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中国经济的危机是什么
第01章 中国经济真正的危机不是金融危机
目录
第一篇 中国经济的危机是什么
第01章 中国经济真正的危机不是金融危机
第二篇 虚拟经济的亮点
第三篇 实体经济的亮点
第三篇 实体经济的亮点
上一页下一页

三、2006年的经济泡沬

那么金融海啸又是什么冲击呢?金融海啸冲击到我国的产能过剩,这就是企业家所面临的第二个困境。
可是请注意,当时除了股市泡沫和楼市泡沫之外,制造业的企业家还拿大量的资金去炒字画、炒古董、炒红木家具,所以当时字画、古董、红木家具也大涨。也就是说,股市泡沫、楼市泡沫和炒字画的资金来源是一样的,都是投资经营环境恶化之后,制造业的资金进入了这些市场。等到崩盘的时候,股市崩盘、楼市崩盘和字画、古董、红木家具的崩盘时间都是差不多的,为什么?因为是同样的资金来源,要垮一起垮,要好一起好。
5. 宏观调控的误判。前面谈过,2006年的股市和楼市泡沬时代,政府采纳了某些学者所谓“流动性过剩”的理论,连续几年通过提高利率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方式收缩银拫,造成企业投资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导致股市和楼市继续上涨。
第一个和第二个药方没有其体的功效,而第三、第四、第五和第六个药方的大部分资金使得第二个病因更加严重,造成了未来更严重的产能过剩。更可怕的是第六个药方的部分信贷资金用于以国有企业为主的短期信贷和票据融资,这笔资金不但没有缓解病因,反而造成了更为严重的发烧现象,我们在第三章详细探讨这个问题。
背景提示

很不幸的是流动性过剩的观点误导了政府的宏观调控,政府开始通过紧缩政策收回流动性,他们认为只要把流动性收回来就没有么多的钱去炒股炒楼了,因此股市泡沫和楼市泡沫就能解决了。很不幸,这个流动性过剩的前提就是错的,连带使得政府的宏观调控错了几年。我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我的观点。我们来看一下2007年3月份以来每一次利率调整对股票市场的影响。从2007年3月18日到2007年12月21日我国一共调升利率6次。按照经济理论,提升利率的结果应该是打压股市,造成股价下跌。可是我们发现,这6次调升利率的结果全都是股价上涨,没有一次例外,请参见表1-1。这个现象说明什么?这个现象告诉我们,宏观调控的措施是错的,因为它导致的结果完全是相反的。由于宏观调控进一步打击了投资经营环境,因此更多的企业家不做制造业投资了,把资金投入股市炒股,从而造成越宏观调控股价越涨的怪现象。而楼市和宏观调控的关系也是类似的。
请各位读者想一想,第一个政策造成消费只有GDP的35%,第二个政策造成产能变成GDP的70%。也就是说我们有70%的产能,却只有35%的消费,因此剩下的消费不了的35%产能就是严重的产能过剩。
调整时间调整内容当天/首个交易日沪指涨跌幅
2007/12/21↑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0.27%,贷款基准利率0.18%↑ 1.15%
2007/09/15↑存贷款基准利率0.27% ↑ 2.06%
2007/08/22↑存贷款基准利率0.27%↑ 0.50%
2007/07/20↑存贷款基准利率0.27%↑ 3.73%
2007/05/19↑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0.27%,贷款基准利率0.18%↑ 1.04%
2007/03/18↑存贷款基准利率0.27%↑ 2.87%
真正的原因在于中国制造业所面临的投资经营环境太差了,所以民营企业家们不做制造业了,由民营企业带头,拿钱去炒股、九九藏书炒楼,从而造成股市泡沫和楼市泡沫。按照我当时的理论来分析,2006年股市泡沫和楼市泡沫的本质是制造业的回光返照。我在2007年提出这个理论时(参考2007年我写的《中国经济的八大危机》),大多数专家学者都持相反的观点,他们认为是由于经济发展太成功了,老百姓更富裕了,所以才有更多的钱去炒股、炒楼,他们把这种现象叫做“流动性过剩”。在我看来,股市和楼市的泡沫就是制造业的回光返照,原因就是制造业所面临的投资经营环境恶化。最后,2008年的年中数据说明了一切,广东省的制造业倒闭或停工30%,江浙两省的制造业倒闭或停工20%,那时候金融海啸还没有来。
4. 出口退税的错误调低。很多学者不断唱好中国经济,误导了政府决策,使得政府对经济形势严重误判,因此错误地调低出口退税比例,冲击了我国出口制造业。
我们的经济体系确实生病了,而且病得不轻,病因就是投资经营环境的恶化和产能过剩。不过我最担心的是生病之后必然会发烧,而这个发烧却被我们解读成“回暖”。关于这一点我在后面会有更详细的描述。如果你的小孩发烧,你会是什么反应呢?你一定会找医生详细检査,找出病因,你绝不会说小孩的体温“回暖”了。所以我不理解为什么我们的经济体系生病了,我们不査病因,反而说是“回暖”。政策的荒谬之处就在于根据表面现象做决策,这才是过去这么多年“一放就乱,一乱就收,一收就死,一死就放”的恶性循环的原因所在。
背景提示

