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西起篇
第二章 商落篇
第三章 被囚篇
第四章 归岐篇
第四章 归岐篇
第五章 三分篇
第五章 三分篇
第六章 伐商篇
第七章 辅君篇
第七章 辅君篇
第八章 东征篇
第八章 东征篇
第九章 问鼎篇
第十章 日新篇
第九章 问鼎篇
第十章 日新篇
上一页下一页
巍巍秦岭岐山高,滔滔江水,黄河长,代代豪杰,各显英烈。炎黄历史+好辉煌。
再次东迁是古公亶父为王时,受到了游牧族戎狄的袭击,为使百姓免遭屠杀,古公亶父只得决定把豳地让给戎狄,于是被迫东迁到了岐山脚下的周原(今陕西岐山县一带)。
清清渭水河旁,巍巍岐山麓边,有一无际无涯的平川,称为周原,在这块黄土高原上的绿野地,耸立着一座美丽的古城,这是勤劳善战的周国古都——西岐。周国,是商朝西边的一个较强的诸侯国。
其余文武分列在殿下两旁。
《满江红·赞西周》
直到季历王走远了,看不见了,忐忑不安的人臣们才开始回城……
“大王,不好了,商都朝歌快马来报,商王文丁有令,要大王限期进朝歌议事。”
次日,晨曦初露,东方泛白:城门外早已站满了为季历九_九_藏_书_网王送行的人臣,人们的神色都比较凝重,并在悄悄地交谈着,不时地往城内张望。
“父王,儿臣记住了二一定要扛起兴周的重任。”
次日,季历王就要启程了二夜已深了,寝宫里,季历王还在和太子姬昌话别。
“限期进朝歌议事?”
这个周国至今已东迁了两次,第一次是公刘为君时,率众迁到了豳(今陕西彬县旬邑),那是一块肥沃的宝地。地肥物美,周族很快发展起来。
季历王听了脸色一沉,众文武面面相觑……
“昌儿!这次商王文丁召我去商都,必是因小人挑唆,畏我周国强盛起来,对大商有所威胁之故=、所以,此去必凶多吉少。我若不能返回,你定要牢记祖父的教导,扛起兴周的重担。”
四方诸侯纷纷投归于周,周国渐渐强盛起来,周国的发祥对中国的诞生产生了巨大的作用。
早朝,季历王正向文武百官激动地说着,忽然侍臣来报:
赫赫文王,威威武王。一扫暴君神州唱。九-九-藏-书-网
原来,这周国起初只是黄土高原上商朝西边的一个诸侯国,季历王已是第五代君主了。
周原三面临水,背靠岐山,是一块更好的宝地。天无绝人之路,在古公亶父的带领下,周人起早贪黑辛勤地劳动,他们开山种地重建家园,并且筑了城郭,修了宫室,建了街坊住屋,一个美丽的西岐城终于坐落在了周原这块土地上。
“我走后,朝中之事由你主持,我已对散宜生、太颠几位重臣嘱托过了,要他们好好辅佐你:伯邑考、姬发、姬旦兄弟我也町嘱过了,要他们协助你二但凡事要多和众臣商议,不可妄自尊大。”
太公智,周公善。硝烟漫,千古王朝天下撼。
“是,父王?”姬昌点头应道。
西岐城的兴起,宛如一轮红日在周原这块圣地上,冉冉升起。
季历王看出了儿子的心思,便说:
商王文丁看到99lib.net西边这个小诸侯国,竟然发展得如此之快,惟恐日后对商朝造成威胁。所以,就借故把季历王抓来禁闭起来。从此商周结下了世仇……
季历王正向文武百官激动地说着,忽然侍臣来报:
西原美,渭水肥。后稷勤,古公仁。
看着面容清癯、两鬓斑白的父王,姬昌心情十分沉重,他似尹预感到了不祥,两道浓眉紧锁着,眼神里透出了忧虑。
听了儿子的话,季历王满意地点了点头,又说:
“众爱卿,我们周王朝,经过多少代的努力才有了今天的规模,实属不易啊!又经过几次迁址才选中了周原这块宝地,帝喾王、后稷王、公刘王、古公室父王,他们不愧是我们的先王,我们不能有负先祖的嘱托,一定要让周国更加富强,让百姓永远安康……”
“好吧!你也早点歇息?”
先王后稷为王时,非常重视农业,从而使周国逐渐发展成为了一个远近闻名的农业国。
看着儿子成熟九_九_藏_书_网而坚毅的目光,季历王放心地进里屋去了。姬昌忧虑地呆看着父王的背影,半天才转身走了出去。
年逾六旬的季历王,因长年操劳,面容显得有些憔悴,但两道浓眉下的一双眼睛依然目光炯炯,音如洪钟。他扫视着众文武,看着他们二个个精神抖擞、容光焕友,心里十分高兴,他叹道:
季历王想:莫非有何紧急战事?派去纳贡的才刚回来,怎么又来急令,这可是从来没有过的,但商王的命令不能有违,必须马上启程,便宣布退朝。
“限期进朝歌议事?”
季历王听了脸色一沉,众文武面面相觑……
季历王又向姬昌以及散宜生等几位大臣叮嘱了一下,又再次向送行的臣民拱手告别后,便匆匆启程了?文武双全的太颠在前开路,辛甲大将军在后护送。此外,还带了许多贡品珍宝,都放在后面的车马上跟着向朝歌(今河南淇县一带)而去……
姬昌又说:“父王此去吉凶难卜,望您多加小心,朝中之事也请我王放心,儿臣九九藏书决不负重托,时间不早了,明天还要上路,父王您陔休息了。”
“所以,我们周王朝更应精诚团结、笃行仁道、敬德爱民……”
“诸位父老,请回吧,我很快就会回来的,请不要为我担心?”
“大王,不好了,商都朝歌快马来报,商王文丁有令,要大王限期进朝歌议事。”
不一会儿,季历王的车辇出来了,太子姬昌和伯邑考、姬发、姬旦、姬奭及散宜生、闳夭、辛甲、黄豹等骑着马跟在后面,季历王见城门外站着这么多百姓,便下了御辇,他拱手向百姓告别:
文武百官们兴奋地点着头。
龙凤旌旗千年展。夏商周、典章礼乐成,中国人。
这天早朝,季历王正在殿上与文武百官议事。左右文武依次立在两旁,他们是太子姬昌(后来的周文王)及姬昌的长子伯邑考,次子姬发(后来的周武王)、三子姬旦(后来的周公)、四子姬奭(后来的召公)。另一列是重臣散宜生、太颠、闳夭,武将辛甲、黄豹。
更多内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