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完成使命
目录
第一章 风云骤起印度支那
第二章 联络代表罗贵波受命入越
第二章 联络代表罗贵波受命入越
第三章 毛泽东和援越抗法决策
第三章 毛泽东和援越抗法决策
第四章 组成中国军事顾问团
第四章 组成中国军事顾问团
第五章 中共中央的期望
第五章 中共中央的期望
第六章 陈赓秘密进入越南
第六章 陈赓秘密进入越南
第七章 中国军事顾问团奔赴战场
第七章 中国军事顾问团奔赴战场
第八章 调整战役方向
第八章 调整战役方向
第九章 边界战役获得全胜
第九章 边界战役获得全胜
第十章 援越抗法和抗美援朝同时展开
第十一章 巴黎,临危拜将塔西尼
第十一章 巴黎,临危拜将塔西尼
第十二章 红河中游战役
第十二章 红河中游战役
第十三章 红河三角洲拉锯战
第十三章 红河三角洲拉锯战
第十四章 平原对峙拉上了雨幕
第十四章 平原对峙拉上了雨幕
第十五章 神秘的亚热带丛林
第十五章 神秘的亚热带丛林
第十六章 兵锋指向越西北
第十六章 兵锋指向越西北
第十七章 攻克义路,粉碎“洛林”行动
第十七章 攻克义路,粉碎“洛林”行动
第十八章 那产遇挫,出兵老挝
第十八章 那产遇挫,出兵老挝
第十九章 法军换将和“纳瓦尔计划”
第二十章 组建越军炮兵部队
第二十一章 大战前的博弈
第二十二章 “海狸”飞落奠边府
第二十三章 千载难逢是战机
第二十三章 千载难逢是战机
第二十四章 法军布局奠边府防御阵地
第二十四章 法军布局奠边府防御阵地
第二十五章 “速战速决”方案的提出
第二十五章 “速战速决”方案的提出
第二十六章 停止进攻,紧急变阵
第二十七章 战场风云与日内瓦会议
第二十八章 大会战的后勤保障
第二十八章 大会战的后勤保障
第二十九章 大战前的运筹帷幄
第三十章 石破天惊,奠边府决战终于打响
第三十一章 缩小包围圈
第三十一章 缩小包围圈
第三十二章 法国再求紧急军援
第三十三章 东部山头血战
第三十三章 东部山头血战
第三十四章 战与和的选择
第三十四章 战与和的选择
第三十五章 艰苦的相持战
第三十五章 艰苦的相持战
第三十六章 胜利天平倾向越方
第三十六章 胜利天平倾向越方
第三十七章 外交努力徒劳无功
第三十八章 举世瞩目的时刻
第三十八章 举世瞩目的时刻
第三十九章 攻克奠边府
第三十九章 攻克奠边府
第四十章 北纬17度线
第四十章 北纬17度线
第四十一章 拂去尘埃的回望
第四十一章 拂去尘埃的回望
第四十二章 完成使命
顾问团完成使命
附录
上一页下一页
1996年6月18日,原中国军事顾问团顾问(左三起)王振华、王砚泉、茹夫一、董仁重访越南,在胡志明陵前与越南同志合影

顾问团完成使命

今后赴越工作之军事专家拟组织为专家组,设组长和副组长负责管理工作,并归中国大使馆武官处领导。
捷报频传似昨天。
晚年武元甲
王振华当即和诗一首《步韵奉和陈文光、阮世元同志》:
往事犹存在昨天。
1955年12月24日
恩情友好更绵绵。
谈今叙旧意绵绵。
1955年7月至8月间,韦国清在北京休假。刘少奇、邓小平就撤销军事顾问团一事召见韦国清,作了指示。刘少奇指出,根据新的形势,军事顾问团要分步骤地撤回来。军事顾问团在越南的工作是有成绩的,对越南有帮助,如组织部队、训练部队、组织作战等,都取得了很多成绩。在组织接管城市方面也是有成绩的。现在任务已经完成,就应该及时撤回来。顾问们都有这个愿望,现在可以满足了。
