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股市走向的猜测
目录
第一章 大牛市正在逼近
第二章 催发大牛市
第二章 催发大牛市
第三章 新资本增长的无穷大
第三章 新资本增长的无穷大
第四章 催发大牛市的政策因素
第四章 催发大牛市的政策因素
第五章 重归价值之路
第五章 重归价值之路
第六章 业内人士对大牛市的评估
第六章 业内人士对大牛市的评估
第七章 股市走向的猜测
宏观经济面因素
第七章 股市走向的猜测
第八章 一个反复向上的长周期牛市
第九章 大牛市的制度性安排
第九章 大牛市的制度性安排
上一页下一页
2003是作为中国股市主导的众多基金公司收获颇丰的一年。2004年新的一年行情如何,基金经理们的看法在很大程度代表了时下的市场看法。整体评价:大蓝筹行情刚刚开始。易方达基金的肖坚认为,从宏观经济、资金等方面看,2004年有更大的机会,市场活跃度更高,如果国有股全流通问题有突破的话,市场将更加多元化。但他强调,股价的结构分化将会加剧,行情的主线仍然是业绩大幅增长的绩优蓝筹股。华夏基金公司也认为,大盘蓝筹股仍然是2004年基金的投资首选,大蓝筹行情目前只是趋势的开始。博时基金的基金经理陈亮表示,虽然近期不少个股已经累积了较大涨幅,但如果大家认同是长周期的话,上市公司的业绩将持续改善和增长,会对其价格有一定支撑作用。行业评价:继续关注“五朵金花”。易方达肖坚表示,2004年主要看好石化行业,因为其景气周期比较长。他预计石化类上市公司2004年业绩同比上升30%以上。华夏基金公司表示,今年主要看好资源类行业、主导行业的行业龙头。这些行业包括:煤炭采选、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矿采选、黑色金属矿采选、非金属矿采选、水务等。博时陈亮表示,火电调价远未到位。他告诉记者,中国的电力成本是4美分,美国是12美分,日本为更高的22美分。而目前能源、原材料趋紧的情况并未改观。

宏观经济面因素

经济学家萧灼基教授中国经济之所以保持强劲发展势头,是中国经济周期变动的一个必然现象。中国的经济周期从1993年,也就是上一轮经济周期开始,走上了增长率下降的通道。1993年经济增长率13.2%,下降了9年,到了2001年,增长率下降到7.3%。从2002年下半年开始,中国经济的增长周期发生转变,增长率从下降转到上升。所以,2002年增长率是8.1%,2003年8.5%的经济增长率是合理的。中国经济的上升通道还将持续一段时间,估计2004年、2005年中国经济保持8%的增长率问题不大。2004年经济增长的利好因素在于:自主增长的力量在不断加强,民间资本日趋活跃,消费结构升级等。现在的微观基础好,企业家信心指数、消费者的信息指数都在向上发展从影响经济增长的具体因素分析,由于国内需求和政策的变化,加上国际环境的一些不确定因素,2004年经济增长速度有可能略低于2003年。
中国经济增长具有较大的惯性,速度不可能一下子减下来;
工业继续保持强劲增长,但增幅有所回落,农业增幅有所上升,第三产业可望明显加速。受出口增长将明显回落及国家加强对部分已显过热苗头行业的宏观调控的影响,2004年工业增长将有所回落,预计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左右。
美林在报告中预期,2004年中国经济增长的特征将是增长强劲(但正在放缓)、企业盈利能力改善,通货膨胀率可能上升到温和的水平(4%-5%)左右,这将促使政府采取某些收紧银根的政策,其中包括提高贷款利息、削减财政赤字、以及使人民币适度升值。不过,美林认为中国收紧银根的计划将以渐进的方式进行。
有数据表明,消费需求增长的快慢,既受居民收入水平的限制,也与消费者信心强弱相关,而居民的消费信心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和公众对政府的信任依赖程度。近年,中国一些地方陆续出台了鼓励消费的政策,广州、上海等地已根据当地情况不同程度地提高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在政府的暖风政策下,中国居民的个人消费信心逐渐增强,消费需求出现加速迹象。专家预计,2004年,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范围进一步扩大、农民收入有望较快增长、消费政策体制不断改进的作用下,消费需求将延续2003年后期的扩张趋势,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幅将达到10.3%,消费对增长的贡献将有所提高。
物价水平继续温和上升,但不会引致通货膨胀。预计CPI上升2%左右,零售物价上升1%至1.5%,食品价格将上升5%左右,生产资料价格3%至5%,工业品总体价格有望由负转正。
