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如何照管好你的孩子
让孩子做自己的主人
目录
第一章 孩子的出生是一个完美的谜
第二章 培养孩子各种能力
第三章 让孩子健康成长
第三章 让孩子健康成长
第四章 关于童年的秘密
第四章 关于童年的秘密
第五章 如何照管好你的孩子
第五章 如何照管好你的孩子
让孩子做自己的主人
第五章 如何照管好你的孩子
第六章 怎样做才是真正的尊重孩子
第六章 怎样做才是真正的尊重孩子
第七章 “儿童之家”的教育方法
第七章 “儿童之家”的教育方法
上一页下一页
我们观察发现,孩子们进入教室后,最初的一段时间很安静,过一段时间后开始找事情做。这一段时间孩子的活动是有规律的,所以,先向上画一条曲线。等他玩累的时候,活动开始变得混乱不堪,这时候我们在水平线以下画上曲线,一直向下画到他没有规律地活动的部分。接着,孩子进行另外一项活动,比如,开始时孩子会摆弄带插座的圆柱体,随后用蜡笔认认真真地画一会儿,接着又去和旁边的小朋友玩耍,这时,曲线第二次画到水平线的下方。后来,孩子和小伙伴争吵,这时,曲线应该继续停留在活动没有规律的部分。再后来孩子觉得有点累,就随手拿起几个小铃铛放在秤盘上玩。看起来他觉得这个游戏挺有意思,就慢慢地专心玩起来,这时,曲线再一次上升到水平线上方有规律的部分。孩子玩够了,不知道该做些什么了,此时孩子就会急躁地找老师。
从以上的教学理论中,一个不必去争论的事实摆在我们面前,我们突然发现以前教育孩子的方式是非常差劲的。教育孩子时,我们不是从孩子的内在需要出发,一味要求孩子必须服从某个成人的意志,我们不给孩子发展其自身潜能的机会,总是让孩子必须遵循这些我们承认要求的外在的东西,这样的孩子很难独立,难以成为自己真正的主人。我们不能让孩子的发展不断受挫,要指导孩子去寻找一条通往他们自己内心世界的道路。
也许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就可以让孩子变得遵守纪律,孩子变得自律,从此走上了自然的心理发展道路。自律的孩子会认为有事可做是一种享受,没什么事情可做的时候他会很不习惯,有时候在等人的时候他也不会闲来,这样的孩子活力四射。
事实上,当孩子们心灵深处的潜能被发掘出时,他们内心的焦躁才会得到缓解。这就要求教师对孩子们的自主权能够给予足够的尊重,对孩九_九_藏_书_网子树立起信心;要求教师暂时丢弃自己的思想观念;要求教师能够保持谦虚,不要把自己对孩子的帮助看成是必要的指导;要求教师一定要耐心,静静等待孩子身上发生的巨大转变。
当然,这个活动曲线不能完全显示孩子玩弄每一种东西的细节,这个问题这里我们不展开论述。但是绝大部分不能专心的孩子活动规律都与上述曲线描述的状况相吻合。这些孩子很难做到把注意力从一项活动转到另一项活动,本来准备半年时间用完的教具,他们在几个小时内就已经完全用遍了。他们的行为没有一点章法可循,并且是没有什么明确的目的的。从曲线图上可以观察到,孩子的活动状况十分明显,虽然看不到他有严重的无秩序现象,但是做到完全有规律还是很难的。我们可以说,孩子的活动基本保持在有规律和无规律之间。
要想让孩子在发展上达到健全的状态,就必须让孩子在精神上达到平衡和协调,这样孩子才有力量服从。这个道理和自然界中只有强者才能够适应环境一样,能够顺应和服从的人往往是精神上坚强的人。要想让孩子健康成长,最好竭尽全力地遵从孩子的天性让其发展。孩子只要能够健康成长,其以后的成就实际上远远超过我们的期望。
我们还可以用这种方法测量一下一个孩子在“儿童之家”的活动:
在这一部分所要讲的不单是强调道德方面的行为人格特质,还在广泛意义上强调孩子性格的多重性。孩子多重性格涵盖了智力上和外貌上的特性,也包括孩子将智力上和外貌上的特性结合之后的表现,我们是无法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这种综合表现的。更加重要的是,我想在本部分中探讨原来根本不被重视与探究的那些儿童的特质。
