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蟋蟀
乐器
目录
卷一 蜣螂
卷二 蝉
卷二 蝉
卷三 萤
卷四 石蚕
卷四 石蚕
卷五 螳螂
卷六 蟋蟀
卷六 蟋蟀
乐器
卷七 泥水匠蜂
卷八 被管虫
卷八 被管虫
卷九 两种稀奇的蚱蜢
卷十 蛴螬的冒险
卷十一 开隧道的矿蜂
卷十二 黄蜂
卷十二 黄蜂
卷十三 娇小的赤条蜂
卷十四 蜜蜂、猫和红蚂蚁
卷十四 蜜蜂、猫和红蚂蚁
卷十五 松毛虫
卷十六
卷十六
卷十六
卷十六
上一页下一页
在前一部分后端的空隙中间生长着五六条黑色条纹,仿佛梯子的台阶一般。在彼此间摩擦的时候,下边的弓相接触的数目明显增加,使它的声音更加高亢。
天鹅们在我头顶上方的银河之间高高地飞行着,在地上昆虫欢快的歌声围绕在我身边此起彼伏。这些小小的生命,喧嚣着它们的欢乐,我已经忘却了这满天繁星的优美景色,完全沉浸在这迷人的音乐中了。那些繁星,安静地、冷冰冰地俯视着我,却丝毫打动不了我的心。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它们都缺少生命。的确,我们明智地告诉自己:那些被太阳照射的地方,和我们的一样。但是总而言之,这种信念也相当于一种猜测,并非一件深信不疑的事实。
当我们掀开这两个翼鞘的时候,面对着亮光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它原来是淡红色的,除了翼鞘相连之处以外,前边呈一个大三角形,后边呈一个小椭圆形,上边有着密布的皱纹,这就是它的发声乐器了。这个地方的皮是透明的,比别处的更加紧密一些,稍稍呈现烟灰色。
第三天,它开始演奏了。首先听到一阵摩擦声,如同还没有磨合好的齿轮一样,它正在进行着调弦工作。然后曲子开始了,依然是它原来的调子。
小蟋蟀的翼鞘长得越来越大,这个时候我们还无法看出来到底是哪个翼鞘盖在上边。后来两边逐步靠近,右边的马上就要压上左边那个了,现在是我出手的时候了。
我小心翼翼地用一根草慢慢改变鞘的位置,把左翼鞘覆盖在右翼鞘之上。尽管蟋蟀很不情愿,可是我仍然达到了目的。左翼鞘前面微微地探着,尽管只是那稍微的一点点。于是我把它放了下来,翼鞘在改变位置的情况下慢慢长大了。蟋蟀逐渐向左边发展了。我希望它是自己家族有史以来第一个使用左琴弓来演奏美妙乐曲的蟋蟀。
把蟋蟀误认为蝉,和把蝉误认为蚱蜢一样,也是有九_九_藏_书_网可能的事情。我们可以这样来形容蟋蟀,它被关在笼子里的时候是非常开心的,从不自怨自艾。它喜欢长时间在自己家中生活的习性使它很容易被饲养,因此它非常容易得到满足。只要每天能吃到可口的莴苣叶,哪怕被关在一个拳头大小的笼子里,它也会生活得开开心心并不时地歌唱。你看,雅典小孩儿经常吊挂在窗户下面的,不就是它吗?