美林证券在给全球机构投资者最新报告中明确地表示,一个重要的宏观经济趋势正在中国浮现,即中国正处于非同一般的经济增长时期,增长速率很可能至少达到10%,极度强劲的经济增长,正使中国国内竞争过度、通货紧缩的时代终结。
转移效应下降。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复苏使跨国公司向中国转移生产能力步伐将放慢,占中国出口一半以上份额的外资企业出口增长将会有所放慢。
投资预计将稳定在去年的增长水平,即30%左右;
高盛(亚洲)有限责任公www.99lib.net司董事总经理胡祖六则称,在2003年第三季度,高盛不但确认2003年的GDP增长速度是非常强劲的,8.7%,而且还提高了2004年的预测,原来是百分之八点几提高到9.5%,那么应该在华尔街的大投行里第一次把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调高到9%以上。
消费结构升级和扩散效应。汽车消费和生产的进一步高增长将产生更大的乘数效应,带来汽车生产企业、销售产业和其他服务业的快速增长,增加就业,拉动消费增长。
摩根大通的报告预测,中国经济增长正在调整平衡,2004年经济增长势头将持续强劲,中国经济正处在上升的经济周期中,中国的经济周期将不再大起大落。2006年至2007年则将转为温和增长,而2008年则会进入一个更加繁荣兴旺的时期。至2008年,消费将主导中国的商业周期,而非投资。而更重要的是,市场将出现新的投资机遇。摩根大通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师郑杏娟说:“原因是出口的增长还会很强劲,主要是发达国家经济复苏幅度很快,对中国出口支持很大。消费增长也有所复苏,因为投资增长这么快,出口增长这么快,会对消费有周期性支持。”
基于以上分析,中国社会科学院在上一年的经济蓝皮书中预测,2004年,中国经济增长将达到8.5%,虽比上一年有所回落,但仍在高增长区间。
中国有着良好的发展战略,并出台了一系列配套的政策措施;
2004年1月20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指出,2004年:经济增长速度7%以上。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分析则表明,2004年经济增长的利好因素在于:自主增长的力量在不断加强,民间资本日趋活跃,这是很重要的因素;消费结构升级,对于经济的拉动也在日趋增大;另外,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议,有很多重大理论上的突破和创新,这都为明年经济的更高增长提供了体制上的保证;现在的微观基础好,企业家信心指数、消费者的信息指数都在向上发展;还有一个因素,加入WTO后的绩效会进一步显示,带来良好的发展条件。
国家发改委宏观研究院课题组在日前完成的研究报告中认为,新一轮以工业结构升级为特征的高速增长周期刚刚启动,在新一轮高增长周期的初始三四年内投资继续保持15%以上的高增长是合理的,2004年经济仍将保持高速增长的良好态势。报告认为,消费需求将会呈现强劲的回升趋势,这可能是2004年宏观经济运行的一个特征。预计名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1.5%,实际增长10%左右。主要根据是:一,2003年受非典影响较大的旅游业和餐饮业等会大幅增长。二,汽车消费和生产的进一步高增长将产生更大的乘数效应,带来汽车生产企业、销售产业和其它服务业的快速增长,增加就业,拉动消费增长。三,GDP和收入增长的带动效应。投资增幅将有调整,但仍然保持快速增长水平。预计200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至18%,超过GDP增幅一倍。
2004年中国消费增长率预计将恢复到9%以上,高于2003年水平;
亚洲开发银行首席代表汤敏表示,20九九藏书04年我们预测中国经济大概在8%,经济增长在8%左右,会略低于2003年的经济增长,那么原因是,一个就是说从政府的宏观政策来说,在防止经济过热,防止投资过热。我们认为2004年整个的经济增长率应该来说会略低于2003年,但是它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这种能力应该是能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预计今年出口增长率将回落到10%左右;