四、六大冲击导致的第一个困境

2009年4月13日,《第一财经日报》发布了一份由1500位企业家参与的调查报告。该调查结果显示,对于一季度宏观经济形势,有41%的受访者认为“较差”或“很差”,比2008年时增加16.9%。32.9%的受访者表示自己企业情况不佳,有25.6%的企业则处于“半停产”状态。在全球经济衰退的巨大压力下,有40.3%的企业表示未来要减少投资。企业家们普遍认为,需求不足是对企业生产经营造成直接影响的原因。既然如此,股市、楼市、车市等消费市场的钱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举个例子,美国够牛了吧?美国的统计技术够先进了吧?去年,也就是2008年第四季度,当时我估算美国的GDP下跌6%,美国的很多经济学家跟我的预估结果一样,都是下跌6%,这不是水平的问题,而是因为我们对于美国GDP的预估方法是一样的,所以我们计算出来的结果差不多。我在2008年10月提到这个数据,到2009年1月底,美国政府公布的数据是GDP下跌3.8%。几乎相差一倍。当我看到美国政府公布的这个数据时,我觉得不可能,我想肯定是美国政府错了。到了2009年2月底又公布一次数据,美国政府说对不起,搞错了,GDP应该是下跌6.2%。到了3月底4月初,又重新修正一次,下跌6.3%,和我在2008年10月预估的结果差不多。从3.8%到6.3%,连美国的统计数据都有接近一倍的误差,原因就是我刚刚说的问题——猪肉的问题、大便的问题等等。
我们在没有找对病因的情况下,从2008年10月份开始匆忙地开出了六大药方救市,包括4万亿救市工程、农业改革、十大产业振兴规划、汽车家电下乡、医疗改革,最后一个是银行信贷。我想简单地谈一下这六大药方的效果如何。
背景提示
2. 医疗改革。一直到2009年8月份,实施细则都没有出台,这个改革没有推行的可能。
到了2008年第四季度,发电量暴跌22%,而我们的GDP增长率竟然还是正值。