这种距离变化不定的声音,是由两种原因造成的。首先,声音的抑扬顿挫,这主要取决于下翼鞘被弓压迫的部位,与此同时,它们也会受到翼鞘位置的影响。如果要发出高亢一些的声音,翼鞘便会向高处抬起;假如要发出比较低沉的声音时,翼鞘便稍稍放低一些。颜色稍浅的蟋蟀会诱惑捉捕它的人,它会不停地通过调整颤动板的角度来隐蔽住它那柔软的身子,用来迷惑别人。
蟋蟀的两个翼鞘的结构是完全一样的,因此我们了解其中一个就够了。它们平整地铺在蟋蟀身上,倾斜成一个直角,紧紧地贴在身上,上边还长着细细的纹路。
说了这么长时间的乐器,让我们再来聆听一下它美妙的音乐吧!沐浴在明媚的阳光下,蟋蟀又开始在自己的家门口纵情歌唱了,它从来都不在自己的房间里孤芳自赏。翼鞘摩擦发出“吱吱吱吱”般柔和的振动声。它的声音圆润,高亢,十分洪亮、清晰而又优美,并且延长的地方好像永远不会停息一样。于是整个春季就这样悠闲地度过了。其实这个隐士唱歌的初衷就是为了让自己的生活更加愉快。它高声赞颂着美好的阳光、为它提供了食物的绿色草地、为它提供了栖身与保护的安乐场所。它的弓演奏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赞颂自己的快乐生活,同时表示出对大自然恩赐的感谢。
出于研究科学的考虑,我们非常坦诚地对蟋蟀说:“能把你的乐器借给我看看吗?”九九藏书网和很多珍贵的东西类似,它的构造十分简单。它和螽斯使用的乐器非常类似,而且原理相同,它只是一张弓,弓上面有一个钩子,还有振动翅膜。右翼的鞘遮住了左翼的鞘,几乎全部遮挡在了一起。这与我们以前所见过的蚱蜢、螽斯的样式截然不同,蟋蟀的是右边的挡住左边的,但是蚱蜢的却恰恰相反。
唉,我对自己破坏规律的行为感到悲哀。我本来以为会造就出一个新的奏乐师,但是我没有成功。蟋蟀还在一如既往地拉它右边的琴弓,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拉着。由于它不顾一切的努力,为了将我掉换了位置的翼鞘放回原位,竟然导致了肩膀脱臼。如今它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与挣扎,终于将应该在上边的翼鞘重新归回了原位,该放到下边的仍旧还放到了下边。因此我认为将它调教成左手演奏者的方法是不具有科学性的。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抨击了我的做法。的确,它这一生永远只能是一个顽固的右手琴师。
其次,蝉是不能被关在笼子中的,除非我们把洋橄榄或者榛系木与它一同放在里边。但是也就一天的时间,这个喜欢飞行的昆虫就会被憋死。
在我了解的昆虫里,再也没有其他的歌声比它更动听、更清楚了。在八月寂静的夜晚,我们能够清楚地听见它。我经常躺在自己庭院中种满哈麻司里迷迭香跟前的草地上,安静地倾听这优美的歌声。那种感觉真是太好了。
田野中的蟋蟀,总是喜欢在春光明媚时歌唱。而在夏夜里,我们能够听见意大利蟋蟀的歌声。它是一种干瘪又有些柔弱的昆虫,颜色也十分浅,几乎是通体的白色,这与它喜欢在夜里行动的习惯相符。如果把它放到你的手指中间,你一定会担心一不小心把它捏扁。它喜欢在高处歌唱,在灌木的树梢上,甚至是在长得很高的草尖上,但是极少爬到地面上来。在七月到十月之间每
九*九*藏*书*网
个闷热的夜晚里,它优美的歌声,从夕阳西下开始一直持续到半夜。
普罗旺斯居住的人们听惯了它们的歌声,就算是最小的灌木叶下面也能藏下它们的乐队。温和而又轻盈的“格里里,格里里”声音,带着轻微微的颤音,很有些情趣。如果不去打搅它们的话,这种声音会一直持续、从不中断,可是如果有一点儿风吹草动,它就会显露自己的歌唱天赋了。你原本听到它离你很近,然而再一听,却不知道它什么时候已经跑到几米之外的地方去了。如果你朝这声音走去,它一定不在那,声音却从更远处传来。事实上,也并非如此。这个声音到底是由左边,还是后边传出的呢?你最后会被弄得晕头转向,弄不清歌声到底是从哪儿传出来的了。
蟋蟀有一对非常相像的翼盘,这是我们应该注意的。我们能清楚地看到弓的实际用途,以及背部的四个发声部位的动作。可是下边的那个左翼的弓究竟有哪些用处呢?它们不能自己旋转,也没有任何东西和那些钩子相接触。由此我们判断,它是毫无用处的,除非可以对调两个部分的位置,把下边的换到上边去。假如这可以实现的话,它那器具的用处依旧与以前的相同,只不过是用目前没有用的那个弓演奏罢了。虽然下边的胡琴弓与上边的对调了,但是调子都一样。
在你的同伴中,正好相反,我的蟋蟀,我能感觉到生命的活力,这便是我们自己土地的灵魂,是我为什么不看天空中的星星,而把注意力完全投入到你们的夜歌上去的缘故。一个活生生的微点——很小很小的一个生命,它的快乐与悲伤,比起无穷大的物质来,更能让我产生兴趣,更能使我无比热爱!