出口增长将会出现较大幅度的回落,由上年的30%回落到15%左右,将促使出口导向的工业增长放慢。2004年国际经济形势将会明显好于2003年,从而继续有利于中国的出口增长,主要是因为美国经济复苏前景趋于乐观。一些专家预计2004年美国经济增长有望增长4.5%。尽管如此,2004年中国的出口增幅明显减缓将在所难免,这是由于: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学家李培林还大胆预言,中国经济将迎来新一轮高增长期。
对于2004年中国经济的展望,绝大多数经济学家也都表示出了乐观情绪:
法国巴黎百富勤有限公司首席代表陈兴动说,我个人认为2004年的经济增长会保持在8%到8.5%之间。综合大概6家国际研究机构的预测,普遍认为2004年(世界经济)会比2003年的经济增长点要高一个百分点,那么,中国的增长跟世界的增长(比)会超过一倍以上,那么中国经济从数字角度来讲毫无疑问,它仍然是2004年的亮点,仍然是世界瞩目的经济增长。
投资增幅将有调整,但仍然保持快速增长水平。预计200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至18%,超过GDP增幅一倍:
国内投资环境和基础设施都有了很大改善;
非典过后的反弹效应。受非典影响较大的旅游业和餐饮业等会大幅增长。
国内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转移效应。2003年四季度不仅出口增长没有放慢,而且有所加速,原因是2004年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使地方将2004年的出口任务提前到2003年。
对中国2004年经济的走向,国外权威机构和组织也纷纷作了预测:
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将在2004年保持连续性,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世界贸易摩擦的日益增多及世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将对中国进一步扩大出口产生不利影响。
建议2004年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定在7%。
2004年,中国经济增长的三大需求中,投资和出口增幅将有所回落,而消费增长会有明显加速。这可能是2004年宏观经济运行的一个特征。预计名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1.5%,实际增长10%左右。主要根据是:
邦德表示,2004年将是自2000年IT科技股狂潮上升触顶以来全球经济表现最佳的一年。美国和欧洲的经济加速增长,加上日本经济的增长也相当不错,这将有助于中国出口业继续以至少10%的速率扩大。此外全球经济复苏将支持商品价格,这是中国企业盈利增长的一大推动力。除了上述有利的宏观经济环境以外,近几年来中国内地企业通过重组已经得到了显着的改善,固定资产和产品库存得到了更有效的利用,国有企业职工人数大大减少,出口产品在总体工业产量中所占份额提高。
国务九-九-藏-书-网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杨建龙近年来一直主持中国产业发展跟踪研究,他对2004年工业增长景气预测是:2004年工业行业的发展将承续现阶段的良好态势,总体状况稳步增长。虽然行业发展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但在短期内不会冲击现阶段的发展趋势。投资对工业经济的增长仍将起主导作用,消费的增长贡献有所增加,出口的拉动作用则可能相对趋缓。2004年各行业增长景气走势预测:根据模型预测,2004年在我们关注的30个行业中,将有11个行业景气水平发生明显的景气上升,成为行业的新亮点;有2个行业景气水平有所下降,但幅度不是很大。2004年行业景气总体水平还要好于2003年。有几个因素决定了2004年的投资不会像2003年那样强劲。
有以下几个因素决定了2004年的投资不会像2003年那样强劲。一是房地产投资在高房价和房地产消费出现部分超前的情况下,以及在央行加强控制新增不良贷款对房地产实行适度紧缩政策的作用下,房地产投资将会降温。二是外资流入在放慢,目前外商投资已连续5个月呈现负增长,预计2004年外商投资增长将比较温和。三是受宏观经济政策适当微调的影响,与房地产关联度高的钢铁、电解铝、水泥等行业投资将会明显回落。
高基数将带来减速效应。连续两年出口保持20%以上的超高速增长,而且是在出口总规模达到3000亿美元的基础上实现的,如此高的增长以后难以重演。
2003年下半年全球经济出现复苏迹象,这也将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