孩子越是能够自律地工作,就越会缩短“假累”的时间,在工作结束后,就会相对地延长平静的时间。因此,安静的时刻对孩子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我们要让孩子有比较多的时间沉浸在他已经完成的工作中。虽然之前的工作似乎已经告一段落,但是他会积99lib•net极开始下一项观察世界的活动。当孩子的内心处于安静的状态,他就开始认真观察周围正在发生的事,他会注意到一些细节,并从中得到一些新发现。
让我们用曲线图来表示孩子的活动过程。我们在纸上画一条代表孩子休息状态的水平线,水平线以上曲线表示孩子有规律的活动,孩子随意玩耍或没有规律的活动用这条水平线以下曲线表示,而孩子活动的程度用曲线和水平线之间的距离来表示,活动时间用曲线的方向来表示。这样孩子所有的活动时间和规律就在我们的图形上表示出来了,观察图形上最终画成的一道曲线就能看到孩子活动的整个过程。
人的生命是如此的神奇。如果有教师说:“为了使孩子们拥有充沛的精力,我会让孩子做多种多样的事情。”我认为这名教师已经真正地了解了孩子,也应该得到大家的尊重和爱戴。我们主动去倾听孩子生命活动中发出的声音,才能够帮助他们做出正确的选择,让他们选择自己真正需要的工作。只要这位教师对孩子神奇的生命进程持有尊重态度,也始终怀有信心去耐心地等待,这就可以了。把孩子置于没有压力的学习环境中,孩子感到快乐而表现得很友善,并且非常愿意和教师聊聊自己的心里话。孩子有和教师说话的意愿,表明他心灵的窗户已经打开了,因为孩子看出了这位教师的智慧和杰出。以前孩子视而不见的所有东西,现在对孩子来说是多么吸引人。你会惊讶地发现,自己孩子的敏锐感加强了,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对集体活动兴致浓厚了。孩子看到生活中这么多的新鲜事物,孩子聚集足够的精力是极其重要的。如果面对一个没有精气神的、感情不丰富的孩子,教师的教学不会起到好的作用。这样的孩子不懂要求,对自己也没有足够的自信心,教师即使可以教会他一些东西,但是付出的精力是非常多的。
孩子在完成自己的重要工作之后,脸上会出现完全不同于“假累”的表情,“假累”是表面上看起来累,而现在我们看到他的眼睛充满光芒,他的身上似乎拥
九-九-藏-书-网
有了全新动力,变得朝气蓬勃。我们所说的工作的循环,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单一的准备工作,这项工作可以引导孩子去接触事物,并且将孩子带进第二部分,从事真正重大的工作。在完成工作之后孩子会显得非常安静,事实上,只有在此时孩子才会达到内心的真正的平静状态。我们从孩子平静安宁的神情里,看到了他们已经找到了全新的真理。这时候,孩子活力四射,不会疲惫,这时孩子表现出就像我们刚刚吃了一顿美餐,或者洗了热水澡一样的舒服。我们也都能感受到,吃饭和洗澡虽然是两种花费力气的工作,但它们不会让我们感觉到疲惫,反而让我们重新充满了活力。既然我们知道从完成工作中能够获得平静,我们为什么不让孩子尽可能地接触重要工作的机会呢?现在,我想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什么是真正的“休息”。我认为,休息不是完全松懈。当我们一点不动的时候,感到全身的肌肉比较僵硬,并不舒服,当我们处于放松的状态时,我们的身体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休息。因此可以推断,精神的平静只有在大脑智慧的劳动中才能获得。
孩子在工作时能够专心致志,也就特别安静,能够自觉遵守纪律。教师如果在教学中能够意识到这一点,就会产生一种特别的沟通方式。比如,一位教师可能会问另一位教师:“这些孩子在你们班表现得怎样呢?课堂秩序乱吗?他们遵守纪律吗?”那位教师可能回答:“嘿!你记不记得以前那个淘气顽皮的小男孩?他现在已经自觉遵守纪律了。”教师们采用这种方式与孩子们沟通,对孩子的具体情况了如指掌,能够有针对性地对孩子展开教育,这样的教育效果颇佳。
