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攻克义路,粉碎“洛林”行动
韦国清再次赴越参战
目录
第一章 风云骤起印度支那
第二章 联络代表罗贵波受命入越
第二章 联络代表罗贵波受命入越
第三章 毛泽东和援越抗法决策
第三章 毛泽东和援越抗法决策
第四章 组成中国军事顾问团
第四章 组成中国军事顾问团
第五章 中共中央的期望
第五章 中共中央的期望
第六章 陈赓秘密进入越南
第六章 陈赓秘密进入越南
第七章 中国军事顾问团奔赴战场
第七章 中国军事顾问团奔赴战场
第八章 调整战役方向
第八章 调整战役方向
第九章 边界战役获得全胜
第九章 边界战役获得全胜
第十章 援越抗法和抗美援朝同时展开
第十一章 巴黎,临危拜将塔西尼
第十一章 巴黎,临危拜将塔西尼
第十二章 红河中游战役
第十二章 红河中游战役
第十三章 红河三角洲拉锯战
第十三章 红河三角洲拉锯战
第十四章 平原对峙拉上了雨幕
第十四章 平原对峙拉上了雨幕
第十五章 神秘的亚热带丛林
第十五章 神秘的亚热带丛林
第十六章 兵锋指向越西北
第十六章 兵锋指向越西北
第十七章 攻克义路,粉碎“洛林”行动
韦国清再次赴越参战
第十七章 攻克义路,粉碎“洛林”行动
第十八章 那产遇挫,出兵老挝
第十八章 那产遇挫,出兵老挝
第十九章 法军换将和“纳瓦尔计划”
第二十章 组建越军炮兵部队
第二十一章 大战前的博弈
第二十二章 “海狸”飞落奠边府
第二十三章 千载难逢是战机
第二十三章 千载难逢是战机
第二十四章 法军布局奠边府防御阵地
第二十四章 法军布局奠边府防御阵地
第二十五章 “速战速决”方案的提出
第二十五章 “速战速决”方案的提出
第二十六章 停止进攻,紧急变阵
第二十七章 战场风云与日内瓦会议
第二十八章 大会战的后勤保障
第二十八章 大会战的后勤保障
第二十九章 大战前的运筹帷幄
第三十章 石破天惊,奠边府决战终于打响
第三十一章 缩小包围圈
第三十一章 缩小包围圈
第三十二章 法国再求紧急军援
第三十三章 东部山头血战
第三十三章 东部山头血战
第三十四章 战与和的选择
第三十四章 战与和的选择
第三十五章 艰苦的相持战
第三十五章 艰苦的相持战
第三十六章 胜利天平倾向越方
第三十六章 胜利天平倾向越方
第三十七章 外交努力徒劳无功
第三十八章 举世瞩目的时刻
第三十八章 举世瞩目的时刻
第三十九章 攻克奠边府
第三十九章 攻克奠边府
第四十章 北纬17度线
第四十章 北纬17度线
第四十一章 拂去尘埃的回望
第四十一章 拂去尘埃的回望
第四十二章 完成使命
附录
上一页下一页
夜深时分,韦国清一回到家中就吩咐警卫员刘焕成:“小刘,快准备一下,我们马上就要再去越南了。这次去,要打一个大仗。”
礼花频频怒放,随风飘舞。毛泽东大手一招,韦国清于城楼上受命,去越南参加西北战役。
9月30日九_九_藏_书_网,刚刚和毛泽东谈完话的胡志明从北京致电罗贵波说,他已与中共中央商定,西北战役的重点是先打义路,而不是打山萝。一旦越军攻克义路,即向周围地区发展,巩固后修筑从安沛到义路的公路。胡志明还告诉罗贵波,韦国清将很快从北京出发,赶到越南参加西北战役。
9月底,胡志明秘密到达北京后即会见了毛泽东和刘少奇,毛泽东当面向胡志明提出
http://www•99lib•net
,越南战争的总战略应该是首先夺取西北,进而向老挝的上寮地区挺进,建立宽广的战略迂回后方,然后从侧翼向越南南方推进,将法军主力拉到南方去,创造条件,最后攻取红河三角洲。
但是胡志明和毛泽东的个人关系却完全是另一种类型。面对毛泽东的时候,胡志明从来不以“兄”或“弟”相称,不管是在万人聚会的公开场合还是与毛泽九-九-藏-书-网东秘谈,胡志明总是表现出对毛泽东的极大尊敬,尽管他的年龄要比毛泽东大3岁,比毛泽东更早地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参加共产国际的时间也更早。胡志明多次表示,毛泽东是亚洲革命的领袖,这个地位是在共产国际范围内确定的。在越法战争期间,凡是毛泽东对胡志明说什么,胡志明从来没有在当面表示过异议。
这两年,越南战争的局势日见好转,胡志明的心情变得越来越好了藏书网,他和中国领导人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胡志明和周恩来、刘少奇很熟悉,除却公开场合,见面后经常在私下里称兄道弟,开开玩笑,在往来信件抬头和署名上也经常如此。
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三周年国庆节,当夜的天安门广场火树银花,万众喧腾。夜幕降临时分,毛泽东来到天安门城楼正中央落座,与主要助手们坐在一起观赏夜空礼花。已被任命为公安军副司令员的韦国清也上了天安门九*九*藏*书*网,在一侧就座。在天安门城楼上,韦国清见到了一身便装、面带微笑的胡志明,小小地吃了一惊。
对毛泽东的建议,胡志明表示完全接受,并对毛泽东说,要将他的意见迅速向国内传达,遵照办理。
听取了毛泽东关于越南西北战役总的构想之后,胡志明向毛泽东提出,即将进行的西北战役事关重大,最好请韦国清再去越南,帮助打胜这一仗,因为韦国清熟悉越南的情况。毛泽东毫不犹豫地同意了胡志明的请求。
更多内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