2004年中国经济将继续维持高增长的态势,GDP增长8%至9%,估计与2003年持平。这是由内在增长力量的推动,也是一种增长的惯性:一是民间资本(包括外资)的高成长及其在全社会资本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将使投资增长继续呈现双拉动,即国有大企业的拉动和民间企业的拉动。二是消费结构升级为消费需求的新一轮扩张提供强大动力。三是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蓬勃发展,通过辐射作用和示范效应将会促进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2004年消费启动,效果正在缓慢显现,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略有下降,进出口政策发生变化,贸易顺差大规模减少。
国家信息中心在不久前也推出“2004中国经济十大预测报告”中说,2004年中国经济将承接2003年的发展势头,继续保持高增长态势,国民经济有望增长8.5%左右,经济增长周期由复苏阶段向繁荣阶段发展。投资、出口、消费一直被誉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2003年高速奔跑的中国经济依然表现为投资拉动型。仅2003年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就达到34351亿元,同比增长30.5%,是近年来的最高水平。国家信息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高辉清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2003年的经济增长为2004年投资奠定了基础,2004年的投资增长率将依然保持在两位数。2003年前三季度,中国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727.7亿元,比2003年同期增长49%,企业实现利润的较快增长,将对企业扩大投资产生有利影响。与此同时,由于多年政策九-九-藏-书-网累积效应和经济景气周期共同作用,中国一直徘徊不前的民营经济发展的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民间投资更是出现了近年少有的高增长势头。他预计,20044年,民间投资增长速度将达到19%左右,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增强。
报告分析认为:如果调整政策持续时间不长,私人消费增长可以相对保持稳定。城市收入增长和国外直接投资以及出口呈正相关,而和国内投资关系较小。出口和国外直接投资都将保持健康势头。此外,消费可能会随城市居民财产的增长而增长。
由于贸易壁垒、中国出口退税政策等一些因素的影响,中国近两年一直超常规发展的出口贸易将在2004年放缓脚步,这也是影响今年经济增长率的一个重要原因。但经过3年调整的世界经济将继续复苏以及世界贸易加速增长,也进一步扩大了中国外贸出口市场的空间,中国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拥有大量价格低廉但素质良好的劳动力,仍将吸引大量外资流入,并加速全球制造业向中国转移,这一趋势不会因一些短期因素而较快发生转变。
美林研究认为消费增长、全球经济环境有利、国内企业重组显着改善,促使国内企业盈利增长。在投资放缓的同时,消费者开支正在上升。过去5年来,中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逐年上升9.3%。农村人口的人均收入增长落在其后,但后来农产品价格的升高、农民对土地的权利改善将有助于扭转这一趋势。人均收入增加,加上更容易取得的消费信贷,将有利于2004年国内消费的增长。汽车消费自2000年以来增长了200%,被认为是体现消费潜力的一个很好的例子。
国家发改委宏观研究院课题组更将2004年中国经济做了量化,认为:2004年中国经济将持续加速增长的势头,预计GDP增长在8.5%-8.8%之间。2004年主要指标预测:
中国经济周期性变化对于2004年资产和固定收益证券的投资者来说有着不可低估的重要性。这些影响可能存在于全球宏观经济、国家、产业以及股票等层面。2004年中国经济可能出现政策引导下的投资放缓,以及消费和整体经济最终实现由经济过热的软着陆。
