弱而动摇的政策。广东政府辖地之广大的伸张,使共产党参加国民政府的问题,比任何时候更成为必要。
遥控的“国际”似乎注意到了满腹经纶的戴季陶的“思想”,而忽略了一身戎装的蒋介石的“行动”。
陈独秀苦着脸:“难啊,走出研究室难哪。国际的意图像天上的云彩,说变就变。”陈独秀觉得自己已经跟着国际的指示不知变了几次了。秋季的时候,他曾以总书记的名义,签发了
藏书网
给各级党部的信,喊出了“党到农民中去”的口号。信发出后,果然得到不小的呼应。尤其是新任中共中央农委书记的毛泽东,马上和彭湃、阮啸仙等人办起了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可是很快共产国际来了电报,指示“在占领上海以后,暂时不应加强土地运动”。于是,他赶紧坐船去汉口,找张国焘等人和国际的代表商量,要把土地问题放在下一步。他在他长篇政治报告中,发挥“国际”的思想,说蒋介石军事政权由于害怕民众运动逐渐右倾,而民众运动逐渐左倾,因此我们要把反对这种倾向作为党面临的中心任务。他的这一转变使得许多到会的人大为不满,瞿秋白嘀咕:“会议本来是反右的,怎么一下变成纠左了?毛泽东发动农民的观点被大会否决了,并视为激进;而土http://www.99lib.net地问题被会议称为‘研究室中’的问题,即只供研究,不采取行动。”
斯大林他们是在依照攻打冬宫前的经验,耳提面命式地给中国革命开药方:
斯大林自行取消了先前的决定,不动声色;这可苦了陈独秀。他是完全 根据国际那份电报,又挑选了字眼,摆足理由才说服那些不服的委员们。现在又要通过自己的口,将说过的“吃”进去,被否定过的再“吐”出来。对于这个过了年就是49岁的“老头子”来说,不但脸面上不好看,心里也不舒服啊。49岁,如今不过是中壮之年,而当时中共中央里聚集了一班“共青团”: 瞿秋白27岁;张国焘29岁;毛泽东33岁;彭述之30岁……在人们的印象中,长衫、胡子、眼镜组成的李大钊颇具长者之风,其实第二年牺牲时不过38岁
九九藏书网
。惟一一个背后不喊陈独秀“老头子”的是谭平山,因为他也40岁了。
陈独秀的思绪依然沉浸在国际的决议案里。这个上万字的长篇文件分九款23条,将中国共产党现阶段的任务和与其他党派、阶层的关系都谈到了,即有高屋建瓴之势,又不免有武断之嫌。陈独秀拿起来重读了一遍,希望能从中找出一些与自己思想合拍的东西,以便下次开会顺势拐过弯来。他真的读出了与自己思想合拍的东西,即“共产党离开国民党的观念,是错误的”;而鲍罗廷前一段可是一再宣称要与国民党蒋介石决裂的,不知鲍大人的观点是否也有了改变?反正“决议”将此观点做了狠狠地发挥:中国革命的整个过程,它的性质及其前途,均需要共产党留在国民党,并加紧在其中的工作。
谭平山小心翼翼地问:“怎么样?”
更多内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