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崇祯皇帝
4.北京在望
目录
代序
一、崇祯皇帝
二、白龙鱼服
三、大顺皇帝
三、大顺皇帝
四、摄政王爷
四、摄政王爷
四、摄政王爷
五、崇祯皇帝
4.北京在望
六、大顺皇帝
七、雄关内外
七、雄关内外
七、雄关内外
八、大顺皇帝
九、摄政王爷
十、大顺皇帝
十、大顺皇帝
十一、摄政王爷
十一、摄政王爷
十二、大顺皇帝
十二、大顺皇帝
十三、豫亲王爷
十三、豫亲王爷
十四、摄政王爷
十四、摄政王爷
尾声
上一页下一页
牛金星说完,李自成连连点头,说:“丞相所言,可谓登高望远,表里洞透。”下过这句赞语,才把眼来瞅一直未做声的宋献策,说:“军师以为然否?”
李岩摇摇头,不以为然地说:“虽说胜利在望,但毕竟还未完全平定,该考虑的大事还多,比方说,眼下漕粮已断,京城饥民很多,进入北京后,首先要考虑的便是军食和民食,还要考虑赈济饥民,这是一天也不能缓的,因为它关系到民心的稳固;另外,北京一旦攻陷,一定诸事毕集,诸如皇宫宝物极多,宫眷成群,难保不发生抢劫、不发生纵火、强奸;各衙门的文书档案应该封存,不能随意丢失;谁率部进宫,保卫皇宫,谁负责弹压乱民,维护市面秩序?还有,其它各部队不宜久驻城内,应开赴城外,负责对外警戒,布置远局,并要重申纪律,严禁害民殃民的事发生,这些都是应该在今天商定好的,因为一旦进城,都各行其是,要聚拢商量都不容易;我原以为今晚会要讨论这些大事,不想一坐下来,却是大谈惩贪,贪当然要惩,但天下草创,江南未平,人心未服,对贪官污吏的惩罚,应放在后一步,不然怕引起人心骚动,再说,政权在手,何在乎这一班蛀虫,有法司在,还愁他们不吐供缴赃吗?”
唐通又站了起来,恭恭敬敬地说:“回皇上话,臣是二月十七日奉崇祯上谕入关的,在路上走了十多天到达居庸关,据臣所知,同时奉诏的便有吴三桂,他最迟也不会晚于二十日接获上谕。”
唐通说:“据臣所知,吴三桂尚未到达北京。”
牛金星这看法,完全是迎合上意,李岩对此大不以为然,但既经皇上肯定,他便不宜再争,只想军师能发一言进行补救,至少对牛金星这话少许驳正,不想宋献策见皇上垂询,忙说:
此事一经提出,刘宗敏和李锦、高一功等人立刻精神振奋起来,这班人对崇祯及贪官污吏最为痛恨,在向北京进发的途中,便在议论,一旦拿下北京,要如何报复他们,所以发言涌跃,说进京后,那班贪官污吏,一个也不能漏网,要统统逮捕起来,他们的妻女,要罚与有功将士为奴,对他们本人,则拷掠追赃,不交出赃银,要让他们皮肉尽脱。
“那说吴三桂来降,谁去好呢?”
其实,李自成在向李岩问话时,牛金星便在观察皇上的脸色,宁武战后,皇上对刘宗敏的态度,牛金星心中已有底了。刘宗敏英勇善战,这以前赖他之力良多,但刘宗敏粗疏,在李自成面前不但恃功自傲,且有些不甘屈服之意,这是让李自成最难忍受的,眼看大功告成,刘宗敏的作用正在一步步失去,眼下据牛金星观察,李自成不但不想让刘宗敏再有立功的机会,就是将数万大军,交到他手上,也有些放心不下,刚才点名让李岩说,李自成的本意,是不想自己出面否定刘宗敏,想让李岩说出与刘宗敏不同的意见,自己再出面裁决,这样可不露痕迹,不想李岩不知机,竟附和刘宗敏的意见九*九*藏*书*网,所以,牛金星开口便否定刘宗敏、李岩的意见,他说:
望着关前那披红挂彩的牌坊和焚香恭迎的官员,望着他们抬着劳军的羊羔美酒和涌到马前献上诵词,他虽然意气发舒、兴致勃勃,却又有几分不解,回头望着牛金星,说:
刘宗敏说完,李自成虽连连点头,却又迟疑半晌才说:“不急不急,依朕看,宁远和山海关这两支兵,是崇祯最后的本钱,当然要拿来押上,这原在意料之中,眼下山海关的唐通已降了,吴三桂将作何打算,值得大将军亲去吗?”
