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法军换将和“纳瓦尔计划”
目录
第一章 风云骤起印度支那
第二章 联络代表罗贵波受命入越
第二章 联络代表罗贵波受命入越
第三章 毛泽东和援越抗法决策
第三章 毛泽东和援越抗法决策
第四章 组成中国军事顾问团
第四章 组成中国军事顾问团
第五章 中共中央的期望
第五章 中共中央的期望
第六章 陈赓秘密进入越南
第六章 陈赓秘密进入越南
第七章 中国军事顾问团奔赴战场
第七章 中国军事顾问团奔赴战场
第八章 调整战役方向
第八章 调整战役方向
第九章 边界战役获得全胜
第九章 边界战役获得全胜
第十章 援越抗法和抗美援朝同时展开
第十一章 巴黎,临危拜将塔西尼
第十一章 巴黎,临危拜将塔西尼
第十二章 红河中游战役
第十二章 红河中游战役
第十三章 红河三角洲拉锯战
第十三章 红河三角洲拉锯战
第十四章 平原对峙拉上了雨幕
第十四章 平原对峙拉上了雨幕
第十五章 神秘的亚热带丛林
第十五章 神秘的亚热带丛林
第十六章 兵锋指向越西北
第十六章 兵锋指向越西北
第十七章 攻克义路,粉碎“洛林”行动
第十七章 攻克义路,粉碎“洛林”行动
第十八章 那产遇挫,出兵老挝
第十八章 那产遇挫,出兵老挝
第十九章 法军换将和“纳瓦尔计划”
法美协调印支政策
第二十章 组建越军炮兵部队
第二十一章 大战前的博弈
第二十二章 “海狸”飞落奠边府
第二十三章 千载难逢是战机
第二十三章 千载难逢是战机
第二十四章 法军布局奠边府防御阵地
第二十四章 法军布局奠边府防御阵地
第二十五章 “速战速决”方案的提出
第二十五章 “速战速决”方案的提出
第二十六章 停止进攻,紧急变阵
第二十七章 战场风云与日内瓦会议
第二十八章 大会战的后勤保障
第二十八章 大会战的后勤保障
第二十九章 大战前的运筹帷幄
第三十章 石破天惊,奠边府决战终于打响
第三十一章 缩小包围圈
第三十一章 缩小包围圈
第三十二章 法国再求紧急军援
第三十三章 东部山头血战
第三十三章 东部山头血战
第三十四章 战与和的选择
第三十四章 战与和的选择
第三十五章 艰苦的相持战
第三十五章 艰苦的相持战
第三十六章 胜利天平倾向越方
第三十六章 胜利天平倾向越方
第三十七章 外交努力徒劳无功
第三十八章 举世瞩目的时刻
第三十八章 举世瞩目的时刻
第三十九章 攻克奠边府
第三十九章 攻克奠边府
第四十章 北纬17度线
第四十章 北纬17度线
第四十一章 拂去尘埃的回望
第四十一章 拂去尘埃的回望
第四十二章 完成使命
附录
上一页下一页
初到印度支那战场的法国将军纳瓦尔

法美协调印支政策

如果说此信的第一部分表达了美国久已坚持的立场,第二部分则使法方大吃一惊。艾森豪威尔建议法国政府,任命一位新的印度支那远征军司令,再派一个像塔西尼那样出色的将军去越南。信中甚至提出了推荐名单:一是老将瓦吕,他熟悉印度支那;或者是曾任驻德国法军司令的奥古斯丁·纪尧姆将军。
艾森豪威尔在工作之余坚持学习,并且接受好友的建议投考西点军校,一来因为西点是美国最著名的军校,号称“将军的摇篮”;二来那里的免费教育可以解除他沉重的经济负担。1911年6月,艾森豪威尔被西点军校录取。
送走了梅耶,军旅出身的艾森豪威尔另有考虑。1953年5月初,艾森豪威尔要美国驻法国大使向梅耶总理转交他的一封信件。此信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要求法国给予印度支那三国以完全的独立的地位,使法国摆脱“殖民主义”的政治压力,也同时减轻美国政府因为援助法国远征军而受到的国内外压力。
艾森豪威尔于1952年12月5日结束朝鲜之行。在那之后的三个月里,“三八线”以北的中国志愿军部队进行了大规模的“抗登陆作战准备”。到4月底,这项准备全部完成,中、朝方面总兵力达180万人,其中志愿军135万人。“联合国军”方面总兵力近120万人,其中南朝鲜军有60多万人。双方大体上势均力敌,美军不可能大纵深地突破北方阵地。
竞选成功之后的1952年12月2日,艾森豪威尔带领一行人来到朝鲜,作实地考察。
通过外交和舆论渠道,艾森豪威尔透出了希望重开谈判的信息。1953年2月22日,“联合国军”的美国司令克拉克将军致函朝中方面,提议在停战前先行交换伤病战俘。3月28日,朝中方面同意这个建议,并且提议立即恢复停战谈判。4月20日,双方开始交换伤病战俘。4月26日,中断了六个月的朝鲜停战谈判恢复。
艾森豪威尔说起,美国可以同法国达成关于欧洲防务和印度支那战争问题的某种协定,但条件是,法国应该在欧洲九九藏书防务中承担更多的义务,法国必须明确宣布放弃印度支那这块殖民地。
同月,杜勒斯在会晤法国外长皮杜尔时说,艾森豪威尔和他都认为,朝鲜和印度支那是一条战线上的不同组成部分。这是美国官方第一次将印度支那摆到和朝鲜相等的地位。而此时的朝鲜战场渐趋平静,签署停战协议的日子已经可以预见了。
