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悬崖边的生存术
诞生 无底洞
目录
第一章 企鹅凶猛
第一章 企鹅凶猛
第二章 悬崖边的生存术
第二章 悬崖边的生存术
诞生 无底洞
第二章 悬崖边的生存术
第三章 谁动了腾讯的奶酪
第三章 谁动了腾讯的奶酪
第三章 谁动了腾讯的奶酪
第四章 腾讯动了谁的奶酪
第四章 腾讯动了谁的奶酪
第四章 腾讯动了谁的奶酪
第四章 腾讯动了谁的奶酪
第四章 腾讯动了谁的奶酪
第五章 腾讯帝国的未来
第五章 腾讯帝国的未来
附录
附录
附录
上一页下一页
不过OICQ这种爆发式的增长,与马化腾的另辟蹊径也有一定的关系。马化腾去大学的BBS里面发帖,当时互联网在国内起步不久,新潮的大学生是上网冲浪的主要人群,BBS也是他们常常光顾的地方。很快,这款便捷好用的即时通讯工具替代了ICQ。
还有一个渠道也推动了OICQ的增长。当时的中国,网吧遍地开花,网吧的老板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来上网,喜欢在桌面上下载些游戏类休闲程序,任由网民自主选九九藏书择,没有多久,OICQ风靡全国。
1999年11月,腾讯账上只剩下1万元。那是腾讯最艰苦的一段时间,马化腾、张志东这几位公司的“老板”只能尽力保证员工的工资,自己只拿一点“生活费”,用别人的话来说,“那点钱也就够买点儿饼干饮料什么的。”
1999年,腾讯的董事长兼CEO马化腾冒充工程师到中北调试设备,因为腾讯当时还请不起工程师。在机房里,马化腾教张志浩怎么用O九-九-藏-书-网ICQ。学计算机应用的张志浩敏锐地感到这很可能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机会,事后便怂恿中北的老总把腾讯买下来。可惜当时中北的人只当他讲了个并不好笑的笑话。
QQ用户成几何式上涨。QQ上线后用户数不断上升,1999年11月QQ注册用户突破100万;2000年4月QQ注册用户达500万;2000年5月QQ同时在线人数首次突破10万大关,5月28日《人民日报》还对此进行了报道,6月QQ注册用户数再破1000万。这也让马化腾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只用了一年多,腾讯就迅速拥有了逼近亿级的注册用户量,但马化腾却苦于没有收费渠道。
99lib•net
然,这不仅仅是马化腾的困惑,整个互联网领域,都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十几个人的公司,辛辛苦苦赚了一点钱,又是买设备又是租线路,再花上几百个工作日开发出一个软件,然后不辞辛苦地去推广它。那时候不仅腾讯无米下锅,新浪、网易也同样没有盈利模式。张朝阳仍然怀念那些日子,他说:“我们那时候,赚钱好像不是特别重要,我们是在传播一种理念,我们好像都是理想主义者,而且都有一种新文化运动的旗手的感觉。”马化腾和他的创业团队如此辛劳,只是为了让更多的网民把OICQ从互联网上免费下载下来,然后再免费地使用;然后腾讯公司还要给通讯局交上一www.99lib•net笔为数不小的服务器托管费。
用户量剧增导致的最直接的结果就是资金告急,从添加设备到拓宽线路,从增加开发人员到投入管理费用——每一项花费都像个“无底洞”。而OICQ作为一项免费的服务项目,又不可能从用户的增加里得到直接的利润。
马化腾在互联网上推出OICQ的第一个测试版本,两个月后注册用户已达到20多万,此后用户数量呈指数型增长。在马化腾推出OICQ的第三个版本之后,注册用户数在一两个月之内就已经达到了几十万,而且增长的势头越来越猛。在马化腾的记忆中,“创业第一年里,我们一直喂不饱那只小企鹅,赚钱模式看不到。那个时候时间好像过得藏书网特别快,稍微一眨眼,一个月就过去了,意味着你又要给员工发钱了。”
马化腾去找联想投资,结果,连报告都没递到朱立南手上,就被下面人以看不太懂为由,把他打发走了。而和另一些有意向购买OICQ的公司的谈判也并不顺利。每当进行到实质性阶段时,对方公司就说“不理解腾讯技术和无形资产的价值”,表示只能按腾讯“有多少台电脑、多少个桌椅板凳来买”。最后,一连谈了4家都没有达到预计100万的底线,最高的一家也只出到60万。“谈判卖QQ的时候,我心情非常复杂,一连谈了4家,都没有达到我们预计的底线,在这种情况下,我决定留下QQ自己养大。”马化腾如此阐述当时的复杂心境。
更多内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