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歌声中的故乡
第10节 流亡的大家庭
目录
第一章 歌声中的故乡
第一章 歌声中的故乡
第10节 流亡的大家庭
第二章 血泪流离——八年抗战
第二章 血泪流离——八年抗战
第三章 中国不亡,有我!
第三章 中国不亡,有我!
第三章 中国不亡,有我!
第四章 三江汇流处
第四章 三江汇流处
第四章 三江汇流处
第五章 胜利——虚空,一切的虚空
第五章 胜利——虚空,一切的虚空
第五章 胜利——虚空,一切的虚空
第六章 风雨台湾
第六章 风雨台湾
第六章 风雨台湾
第七章 心灵的后裔
第七章 心灵的后裔
第八章 开拓与改革的七零年
第八章 开拓与改革的七零年
第九章 台大文学院的回廊
第九章 台大文学院的回廊
第十章 台湾、文学、我们
第十章 台湾、文学、我们
第十章 台湾、文学、我们
第十一章 印证今生——从巨流河到哑口海
第十一章 印证今生——从巨流河到哑口海
上一页下一页
在板桥初创时凡事艰苦。而且大家都年轻,我父亲总是乐观地往长远想。然而,这样清苦但安定、充满未来期望的日子只过了一年半,南京也容不得身了。离开南京后,漫漫长途,日子比板桥还苦,在半个中国的土地上颠沛流离,吃尽了饥寒之苦。
白山高黑水长,江山兮信美,仇痛兮难忘,有子弟兮琐尾流离,以三民主义为归向,以任其难兮以为其邦,校以作家,桃李荫长,九九藏书网爽荫与太液秦淮相望。学以知耻兮乃知方,唯楚有士,虽三户兮秦以亡,我来自北兮,回北方。
一九三四年南京政府团拜时,父亲结识当时的行政院次长彭学沛先生,知道他也来自北方,说动他拨下五万银洋,立刻与北平的李锡恩、黄恒浩、周天放等友人进行办校,于一九三四年三月二十六日在借到的报国寺、顺天府、原警高旧址等地成立“国立中山中学”,
www.99lib.net
招收了约二千名初一到高三的流亡学生。这是中国第一所国立中学,因为父亲说服教育部,在风雨飘摇的局势中,只有国家才能稳当地保障这样救亡图存的学校的存续。
于是,他先在北平成立“东北青年教育救济处”,由流亡的文教界人士照顾“满洲国”成立后不愿作日本顺民而逃到平、津的青年。他们有些流落街头,冬天冻饿在路边。救济处搭了九-九-藏-书-网些帐篷,先给他们饮食和基本照顾。
第一任校长由原任吉林大学校长的李锡恩出任〈他与我二伯父世长在德国同学,与父亲亦有相同的政治理想,父亲视之为兄〉。教师几乎全由流亡北平的大学教师担任,我的哥哥原本就读于北平崇德中学,来投考被录取读初二。
一九三二年他由南京回北方,冒死出山海关潜回东北故乡,却只见到义勇军等地下武力抗日的穷途末路。地下
www.99lib.net
工作同志认为他应该回到南京,以他在中央已经建立的地位和东北协会,对家乡做更有效的帮助。
到了九三六年秋天,华北的局势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日本的潜在威胁和土共的渗透,使中央直接支持的人与事渐渐难以生存www.99lib.net,于是父亲和黄恒浩、高惜冰等几位东北抗日同志在南京郊外二十里的板桥镇买了一块地,先建了些基本校舍和几所教职员宿舍,将中山中学由北平迁来南京。
落脚之后,学生自己动手平操场、建围墙和校门。进校门前,远远看到那泥砖墙上巨大的八个字:“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每天清晨升旗典礼,师生唱着共同命运写照的校歌(郝泠若词,马白水曲):
创立国立东北中山中学,我父亲认为是他应当做的事。
更多内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