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配制自己的毒药
目录
第一章 毒术简史
第二章 传统的毒药:砒霜、氰化物以及马钱子碱
第二章 传统的毒药:砒霜、氰化物以及马钱子碱
第三章 常见毒药
第三章 常见毒药
第三章 常见毒药
第四章 有毒植物
第四章 有毒植物
第五章 毒菌
第六章 毒蛇、毒蜘蛛和其他有毒生物
第六章 毒蛇、毒蜘蛛和其他有毒生物
第六章 毒蛇、毒蜘蛛和其他有毒生物
第七章 药物中毒
第七章 药物中毒
第七章 药物中毒
第七章 药物中毒
第七章 药物中毒
第八章 杀虫剂
第九章 工业中毒
第八章 杀虫剂
第九章 工业中毒
第十一章 配制自己的毒药
上一页下一页
也许阅读一下化学名称列表会有所帮助。研究一下那些名称,它们的音节是怎么被拼在一起的,然后试着把音节拆开来,和别的音节拼在一起。检查一下并确定这种新的组合方式还不存在。如果这个名称听起来还不错,就可以用它了。
很少有毒药能让人马上致死或在几分钟内毒发身亡。即便是氰化物,发作极快,也要在服食后过十五分钟才会使人死亡。剧毒气体吸一下就会破坏肺细胞,但要使人致死也要数小时的时间。有腐蚀性的液体,如碱液或酚液,在被服下后会烧坏它所接触过的消化系统,但也要花几个小时或更长时间才会损害到致命的器官。
毒药的毒性大小完全取决于作者心里打算设计要引起多大的灾难。如果是要构思一部浪漫的悬念小说,故事的女主人公在找到解毒方法之前正缓慢地中毒,那就需要有毒性较温和的毒药。另一方面,如果书里的反面人物只是要吓退男主人公,那么,使用只会伤人不会死人的毒药就比较合适了。不过,大多数由毒药引发的神秘故事情节,都是给那些愚蠢的受害者投毒。
砷和一些杀虫剂会阻碍机体酶的生成,从而阻碍人体的功能。
虚构毒药的下毒和发作时间都很关键。皮肤吸收后中毒发作往往是最慢的,而呼吸摄入和注射一般发作最快。尽管静脉注射比皮下注射发作要快,但很少有未经训练的人能够扎得中血管。不过当然,如果被害者是在毫无知觉的情况下,或正在进行静脉注射,那就没什么问题了。
编一个虚构的毒药的名称可能会比较难。当然,化学知识会帮很大忙,但是任何精通化学的人应该都能找得到一种合适的真正的毒药。对于那些发生在过去的故事,毒药的名称越简单越好。在发生在193099lib.net年以前的故事中,应尽量避免的音节的化学名称,因为那时这样的名称并不广为人知。即使是现在,人们也较倾向于使用熟悉的名称,比方使用“TNT”,而不使用虽然正确却比较啰嗦的“三硝基甲苯”。
如果作者要用一种虚构毒药,会引起与自然死亡极为相似的反应,就应该在书中设计一些线索提醒调查者注意到这种企图混淆真伪的举动。如果死者的死亡看起来像心脏病猝发,书中就应该有些细小的线索——如奇怪的呼吸气息、牙龈上有蓝色斑痕,大团头发脱落、皮疹,或手掌灼伤——这些最终将会引起注意,令人怀疑到是谋杀。
有多种下毒的办法。也许一个事先有所准备的摄影师用三角架尖硬、泡过毒药的顶端刺一下,就能使毒药进入别人的血液。许多间谍和丛林故事中都会使用神秘的吹矢枪毒镖,就像电影《年轻的福尔摩斯》中出现的那种镖一样。