刚开始的时候,我认为蟋蟀的两个弓都有各自的作用,比如说它们里面有一些是用左边的,但是观察的结果与我想象的截然不同。我观察过的蟋蟀全部都是右翼九-九-藏-书-网鞘覆盖在左翼鞘上,无一例外。
普罗旺斯的孩子们和南方各个地方的孩子们一样,都拥有这个爱好。在城里面,蟋蟀更是孩子们的掌上明珠。这些虫儿在主人那儿得到了极大的恩宠,它们能吃到各种各样的可口的饭菜。与此同时,它们也会用自己的方式来报答对它们有养育之恩的善良的小主人们,为他们不知疲倦地歌唱农家的快乐小调。因此它们的死会使得一家人都感到悲伤,由此可见它们和人类的关系是多么密切啊!
在下边的那一部分,围着空隙的是两条脉线之一,呈肋状排布。类似钩一样的东西是弓,大约有一百五十个三角形的齿,这和几何学的规律几乎完全吻合。
据说爱听音乐的希腊人常常把蝉捕捉起来,关在笼子中,以便近距离聆听它们的歌声。不过我却不太相信这件事。首先,它发出的声音稍稍有些令人烦躁,如果长时间凑近了听,耳朵肯定会忍受不了,我想希腊人的耳朵应该也不会太喜欢听这种难听的从田野上传来的乐声吧!
这真是一件巧夺天工的乐器。一百五十个齿,嵌在对面翼鞘的梯级之中,在摩擦的时候,四个发声器一起振动,下边的两个直接摩擦,上边的两个摇摆摩擦。如此完美的结合使它只用四个发声器便可以把音乐传到数十米之外的地方,可以想象得到这声音是多么急促啊!
它的声音足以和蝉那清脆的乐曲相媲美,但却不像后者那样粗糙。相比之下,蟋蟀的声音更加悦耳,因为它能及时调整自己的曲谱。蟋蟀的翼鞘向两个不同的方向探出,因此面积十分开阔。这便是它的制音器,如果它将其稍稍放低一些,就能够改变发音的强度。根据蟋蟀翼鞘 的接触程度不同,它发出的声音也不尽相同,时而低沉,时而高亢。
我还使用人为的方式做了一件事情。我非常迅速地用钳子把蟋蟀的左翼鞘放到右翼鞘上,丝毫没有损害一点点翅皮。但是http://www•99lib•net这需要有一点儿技巧与耐心。从结果来看,这次工作的各个方面都进行得非常圆满,肩上毫无脱落,翼膜也没变皱。
后来,它不再自己独自弹唱了,开始逐渐为自己的伴侣伴奏。可是从后来的实际情况来看,它的关心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它和它的伴侣斗得异常惨烈,除非有一方主动逃跑,不然它的伴侣就会把它弄残,甚至会吞掉对方一部分肢体。但是无论如何,它仍然活不了太长时间,即便它能够摆脱好勇斗狠的伴侣,在六月份的时候它也会默默死去。
意大利蟋蟀们也都来到我的小花园里,在每株红花的野玫瑰上,都有它自己的歌颂者,在欧薄荷上也有许多。野草莓树下、小松树下,也都成了它们的音乐场所。它们的声音非常清楚,很有美感并且格外动听。因此在这个世界里,每一棵小树上,每一根树枝上,都传出了歌颂生命的赞美之歌。这几乎成了一支动物中的“欢乐颂”!
我们周围的另外三种蟋蟀,都拥有各自的乐器,但还是有细微的区别的。不得不承认的是,它们的歌唱在各个方面都十分相似,但是它们的体态却不尽相同。波尔多蟋蟀,偶尔会隐藏在我家厨房里较黑暗的角落,它们是蟋蟀一族中最弱小的一群,歌声同样也是又细又小,一定得竖起耳朵仔细倾听才可以听到。
我希望能听到蟋蟀在这种状态下痛痛快快地放声歌唱,但现实却令我感到非常失望。它又自动恢复了原状。虽然我几次三番地弄,然而蟋蟀固执的脾气却令我的努力付诸东流。最后,我觉得试验最好在翼鞘还是崭新、柔嫩的时候进行比较好,也就是在幼虫刚蜕皮时,这样更加利于它的定型。我得到了一个刚蜕皮的幼虫,这时候,它将来的翼与翼鞘形状就像是四个小薄片,它们十分短小并且向各个方面平铺开来,这让我想起穿着短马甲的面包师。这个幼虫很快就出现在我的面前,它身上那层外衣被脱掉了。
更多内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