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用间第十三
“先胜后战”的关键是不胜不战
目录
第一章 计篇第一
第一章 计篇第一
第一章 计篇第一
第一章 计篇第一
第二章 作战第二
第二章 作战第二
第二章 作战第二
第三章 谋攻第三
第三章 谋攻第三
第三章 谋攻第三
第四章 军形第四
第四章 军形第四
第五章 兵势第五
第五章 兵势第五
第六章 虚实第六
第六章 虚实第六
第七章 军争第七
第七章 军争第七
第七章 军争第七
第七章 军争第七
第八章 九变第八
第八章 九变第八
第八章 九变第八
第九章 行军第九
第九章 行军第九
第九章 行军第九
第十章 地形第十
第十章 地形第十
第十章 地形第十
第十一章 九地第十一
第十一章 九地第十一
第十一章 九地第十一
第十一章 九地第十一
第十二章 火攻第十二
第十二章 火攻第十二
第十三章 用间第十三
第十三章 用间第十三
“先胜后战”的关键是不胜不战
上一页下一页
张预也不满意以伊尹、姜子牙为间谍例子,他说:“伊尹,夏臣也,后归于殷;吕望,殷臣也,后归于周。伊、吕相汤、武,以兵定天下者,顺乎天而应乎人也。非同伯州犁之奔楚,苗贲皇之适晋。”
伯州犁:“还不知道。”
昔殷之兴也,伊挚在夏;周之兴也,吕牙在殷。故惟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此兵之要,三军之所恃而动也。
当然,晋厉公这边有苗贲皇,彼此彼此,他也知道了楚共王亲兵的位置。不过苗贲皇不像伯州犁那样,说得详细、生动,甚至还有点八卦,却没什么实际用处,苗贲皇直接说了最关键的。他向晋厉公提出建议说:“楚国的精锐部队是中军,主要是那些楚王的亲兵。如果分出一些精兵来攻击牵制楚国的左右两军,再集中三军主力攻打中军楚王的亲兵,一定能把它们打得大败。”
楚王问:“晋兵正驾着兵车左右奔跑,这是在干啥?”
伯州犁:“这是准备填井平灶,摆开阵势。”
伯州犁和苗贲皇,就是标准的叛国者了。
李筌所论,正可作为本书的结语。《孙子兵法》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就是四个字:
周之兴也,吕牙在殷。
所以明君贤将99lib•net,以有大智慧的人做间谍的,必成大功。这是用兵的关键,整个军队都要依靠间谍情报来决定行动。
伯州犁:“这是听取主帅发布誓师令。”
孙子举伊挚和姜子牙两人为间谍的案例,引起很多后学的不解,甚至不满。因为读兵法的,特别是注兵法的,还是读书人多、儒生多。伊挚和姜子牙都是儒家价值观里的圣人,孙子将他们说成间谍,而间谍再怎么重要,在儒生心目中也不是“正人君子”的工作,再说这二人做了什么间谍工作,也是不可考据,他们在商和周的建国大业里发挥的核心作用,更绝不是间谍的作用。
“先胜后战”的关键又是什么呢?是——
鄢陵之战是春秋时期经典大战役,史书对二位叛臣的表现记载非常生动:
曹操注:“伊挚,伊尹也。”
伯州犁,是晋国贵族,其父伯宗被“三郤”所迫害,奔楚,为楚国太宰。
故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此兵之要,三军之所恃而动也。
苗贲皇,是楚国贵族,芈(mǐ)姓,斗氏,若敖氏之族,楚国令尹斗椒之子,楚庄王九年,斗椒作乱失败,楚庄王灭若敖氏之族,贲皇逃到晋国。晋任之九_九_藏_书_网为谋主,为晋国八大良臣之一。
伯州犁:“在开会商量。”
伊挚是夏朝有莘国国君的厨师和贵族子弟家庭教师,专研究两件事:烹小鲜和治大国。所以我都怀疑老子说的“治大国如烹小鲜”,是不是受伊挚启发。因为老子只是说,而伊挚在这两方面,都堪称中华始祖:烹饪,他被称为中华厨祖;治国,他被封为“商元圣”。
不胜不战。
楚王:“撤去帐幕了。”
楚王:“搭起帐幕了。”
晋厉公依计而行,楚军败退。
殷商的兴起,是依靠夏国的伊挚。