摩根大通认为,尽管目前中国在投资等领域出现局部过热现象,面临着一定的通胀压力,但由于能源、农产品、原材料、制造业产品的价格上升压力不大。因此,2004年中国央行不会采取很大的紧缩政策。当前中国政府的降温措施更多是行业措施,短期内不可能显示很大的效果。但摩根大通分析,中国经济在2004年持续强劲之后,2006年到2007年将转为温和增长时期,之后,消费会取代投资而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
社会各方面都有着加快发展的强烈需求和迫切愿望,而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许多困难和问题也只有在加快发展和深化改革中解决;
香港汇丰银行认为,人民币汇率的调整将是渐进的,预测的时间跨度在两到三年之内。中国应该调整投资方面的有关政策。中国2003年在一些行业出现了投资过热,不过政府已经在有意识地调整,过去3至6个月的借贷缩减使投资“软着陆”能在2004年完成。汇丰预计,中国今年GDP增长率约为7.5%。
新一轮以工业结构升级为特征的高速增长周期刚九-九-藏-书-网刚启动,重化工业化需要大量的设备和技术开发投资,在新一轮高增长周期的初始三四年内投资继续保持15%以上的高增长是合理的。
预期中国经济增长在2004年将放缓,但这仅属于温和的放缓,中国经济仍将以很高的速度增长。在重要的产业(尤其是能源、交通、原材料)方面,增长的瓶颈正在出现。不过美林证券亚太区经济研究主管迪姆斯·邦德(Timonthy J Bond)认为,这些瓶颈对于经济增长仅可能形成温和的抑制。中国经济周期的终止,通常是因为政府实行紧缩的宏观经济政策,而非因为增长陷于瓶颈。除非通货膨胀显着上升,否则实行紧缩政策的可能性很低。
“2004年,中国经济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我个人预测,增长速度将保持在7%以上。”李德水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中国经济具备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条件:
“入世效应”递减。尽管入世效应的释放,仍然有一定空间,但速度会放慢,将逐渐进入到正常的增长状况。
高盛相信,中国将在2003年3月底前让人民币汇率浮动2.5%,并暗示美元兑人民币将在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内分别达到8.07、7.68和7.54。高盛说,人民币将改盯住美元为盯住包括美元、欧元、日元、港元、印尼盾、马来西亚林吉特、新加坡元、泰铢、韩元等一揽子货币。在未来50年,美元若平均每年升值2.5%,倘若中国能保持目前经济增幅,并且汇率最终实现自由浮动,人民币的价值可能在10年内翻一番。
经济学家厉以宁、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日前在参加由商务部《WTO经济导刊》主办的入世两周年会议上都纷纷表示,2004年的经济发展比原先估计要好,预计2004年经济会在2003年基础上继续增长。厉以宁的理由是,人们都认为受非典影响下的经济增速会比较低,结果第三季度经济增长很快,表明潜力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他还提醒说,按照当前经济发展势头,如果不小心的话很可能会在明年出现投资过热的现象。
GDP和收入增长的带动效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三年增幅超过GDP增幅,估计2003年增幅将达到10%,即连续两年以二位数增长;农民收入2003年受非典影响较大,但全年预计超过4%。2004年城镇居民收入受就业增加和工资温和上升的影响,可望保持二位数的增长,农民现金收入增长受农产品价格上升及政府加大解决“三农问题”的力度等影响将会出现强劲反弹,估计会出现近年来第一次高于GDP增长的情况。
世界着名投资银行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发表了一份2004年中国经济展望报告,报告指出:2004年上半年经济可能会保持强劲势头。然而,报告也预期:自2004年年中开始的18个月内,央行一年期基础利率上升200个基点。所有的借款利率都将以相似的规模上升,但存款利率上升可能较少。2004年底甚至可能会有一个类似朱镕基1995年的紧缩政策出现。政策调整一旦发生,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将大幅下降,预计年同比增长可能从现在的22.6%下降到2005年底的接近0。国外直接投资受国内政策的影响较少,但国外直接投资占中国的GDP仅4%,占总投资不到10%。
更多内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