艾森豪威尔还乘坐轻型飞机在前线上空俯瞰双方阵地。在军事上,艾森豪威尔是个行家,他得出的结论是:“显然,任何正面的攻击都将遇到巨大的困难……我们不能永远停留在一条固定不变的战线上,继续承受看不到任何结果的伤亡。”
这位职业军人出身的美国总统,对战争的体会自然与众不同,对世界战略的权衡,在他心中更是由来已久。
在前方观察哨所,艾森豪威尔通过高倍望远镜观察了正面中国志愿军的阵地。他认定中国军队已经在朝鲜山野里找到了隐蔽和保全自己,并能向敌人实施炮火袭击的办法,那就是在山岭中开凿可以直通后方、大得可以容纳火炮的坑道。这种坑道蜿蜒纵横,犹如地下长城。
1948年5月,他退出现役,出任位于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当年秋天,他出版了畅销的战争回忆录《远征欧洲》。
1953年,美国新任总统艾森豪威尔
艾森豪威尔于1890年10月14日出身在美国得克萨斯州一个贫苦的家庭里。整个青少年时期,艾森豪威尔学习刻苦,成绩优异,对军事史著作特别感兴趣。1905年,艾森豪威尔与他的二哥同时中学毕业,但是手头拮据的父亲不再支持他们上大学了。这对青年一心向学,商定哥哥先入密歇根大学读法律,艾森豪威尔则去工作接济哥哥;然后再由哥哥工作,支持艾森豪威尔进大学。
这下子,梅耶闭口不言,皮杜尔则大叹苦经,表示要九_九_藏_书_网到印度支那战局好转,减轻了法国负担的时候,法国才有可能在欧洲防务上多做一些;对于印度支那,皮杜尔躲躲闪闪,拒绝作出完全放弃印支殖民地的保证。
1950年秋,出于对欧洲形势的考虑,美国总统杜鲁门请艾森豪威尔复出,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最高司令。在欧洲工作将近两年之后,艾森豪威尔于1952年6月1日再次退出现役,代表共和党参加总统竞选。
1939年至1942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烽火连天。为了战备需要,美国军队总兵力从19万迅速扩充到500余万。1940年11月,艾森豪威尔成为上校,就任第三集团军参谋长。这时,他的运气来了。1941年夏季,在一次有50万人参加的军事大演习中,他的组织指挥才能受到陆军参谋长马歇尔将军的赏识。
临近1952年底,美国举行新一届总统选举,宣称一旦入主白宫,“将亲自去朝鲜,并结束这场战争”的共和党候选人德怀特·艾森豪威尔当选为美国第34届总统。
在艾森豪威尔指挥下的盟军与苏联军队合作,彻底粉碎法西斯德国,于1945年5月结束了欧洲战事。1945年6月艾森豪威尔回国,旋即就任陆军参谋长。
艾森豪威尔和国务卿杜勒斯邀请梅耶一行登上总统游船“威廉斯堡”号,从波托马克河顺流南下,一直开到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的故居弗农山庄,沿岸风光甚美,宾主于船上各怀心思,不断交谈。
1953年3月,一个美国代表团访问了越南北部,法军越北部队司令冈萨雷斯·利那雷斯将军向他们透露真情说,在越南北部,法越双方正规军兵力相差不大(实际上越军人数更多——本书作者注),但是,越军有能力集中4~5个师用于机动作战,而法军2/3的兵力被拖在各个防御点上动弹不得,机动兵力最多只有25个营,共2万来人。
此时,在亚洲另一端的朝鲜战场上,交战双方各投入百万大军,僵持已久。从1951年年底以来,战线胶着,双方进退可以用米而不再以公里来计算。藏书网朝鲜战争终于到了要摊牌的时候了。
一个真正的急就章——“勒图尔纳计划”——产生了。这个计划的要点是,法国分三个阶段通过军事行动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第一阶段,法军和保大军稳固越南南方和中部地区,随后将这些地区移交给新组建的保大部队,腾出机动兵力。第二阶段,法国向越南增兵,寻机与越军主力作战并战胜之。1955年春天开始实现计划的第三阶段:法国和保大联军彻底打败越军。
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美国迅速对日对德宣战,艾森豪威尔即被马歇尔召入国防部作战处,主持那里的紧张工作。1942年3月,他升为少将,任国防部作战处处长。
1944年6月6日,艾森豪威尔指挥300万大军成功地实施了诺曼底登陆作战。这年12月,他晋升为五星上将,这是美国的最高军衔。
但印度支那局势却依旧扑朔迷离,法国新任总理梅耶带着外交部部长皮杜尔、负责印度支那事务的海外部部长让·勒图尔纳于3月下旬来到华盛顿会见艾森豪威尔,向美国提出:在新的财政年度向法国的印度支那远征军提供4~5亿美元援助。