楚王:“又上了战车,左右两边的人又都下来了。”
孙子举的第二个间谍案例,是姜子牙。周朝的兴起,是依靠在殷商的姜子牙。姜子牙曾经为商纣王工作,周文王得到他,就了解了很多商纣王的内情。
梅尧臣说:“伊尹、吕牙,非叛于国也,夏不能任而殷任之,殷不能用而周用之,其成大功者,为民也。”这两位并非叛国间谍,而是良臣择明主而事之,为天下苍生谋福利。
昔殷之兴也,伊挚在夏。
商汤为了得到伊挚,娶了有莘国君的女儿,伊挚作为陪嫁来到商,《孟子》说:“汤之于伊尹,学焉而后臣之,故www.99lib.net不劳而王。”汤尊伊挚为帝王师,教他尧舜之道。同时,由于伊挚是夏国人,熟悉夏国内情,又多次返回夏国从事谍报工作,包括结交夏桀的元妃妹喜,大量窃取夏国情报,为商灭夏发挥了关键作用。
伯州犁:“快发布命令了。”
晋楚两国鄢陵之战,二人就分别站在国君旁边,指点自己过去祖国军队的内情,给国君出主意。不过苗贲皇技高一筹,晋军获胜。
楚王:“都登上了战车,左右两边的人又拿着武器下车了。”
华杉详解
没有胜算,没有胜局,就不要动。兵法主要是研究不战,不是研究战,要能不战而自保,一战而能定,才能掌握《孙子兵法》开篇所言:“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伯州犁:“在向先君卜吉凶。”
伯州犁说:“这是战前向神祈祷。”
杜牧注:“不知敌情,军不可以动,知敌之情,非间不可。故曰:三军所恃而动。”
楚共王决定次日再战。晋国的苗贲皇也通告全军做好准备,次日再战,并故意放松对楚国战俘的看守,让他们逃回楚营,报告晋军备战情况。楚共王得知晋军已有准备后99lib.net,立即召见子反讨论对策,子反当晚醉酒,不能应召入见。楚共王无奈,引领军队趁着夜色撤退。鄢陵之战,以晋军的胜利而结束。
楚王说:“非常喧闹,尘土飞扬。”
伯州犁回答说:“在召集军官。”
无论我们做什么事,都要有先胜后战的思想,谋定而后动。什么也不做,没关系,很多情况下,等待都是最佳策略。在所有对事物发展起作用的因素里面,有一个终极决定性因素,叫时间,要懂得等待,善于忍耐,并能够观察和利用时间带来的变化,并且能利用时间制造变化。时间带走了毛主席,让邓小平改变中国。如果想对抗这时间有所作为,那就什么都没有了。
伊挚首先是个厨师,也是中国厨师的祖师,我们烧菜说关键是要掌握“火候”,这个火候论就是伊挚提出来的,伊挚提出五味调和说和火候论,他的厨艺是有理论的。
伯州犁陪同楚共王观察晋军阵营。
楚王问道:“要开战了吗?”
伊尹是夏臣归于殷,姜子牙是殷臣归于周,二人分别辅佐汤、武平定天下,是顺天命、救人民,和伯州犁、苗贲皇之流不是一回事。
原文
“伊挚”,就是伊尹,这里99lib.net孙子把他作为间谍的第一个案例。伊尹的身份比较复杂,大概是厨师、家庭教师、帝王师、间谍、军师、相国、圣人。
伯州犁还把晋厉公亲兵的位置告诉了楚共王。这样,楚军就知道晋君的位置了。
所以孙子强调间谍的重要,得到什么人,都不如得到对方的人。而得到对方的人,还要得到对的人。得到的人不对,还是搞不赢别人。
不要毛皮擦痒老想马上做点啥。一些所谓“战略举措”,无非是决策者的焦虑情绪。不干点啥,就觉得自己在“不作为”。或者主将认为不能动,国君在后方觉得他“不作为”,焦虑得不得了,非要有所动作,情绪才能缓解一下,一动,就成了“不作死,就不会死”。
李筌注:“孙子论兵,始于计而终于间者,盖不以攻为主,为将者可不慎之哉?”
先胜后战。
楚王:“那些人都到中军集合了。”
整部《孙子兵法》,从《计篇》开始,以《用间篇》结束,并不以战斗、攻击为主要内容,为将者,能不引起深思,慎重行事吗?
看这对话,就知道间谍多么可怕!一举一动都被对方了如指掌!
“计”,是为了先胜,有胜算而后举兵;“间”,还是为了先胜,掌握敌情,知己知彼,然后出战。
更多内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