韦国清灵机一动,去找了陈赓。原来在这次韦国清回国向毛泽东、周恩来汇报的时候,周恩来把陈赓也找去了。韦国清特意就专家人选征求陈赓的意见,陈赓听过以后说,这还不容易吗?叫王砚泉去。王砚泉刚好从南京军事学院结束学习,他去过越南,干得很好。现在又回国了一段时间,叫他去挺合适。刘少奇、周恩来同意陈赓的意见,最后由毛泽东拍板,任命王砚泉为驻越南军事专家组组长,国林之为专家组党委书记。
顾问团撤销后,部分同志留在中国驻越南大使馆工作。图为在越南大使馆工作期间文庄和夫人叶星在河内机场合影
战友情深幸再会,九九藏书
韦国清召来了于步血和董仁询问,谁愿意继续留在越南工作。于步血原本来自三野,在韦国清面前快人快语,坦率地说自己希望回国工作。韦国清又转身征求董仁的意见。董仁也希望回国,但表示最后由上级来决定。
根据中方意向,劳动党中央专门开会讨论了两次,同意中国的方案,赞成今后再行聘请中国顾问。但越方仍认为,在军事系统最好不采取公开聘请的办法,还希望继续以秘密方式请中国军事顾问帮助工作。
1954年关于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协议签署后,随着越南停战,中国顾问团完成了在抗法战争中的使命。
1955年7月22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中国驻越专家和技术人员若干问题的指示》,明确了撤销顾问团、改派专家的决定。“指示”指出,越南民主共和国还都河内后,中越关系在若干方面较之过去有了很大的变化:第一,越南国家政权建设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我国亦在越南建立了大使馆,西方国家在越南也有了一些代表机构,因此今后中国对越南的援助,不仅应该,而且可以通过国家的关系来实现,这与过去有所不同;第二,越南实现和平后,中越交通已很方便,两党中央和两国政府直接接触比较有利,两党中央在重大问题上的直接接触会使问题解决得更正确、更全面,并可避免因来往转达意见而产生的不准确或误解,这与战时情况多变,交通不便,越南需要中国派遣顾问以便及时咨询的情况有所不同;第三,停战后的越南民主共和国,面临着国家建设特别是经济恢复和建设的艰巨任务,今后需要中国帮助的,主要是建设方面的物资和专家。“鉴于上述的各种新的情况,又鉴于援越的形式业已增多,因此过去通过党的关系秘密地派遣顾问赴越的这种援助形式,也应该有所改变。”“指示”指出,派到越南的中国专家,都是由越方聘请的,在越南党和政府领导下进行工作,并不是中国党和政府派遣的代表,这是和顾问的身份职权不同的。
10月18日,中共中央复电罗贵波,指出军事、政治顾问团的机关人员要陆续撤回国内。今后哪一类顾问和专家应该公开或不公开,都尊重越南劳动党中央意见,九_九_藏_书_网根据越方意见决定。这时,在册的赴越南中国军事顾问团共有237人,其中警卫、电台、供给、医务等保障人员占大多数。
刘少奇对韦国清说,要教育全体人员,决不能有任何松懈,要有始有终地做好工作。工作中如有缺点错误,应认真进行自我批评,努力搞好团结,挽回不良影响。
1996年6月18日,原中国军事顾问团顾问(左三起)王振华、王砚泉、茹夫一、董仁重访越南,在胡志明陵前与越南同志合影
谁来担任军事顾问团之后的驻越南“军事专家组组长”呢?