鉴于以上情况,教师们以为孩子们对他们选择的活动非常满意,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孩子们做事情的兴趣在短时间内消失,一会儿,他们就感到烦躁,教师们只好想办法让孩子们休息,让他们换一个地方玩等。可是这些办法都不管用,孩子们不仅无法继续专心做原来的事情,而且不能平下心来,对于这样的情http://www.99lib•net况,教师们也觉得没什么办法去解决。教师们缺乏对孩子充分的了解,因此不能做到尊重孩子的自主权,尽管他们在研究教学方法上十分花心思,但都无济于事。教师应该摒弃这种习惯性的干预和指导,因为即使教师在意每一项教学意见和教学计划,竭尽全力完善教学计划,但最终他们的努力还是不利于孩子的自然发展,孩子难以从中得到有益的启发。
在这里,我有必要提醒读者,对这一整套教育原则,我不是一开始就有非常完善的想法,不是据此来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法。相反,我是通过观察孩子的自主权,获得孩子的尊重,才对这些原则有所了解的。有些规则实际上具有普遍的价值,这正说明了孩子们在自己本能的作用下发现了自己的道路。
需要经历三个步骤:第一步,为有具体目标的工作做好准备;第二步,以满足孩子的内在发展要求为出发点;第三步,解答疑问。如果能够解答孩子心中的疑问,他的表现会发生变化,这是因为孩子经历了以前没有经历的事情有所感悟。孩子开始变得非常听话,而且他表现出的耐心令人难以置信,更令我们惊讶的是,之前,我们并没有强调让孩子听话或者要求他们要有耐心。
那么,孩子如何才能专心呢?
但是,如果孩子选择了比以前操作更容易的活动去做,并且这种活动更能吸引他的注意力,那么他会慢慢获得内心的平静。在做这项活动的时候,孩子必须聚精会神,不受到身边任何事物的影响。
如果一个孩子没有学会平衡身体,他会因为害怕摔倒而止步不前,不敢乱动胳膊,这样的孩子走起路来不稳,随时可能摔倒,可是如果他学会了保持平衡,他就敢跑敢跳。同理,一个孩子在精神上无法保持平衡,就不能够专心致志地思考,自己的行动也无法控制,这样的孩子跌倒是非常容易的。所以,孩子如果不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自己喜欢的事,也就不能听从别人提出的建议。
这种类型的孩子在入学后,通常会做不怎么难的事情,他会从教具里找出一些他比较不陌生的东西,不断反复地练习着九九藏书以前学过的内容,过一会儿,孩子有点累了,好像无所事事了,这时他的活动曲线就下滑到代表休息状态的水平线。以上孩子的活动方式,在每一个孩子身上都能体现出来。遇到这种情况,一个教学经验不是很丰富的教师如何做呢?他可能会认为:孩子在日常生活的练习上已经花了很多时间,又去长时间地摆弄教具,肯定已经累了。教师们认为孩子玩累了自然就没有办法去集中注意力,自己也没有办法改变现状。一个心比较软并且了解当今盛行的心理学理论的教师,会想当然地认为孩子做了太多的事,一定累了,因此教师会让孩子终止他们目前的活动,带他们去操场上玩,以此来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孩子们在操场上拼命地玩闹,一段时间后,教师把他们带回教室。孩子们回到教室后,与以前相比,孩子们更容易乱动,更不能集中注意力。孩子们在各项活动中周旋,不停地改变活动,“假累”的现象会一直这样循环下去。
服从是一种精神上的敏感表现,也是心灵平静带来的结果,更是孩子内心力量的表现。怎样更好地解释这种服从力量呢?适应可能最合适。生物学家认为,一个人适应环境需要用极大的力量。这里所指的适应环境的力量,是一种让人按自然规律行事,尝试融入周围环境的重要力量。事实上,这种适应的力量是在发生作用之前就已存在的,并不是我们需要的时候才会自动出现,而是需要我们提前准备好。
这个孩子整体发展到了何种程度从孩子的精神即专注能力发展的程度上可以看出来,这之后他会控制好他的身体,自如地行动,还能学会十分小心,这一切行为也就视为理所当然,从孩子能够完全安静下来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他可以做到全神贯注。孩子做事的专心程度有时候超过成人,孩子达到这一程度的方法我们是不可以忽略的,我们更不要忘了在发展中孩子扮演着怎样的重要角色。
更多内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