牛金星说:“此事不急在一时,就依军师所说,吴三桂既然存心观望,只要我军能迅速拿下北京,绝了吴三桂的指望,他一定会自动来降,不然,唐通不是他昔日同僚吗,让唐通去现身说法,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宋献策与李岩真是莫逆之交,这一席话可是掏心掏肺,李岩听着,心中感动,便又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献策,你说的都对,我又何尝没想到呢,可不知为什么,我总总忘不了皇上过去对我的那一份知遇,所以,有事便想说,有时忍也忍不住,不说出来,心里便不好受。”
牛金星尚未作答,一边的宋献策却说:“其实,这以前是有可能的,既然手中无兵无将,自应是三十六计走为上,若能逃到江南,以江南的财赋,整军经武,卷土重来未可知,可眼下晚了,他已经没有机会了。”
已被崇祯封为定西伯的唐通,此时正站在大门外。昨天还是这座府第的主人,眼下却只能向着守门的大顺军士兵装笑脸,套近乎,一听宣召,赶紧进来,趋前几步跪倒,向李自成行三跪九磕之大礼,李自成由他磕完才赐他坐下说话,他虽谢坐,却仍有几分诚惶诚恐。
“丞相有何高见?”
李岩侃侃而谈,有理有据,宋献策一听,不由佩服地点头,说:“任之,你所说的这些,的确是当前要务,不过,皇上和这班大将军眼下正在兴头上,我们也不便去扫人家的兴,反正也只有三天了,等进了京,举行过登基大典,这些事便会浮出水面来,到时再办,也不为迟。”
“军师,唐通何在?”
李岩与唐通简短交谈后,便一直在想吴三桂的事,刘宗敏围城打援之策,和自己想到了一起,眼下见皇上点名垂询,也没有多想想,皇上为什么要这样说,又为何单挑自己问话,只就事论事地说:
众人纷纷其说,你才说完他又来,唾沫横飞,兴高采烈,李岩和宋献策对此却兴趣不大,也插话不进;至于牛金星,身为丞相,他的心思早放在皇上的登基大典上,到时看要如何隆重,如何符合古礼……
李自成说:“宁远距北京有多远的路程?”
李自成连连点头称是。于是,本应该作为头等大事来讨论的事,就这么敷衍过去了,接下来,才是他们今晚要议的正题,这就是进入北京后,如何处治崇祯及他手下那一班勋臣国戚、降官降将。
“臣之所见与汝侯、任之将军略有不www•99lib.net同。”
李自成一听,忙鼓励说:“有何不同,快说说。”
“臣以为大将军所说,很有见地,眼下明军虽然望风披靡,北京城虽已在我掌中,但吴三桂手中这支宁远兵却不可小觑,据臣所知,宁远兵骠悍勇猛,因长期与满鞑子周旋,马上功夫十分了得,这也是崇祯手上最后一支生力军,崇祯之所以迟迟未调来勤王,只不过不想放弃关外土地,眼下算是孤注一掷,所以,皇上在处置吴三桂一事上,无论招降或是剿灭,都应该慎重。”
不想李岩却连连冷笑说:“北京北京,他们对此十分看重,你怎么也如此看重呢,所谓高飞之鸟,死于美食;深泉之鱼,死于芳饵。焉知这北京就不是我大顺军的陷阱?”