这时,按照华盛顿1952年度向法国军援的承诺,美国已把13.7万吨武器装备运到了印度支那。其中包括900辆装甲车,1500辆各种运输工具,2500门大炮,2.4万挺(门)自动武器,7.5万支枪,9000套无线电通信器材。法军空军则收到了160架F-6和F-8战斗机,41架B-26轰炸机,28架C-47运输机,以及9.8万枚炸弹。九九藏书网
1915年,艾森豪威尔佩戴着少尉军衔毕业,开始在军中服役。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艾森豪威尔任职于坦克指挥训练中心。1918年,他正要随一支坦克部队去欧洲参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却结束了。战后,1920年7月的某一天他晋升上尉,三天后又被提升为少校,此后保持少校军衔达16年之久。
好在勒图尔纳对印度支那事务相当熟悉,对美国军援也是心中有谱,他把自己关在下榻的饭店里挥笔起草新计划。
就在1953年1月20日艾森豪威尔入主白宫之时,巴黎政坛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勒内·梅耶当选为法国总理。
尽管有如此军援,但在印支战场上,每个月都有越来越多的法国士兵捐躯疆场,对西方世界来说,印度支那的战局非但没有出现期望中的改观,反而更加恶化了。
对于美国的外交政策,艾森豪威尔在很大程度上委托给新任国务卿福斯特·杜勒斯主持,自己只是最后批准人。
在决心通过谈判解决朝鲜问题的同时,艾森豪威尔开始把精力越来越多地投向印度支那。对于印度支那战争,他是在当哥伦比亚大学校长的时候开始关注并加以研究的。他认定,印度支那战争是东西方对抗的一个焦点,交战双方的背后都有大国的影子。1953年3月5日,苏联领导人斯大林的去世使艾森豪威尔感到,似乎有机会在某种程度上与苏联暂时妥协,以求得一段战略平静或稳定状态,以便调整世界格局。
早在1946年夏天,艾森豪威尔就到过朝鲜。那时他觉得朝鲜气候炎热,遍地荒芜,道路和田野里一片尘埃。而这回,飞机降落处满目冰天雪地,朝鲜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战场,艾森豪威尔唯一的儿子正在前线。
西北战役的结局标志着越军已在越南和老挝两个战场上占据了主动。特别是在至关重要的越北战场上,若不是空军占有完全的制空权,法军就只能处处挨打了。
解决朝鲜战争问题,只有谈判一条路了。
梅耶是老资格政治家
藏书网
,出生于1895年,早年毕业于巴黎大学。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是坚决的抗战派,1944年任交通部部长,1945~1946年任德国事务高级专员,后来当过两任财政部部长。他倾向于把印度支那战争继续下去,直到出现军事转机后再寻求政治解决。
1942年6月,马歇尔又任命艾森豪威尔担任美国驻欧洲部队总司令,7月晋升中将。当年11月,艾森豪威尔受命指挥美英联合部队15万人实施在北非登陆的“火炬作战方案”。战至1943年5月13日,艾森豪威尔挥师突尼斯,共歼敌27.5万人,将轴心国军事力量赶出北非大陆。这一胜利与三个多月前苏联红军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大捷南北辉映,使法西斯伙伴意大利的覆灭成为定局。
法军的印支司令部确信西北战役已经结束的时候,一纸调职命令从巴黎飞来,沙朗将军奉命归国。法国总理又要换将了,这回轮到谁赶赴疆场呢?
北非战役后,艾森豪威尔指挥美英联军进军意大利,终结了墨索里尼的统治。接下来,艾森豪威尔任盟军远征军最高司令,着手实施在欧洲大陆登陆的“霸王计划”,开辟反法西斯第二战场。
虽然不全满意,艾森豪威尔和助手们还是倾向于接受法国的急就方案。为了使美国放心,法国总理当面向艾森豪威尔提议,请美国派一位有声望又有经验的将军到越南战场作一番考察,以印证法国远征军的能力和信心。
艾森豪威尔可不愿意随随便便把美元往水里扔,他对客人说:“如果希望得到美国的进一步援助,法国必须提供一个可行计划。至少,这个计划应该使人看到解决问题的希望。”在希望尽快了结印度支那问题这一点上,梅耶和艾森豪威尔的看法一致。为了争取美国的支援,梅耶当即命令勒图尔纳在华盛顿拟制新计划。
法国政府首脑明白,若不扭转战局,法军势必被赶进大海。
1924年他被选入参谋学校学习,1926年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两年后又在陆军学院以优异成绩毕业。1933年,他跟随麦克阿瑟将军去菲律宾,几年后才晋升中校。
更多内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