到了2009年,跟2006年之前相比,由于以下六大冲击,制造业企业家所面临的投资经营环境更加恶化了。
比较令人鼓舞的消息是2009年6月份的发电量增长率首度变成正增长3.59%,我们应该密切关注这个回暖能否持续,很多人担心发电量的冋九九藏书网暖是由于6月份空调使用较多,但是7月份发电量继续增长4.21%。为了理解六、七月份发电量正增长的本质原因,我们尝试査找工业用电的增长率。2009年第一季度工业用电量下降8.38%,而上半年工业用电量依然下降5.9%,但比1~5月份缩小了1.7个百分点。此外,7月工业用电量增加2.67%,其中,轻工业用电下降0.34%,而重工业用电增加3.28%。这些数据显示,发电量的增加不只来由于空调用电,也来自于工业用电的增加。但是令我感到困惑的是7月份轻工业用电量下跌,而重工业用电量上升。很明显,这种差距是政府通过4万亿等基建支出推动重工业发展的结果,但以民营企业为主的轻工业并没有显著的增长。这也印证了8月份政府提出的基础建设没有拉动民营企业投资的说法。
从发电量与GDP的走势图上,郎教授看出了什么样的问题?
要知道产能过剩是怎么造成的,我们就必须先观察地方政府这么多年来所推行的两大政策。第一个政策是抓基础建设,拉动GDP;第二个政策是招商引资。我们分别来看一下这两个政策对于产能过剩的影响。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调度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一季度发电量同比下滑2%。4月份全月发电量同比下滑3.55%,5月份全月发电量同比下滑3.54%。6月份和7月份全月发电量同比却分别增长了3.59%和4.21%,2009年上半年的发电量增长率是-2.02%。此前,2月份全国发电量曾有小幅回升。3月上旬增幅达到1%,这一回暖数据曾一度让人欣喜。但分析认为2月与3月上旬的发电量增长,主要与天气、假期等因素相关。也与去年同期因雪灾影响基数较小有关。3月中旬以后,全国发电量再度出现下滑趋势,不少专家认为这至少说明中国经济的走势仍然具有不确定性。但6月份的发电量比较令人鼓舞,呈现难得的正增长3.59%,这个增长能否持续,各方甚为关注,一般认为这个发电量的增长与6月份空调使用较多有关。而7月份发电量继续正增长4.21%,因此这两个月份的增长是否来自工业用电量的增加特别引起关注。
3. 4万亿救市。这个政策的本质就是通过未来的产能过剩拉动今天的产能过剩。举例来说,4万亿都投资于中西部的基础建设,比如高速公路,中西部的高速公路建完之后基本没有车跑,这就是所谓的产能过剩的高速公路。在建设过程中需要使用钢材、水泥等等,因此可以通过提高需求拉动现在产能过剩的钢铁以及水泥等行业(举例来说,目前钢铁行业的供应量是6亿多吨,而需求只有4亿吨,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那么高速公路建设完成之后呢?不但高速公路本身是产能过剩,而且由于不再需要钢材,钢铁行业也恢复了产能过剩。除非找到新的增长点,否则未来就有两个产能过剩的危机。因此,这种基础建设就是所谓的“一锤子买卖”的短期行为,建完之后将无法长期拉动中国的经济。
本章亮点:中国的危机不是金融海啸,而是2006年开始的投资经营环境恶化,大量制造业资金进入楼市和股市,从而造成泡沫现象。从2006年到2009年的年中,由于汇率、成本、《劳动合同法》、出口退税、宏观调控和税费增加等六大因素,使得我们的企业家面临第一个困境,那就是投资经营环境的急剧恶化。企业家面临的第二个困境则是严重的产能过剩,过去我们靠出口消化了这部分过剩产能,而我们出口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欧美的泡沫消费,然而,金融海啸导致泡沫消费爆破,产能过剩的问题立刻显现。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解读股市和楼市的回暖呢?要冋答这个问题,我必须把各位读者带回2006年,看看当吋的股市和楼市泡沫跟今天有什么差别。2006年,当我提出股市、楼市有泡沫的真正原因吋,很多人都不能接受,但现在事实已经证明我当时的说法是对的。那就是2006年股市和楼市之所以出现泡沫,只有一个原因,就是那几年我们的制造业所面临的投资经营环境急剧恶化。因此很多民营企业,尤其是民营制造业把应该投资于制造业的资金拿出来炒
九_九_藏_书_网
股、炒楼,从而造成股市泡沫和楼市泡沫。也就是说,当吋之所以产生泡沫现象,并不是因为很多学者所谓的中国经济发展太成功了、老百姓更富裕了,所以才有更多的钱炒股、炒楼。
就是由于这六大冲击(当然还有很多小的冲击就不谈了),我们企业现在面临的投资经营环境还不如2006年。如果环境继续恶化的话,你认为企业家还会投资吗?投资经营环境的恶化就是企业家所面临的第一个困境,也是中国经济的第一个病因。
简单方法成为破译真相的法门?
6. 税费的增加。2009年开始,由于政府支出过大,财政收支情况迅速恶化。很多地方的税务部门为了完成上级指标,在经济如此萧条的情况下,开始杀鸡取卵,强制收取税费,对民营企业造成极大的冲击。