1954年8月下旬,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拟订的对驻越顾问团的处理和建立使馆的方案提出,根据越南停战协定,中国军事顾问团和政治顾问团的组织形式和工作方案应予改变。中国将正式建立驻越南大使馆,从而撤销两个顾问团。军事顾问团撤销后,少数顾问将转到大使馆武官处工作,其余人员回国。
中国方面对撤销军事顾问团改派专家的决心是明确的。1955年12月24日,彭德怀写信给武元甲说:
1996年6月,在中越关系全面好转的情况下,越南方面邀请曾经担任过赴越军事顾问、亲身参加过抗法战争的中国老军人访问南。王砚泉、茹夫一、董仁、王振华应邀成行,访问了河内、海防和胡志明市,越南国防部部长段奎大将会见了他们。在胡志明市,奠边府战役中越军第209团的团长,后任第312师师长,后来又担任过更高职务的退役将军黄琴前来会见了老战友。前来会见他们的还有当年的越军作战局局长,后任驻联合国大使何文楼。
兴蓝阿一与奠边,
3.要保证做好军事顾问团撤离前的各项工作。主要是按照中越双方在北京会谈的精神,帮助越方搞好作战部署、部队整编、培训干部的计划,以及干部教育和部队训练、机关部门的业务建设等工作。
1955年12月24日,中国国防部和外交部联合发出了《关于撤销我国驻越军事顾问团和改派军事专家的藏书网决定》,对在越军事专家的工作任务、领导关系和派遣程序等作了规定。“决定”指出:“在越军事专家的任务,主要是帮助越南人民军的军事训练工作和带专门性的各项业务技术工作。凡有关方针、政策性和原则性的问题,以及人民军内部的行政人事事宜,均不属于专家工作范围。”军事专家的派遣,由越方根据工作需要,拟订聘请专家的计划,由越南政府或劳动党中央向中国政府或中共中央提出聘请。中国“在越军事专家和技术人员,统归我驻越大使馆武官处领导”。
根据方案,当时已回国内休假的梅嘉生和部分师团级顾问留在国内重新分配,不再返回越南。1954年9月1日,罗贵波作为中国驻越南首任大使,和参赞谢爽秋一道,向胡志明主席递交国书,中国驻越南大使馆正式建立。不久,罗贵波向越南劳动党中央转达了中方将撤销顾问团的提议,征求越方意见。
邓小平在谈话中肯定了军事顾问团在越南抗法战争中取得的成绩。他强调,我们在越南工作的同志,要积极地去做应该做的工作,要站在越南人民的立场上去做事情,要团结与尊重越南的同志,不能随便提意见,办错了事还是要受批评的。
中国军事顾问团完成了历史任务,组织机构就此撤销。
武元甲同志:
诗中的“兴蓝”即指兴兰高地;“阿一”即A1高地,都是奠边府战役中法军固守的高地,先后被越军攻克。
在河内,奠边府战役时的越军作战局副局长,后任国防部副部长的陈文光上将宴请了当年的中国顾问。和陈文光在一起的还有奠边府战役时期配合茹夫一工作的越语翻译阮世元,他后来也担任了较高级别的军事职务。见面时,阮世元题写了汉文诗一首《赠茹董等顾问同志》:
1955年8月下旬,韦国清从北京去到河内。8月29日,他向军事顾问团师以上干部传达了中央领导人的指示。9月2日,军事顾问团党委开会,贯彻中共中央指示。这时军顾团尚有军事、政治、后勤、干部教育、炮兵、工兵、民航等7个顾问组,数十名顾问。根据军顾团的情况,作出如下安排:
武元甲是越南决策层中主张对华友好的领导人。早年,他主张亲华与亲苏平衡。1975年后,华侨受不公对待,武元甲99lib•net认为此种做法“太霸道”。1978年后,中越分歧加大,武元甲提出要“和中国缓和矛盾”。1980年2月,他因反对决策者反华而被解职。1990年武元甲为中越关系改善做出最后努力,转年中越关系恢复正常。武元甲在世时素有“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之称。