李岩却仍是不以为然,且连连冷笑说:“这些事在我看来,已是刻不容缓,怎么可等呢,再说,你未必不能由此及彼,想远一些吗,还未进京,便是这个样子,一旦到了那花花世界,还不信马由缰,为所欲为吗?”
说到这里,他便用那炯炯目光,在众人身上巡视,最后停在李岩脸上,鼓励地说:“任之,你说,吴三桂在得知宣大、居庸数十万大军都不战而降后,他会有何感想呢?”
居庸关终于在望了,千年雄关,曾经阻挡了多少入侵的强敌,使他们功亏一篑,望关兴叹,而今在他这个大顺天子脚下,竟化为坦途——杜之秩、唐通为了表忠心,硬是赶到了榆林堡迎接,此地离关有三十里之遥。
看看堂上两排巨大的庭燎已快燃尽,众人关于惩罚明朝官员的设想,也谈得差不多了,兴头过后,不由接二连三地打起呵欠来,李自成见此情形,只好宣布散会。
李岩和宋献策一起,最后离开,走出总兵衙门,抬头一望,已是斗转参横,因见左右无人,李岩伸了一个懒腰,又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宋献策见他情绪不怎么高昂,清楚是为了吴三桂的事,不由关切地说:
李岩却没有这么多的顾忌,他仰望星空,又轻轻叹息说:“偃武修文?你看今晚这会议,他们津津乐道的是什么,这有半点商国政、议大事,如何偃武修文、与民图治的样子吗?”
宋献策虽连连点头,却又劝道:“任之,你的远见卓识,山人的确佩服,不过,你也不要太书生气,有些事还是走一步看一步的好,不要想得太远。记得在太原时,山人便提醒你事君宜慎,你怎么老记不住呢,要知道,今非昔比,过去大家跟随闯王起义,走州过府,死里逃生,还有些群雄聚义、打伙求财的味道,就是放纵一些随便一些,也无可无不可;眼下呢,可不同了,君臣名份已定,尊卑上下已分,作臣子便要有作臣子的样子,古往今来,多言获罪的例子还少了吗?就是同僚之间,也要讲究宽仁,讲究相互联络,尽http://www.99lib.net量浑俗和光,与时俯仰,要知道,曲高和寡,鹤立鸡群,可不是好事,好多人吃亏便吃在这上面。”
牛金星于是顺着李自成开先的提示,并进一步发挥说:“我军自年初出发,一路顺风,三晋及宣府、居庸约五十万明军都望风归降,这说明,明军已成土崩瓦解之势,崇祯真正拿得出手的就只这支宁远兵了。据臣所知,洪承畴当年率师援锦,麾下有八个总兵,除王朴、曹变蛟被杀,唐通、马科、白广恩不都降了我们么,所谓见一斑略知全豹,唐通、白广思辈不过如此,臣敢断定,那吴三桂也强不到哪里去,眼下当他看到昔日的胞泽纷纷归降,心中未必就没有畏惧,未必就不想想,大厦将倾,独木难支,就凭这五六万人马,若与我大顺军对抗,必是为崇祯殉葬,当周遇吉第二,这合不合算?所以,臣断定,吴三桂心中,应早有打算。眼下他不是已进了关么,皇上只须发一道圣旨,温语慰劳,令他前来归顺,他一定会率全军来归,根本就用不着再劳动大将军去征讨。”
宋献策闻言,不由大吃一惊,他四下望了一眼,见刘宗敏一行早已出了辕门,两廊的哨兵距他二人很远,而地坪里除了几个流动哨,便只有军师府的卫队还等在辕门外,这才稍稍放心,但仍用极细的声音说:
宋献策说:“因为他与唐通几乎同时奉诏勤王,虽说百姓拖累,致缓师行,但他若真心想救崇祯的急,只要一进山海关,便可派轻骑疾进,步兵随后进发,山海关至北京这一路道路通畅,来往十分便利,骑兵一二天便可进入北京,协助城守,何必要在途中耽搁这么久呢,须知此时的崇祯望救兵,岂止是望眼欲穿四字可形容的,臣敢说,崇祯之所以没有弃北京南下,只怕就是指望他的救兵。可他自奉诏到现在,整整有一个月时间,却还才到丰润,这证明吴三桂早已看出,杯水车薪不能济事,自己率兵救援北京,无异于飞蛾投火,徒烧自身,于是徘徊观望,待价而沽。”
李自成说:“你们不是先后接到崇祯的谕旨吗,既然你已赶到居庸关,吴三桂为何就没有赶到北京呢?”
