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11 红色年代的中学时光
目录
CHAPTER 01 辞职惊动总理
CHAPTER 01 辞职惊动总理
CHAPTER 02 摸着石头过马路
CHAPTER 02 摸着石头过马路
CHAPTER 03 出没风波里
CHAPTER 03 出没风波里
CHAPTER 04 杀机四伏
CHAPTER 05 与华远的前世今生
CHAPTER 05 与华远的前世今生
CHAPTER 06 十年争议
CHAPTER 06 十年争议
CHAPTER 07 上帝之手
CHAPTER 08 退与不退
CHAPTER 08 退与不退
CHAPTER 09 华远哲学概论
CHAPTER 09 华远哲学概论
CHAPTER 10 我的“红二代”家庭
CHAPTER 10 我的“红二代”家庭
CHAPTER 11 红色年代的中学时光
初中辅导员是王歧山
CHAPTER 11 红色年代的中学时光
CHAPTER 12 咱也是当兵的人
CHAPTER 12 咱也是当兵的人
CHAPTER 13 我的私享生活
CHAPTER 14 为公益而共和
CHAPTER 14 为公益而共和
CHAPTER 15 逆袭者:从人民公敌到大众情人
后记
后记
附录 若干文件
附录 若干文件
上一页下一页
“文革”开始,我和哥哥都成了红卫兵,哥哥还是一个红卫兵组织的副司令。后来我们的父母都被打倒了,被关进了干校。我们就成了一群没有爹妈管的野孩子,自生自灭,在城里瞎晃悠,我们还打死了一只大狼狗,几个人好好饱餐了一顿。但后来,逍遥时光也没了,因为我不得不延安插队。

初中辅导员是王歧山

不知道今天的中学,是否还有这种高年级学生到低年级学生班中当辅导员的制度。但对于初中生而言,有了哥哥或姐姐式的帮助比只有师生之间关系的教导要有用得多,遗憾的是我们连初二都没毕业,中国就开始了“文化大革命”!
五年级之后,同学们为了省下公交车费,常会结伴一起步行回家。那时我们住校,通常会在星期日晚归校时,拿到父母给的两三毛钱公交费。当时的公交车是按四分、七分、一毛、一毛五的标准,分站计价的。
当时我们第三十五中学被一条胡同分成了两个校区,北边是老校区,一座解放前的小红楼为其标志。初一时我就在老校区上课,校办也都在老建筑区中;南区则都是新教学楼,还有一个大操场。五层
九*九*藏*书*网
高的新楼从初二到高三,一个年级占一层楼,每层的中间有十个教室,楼层的两端是教员室、试验室、图书馆等。
当时许多中学都是男女分校的。西城区内的四中、八中、三十五中等都是男校。
初中的辅导员对我们来说就像大哥哥,他们并不是什么精神上的导师,但却可以用比初中生更多的阅历帮助我们独立思考。满15岁之后我要退出少先队了,岐山找我谈话,让我写申请,申请加入共青团,但我的注意力却被小学没有的篮球、足球、排球所吸引,以致我最终和共青团擦肩而过。这件事让岐山至今耿耿于怀,数次见面都跟我一再提起,而这一步之差,对我的后来也影响深远。
新学年开学的www.99lib•net第一课,就是讲语文课中第一篇文章《梁生宝买稻种》,里面有个人物叫“任老四”。讲到“任老四”这一段时,老师提问了我,也刚好这个班只有我一个姓任的。于是“任老四”就在同学们相互都还陌生、彼此叫不出名字的时候,成了我的外号。至今也许有许多同学已记不清我的大名,但一定还记得我“任老四”这个绰号。如今仍和我保持联系的许多同学也都亲切地称呼我为“老四”,这让一些圈外人误以为我是在家里的兄弟姐妹中排行老四。其实,班上的每个同学都在课堂中的某个时刻被起过有特色的外号。许多外语单词也都成了同学们的“名字”,如“橘子”、“猪”等等。
上中学后许多人都有了自行车,有时仍九九藏书会一路同行,回忆这段日子都会有无尽的欢乐。后来因为不分在一个班,“文革”后联系得就不多了。
每到下课,上千人挤在楼道和楼梯间中,很是热闹。男校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除了教员室之外,没有女厕所。学生们可以闻到味就进,不用担心走错了门。

在北京第三十五中学上学时的我们
五六站路程的车费一般在一毛之内,为了省下这一毛钱,我们会长途跋涉,步行回家,沿着城墙外的外护城河(由木樨地向南的那条河),经市府大楼取道
99lib•net
木樨地,然后沿铁路向北到三里河。那是段自由欢乐的时光,一群背着书包的孩子一路上,或打打闹闹,或跑跑跳跳的。夏天采着草中的小花,撩拨着河中的清水,秋天抓着不再活跃的蚂蚱,品尝着红的、紫的叫不上名称的野果。从菜市口到三里河或军博,对十岁出头的孩子来说,也是一段不近的路程。那时的北京城还没有现在四通八达的马路,没有高楼大厦。城外尽是破旧的平房区、荒野和正在建设中的各种工地,我们还要从一条每天都有很多火车通过的铁路跨过。
据说在充满阶级斗争的年代,为保卫祖国、建立强大的中国军队,就必须保留这种男女分校的教育传统,以男校为主要兵源地。我的母校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就是一所典型的男校,而与99lib•net我们一墙之隔的二龙路中学则是男女混合的学校。
1964年秋,我考上了第二志愿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这所学校解放前就有了,曾有许多名人在这里上过学,但我记不得了。只记得有一年校庆日,王光美来了,我还跟她一起合了影。从三十五中走出来的如今最有名的大约就是王岐山了,当今的中国副总理、中央政治局常委。当时他还是我初二时的辅导员。
上初一时班上的辅导员是姚明伟,姚依林的大儿子,高三后他去了越南学习,中间由蒋小泉接手过一段时间。再接下来就是王岐山了,当时他上高二,他是陪伴我们时间最长的辅导员,从在校学习到上山下乡,再到北京工作,我都跟他保持各种各样的联系。至今他还会偶尔在半夜打来电话,我们经常一聊就聊很久。
更多内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