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杨家父子
目录
第一章 白马青牛
第二章 统一契丹
第二章 统一契丹
第三章 太祖建国
第三章 太祖建国
第四章 断腕太后
第四章 断腕太后
第五章 上门认爹
第五章 上门认爹
第六章 谁主中原
第六章 谁主中原
第七章 祖孙争权
第七章 祖孙争权
第八章 世宗皇帝
第八章 世宗皇帝
第九章 睡王穆宗
第十章 景宗中兴
第十一章 北宋伐辽
第十一章 北宋伐辽
第十二章 绯闻情报
第十二章 绯闻情报
第十三章 杨家父子
第一节 杨业归宋
第十三章 杨家父子
第十四章 澶渊之盟
第十四章 澶渊之盟
第十五章 承天太后
第十五章 承天太后
第十六章 圣宗主政
第十六章 圣宗主政
第十七章 兴国之梦
第十七章 兴国之梦
第十八章 第一奸臣
第十八章 第一奸臣
第十九章 辽衰金兴
第二十章 宋金夹击
第二十一章 大石西征
第二十一章 大石西征
第二十二章 西辽帝国
第二十二章 西辽帝国
第二十三章 帝国末日
第二十三章 帝国末日
上一页下一页
有关杨家将的传说,从宋朝开始就在中国民间流传。一千多年以来,在中国的各种戏曲、小说里,杨家将的故事比比皆是,中国的老百姓耳熟能详。那么历史中真实的杨家将,和传说中的杨家将,有什么不同?杨家父子为什么能够成为中国历史上如此著名的人物呢?
宋太宗在雍熙年间兵分三路北伐辽国,辽军在击败了宋朝的东路军和中路军之后,名将耶律斜轸率十万大军,以自己的骑兵优势,迅速驰援西线,西线战事千钧一发。在这个时候,一位宋朝名将挺身而出,使西路军避免了像东路军那样全军覆没的命运,这位名将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杨老令公杨继业。
杨家将的故事在中国历史上流传甚广,从北宋就开始了。欧阳修给杨家将的一位后人写墓志铭,里面有这样一段话:“父子皆为名将,其智勇号称无敌,至今天下之士,至于里儿野竖,皆能道之。”(《欧阳文忠公文集》卷二十九《供备库副使杨君墓志铭》)在欧阳修的时代,宋朝上上下下,对于杨家将的事迹就已经是津津乐道了,不仅是士大夫阶层,“至于里儿野竖,皆能道之”,就连一般老百姓,也是他们的粉丝。从北宋算起到现在,杨家将的故事,流传将近一千年了。到了清朝,据统计,光跟杨家将有关的戏,就有三百六十多出。比如京剧里面,《四郎探母》《穆桂英挂帅》《大战洪州》等,都跟杨家有关。
文学、戏曲当中,演绎的成分比较多。那么历史上真实的杨家将,是什么样呢?杨继业本名叫杨重贵,麟州(今陕西神木北)人士,父亲叫杨信,是当地的一个土豪。唐朝末年,天子无道,诸侯并起,中原逐鹿,很快就进入了五代十国时期。杨信割据一方,后来成了麟州的刺史,相继依附于后汉和后周。后汉灭亡之后,国主的弟弟逃到今天的山西太原,建立了北汉。杨信把自己的儿子杨重贵,送给国主当侍从,北汉国主对杨重贵十分喜爱,就赐他姓刘,然后按照自己的孙辈排行,起名叫刘继业,带在身边。后周建立之后,杨信投了后周,而自己的儿子保着北汉,父子俩不在一个阵营。这种事情在城头变换大王旗的五代十国时代,也是屡见不鲜的,因为谁也不清楚,将来哪一方会统一天下,哪棵树上会结果子,所以最好每棵树底下都蹲一个人,等着果子往下掉。等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代周自立,建立了宋朝之后,太祖皇帝采取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政策完成统一,结束了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当江南、岭南、蜀地相继被平定之后,只有北汉偏安一隅,在辽国的羽翼下苟延残喘。这个时候的刘继业,向当时的北汉国主提出了一个建议——奉国归宋。
咱们这么一个弹丸小国,区区十几个州县,肯定不是大宋的对手,南唐比咱们广大得多吧?南汉也比咱们强大得多吧?后蜀至少有山川之险,都没能挡住宋军,如果咱们顽抗下去,肯定是死路一条。所以咱不如投降宋朝,这样生灵免于涂炭,国主亦不失王侯之位。国主当然不同意,我有大辽国给罩着呢,如果宋军打我,辽必出兵援助,我国土再小我也是个国主,总比投降之后,封我一个不咸不淡的闲散官职要强得多。这种情况下,刘继业仍然忠于自己的国主,跟宋军打过几仗。但是据《宋史》记载,刘继业在跟宋朝打仗的时候,就没赢过,老是被人打败。惨到什么程度呢?说他夜里带着几百勇士来偷营,被宋朝的大将发现了,宋军猛烈反攻,刘继业全军覆没,自己躲到壕沟里,等天亮的时候,城上面坠下绳索,他抓着绳才爬上了城。

第一节 杨业归宋

刘继业就是后来的杨继业,那么当时的刘继业,是怎么归降宋朝的呢?在《宋史》的记载中,刘继业在归宋之前是个常败将军,而归宋之后,就成为杨无敌了,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这个事很难想象,杨业后来是号称无敌的一员名将,跟宋朝打仗却从来没胜过,不知道他无敌的基础是怎么奠定的,看来《宋http://www.99lib.net史》的这种记载并不可信,可能很多地方是不真实的。刘继业在北汉这些年,除了跟宋朝打仗之外,还跟辽军打仗。这个听着新鲜,北汉是辽的附属国,刘继业怎么能跟辽打仗呢?说明他看出来,辽有野心,咱北汉不过是他们手里的一张牌,他们随时有可能翻脸。
www.99lib•net
刘继业吸取了后唐、后晋灭亡的教训,契丹虎狼成性,动不动就想南下入主中原,中原大国都挡不住,咱河东小国更是一下就完。当宋太祖北伐,辽军来援使宋军撤兵之后,刘继业就跟北汉国主说,城外辽军非常松懈,战斗力很有限,正等着咱们去犒劳。不如这个时候,臣带兵出去,他九九藏书网们绝对不会想到咱们敢打他,杀他个措手不及,为中原除害。国主当然没有听从,这太过分了,人家是来援助咱的,帮咱保住江山,你上去揍人家,这不太合适吧?这充分说明刘继业在北汉时,心里就有夷夏之防,他降宋之后,对辽作战那么义无反顾,跟他这种观念不无关系。
宋太宗打河东的时候,北汉几乎无力抵九九藏书抗,全军覆没,在皇帝都已经投降的情况下,刘继业仍然在城墙上坚守,不肯投降。宋太宗知道刘继业是一员名将,骁勇异常,想招降他,不愿意伤害他,就让北汉的降君亲笔修书,派人持书去招降刘继业。刘继业看到了旧主的亲笔修书,伏地痛哭之后,归降了宋朝。宋太宗因刘继业“老于边事,洞晓虏情”,多年跟辽国交手,知九-九-藏-书-网道辽国的内情,所以对他仍然是十分重用,跟他说既然你已经归降大宋,也就别再姓北汉国主赐你的姓了,还改回杨姓,另外继业这个“继”字,也是北汉国主给你的行辈字,以后也就别用了。因此刘继业降宋之后恢复了本姓杨,单名一个业字。评书演义里有时管他叫杨业,有时管他叫杨继业,其实是一个人,我们为了讲述方便,都叫他杨业。
更多内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