李自成默算一下,吴三桂奉召之日,正是自己进入大同之时,时过二十天,唐通虽近一百余里,但他已于十天前到达居庸关,这么一算,吴三桂应该早已赶到北京了,不由问道:
李自成作梦也没有想到,明朝摆在山西的几只拦路虎——阳和、大同、宣府、居庸关的近五十万大军,竟于一月之内,望风归降,连杜勋、杜之秩等皇帝的亲信家奴,也如此离心离德,投降时比其他人还干脆,还没有顾忌。
唐通虽谢过恩,却仍是每问必起立,李自成率性由他,接着便单刀直入地问道:“唐通,你说吴三桂已率五六万宁远兵入关?”
李自成略问过他的藉贯、年齿、资历,见唐通每回答一次,便要站起,于是又吩咐道:“坐下,朕赐你坐下回话。”
李自成一听这话,把头一偏,不置可否。牛金星一藏书网见这情形,便轻轻咳嗽一声,又坐直了身子,做出了发言的表示。李自成见了,忙说:
唐通说:“吴三桂驻地在宁远,宁远以北便是满鞑子的地方,他若撤宁远之防,满鞑子立马便会来占,据臣所知,那里的百姓不愿臣服满人,吴三桂奉诏之日,百姓们便痛哭失声,纷纷要求随大军入关,百姓都是拖家带口、扶老携幼,且赶着牲口,背着农具,一天不过走三五十里,就是吴三桂自己及部将,也要在走前安顿好家小,能带的尽量带走,他部将多在关外有产业,怎能比臣轻身快马?臣昨天还接到吴三桂的信——他尚不知臣已弃暗投明,仍在与臣通消息,据来使说,吴三桂所率大军还才过山海关,眼下大约已到达丰润、开平。”
唐通一走,刘宗敏立刻说:“照这小子所说,吴三桂已成了崇祯的救命稻草了,他新受封伯爵,对崇祯感激涕零,说不定要为崇祯效死力,丰润距北京不远,五六万人马摆在那里,无论从哪里看都有些碍手碍脚,咱们不如兵分两路,一路仍去占北京、收拾崇祯,一路由我带着,直接去对付吴三桂。”
牛金星笑着说:“崇祯鬼迷心窍,有眼无珠,终致江山不保,这既是我皇上齐天洪福,也是气数使然。”
李自成见军师也是这个意见,不由更加高兴,他扫了李岩一眼,然后望着宋献策说:“既然任之说这个吴三桂不可小觑,军师又凭什么说他无心抗衡呢?”
“任之,眼下我军细作已遍布京师,九城全在我军掌握之中,山人算定,不出三日,我们便可进入皇城,那个崇祯帝不死便俘,就是你说的宁远兵可虞,依山人看,只要我军进了城,崇祯皇帝没了,明朝灭了,吴三桂也就没辙了,你又还有什么事放心不下呢?”