五、金融海啸带来的第二个困境

那么,中国经济是否已经复苏?如果不是的话,我们应该怎么理解?如图1-1所示,我们对比一下从1979年到2009年我国的发电量增长率和GDP增长率的曲线图,就会发现在2008年第三季度之前,二者的走势是差不多的。这是非常合理的,因为GDP的增长需要用电,比如,我们看电视要用电,工厂生产产品也要用电。正因为这样,我们的很多研究都是通过发电量的增长率来判断一个国家的GDP增长率。因为GDP增长率的计算是非常复杂的,这不是说统计局计算得对不对,而是因为这个国家太大,我们的统计方法不可能普及到每一个村、每一个镇,而且数据是从下往上报的,误差就在所难免。
读者可能很好奇,这部分过剩产能为什么以前没有产生危机呢?那是因为被以美国为主的国家的泡沫消费吸收了。而金融海啸对我们的冲击就是使泡沫消费爆破了。泡沫消费的形成背景是非常复杂的,我们在下一章会详细地介绍。泡沫消费的爆破使得我们产能过剩的问题立刻显现,这就是企业家所面临的第二个困境,也是中国经济的第二个病因。
先谈第一个政策,所谓抓基础建设就是通过修桥铺路等钢筋水泥工程来拉动GDP增长,我们这几年的GDP增长大部分都是这么来的,并不是企业的生产力有什么了不起的增长。这样做的结果就是钢筋水泥占GDP的比重高达57%,从而把消费压缩到了GDP的35%左右。我们拿其他国家的数据和我们的GDP组成相比就会发现,我们GDP的组成是扭曲的。其他国家的GDP当中,消费通常占70%~80%,而我们还不到人家的一半。它们的钢筋水泥占GDP的比重不到20%,而我们是人家的几倍。我想告诉各位读者的新观念是,我们的消费之所以比例小,就是因为钢筋水泥太多了,从而压缩了消费,绝不是简单的只要构建社会保障体系就能增加消费的问题。而且,我们的银行储蓄大约有25万亿元,除以13亿人口,人均储蓄不到2万元。如果再扣除1%的富裕人群,人均储蓄不过1万元而已,也就是说中国其实是一个低消费、低储蓄率的国家,而不是媒体所谓的低消费、高储蓄率的国家。请各位读者想一想,如果家中有急用,比如交学费或者生病怎么办?就算建立了社会保障体系,这笔人均只有1万多元的储蓄也不太可能用于消费。
请参阅图1-1,从1979年到2008年第三季度,我们的发电量增长率和GDP增长率的走势是差不多的。问题来了,如图1-1中的圆圏部分所示,2008年第四季度,发电量暴跌22%,2009年上半年发电量增长率是-2.02%,何我们的GDP增长率仍然是正的。也就是说,从1979年到2008年笫四季度之前,GDP增长率和发电量的增长率还是比较匹配的,从2008年第四季度开始变得不匹配,而且差距非常大。那么,这个GDP的计算就让我感到怀疑了。

图1-1 我国1979~2009年发电量增长率和GDP增长率对比

二、用电量负增长,经济正增长?