苯胺也会引起细胞中毒,因为它会把红细胞转变成高铁血红蛋白、汞盐会袭击肾组织细胞,引起肾衰竭;毒害神经的箭毒马钱子会破坏神经细胞,引起细胞联系的整体崩溃,导致死亡。
——选自电影对白《死亡漩涡D.O.A.》
细胞毒害也就是细胞中毒。就症状而言,即细胞的破坏和死亡——当然是人体内的细胞。血红细胞会受一氧化碳影响,剥夺红细胞所携带的氧气导致组缺氧。由于供氧不足,身体会呈现蓝色斑痕(发绀),一切器官
藏书网
都停止运作了。
虽然在编造中毒症状时,小说作者可以极富想像力,但有很重要的一点需要记住——或者需要学习——人体如何反应。被服食后会迅速使人致死的物质也许不会伤害到肺部。呼吸摄入毒药可能不会引起胃溃疡,不过,也许会导致恶心和呕吐。许多被服食的毒药都会引起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不过,腹泻更常见些。
毒药的某些主要影响还会引起二级症状。
一般的化学前缀有双一、三一、二一,三种普通的化学物质是氯、甲醇、和醋酸。现在,我们把它们放在一起。
因此,出于可信度的考虑,作者在安排谋杀者不在现场的证据、设计线索、拯救被害者时,应该把真实的毒药发作时间牢记心中。对于毒药、解剖学、生理学以及化学反应的研究都会增加可信度,而可信度对于创作一个出色的谋杀悬念故事又是举足轻重的。
别去想化学的那套东西。本章不是要配制某种真的毒药,而只是种虚构的毒。本书的调查工作之一,就是曾下大力气去考究昂伯托·埃孔的小说《玫瑰之名》中所用的毒药是否存在。在进行过一番彻底的考查之后,得出结论:西格诺·埃孔是为了自己的写作需要而编造了一种毒药。历史上从来没存在过一种毒药符合他书中这种毒药的全部特征。
用“三一”开头,加上“氯”,再添一个“化”。接下来,再加上“甲醇”里的“甲”,然后用“醋酸”里的“酸”结尾。瞧,那就是“三氯化甲酸”。但是要记住,太长的名字需要一遍遍地重读,是很令人讨厌的。
他紧张地等候在无菌医院里。终于,医生走了进来。“请问,我是感冒了吗?”医生摇摇头:“比感冒糟得多。你是氯化镭中毒。”他瞪视着医生:“我是在哪儿中的毒……”“不知道。还有一件事。”“什么事?”“根本就没有救治的解药。你只能活四十八小时。”九九藏书网
功能性毒药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引起整个人体功能的短路,巴比妥酸盐或酒精这样的镇静剂会干扰脑、心脏和肺之间的联系,减缓它们的功能,引起昏迷、瘫痪,还可能导致死亡。
每种特定毒药的主要影响作用都会引起二级影响作用,后者和生命机体功能有直接联系——影响呼吸、循环和代谢。如果心脏停止五分钟或以上的时间,心脏就会停止、大脑细胞也会死亡。如果肾和/或肝衰竭了,人体就无法排出它的代谢物(包括毒药),如果不采取额外的抢救措施——肾透析,人工呼吸和心脏复苏术——来维持病人生命,病人就会死亡。
可是为什么要虚构一种毒药呢?