李岩于座上欠身拱手回答说:“启禀皇上,唐通就他所知,略谈了北京的防务,据他说,北京眼下仅剩三万残兵,根本就不敷城守,加之很多守土有责的官员都已闻风而逃,所以,北京城墙虽固,城头却空空如也。不过,有一新的情况,倒是值得一提,这就是吴三桂也已奉崇祯之召,率宁远兵进关勤王。”
李自成一听,不由连连点头,接下来便要与近臣商量应对之方了,这是不宜让新降的唐通听的,于是他挥一挥手,唐通跪安退下。
上灯时分,李自成终于驻跸居庸关总兵府,用过晚膳,他正用热水泡脚——多年马上征战,他双脚起了老茧,走路时有些胀痛,进入长安后,秦王府有一个太监会修脚,每天经他修理拉捏,双脚无比舒服,于是,修脚成了他的习惯,每天必不可少,眼下,他正躺在胡床上,双脚浸在热气蒸腾的大铜盆内,牛金星、刘宗敏、宋献策、李岩及李锦、高一功等人鱼贯而入,与皇上叩头行礼,李自成知道他们是来议事的,不由坐起来抹脚穿鞋,一边招呼众人起来赐座,一边问宋献策道:
宋献策说:“诚然,现在还不到时候,要知道,像皇上,还有汝侯、滋侯他们这些人,这以前就是迫于暴政才起义99lib•net的,所以,他们对明朝的贪官污吏,无不恨入骨髓,眼下胜利了,终于将他们推翻了,要狠狠地惩罚他们,这也无可非议,所谓恶有恶报,善有善报,这你总不能说不该吧?”
一听李岩已先盘问过唐通,李自成不由望李岩一眼,亲切地说:“任之,唐通都说了些什么?”
“臣以为丞相此议,确有见地,吴三桂虽然受崇祯之封,进伯爵,但究其本心,并没有真正抗衡我军之意,皇上若是招降得法,他一定会率众来归。”
唐通忙说:“吴三桂与臣情况有所不同,故他未必能于十天之内,从关外赶到京城。”
正说着,二人的护卫已牵马向这边来,遂不再言语。
“从长安出发,数千里行程,除了一个周遇吉,几乎再没有对手,崇祯怎么尽养一班无耻小人?”
李岩说:“据说吴三桂手中有约五六万宁远铁骑,至于具体情况,臣尚未问清楚,还请皇上亲自垂询唐通。”
“任之,眼下满朝文武,无不认为胜利在握,待进入北京,正式行过登基大典,剩下的事,便是君臣共商,如何偃武修文、与民图治了,你怎么还说这样的话呢?”
李自成说:“这又为何呢?”
宋献策这么一分析,真是吹糠见米,且十分吻合眼下明军土崩瓦解,纷纷投诚的大趋势,众人虽没见吴三桂的面,却似已看到他心里是如何想的了,于是都说军师分析得对。李岩见此情形,只好叹口气,不再做声。刘宗敏见自己的主张不被采纳,心里有气,但也只好说:
是的,无边风月你不赏,且去阴山背后啼,小崇祯大势去矣,请看我大顺皇帝将金瓯从容打理。李自成想到这里,不由逸兴遄飞,遐思万种,就是大顺朝的丞相、大将军们,也一个个无不兴高采烈,忙着安置降兵,接收府县,哪怕就是进军途中,也不忘相聚一处,把酒高歌,畅谈进入北京城后的打算……
一听吴三桂奉召勤王,李自成略感意外,他的本意,是想了解一下北京城的守备,肯本就没有去想山海关外,崇祯还有一支宁远军,眼下一听李岩所言,忙问道:
“那——吴三桂是几时进入北京的呢?”
李自成忽发奇想,竟对牛金星说:“眼下崇祯在做什么呢,他是不是想到过要逃走呢,若真是逃走,我们可要费一番手脚呢。”
宋献策心想,皇上问唐通,一定是想从他口中了解有关明军的情况,忙躬身回答说:“回皇上话,吃晚饭时,任之已简单地盘问过唐通了,又告诉他皇上必有垂询,让他作准备,所以,眼下唐通正在外面等皇上宣召呢。”
“吴三桂,吴三桂就是那个守宁远的总兵吗?他几时来的?带了多少兵马?眼下已到达何处?”
唐通说:“回皇上话,臣自十六岁从军戎边,至今已二十一载,对关内外军台道里,知之甚详。这以前以山海关为起点,有内七外八之说,即从山海关至京师为七百里,从山海关至沈阳为八百里,宁远在锦州西南,距山海关大约一百五十里,两下相加不到千里之程。”
李自成一听,忙宣召唐通。
更多内容...
上一页