九*九*藏*书*网
2009年7月1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上半年GDP相关数据,据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13986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1%;其中一季度增长6.1%,二季度增长7.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与统计局数据相对应的是,自2008年11月6日国务院出台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后,中国股市便逐渐走出反转行情。2009年7月上证综指已经突破3500点。另一方面,全国汽车、地产等行业纷纷呈现小阳春行情。那么,这一小阳春行情是否意味着中国经济已经见底反弹、全面回暖了呢?在这些行业回暖现象的背后又有哪些原因呢?
但是中国股市、楼市和车市的回暖是在2009年第一季度之前,甚至从2008年就开始了,这段期间的发电量增长率基本上还是负的,因此我们必须从其他角度来探讨这些市场回暖的原因。
3. 《劳动合同法》的不当推出。《劳动合同法》推出的初衷是好的,那就是通过政府保护弱势群体。但是这个法规的推出有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缺乏论证,第二个问题是缺乏试点。这么重要的法规仓促推出,导致我国1/3以上的制造业企业立刻陷入困境,接着就是栽员,工人面临失业;最后政府为了维护社会稳定,不得不出面买单。从而造成了企业困境、工人失业和政府买单的“三输”局面。如果我们的政府在经济政策上不接受反对意见的话,最终会付出极大的代价,《劳动合同法》导致的三输局面就是最好的例子。
1. 人民币大幅度升值。我们过去总是简单地认为,由于我国的贸易顺差,因此人民币汇率上升很正常,这就是教科书上的理论。也可以说,我们的汇率政策基本上还停留在教科书的水平。然而,我要告诉各位读者,汇率并不只是为了平衡收支,而是各国政府达到政治目的的手段。操纵汇率正是欧美各国的强项。例如,2009年第一季度,在美国贸易赤字的情况下,美元为何该跌不跌,反而狂涨?在以德法为主的欧盟贸易顺差的情况下,欧元为什么该涨不涨,反而狂跌?只有我们的人民币是该涨就涨,因为我们根本不知道怎么操纵自己的汇率。美国在2009年上半年不断批评我们操纵人民币汇率,我肴恐怕是抬举我们的央行了,我们的央行根本没有这个水平去操纵汇率,真正在操纵汇率的应该是它们才对。这个问题在第五章会有详细的介绍。
5. 汽车家电下乡。这个政策的本质意义就是通过下乡解决这些行业的产能过剩危机,问题是这种压榨农村购买力的短期行为无法长期解决这两个行业的产能过剩危机。问题还是一样的,除非找到新的增长点,否则也是“一锤子买卖”,无法长期拉动中国经济。
2. 国际大宗物资包括能源价格的大涨大跌给制造业造成极大的冲击。举例而言,2009年6月,在国际经济这么萧条的情况下,为什么石油价格会狂涨到72美元一桶,到月底又跌到60美元,而到8月下旬又冲到了70美元一桶以上?这就是操纵,而不是由供需所决定的。因为六、七、八月份需求低迷,根本没有涨的道理。而从2004年开始的能源和农产品价格狂涨就是华尔街操纵的结果(请参阅《郎咸平说:金融超限战》)。进口大宗物资(原材料)价格的大涨大跌,给我们的制造业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整个2009年上半年,我们的股市回暖了,7月1日上证综指一举冲破了3000点,月底又冲破了3500点。楼市也回暖了。现在看来,楼市回暖已经不是地产商找几个“托儿”往上拉的问题了。以上海为例,我们的研究人员到上海的公证处做调研,发现这几个月公证处变得特别忙。从2009年上半年的汽车销售量来看,车市也在回暖。这不能简单地归功于“汽车下乡”,事实上,城市里对于汽车的需求也在大幅上升。这些数据加在一起,是不是给各位读者一个印象——我们的经济已经开始回暖了?