有时,作者要用的虚构毒药会有非同寻常的反应或有独特特性——比如蚕豆,只对地中海地区的高加索人后裔有毒害的作用;或者如洋地黄、会使心脏完好的人致命,却对心脏不健康的人有医疗作用——作者在书中如要用这类毒药,应该让读者事先对此有所了解。
一个作家可以有许多理由来解释为什么要虚构一种毒药。未来的小说可能会需要些人们闻所未闻的东西来增加故事的可信度,也可能是需要有一种格外速效的毒药来推动情节的发展,但事实上这种毒药在现实中根本就不存在。通常一种含混不明却又别具特色的毒药会烘托出超级神探的博学广识。而有时,虚构一种毒药仅仅是为了有趣。
有个真实的案例,芝加哥的一家人打算谋杀他们年迈99lib•net的姨妈,他们把小剂量的砒霜放入这位老妇人的食物中。但令他们惊奇和恼火的是,那位老姨妈每服一次毒,就变得强壮一些。最后他们放弃了使用砒霜,用枪射死了她。在尸检时,人们发现这位老姨妈是很罕见的那种人中的一个——他们需要补充砷才能活下去。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位老妇人从没告诉过任何人她的这种砷缺乏症使她每天都必须服用一定剂量的砷,但她变得郁郁寡欢。她打算要自杀,所以,停止服用砷。而她的家人打算要毒死她的举动只是让她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好。
但无论是什么原因,如果作者打算要虚构一种毒药,有两点一要牢记在心:第一,作者在书中使用毒药时,应该有曾经研究过如何描述使用真正的毒药的专业人士合作;第二,作者应该前后一致。即使毒药是来源于阿尔法星球的极其怪异的毒药,中毒的人反应更不相同,这种毒药的不稳定性也应该是前后一致的。
在确定某种虚构的毒药应有什么性状时,对性状加以描述的基本准则应是:性状和功能相匹配。如果要把毒药下到被害者的苏格兰威士忌加苏打酒中去,这种毒最好是无味的液体或容易溶解的粉末。
还要知道虚构的或真正的毒药是如何影响人体的——即使故事里对这点涉及不多——这样,在任何情况下,都会比较容易描述这种毒药是如何作用的。
许多中毒后用的解药和救治方法都是对症下药,包括排出毒药、随症状出现而对症治疗。但是也有些毒药有特殊的解药和不寻常的治疗方法。比如,有少数几种毒药可以和其他药品起化学反应而失去活性。抗菌药能杀死病毒,但对细菌却无能为力,让许多患了感冒,一直坚持注射盘尼西林的人十分头疼。类固醇能增强和修复机体组织,但九九藏书却有许多副作用。止疼剂,如阿斯匹林能镇痛,但会减缓血液凝固,如果大量服用,就会使人失血过多致死。
如果毒药被设计成是真的化学物质的混合物,那么,就需要了解这些化学物质是如何作用的,因为虚构的毒药是它们的结晶。在重新摄制的电影《死亡漩涡D.O.A.》中,这条原则却未能被遵照。这部电影虚构的毒药氯化镭,按照它的名字来看,应该是氯和镭的混合品。任何形式的镭都会有辐射污染,会导致恶心、呕吐、脱发、皮肤干燥、腹泻、内出血、感染、大小便失禁、脱水、高烧,日渐消瘦,以及昏迷和死亡。这些症状在服食镭后,由服食量的大小决定,在二十四小时至几周内任何时间都可能出现。而氯,无论是氯气还是氯酸,都会引起内部灼热、咽部收缩,无法吞咽,以及其他问题。而故事中中毒者没有显示以上提到的任何症状,也没暗示辐射污染是导致他死亡的部分原因。当然,对许多人来说,这方面的过分追究会破坏对电影的欣赏。
腐蚀,或说腐蚀作用是一种化学性破坏,在和氢氯酸这样的酸或碱液这样的碱接触时,就会出现。这种腐蚀作用会在人体上留下难以愈合的灼伤,如果中毒者不死,灼伤处就会变成永久性的疤痕组织。服食后的早期症状有灼痛,继而会呕吐、无法控制的腹泻,以及便血。
在选定了你所虚构的毒药会有哪些主要及二级毒性作用之后,再确定这种毒药将如何被使用;然后使相关情节体现出这些特点。如果是块状毒药,就可以和食物混在一起,或溶解在液体中被吞食。如果是液体毒药,那么,就得注射或通过皮肤吸收。许多液体在加热时都会变成气体,但中毒者必须是处在密封的环境中,能吸收足够多的气体才会使毒药发挥作用。
更多内容...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