军事顾问团副总顾问邓逸凡于1955年9月中旬率第一批人员离开河内回国。邓逸凡归国前夕,越军总政治局主任阮志清两次前来长谈,表达了难以割舍的战友情谊,最后将邓逸凡送至睦南关分手。
越南的和平已经实现,越南人民军经过八年抗战的锻炼,不论在作战和训练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并获得了相当丰富的作战经验,奠定了走向现代化正规化的良好基础。为了适应上述情况,我们认为需要改变目前由中国派遣军事顾问帮助越南人民军工作的方法,故决定撤销现有的军事顾问团的组织机构。如果人民军尚有某些工作需要中国帮助而我们又可能帮助的话,则改派专家性质的干部前往进行帮助。
后来,武元甲果然完成了战争回忆录。在整本回忆录中,武元甲很少提到中国的帮助或者中国军事顾问团在越南抗法战争中的贡献。但是,在全书的字里行间,我们仍然可以看到作者表露的对中国的友好感情。正在本书即将再版的时候,从越南传来消息,建立过不朽功勋的一代英灵武元甲大将于2013年10月在河内辞世,享年102岁。
2.军事顾问团回国以前,要特别注意做好内部与外部的团结工作。特别是过去某些人在与越方人员团结方面有缺点的,要认真检讨,主动与对方交换意见,切实挽回影响。
根据您的提议,韦国清同志再去河内一个短时期,协助总军委安排在北京所讨论的一些必要工作。在这项工作完成后,即请让他返回北京。
赢得奠边府战役胜利的那一年,越南人民军总司令武元甲不过42岁。此后他长期担任越南的国防部部长,军衔一直是大将。他是越南抗美战争的主要指挥者之一,最后欣慰地看到了自己的士兵将胜利的旗帜插上西贡的总统府,最终实现了祖国的统一。在那以后,他经历了与中国的边境冲突。当20世纪80年代就要过去的时候,武元甲主张改善藏书网对华关系,他于1990年9月来到中国,为改善中越关系作出了重要贡献。他访问北京的时候会见了罗贵波,和当年的中国顾问一起回忆战争岁月。这时他表示,如果有可能,他将撰写回忆录。
韦国清携彭德怀的信,于1955年12月29日从北京抵河内,安排中国军事顾问的撤离。1956年1月13日,军事顾问团第二批人员离开河内回国。韦国清参加了越南人民军高级干部会议,听取了越方对今后工作的要求和意见,遵照中共中央军委指示,他于3月中旬率领最后一批人员离开河内回国。
1.军事顾问团人员分三批撤离回国:第一批是原有工作已完成,没有接受新的任务者,于9、10月间先行回国;第二批是按照越方要求还有事情要做的,暂留数月,在年底回国;第三批是有些工作年底还不能办完以及留做收尾工作的少数人员,将于1956年春季撤完。留下的人改为军事专家和技术人员,由大使馆武官处领导,接受新的任务。
1996年6月21日
韦国清打算在于步血、董仁这两位师顾问中选择一人留在越南。对这件事,毛泽东问过韦国清,你打算要谁回越南呀?是不是先和总理商量一下?回去的人叫顾问也好,叫武官也可以。
当年鏖战在奠边
彭德怀
四十二年又再会,
中方的这些决定,是在越方一再要求中国继续派遣军事顾问的情况下作出的。武元甲率领越南军事代表团于1955年夏、冬两次访华,均提出要求中国继续派顾问帮助越军各方面的工作。第一次访华期间,越方提出,在新形势下,军事任务极其重大,建议中国顾问在军队建设、干部训练、作战准备,各兵种和新军种的建设、部队和机关的建设等方面予以全面的并有重点的帮助。为此除现有顾问外,还要求充实总参、总后的顾问,增派海、空军和公安部队等顾问。第二次访华期间,武元甲又提出,希望中国今后除继续派专家帮助工作外,还希望派一人帮助越南总军委的全面工作。
更多内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