一、中国经济,回暖还是发烧

99lib•net
1. 农业改革。所谓的农业改革就是农民释放出农地的经营权取得资本,然后可以进城打工,也可以留在农村给那些收购农地的农业公司打工。这个政策的本质是好的,但是目前我所观察到的现象是世界四大粮商开始利用农业改革的良机收购具有“农产品收购许可证”的中国农业公司,然后从背后给它们钱,让它们大面积收购中国的农地。这个趋势如果继续下去,中国的农业安全不可避免地将受到极大的挑战,我呼吁政府注意这个危机。这项改革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表1-1 中国人民银行2007年历次利率调整和当天股价反应

再来谈第二个政策,我们各地政府为了招商引资,对于环境污染、资源破坏和劳工剥削等三大问题是比较容忍的。此外,各地政府为了招商引资相继推出了土地、税收和融资等三大优惠政策。在这三大容忍、三大优惠政策的六大利好推动之下,我们国家的产能扩张到了GDP的70%左右。
2009年1~7月,我国GDP继续以超过7%的速度增长,而全国工业用电量却下跌4.4%,这表示,从用电量来看,经济并没有回升。这代表什么呢?这代表工厂不开工了,代表我们不需要那么多电了。如果工业用电量继续下跌,经济何来复苏一说?
这也不是中国独有的问题,其他国家也一样,GDP的统计是非常麻烦的事,因为太复杂。比如说,保姆的工资算不算GDP呢?该怎么统计呢?再比如,农民自己吃的猪跟卖的猪是不一样的,自己吃掉的猪不算GDP,卖出去的猪才算GDP,可是农民养了10头猪,搞不清楚是要留着自己吃还是要卖,那就不知道该不该算GDP,还有上厕所,大便不算GDP吧?可是如果把它拿来当肥料呢?又算GDP了,很难说清楚。GDP非常难计算。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研究都是通过发电量的增长率来判断一个国家的GDP增长率。
6. 银行信贷。银行信贷是六大政策当中速度最快、最有效果的。为什么?因为它是货币政策。前面谈的4万亿救市工程、农业改革、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以及汽车家电下乡和医疗改革都是财政政策。财政政策要推行,要有效果,是非常慢的。比如说4万亿救市工程,要推行就必须先筹款,有多少资金能够投入还是未知数。财政政策就是慢,没有办法。问题在于2009年上半年的7.37万亿银行信贷的大部分都是用于基础建设,这也是通过明天的产能过剩拉动今天的产能过剩。而剩下的30%~40%的信贷主要用于以国有企业为主的短期信贷和票据融资,这笔银行信贷对中国的股市和楼市造成了重大的冲击,我们在第三章会详细讨论。

六、六大药方能否见效

此外,根据我们的数据显示,五、六、七月份部分地方的民营经济似乎也有回暖的趋势,这和六大冲击中的五大冲击有所缓解有关,此外,股指在这段期间大涨也有利于消费的提升。比如,2008/2009年的人民币汇率没有继续上升;国际大宗物资价格在2008年年底和2009年上半年大跌,使得我国进口成本大幅下降;部分地区放宽执行《劳动合同法》;2009年的年中,政府又将出口退税比例调回17%;2008年9月份宏观调控政策由紧缩转为宽松,而且国际通货膨胀又有抬头趋势,这会延缓回暖的势头。这也解释了虽然2009年1~7月份以民营企业为主的轻工业用电量下跌4.68%,但是同样以民营企业为主的服务业用电量却是正增长10.37%,我们需要审慎地观察这个回暖是否能够持续。
4. 十大产业振兴规划。这个政策的本质意义和4万亿方案相同,都是通过未来的产能过剩拉动今天的产能过剩。比如造船行业就是产能过剩,振兴造船行业的必然结果就是通过钢材的需求上升拉动今天产能过剩的钢铁行业。只要建设完成,造船和钢铁行业都会变成产能过剩的行业,除非找到新的增长点,否则就是“一锤子买卖”的短期行为,也无法长期拉动中国经济。
更多内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